书城旅游地图遇见另一个台儿庄
31034800000010

第10章 张家狗肉张家脆皮鸡

战争结束后,往日繁华的台儿庄被夷为平地,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埋在土地下面的那坛汤还在,那是种子,也是老张家生活的希望,更是老百姓面对灾难聪明生存的最朴素的民间智慧。

走在台儿庄热闹的繁荣街上,我很快知道,台儿庄有四道名吃,分别是:张家狗肉、张家脆皮鸡、冯家驴肉和赵家糁汤。现在先说说前两道张家的特色名吃吧。

其实此张家非彼张家也。也就是说,张家狗肉和张家脆皮鸡各是两个张姓人家做的,只是我在管委会小左的介绍和帮助下,一个上午就见到了两位各自的张姓掌门人。

先说老张家的狗肉。

我们是在谢裕大茶行里见面的。这个繁荣街上门口一把硕大的茶壶的醒目标志,既是众游人留影拍照的好地方,也是寻人等人碰面的最佳标杆,又能顺脚进去喝茶品茗,所以,我们也在这里约了见面。

来的是老张家第五代嫡系传人,七十多岁,人称张大爷。起初张大爷有些局促,憨憨地笑,不知说什么才好。当我问起他是不是从路对面的店铺过来的时候,他急忙纠正,他说他是从古城外的厂里过来的。“我正在下锅做狗肉呢,你看我的衣服。”张大爷边说,边将他有些油腻腻的衣袖和前襟给我看。

这样就打开了话题。

关于张家狗肉的渊源和起始,其实和国内很多有名气的传统菜一样,或多或少都有着似真似假的说法,但关于张大爷给我讲的1938年那场战争中,他家上辈如何保存下来那锅祖传的名汤时的经历,我却是宁可信其真的。

前面说了,到张大爷这一辈,老张家已是五代相传做狗肉了,张家以此为生,但张大爷的大哥二哥已去世,两位哥哥的四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承继了父辈的手艺,张大爷的儿子也在做。这样,到了第六代,就只有两个嫡系的传人了。

老张家从开始做狗肉起,到了分财产或者分遗产的时候,就不是分家里的物件和金银了,而是分汤。没错,就是分狗肉汤。

张家狗肉自然是此地闻名,那锅祖传的汤不但让张家名扬枣庄台儿庄,还给他家带来了足够的衣食温饱,所以,张家狗肉汤就尤其显得珍贵与重要了。在张大爷的传奇故事讲述中,1938年那场战争展开前夕,他们家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要,就把那锅大汤事先灌在了一个口小肚大的坛子里,用猪的膀胱将封口死死扎紧,再用大小正好合适的碗盖得严严实实的,深深地埋在土里,然后全家才放心地逃出城外。战争结束后,往日繁华的台儿庄被夷为平地,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埋在土地下面的那坛汤还在。那是种子,也是老张家生活的希望,更是老百姓面对灾难聪明生存的最朴素的民间智慧。

就在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朋友担忧地提醒我,他说,在国外吃狗肉是不太能被接受的,我还有必要来宣传这样的地方吃法吗?我在想,一方水土一方风俗,山东冬天寒冷,百姓喜吃狗肉以作温补,抵御寒冷,也是当地的一种民间习俗。存在即是合理的。至于吃狗肉是否合理合法合乎人情人性,我不做评判,但是老张家前辈的这份生存智慧,却是我愿意书写,并在这里大力赞扬的。

张大爷讲完他家这锅汤的传奇史后,又讲了一件让他郁闷不解的事情。

张家手艺是从不传外人的,连女婿都不传,但是几年前,有一个从江西来的张姓外人,吃了张家狗肉后极其喜欢,遂千方百计找到上面上面的领导关系,左说右说,终于说服了张大爷破例收他为徒,亲自传授他做张家狗肉的手艺。

张大爷既然答应了人家,便也教得很认真,江西人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张大爷倾囊相授,直到把他教会,临走,还赠送给了徒弟一小锅张家祖传的秘制传世汤。

然后没想到的是,此人走后便再无音讯,逢年过节,更是连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也没有,就像是忘了这个师傅的存在,忘了还曾到台儿庄学过手艺。几年来张大爷都很是不解,他想,自己也算是破例收徒,也无私相传了,那锅祖祖辈辈的汤还在,为什么祖传的师徒礼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却没了踪影了?

到底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真的看不明白?张大爷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他想明白的只有一件事情,他以后都不会再收徒,他不想做大做强,他还是只传家人吧。那是他家祖传的营生,是生存的手艺,能够飘香台儿庄,给足一家衣食温饱,便已足矣。

虽然讲了件小郁闷的事情,张大爷还是挺幽默的,临走前他笑眯眯地对我和小左说:“呵呵,不用叫我张大爷,我才七十出头,还年轻着呢,叫我张大哥好了。”

我和小左忍不住就乐了。

然后来的就是枣庄脆皮鸡的开创人张伟。

这款脆皮鸡真的是我喜欢吃的,而在这之前的每逢台儿庄朋友请我吃饭的宴席上,十之八九也是有这道菜的。每个朋友都告诉我,这是枣庄台儿庄的名菜,脆皮鸡。

我开始误以为这也是一道流传了很多年许多代的祖传名菜,却原来不是。张伟很明确地告诉我,就是他开创的脆皮鸡,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

张伟只有四十岁左右。

我很愿意就这样原封不动,将张伟印在自己名片上的脆皮鸡简介抄录下来:

行走美文作家曾丹又一力作。 了解台儿庄这座“天下第一庄”、“东方古水城”的最佳的旅游指南。 战争不再,繁华重现,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台儿庄,一个寻梦的地方……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知道台儿庄,却不知道台儿庄古城的人们,带你了解这座城完全不一样的另一幅面相。

两百多年前,张伟家祖上在安徽符离集市谋生,看当时卖烧鸡的很赚钱,就进了当地一家很有名的烧鸡店做学徒,历经八年学徒出师,得了煮制烧鸡的中草药配方,后来又辗转流离,在南京下关开了一家烧鸡店。南京人喜欢吃板鸭,又在朋友帮助下进了南京夫子庙附近一家板鸭店学习煮制板鸭。解放前夕,又在徐州市鼓楼区开了一家烧鸡店,专做白斩鸡。这类鸡肉质鲜嫩,口感好,受到普遍欢迎。

后传到张伟时,张伟在继承了祖上制作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钻研,积极改进制作方法,汲取了南京板鸭配料的精华,综合了制作白斩鸡的长处,并选用当地山养母鸡做母体,精心摸索,一步步创制出了口味独特、广传千里的张氏脆皮鸡。

我个人认为张伟的自我宣传并不夸张,不但不夸张,而且介绍得还不够仔细和有特点。

其实,张氏脆皮鸡的最大妙处,当然是在它的皮上,皮是脆的。鸡是整鸡,吃的时候不要用刀切,建议用手撕。张伟的解释是,刀刃上的钢铁味儿会破坏了肉的纯正和鲜美。鸡皮鸡肉吃完了,鸡骨头千万不要扔,熬一小锅汤下碗青菜面条吃,那就是美美的鸡汤面了。

所以,张氏脆皮鸡是真真儿的全身是宝了。不但如此,张家鸡还不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剂,不采用真空包装,宁可只做保质期短的保鲜包装,真正满足现代都市人对食品安全和回归原生态的要求。

写完这么多,我在想,我这算不算是在帮他做广告啊?有点儿嫌疑,但东西的确是货真价实。而且四十左右正当年的张伟虽然不多言不多语,却是一个有想法并愿意干事业的人,我在这里顺便给他再做一个广告吧。

张氏脆皮鸡到现在为止还是家庭制作,饱和工作状态下每天可做三四千只鸡,仅够枣庄本地和台儿庄古城旅游的销售用量,张伟认为那不是他的梦想和目标。他的目标是通过风投融资,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再通过标准化生产配供,将加盟连锁店开遍全国的大大小小城市,成为每家每户饭桌上常备的日常菜肴。就像德州扒鸡和周黑鸭。

我觉得他的梦想一点儿都不空,回北京后,我有时候仍会想念脆皮鸡的那份独特,进而想起台儿庄的种种好处来。北京目前自然是没有卖的,其他地方也没有,建议有缘看到此文的各位投资家们,如果有心,先去台儿庄看风景,再吃脆皮鸡,万一吃出味道来了,没准儿还真能打造出一项新的食品连锁产业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