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年代,似乎注定要发生一些特殊的事情。
晋剧《三上桃峰》即如此。
《三上桃峰》系根据《三下桃园》改编而成。
人民公社化初期,适逢春耕季节,杏岭大队长李永光让社员老六将队里的一匹病马卖掉。
老六欺骗邻队,将病马当作好马卖给了桃峰大队。
杏岭大队青年女支书青兰,顾全大局,不忍邻队受到损失,亲往桃峰说明实情,并拟将病马赎回。
不料,此刻病马死去,青兰闻讯三上桃峰,支援邻队,终使李永光等人受到教育。
1965年7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一匹马》。同年10月,许石青等据此改编为晋剧《三下桃园》,由晋中青年晋剧团在榆次首演。并参加1965年12月至1966年5月举办的全省现代戏调演。剧本发表于1966年《火花》(戏剧专刊)。
1972年3月至9月,全省新创作戏剧节目调演在太原举行。吕梁地区柳林县晋剧团将《三下桃园》改编为《三上桃峰》参加调演,反响良好。
1973年,《三上桃峰》经山西省文化局创作组集体加工改编,由杨孟衡执笔,山西省晋剧院排演,于1974年初赴北京参加华北地区文艺调演。同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评晋剧〈三上桃峰〉》。文章中说《三上桃峰》“是一株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毒草。至此,掀起全国性的大批判运动。
1978年9月11日,中共中央为《三上桃峰》彻底平反。同年10月,该剧进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周年文艺演出。
《三上桃峰》,本该因其艺术而留名史册,却阴错阳差地因政治风云而铸就一桩文坛千古奇冤。
再回首,往事已成为一段遥远的记忆。
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香味。如画的江山,如歌的舞台,生旦净丑,粉墨人生。依依呀呀中,传唱着几多爱恨情仇、悲喜人生。
王爱爱(饰青兰)演唱《三上桃峰》中之唱段——
青兰看桃峰人欢马叫闹春耕,
鞭声震,响耧铃,铧犁翻浪伴歌声。
畜力不足人拉犁,
桃峰人在困难面前干劲倍增……
回想起我中学毕业回杏岭,
老队长赶车接我也曾路过这桃花坪。
他说是父老乡亲供我把书念,
贫农家培养了有文化的人。
他挥鞭笑盈盈,
说话格外亲。
促膝谈思想,
把手教耕耘。
鼓励我为革命建设新农村,
斗争中经风浪扎根炼红心。
党教我为革命立志务农,
站杏岭要胸怀祖国风云。
到如今老队长只顾杏岭,
助长了自发势力作浪兴风。
置身在小天地方向不认,
卖病马害邻村误人春耕。
马病死把钱留下有何用,
田大爷讲的话耳边回鸣。
革命者浇花要浇跃进花,
争春要争万家春。
公社化展现了灿烂前景,
相互支援要破私心。
社社队队齐跃进,
邻队困难要关心。
要支援桃峰兄弟抢节令,
同携手战天斗地并肩行。
人民公社第一春,
春耕一仗要打赢。
盼只盼水库修建好,
跃进歌声遍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