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唐诗与山西
31052900000010

第10章

意思是:站在太原的汾上阁,就像登上苏州城一样,汾河从城中通过,水陆交通两便,四野晋水环绕乡村,千年古槐与护城河围绕着城墙,街道坊市衔接着汾河上座座桥梁。看到这里不能不引起我这江南人思乡之情。据记载,唐代太原由西城、中城、东城三城组成,汾河自中城穿城流过,城中有三座桥梁,一座引晋水入东城的空中渡漕,河宽百余米,中城南北两面城墙跨河而过。称“跨水连堞”工程,欧阳詹所说的汾上阁当建在河之上的城墙上面,好像空中楼阁一样。西城为主要城区,城中又有晋阳宫城,大明宫城和仓城三座小城,晋水由城西通过水门流入城中,城中处处流淌着清澈的晋祠泉水,九曲池、太液池等水景布列城内。左汾右晋,在三座京城中,其城市面积虽较长安、洛阳为小,但水利条件却比东、西二京优越得多。欧阳詹写太原,以水为主,写出了唐太原城的优势所在。今日的太原城是由东向西发展,汾河穿城而过。诸般相似,但今日之城已无水可言,汾河已成污水沟,水荒犹如阴云笼罩着太原上空。今日读欧阳詹这首诗,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唐时太原城的向往之情。

据欧阳詹《咏德上太原李尚书》一诗分析,此诗当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时李说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北都留守,检校礼部尚书。

欧阳詹诗是和郑中丞诗。郑中丞官河东节度使行军司马,名郑儋,贞元十六年(800年)任河东节度使。郑儋原诗为《登汾上阁》:

汾楼秋水阔,宛似到阊门。

惆怅江湖思,惟将南客论。

88.生命可贵,爱情无价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欧阳詹北游太原,在太原大将军府举行的歌舞宴会上见到一位美貌的歌舞妓,妓女亦眉目传情。詹在太原“留赏累月,以为燕婉之乐”。临别,妓请同行。詹曰:“十目所视,不可不畏”,“请待至都而来迎”。并赠诗《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去意既未甘,居情谅多辛。

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

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

一履不出门,一车无停轮。

流萍与匏瓠,早晚期相亲。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二人洒泪而别。真是一步三回头,欲去不能,欲别不忍。欧阳詹回京后,因事拖延,不克如约,过期,使车至太原,妓已死,并托侍儿将一缕头发和一首诗让使车带回,其诗曰: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时云髻样,为奴开取镂金箱。

欧阳詹睹物思佳人,不饮不食,恸哭累旬而死。韩愈作《欧阳生哀辞》,叙述了同举进士的经过和敬慕伤痛心情,并一式两份寄给好友崔群与刘伉。诗人孟简闻而以诗哭之:

有客西北逐,驱马次太原。

太原有佳人,神艳照行云。

坐上转横波,流光注夫君。

夫君竟荡漾,即日相交欢。

定情非一词,结念誓青山。

生死不变易,中诚无间言。

此为太学徒,彼属北府官。

中夜欲相从,严城限军门。

白日欲同居,君畏仁人闻。

忽如陇头水,坐作东西分。

惊离肠千结,滴泪眼双昏。

本达京师回,贺期相追攀。

宿约始乖阻,彼忧已缠绵。

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

纤手自整理,剪刀断其根。

柔情托侍儿,为我遗所欢。

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复前。

收泪取遗寄,深情祈为传。

封来赠君子,愿言慰穷泉。

使者回复命,迟迟蓄悲酸。

詹生喜言旋,倒屦走迎门。

长跪听未毕,惊伤涕涟涟。

不饮亦不食,哀心百千端。

襟情一夕空,精爽旦日残。

哀哉浩然气,溃散归化元。

短生虽别离,长夜无阻难。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丈夫早通脱,巧笑安能干。

防身本苦节,一去何由还。

后生莫沉迷,沉迷丧其真。

孟简以为此事绝类古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之庐江小吏焦仲卿与刘氏的爱情悲剧。

89.太原城山亭唱和诗

唐元和十一年(816)正月,猗氏(今临猗县)张弘靖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检校吏部尚书之职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张公于太原西城上建山亭一座,以观赏西山风光。元和十三年(818年)6月12日,张公集僚佐七人于山亭以诗唱和。张弘靖并七人诗见于《全唐诗》、《李文饶别集》和《唐诗纪事校笺》等书。《永乐大典·太原志》云:“山亭,在西城上,长庆中(821-824年)李听所建,有张弘靖等诗石刻。”张弘靖首开诗局《山亭怀古》:

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

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其余七人皆作和诗。

节度掌书记、监察御史李德裕和诗《奉和太原张相公山亭书怀》:

岩石在失户,风泉当翠楼。

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

……

节度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崔恭和诗《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

高情乐闲放,寄迹山水中。

朝霞铺座右,虚白贮清风。

……

观察判官兼殿中侍御史崔公信和诗《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公府政多暇,思与仁智全。

为山想岩穴,引水听潺湲。

……

节度判官、侍御史韩察和诗《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

叠石状岩嶰,翠含城上楼。

前移庐霍峰,远带沅湘流。

……

给事陆中瀍和诗《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

激水泻飞瀑,寄怀良在兹。

……

入座兰蕙馥,当轩松桂滋。

……

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和诗《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

飞泉天台状,峭石蓬莱姿。

潺湲与青翠,尺咫当幽奇。

……

节度判官、监察御史高铢和诗《和张相公太原山亭怀古》:

斗石类岩嶰,飞流泻潺湲。

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

……

从侄、尚书右丞张贾和诗《和太原山亭怀古》:

中庭起崖谷,漱玉下涟漪。

……

唯当蓬莱阁,灵凤复来仪。

90.胡证荣耀故乡

胡证,河中(今永济市)人,唐贞元五年(789年)进士。时咸宁王浑瑊镇河中,慕其才名,召在河中幕府。胡证身材魁伟,力气大,豪侠仗义,文武兼资。元和九年(814年)党项(少数民族)寇边,朝廷以其儒而勇选拜振武军节度使。同年十一月,胡证赴振武路过故乡河中,以河中百姓身份拜望了父母官赵宗儒,并献诗赵公。全诗已佚,仅存二句为“诗书入京国,旌旆过乡关”。振武为唐北边重镇,节度使乃封疆大吏,胡证衣锦还乡,河中百姓群聚而观其旌旗仪仗,胡证排宴设酒大敬乡人。

胡证赴任离京,同乡诗人杨巨源作《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节录)

旌旆仍将过乡路,轩车争看出都门。

人间文武能双捷,天下安危持一论。

大诗人韩愈作《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仰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

戎旆暂停辞社树,里门先下敬乡人。

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自笑平生夸胆气,不离文字鬃毛新。

《全唐诗》有胡证诗一首另二句。两《唐书》有传,一生两历大镇(振武、岭南节度使)三迁尚书(工部、兵部、户部尚书)可谓荣耀当朝。大和二年(828年)胡证七十一岁卒,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之变”中,因其家资富厚,被军人诬藏罪犯而抄家,其子被杀,万贯家产化为乌有。

91.刘禹锡咏河东

唐代诗人刘禹锡,中山(今属河北)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名诗句而驰名。《全唐诗》有诗十二卷,其中十五首诗咏晋。

刘禹锡娶汾阴(今万荣县)薛謇长女为妻,元和十年(815年)御使中丞、福建(今属福建)都团练观察使薛謇卒,返葬故乡。刘禹锡当为其岳丈奔丧,随入汾阴,作《薛公神道碑》。丧葬结束后返京,途经河中(今永济市境)时宰相李程坐镇河中,诗人参加了李相公为之举行的宴会,席间作诗《冬夜宴河中李相公堂命筝歌送酒》: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

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娥发清响,曲尽有余意。

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全诗记述了冬日雪夜河中府宴会盛况:中堂设宴,乐工奏乐,歌女献曲、高朋满座,宾主半醉,这本是一个极高贵极快乐的场面,但诗人闻“鸡弦”而“多思”,听“翠娥”歌而“忧狂”。诗人此处“忧狂”恐怕不单是岳父新葬之余哀所致,恐与其坎坷的生平有关。

河中李相公为宰相李程,元和四年(809年)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晋、绎、慈、隰等州节度使。

河东柿子多为唐人吟咏,诗人奔丧正值晚秋时节,红柿满枝,刘禹锡作《咏红柿子》: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柿子红时光洁可鉴,月光夜照而带影,红日西坠时,满枝红柿反射出一树红光。红柿“保天年”是因为红柿可食,而青柿苦涩不可食的缘故。

92.刘禹锡诗赞太原葡萄

唐代清徐葡萄属朝廷贡品。宝历元年(825年)七月,晋籍名将李光颜荣任故乡河东节度使(今太原古城营一带)李将军以太原葡萄(时清徐称清源县属太原府辖)远赠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令狐楚,令狐楚作《谢太原李侍中寄葡萄》诗。光颜时兼侍中之职。令狐楚诗已佚,大诗人刘禹锡的诗作《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葡萄》却留存下来: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日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未至客,不得一枝尝。

诗叙太原葡萄出自西域,西汉张骞使西域,葡萄始入内地。诗中“鱼鳞”、“马乳”为太原葡萄品名,食之味美,“满喉甘露香”,用它酿成的酒,胜过仙酒,品尝者无不叫绝。

该诗可证太原葡萄与葡萄酒在唐代已大有名声,经过大诗人刘禹锡如此一番赞扬,更是扬名千古了。

93.吕温蒲津河亭作诗

着名诗人吕温,河中(属今芮城县)人,贞元十四年(798年)进士。有《吕衡州集》传世,《全唐诗》载诗二卷,其中五诗属咏晋诗。

吕温与刘禹锡、柳宗元等初为王叔文党人,“永贞改革”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均遭贬斥,吕温因使吐蕃(今西藏拉萨)未归而幸免于难。但孤立无援,势难独存,贬官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元和初,终因得罪宰相李吉甫而贬道州(今属湖南)刺史。行经故乡河中(今永济市境)有《孟冬蒲津关河亭作》诗: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

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

霜雪自兹始,草木当更新。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自然环境与政治环境对于吕温均构成“严冬”、“肃杀”之势,然吕温不畏时势所迫,“独立”于大河之上,一任风吹浪打而岿然不动,全诗雄壮昂扬,读之令人振奋。

元和六年(811年)吕温年四十而卒,友人刘禹锡、元稹、柳宗元作诗文哭之。刘禹锡诗《哭吕衡州时余方谪居》: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

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元稹诗《哭吕衡州六首》之五云:

雕鹗生难敌,沉檀死更香。

儿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

柳宗元云:“元和六年八月,衡州刺史东平(吕温家居河中,其祖籍东平,即今山东)吕君卒,君由道州以陟为衡州(今属湖南)君之卒,二州之人哭者逾月。”

吕温祖父吕延之、父吕渭皆为唐世封疆大吏,其弟吕恭、吕俭、吕让皆有名于时。吕温死后,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任宰相,河中吕氏子弟竟无至达官者。

94.诗人·马·美人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名相裴度坐镇太原;次年(820年)裴度以太原名马远赠大诗人张籍。籍作《谢裴司空寄马》诗:

绿耳新驹骏得名,

司空远自寄书生。

……

每被闲人来借问,

多寻古寺独骑行。

……

裴度回诗《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满城驰逐皆求马,古寺闲行独与君。

代步本惭非逸足,缘情何幸枉高文。

若逢佳丽须将换,莫共驽骀角出群。

张籍受此殊荣,诗友刘禹锡作《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嘱和因命追作》以贺:

草玄门户少尘埃,

丞相并州寄马来。

……

不与王侯与诗客,

知轻富贵重清才。

韩愈也作《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司空远寄养初成,

毛色桃花眼镜明。

……

旦夕公归伸拜谢,

免劳骑去逐双旌。

白居易作诗并有求马之意。裴度赠马并作《和张秘书谢裴相司空马》诗云:

君若有心求逸足,

我还留意在名姝。

白居易答诗《酬令公赠马相戏》云:

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

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白居易以东晋名相谢安“东山蓄妓”之典故以比裴度。唐代亦盛传下第书生韦、鲍二人旅途“以妾换马”之故事。这在裴度与白居易看来只是“相戏”。白居易诗为《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九烛台前十二姝,

主人留醉任欢娱。

……

南山宾客东山妓,

此会人间曾有无?

以韩愈那样严肃的孔孟之徒尚有“柳枝”、“绛桃”二位美妾,可见“蓄妓”在古代士君子中不足为奇,“红袖添香夜读书”为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荣耀。白居易有24首诗是赠“妓”诗,中有乐妓、舞妓、歌妓。诗人张祜亦有《爱妾换马》诗。

以上以妾换马算是“等价交换”,也有“贱人贵马”者,诗人纪唐夫有《马曲》诗云:

连年出塞踏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

逐北自谙深碛路,连嘶谁念静边功。

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

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以妾换马在今天看来等于“下流”,而在古代却称为“风流”。皇帝以美人赏赐臣下,好友以红粉赠送知己,达官以权势夺人妻妾,小人以名姝结托豪门,拥有美女和作诗饮酒一样不足为怪,古代妇女命运的低下亦由此可知。

南朝·梁·徐陵《玉台新咏》卷七,有《和人以妾换马》:“功名幸多种,何事苦生离?谁言似白玉,定是媿青骊。必取匣中钏,回作饰金羁。真成恨不已,愿得路旁儿。”

爱妾换马,旧说西汉淮南王刘安所作。古辞今不存。

曹操之子曹璋,路遇骏马,爱之,马主人很爱惜自家骏马,不肯金钱交易。曹璋说:“我有美妾可与你相换,我的这些爱妾任凭你选。”马主人手指一妓,曹璋立即相换,马号白鹘。曹璋将此骏马献给兄长、曹丕。

爱妾换马实为魏晋名士的好尚,亦封建社会上流人物的寻常举止。

95.唐僧贞素与灵仙三藏

唐元和八年(813年)秋末,一位渤海籍人于旅途中与一个叫应公的和尚相识,遂拜应公和尚为师,步入佛门,法号贞素。长庆二年(822年)贞素和尚来到五台山,经其师应公引荐,又拜应公和尚之师日本灵仙和尚为师。长庆五年(825年)日本国大王遣使到长安,贞素和尚奉灵仙大师之命到长安接受日本遣唐使带来的百金及书籍等物,返归五台山交予灵仙大师。时隔不久,灵仙大师又将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敕造五通等物作为答谢,命贞素往日本谢恩。贞素不负使命,远涉重洋到达日本。大和二年(828年)4月14日,贞素带着日本赐给灵仙和尚的百金等物回到五台山,不料灵仙大师已圆寂多时。贞素悲痛万分,就七佛教诫院木板上题诗《哭日本灵仙大师》,以表达对尊大师的怀念之情。

不航尘心泪自涓,情因法眼奄幽泉。

时朝倘问沧波客,的说遗鞋白足还。

时隔12年,唐开成五年(840)日本国圆仁和尚入唐求法。七月一日,行至华严寺,晚与院僧闲聊,院僧云:“日本国灵仙三藏,曾在此院留住两年,其后移向七佛教诫院亡过。彼三藏自剥手皮,长四寸,阔三寸,画佛像,造金铜塔安置,今见在当寺金阁下,长年供养。”七月三日,圆仁和尚一行至七佛诫教院,见到这首诗并序,遂记在他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本子上。圆仁和尚离开此寺,又到距三公里之外的灵境寺灵仙和尚亡处。灵境寺僧说:“灵仙三藏先曾多在铁勤兰若及七佛教诫院,后来此寺,住浴室院,被人药,中毒而亡过,弟子等埋殡,未知何处。”

是诗并序不见于《全唐诗》并有关唐诗集本,当可补唐诗之阙。

96.龙门与科举

“鲤鱼登龙门”是唐代科举的一种比喻,科举之难这个比喻寓意深远,由来已久,是唐诗重要素材之一。今吉县壶口瀑布是“龙门上口”,河津禹门口是“龙门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