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唐诗与山西
31052900000004

第4章

寒着山边尽,春当日下来。

御祠玄鸟应,仙仗绿杨开。

诗中“御祠”当指贞观三年(629年)十二月一日,唐太宗下令于高祖李渊破隋将宋老生处建普济寺(今霍州市境)

左补阙袁晖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石路行将尽,烟郊望忽开。

赏矜垂柳报,春畏落花催。

王光庭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

知制诰席豫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山尽千骑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喧景,后壑尚寒氛。

礼部侍郎崔翘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笳吟中岑树,仗入半峰云。

……

嘉颂推英宰,春游扈圣君。

……

溧升卿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寒云入晋薄,春树隔汾香。

国佐同时雨,天文属岁阳。

……

礼部尚书王丘和诗《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

……

《唐诗纪事》云:“帝登封泰山,南出雀鼠谷……”误也。

24.因诗闻名的白杨神庙

代县东10公里段景村曾有北魏“白杨神庙”。该庙自北魏至唐三百年间鲜为人知。自唐开元以后,因有几位名人题诗歌颂而闻名天下。

唐贞元十一年(795年)乙亥岁,代州刺史元韶重修白杨神庙,请名人令狐楚撰写碑文《白杨神新庙碑》。碑云:“道太原而北,列郡数十,雁门为大……乙亥岁,今尚书陕西李公廉刺并部……于郡东凡四十里,白杨有祀,实代之主也。滹水旁注,雁门山前峙,盘礴相抵,为堆为阜,翳荟柯条,如虬如龙,广仅百庙,厥高又倍……按《诸圣记》且曰:‘昔元魏高祖孝文帝……起云中而驭天下……厥初经营,由此途出,系马其下,歇鞍于枝……’洎今朝,中书令燕公张说摹咏其事。张公《白杨篇》之卒章云:‘欲识前王搭鞍处,正北苗柚一小枝。’户部侍郎吉公中孚,申而明之。建中初,吉公以万年尉为黜陟判官,至此为之歌序,具载其事,故迹弥显,高名益大……铭曰:‘蔚彼白杨,丛生雁门。蒙暑翳寒,晴天色昏。区柢交柯,虎翔虎眠。惟昔魏帝,于枝息鞍。悬垂低昂,厥枝犹存。’……”

由碑文知此庙祀北魏孝文帝。

碑中人物之一张说,开元宰相,中书令,封燕国公,开元七年(719年)出任河东节度使。张公权高势大,且诗歌文章冠绝一时,与许国公苏颋合称“燕许大手笔”,官阶正三品。

吉中孚,贞元户部侍郎,官阶正四品,文坛誉为“大历十才子”。

令狐楚,贞元十一年(795年)时为河东掌书记,大和六年(832年)以宰相兼任河东节度使,唐代着名诗人,官阶正三品。

李说,礼部尚书,河东节度使,官阶正三品。

代州白杨神庙因宰相张说、令狐楚,尚书李说、侍郎吉中孚等显宦大驾光临而“故迹弥显,高名益大”。而今此白杨神庙不知在否,千载以下,名亦不彰了。

25.北京三杰

唐长安年间(702-704年)吴少微、富嘉谟、魏谷倚三位名人以文词着名,被誉为“北京三杰”。吴少微,进士,新安(今河南新安)人,官晋阳(县)尉。富嘉谟,进士,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官晋阳县尉。魏谷倚,魏郡(今河北磁县)人,官太原(县)主簿。吴少微、富嘉谟为文“雅雄厚迈,人争慕之,号‘吴富体’”。开元大手笔张说赞吴富二人之文云:“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浓云郁兴,震雷俱发。”元和十四年(819年)李德裕作《掌书记壁记》:“况河东精甲十万,提封千里,半杂胡虏,遥制边朔,惟师旅之威容,为列潘之仪表,典兹羽檄,代有英髦……吴少微、富嘉谟……咸有制作存于是邦(太原)”

其时,名将张仁愿为并州都督。吴少微有《为并州长史张仁亶(后改愿)进九鼎表》、《唐北京崇福寺铜钟并序》、《代张仁亶贺中宗登极表》等文。富嘉谟有《双龙泉颂》、《干烛谷颂》等文。如吴少微《和崔侍郎日用游开化寺阁》(节录)

西缘十里余,北上开化阁。

初入云树间,冥蒙未昭廓。

渐出榥栏外,万里秋景焯。

岁晚风落山,天寒水归壑。

览物颂幽景,至乘动玄和。

据《中国名胜词典》,太原“开化寺连理塔”在山西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寺内有高达67米的北齐大石佛。至今开化寺遗址尚存。

26.唐人咏汾阴后土祠

自从汉武帝汾阴(今万荣县庙前村)祭祀后土之后,汾阴后土祠遂成为国家祭祀后土场所。汉武横汾泛舟作《秋风赋》,传为千载美谈;唐开元天子效法汉武,两度祭祀汾阴后土祠。

开元十一年(723年)二月,唐玄宗“勒兵三十万,旌旗亘千里”,浩浩荡荡来此祭祀。吏部尚书王晙作《祭汾阴乐章·太和》:

於穆圣皇,六叶重光。

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

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辞中“六叶”指唐代六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未将武则天列入其中。“太原刻颂”指“上亲制起义堂颂及书,刻石纪功于太原府之南街”,“宝鼎呈符”指于后土祠旁得鼎,因此改汾阴县为宝鼎县。“歊云孕祥”指时有祥云紫气。

卢照邻有“振旅汾川曲,秋风横大歌”句,是说汉武帝乘舟泛汾,于中流作《秋风辞》。李适有《汾阴后土祠作》,李峤有《汾阴行》,杨巨源有《清明后土祠送田彻》,罗隐有《后土庙》,张庆余有《祀后土赋》。

后土祠自汉至今历代均有修建,今有秋风楼,上存元刻汉武《秋风楼》石碑,山门重楼,戏台三座,献殿三间,后土大殿及钟鼓楼、配殿、廊房,北宋真宗《汾阴二圣配飨铭碑》,《庙貌碑》。今万荣后土祠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薛稷《陕郊》诗

薛稷,河东汾阴(今万荣)人,唐景云二年(711年)进士,隋大儒薛道衡曾孙,贞观名臣魏徵外甥。睿宗时宰相,封晋国公,以其曾官太子少保,故时呼“薛少保”。稷学书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合称“贞观四家”,其诗也有特色。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大诗人杜甫称赞:“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诗中“陕郊”指今三门峡市西,唐陕州治之。作者由东都洛阳(今洛阳)返西京长安(今西安)途径陕州,向北眺望汾阴故乡。中条山上有殷商贤相傅说和商末伯夷叔齐隐居之所。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一向无人问津。而诗中“日暮忧思多”尚可借以推测写作时间。薛稷出自名门世家,又有重臣魏徵为援,何“忧思”之有?稷晚年与睿宗帝有深交,但其时皇室中的皇位之争,使大臣们无所适从,薛稷势难骑墙,最终因为知(太平公主党)窦怀贞之谋未告发便被视为同党而赐死。这便是薛稷诗中“日暮忧思多”之所在。故此诗当作于710年至712年之间。薛稷因此留下丑名而为后世所不齿,其实是有些失公允的。

28.权澈咏琵琶泓

权澈,字幼明,陇西天水(今属甘肃)人,进士。权澈及其诗见于《全唐诗》,又见《山右石刻丛编》。他曾任绛州(今新绛县)司马,高平郡(今晋城市)别驾。据《丛编》知,天宝五载(746年)五月二十二日权澈游琵琶泓题诗并序,节录于此:

予顷尝秉宪……屡移邦国。爰初至今,即闻有兹胜。迨今一游,果然殊绝。澄湾纳溜,激射成雷。峭壁回景,周流如画。嘉木潜鳞,又不可名也。去北七里复有石潭焉,潭中圣字了了可睹,峰峦相属宛似屏障。闲行其中,潜洞幽窟,信为灵异。予超然有独往之意而赋是诗。

咨予白发年,始佐丹水曲。

夙愿鲜尘组,幸兹洗烦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风画壁势相适。

柽柏嗖嗖杂风雨,龟龙睗睐游丘明。

北行七里有灵迹,潭中圣字看历历。

……

夷犹顿使宣清薄,日暮濯缨心浩然。

序言说我到任后就听说这个风景名胜,今天到此一游,果然天下奇观。水清流急,声如响雷、悬崖峭壁、树木花草,用语言难以形容,向北七里,有一石潭,潭中有“圣”字。峰峦叠嶂,好似画屏,石洞幽深,真为灵异之地。身临其境,不由产生出超然出世之感。唐咏晋诗中,像这样集中描写一个景点的诗还不多见。

《清一统志》云:“洞子岩在风台(今晋城市)县东十五里,下有圣字泓,即琵琶泓。”

29.孟匡朝咏王忠嗣

孟匡朝《全唐诗》作孟匡明,生平不详,列诗一首。据诗文分析,所谓孟匡明当为孟匡朝,进士。天宝二年(743年)因罪贬岭外。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王忠嗣因军功任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孟匡朝作《饯王将军赴云中》诗:

一师凭庙略,分阃佐元戎。

势亚彤弓宠,时推金印雄。

关山横代北,旌节壮河东。

日转前矛影,春生细柳风。

……

“一师凭庙略,分阃佐元戎。”是说王忠嗣为将不仅勇敢且有谋略。时信安王坐镇河东(今太原市境)王忠嗣佐之。“势亚彤弓宠。”说将军深得玄宗皇帝宠爱,赐以朱红弓矢。忠嗣父海滨于长城堡战亡,玄宗赐名“忠嗣”,养在宫中,后让其试守代州(今代县)别驾,又恐其战亡,召还京城。“时推金印雄。”言其所佩将印为金印,权高位重。“关山横代北”指雁门关山,忠嗣曾任代北都督。“旌节壮河东。”是说王忠嗣系太原祁(今祁县)人,将军荣归故乡,河东配增荣耀。“日转前矛影。”指将士兵器精良。“春生细柳风。”是说将军队伍像汉将周亚夫细柳营兵一样,威武雄壮,号令严明。

王忠嗣是有唐一代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史言:“忠嗣佩四将(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后因奏安禄山反状及石堡城战事,忠言逆耳,加之奸相李林甫百般陷害,生命难保,赖原部将哥舒翰陈情方免一死。事实证明王忠嗣所料安禄山与石堡城战事是有远见的。

30.王韫秀与元载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太原王忠嗣为河东节度使,坐镇太原“王忠嗣镇北京,以女王韫秀归元载”。忠嗣女王韫秀与穷书生元载在太原结为夫妇。元载本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不料王家亲属看不起这位寒酸的女婿,元载不堪其辱,“岁久而见轻怠……亲属以载夫妇同乞儿,厌薄之甚”。元载又缺乏上进的勇气,便给妻子王韫秀写诗发牢骚:

别妻王韫秀

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

看取海山寒翠树,若遭霜打到秦封。

意思是:贫困潦倒的人遭人讨厌,像你们王家这样的高门大户也容不下我这个穷女婿。你看那泰山上的大松树小松树,受尽霜寒也得不到秦始皇的爵封,功名富贵简直与我无缘!王韫秀虽贵为侯门千金,却不以富傲贫,她以诗鼓励垂头丧气的丈夫,并决心随夫西取功名:

同夫游秦

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元载为妻子的言行所感动,发奋进取,终于皇榜得中。

元载垂涎富贵,一旦混迹官场,便不择手段,附会奸邪,阿谀谗佞,居然爬上宰相的高位。入相后,“纳受赃私,贸鬻官秩”,成为京城首富。天宝六载(747年)王忠嗣为奸相李林甫陷害,天宝七载(748年)王忠嗣暴死,太原王家没落。于是,太原亲属纷纷来长安投靠元载这位宰相女婿。王韫秀没有忘记昔日太原夫妻受辱的情景,韫秀常分馈服饰于他人,而不及太原之骨肉,对昔日太原事耿耿于怀:“非儿不礼于姑姊,其奈当时见辱。”又写诗嘲讽姊妹《夫入相寄姊妹》:

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

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后来,王韫秀预感到形势不妙,以富贵“浮云不久长”诗劝夫。但元载贪得无厌,专权误国,贪赃枉法,众怒上闻,在大历十二年(777年)被代宗处死。王韫秀并三子并赐死,连元氏祖坟也被挖了。今人栗斯《唐诗故事》没有指出这个故事发生地是在太原,让人觉得故事从头至尾都在长安。

31.宋昱咏云冈石窟

宋昱,天宝中为中书舍人,因依附奸相杨国忠而发了大财,安史之乱为乱兵杀死。今存宋昱三首诗中,有一首是咏今大同云冈石窟的。《全唐诗》咏云冈石窟者,仅此一首,故宋昱其人虽不可取,然其诗不可因人而废。

全诗如下《题石窟寺》: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

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

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

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云冈石窟在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五十三个,造像五万一千余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菩萨力士和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凌空飞舞,姿态飘逸,宋诗称之为“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唐代石窟前皆有旁廊之类的外部建筑,周围古木苍翠。这些景象,现在虽不复存在,我们据此可以知道唐代云冈石窟的状貌。可以说,宋昱诗是唐代云冈石窟最真实生动的艺术写照。

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十四年(726年)河东节度使(治今太原境)张孝嵩出巡边塞,在云州(今大同市)作《云中古城赋》,是赋北魏平城古迹。又有吕令问作《云中古城赋》。又有薛奇童作《云中行》诗,三人诗赋皆以北魏平城为题材,且张、吕、薛、宋四人皆为开元天宝间作。

开元十四年(726年)宋昱当在河东张考嵩部下供职,故该诗应作于开元十四年冬季。

32.卢象咏介子推

卢象,汶水(今属山东)人,盛唐诗人,与王维、李白、李颀等着名诗人交往甚厚,其诗“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卢象以才学受知于开元名相张九龄,授官为河南府(今属河南)司录、司勋员外郎,因其“名盛气高,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而贬官。天宝九年(750年)左迁为汾州(今汾阳县)司马,约在此时,往游汾州所辖介休(今介休市)子推庙,作诗《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魂山河气,风雷御寓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卢象此诗当有深意,诗人以才学自负,因为名气大而见妒于小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人制造谣言中伤,玄宗不究其详,贬官汾州,故而作《寒食》以自雪。时人郑虔以画、书、诗被玄宗誉为“郑虔三绝”,曾着书八十余篇,有人告发郑虔私撰国史,虔仓惶焚之,坐谪十年。后还京,重修原书,因遗忘仅成四十卷。苏源明为取名《会粹》。卢象于汾州赠郑虔诗有“书名《会粹》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句,盛赞郑虔其人其书。

33.徐安贞咏蒲津关

徐安贞,龙江(今属浙江)人,曾一岁三登甲科(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正五品)可谓科场得意,仕途顺利。《全唐诗》有诗十一首,其中二首咏晋。

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巡潞州(今长治市)太原、汾阳(今万荣县境)由蒲津(今永济市境)返长安。徐安贞为中书舍人随从。唐玄宗于蒲津关作《早渡蒲津关》诗,从臣多有和诗。徐安贞和诗《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渡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诗中“仙掌临秦甸”,“仙掌”代称西岳华山。“秦甸”指长安附近。“虹桥辟晋关”,“虹桥”指唐蒲津大桥,晋关指蒲津关。秦、晋本以黄河为界,又因黄河阻隔,此桥使秦、晋变为通途。今其处出土开元十二年(724年)四铁牛、四铁人并铁柱,为稀世文物。“两都分地险”,“两都”指西京长安(今西安市)和东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蒲州居东、西二京之间,唐代此地曾一度建为中都,地理位置重要。“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时值春天,蒲坂城百花盛开,河岸柳枝新绿,写出蒲州城秀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