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31100900000017

第17章 负起应负的责任(3)

阅后警言:

原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不再坚持,让它半途而废了,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据分析:其多数原因是,当事人或实施者对此事失去了耐心和责任心。失去耐心,不愿意再负责任了,这样的事也很容易出现。比如:做这件事尽管有意义,但不能给自己带来实惠和好处,或者是太牵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就容易出现这样的事。为避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要注意,即然对某件事承担负责了,就要做到负责到底。

不放过一丝的希望

哈佛故事

一位外国记者在纽约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准备作为礼物带回家送给女儿。

这是一台并未启封的电脑。回到住处,当他拆开包装时,才发现这台电脑没装内件,根本无法使用。他顿时火冒三丈,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去百货公司交涉,同时他迅速写了一篇新闻稿,题目是“笑脸服务背后的真面目”,准备投寄到报社。

次日天刚亮,这位记者就被门铃声叫醒,推门一看,是两个陌生人站在门外,他们自我介绍:一个是纽约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一个是商场客服部主管。他俩一见记者就俯首鞠躬,然后连声道歉。这位记者一时搞懵了,他弄不清楚百货公司是如何找到他的。

那位主管打开记事簿,讲述了事情的大致经过。昨日晚上清点商品时,主管人员发现售货小姐将一个空心的电脑货样卖出去了。总经理马上召集有关人员,一场大海捞针式的“寻找顾客”的战役开始了。

当时只有两条线索可供参考,顾客的签字和留下的一张名片。百货公司马上拨打顾客的手机电话,结果是“无法接通”;再向纽约的各大宾馆查询,回答是“查无此人”;于是他们打电话到他就职的报社,找到了他最要好的同事,并通过他,得知了他父母的电话号码;接着他们联系上他的父母,由此得到他纽约朋友家的电话号码;于是,通过纽约的朋友,他们知道了他寄住的地址。这期间他们一共打了几十个电话,最后才知道了他的准确下落。

职员说完,总经理拿出一台完好无缺的笔记本电脑和一盒蛋糕一同奉上,并再次表示了歉意。这位记者万分感动,立即重写了一篇新闻稿,标题是:“一夜的忙碌”。

阅后警言:

因为自己的失误为对方造成了损失或不便,或者是为工作留下了隐患,自己是失责的,如果经过自己的检讨和修正能使造成的不良后果得到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话,那就要全力以赴的去争取,不放弃一丝的希望,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用心和情来做事是更高的责任

哈佛故事

一位图书馆馆长自任馆长起,一直坚持亲自每天开图书馆的大门,然后对第一批走进图书馆的读者问候致意。然后,才去自己的办公室。

有人告诉他,馆长没有必要去做这些小事。他却认真地说:“这的确是小事,但对图书馆来说,这对读者是一种尊重和激励。”

丹麦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科学家兄弟,哥哥尼尔·波耳是物理学家,外向、健谈;弟弟哈洛·波耳是数学家,内向而且拙于言辞。

哥俩从小喜欢做一个小游戏——彼此说出对方愚蠢或可笑的缺点。哥哥尼尔觉得这是很好玩儿的一件事,但弟弟哈洛每次总是说:“噢,我可能说不好。”

哥哥说:“如果你想让我快乐就配合我。”

弟弟只好说:“那你先说吧。”

哥哥开始取笑弟弟:“你口齿不清,不会说幽默的话,不会让别人感到快乐,好了,现在轮到你说我了!”

一到这时,弟弟总是支支吾吾,好不容易说了一句:“你……你说话太快……”

哥哥提醒他说:“你要说我的缺点,知道吗?”

弟弟这才又“嗯嗯”地开了口:“哥,你看,你的衣领上有一根线头露出来啦,它很不美观哩。”边说边踮起脚帮他抽掉那根露出的线头。

阅后警言:

有时候,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是在尽责任,比如:我们扶盲人横过马路,为急忙赶路的人让路,自己先进了电梯间再照看或等一下马上也要乘电梯的人,为外地人指一下路等等。其实,这都是一个人负责任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都属于小事情,但它能体现一个人的崇高的主动负责任的精神。

坚守规则就是在负责

哈佛故事

1764年,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生了一场大火,哈佛大学创始人哈佛牧师捐赠给图书馆的数百本珍贵图书在这场大火中悉数被烧,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之前恰好有一名学生将其中的一册书带出图书馆,拿回宿舍去看了,从而这本书成了哈佛牧师所捐赠图书中极为宝贵的孤本。火灾发生第二天,这名学生得知了图书馆失火的情况,出于自觉,他迅速赶到图书馆,将那本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决定:第一,鉴于该学生保留了这本极其珍贵的书,对其提出高度表扬;第二,由于当时的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只能在图书馆内部阅览,禁止带出、因此,鉴于该学生违反了校规,对其给予开除处理。校长的理由是,让校规来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或其他方法来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

这位校长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担任校长时间排名第二的爱德华·郝莱欧克。他曾有句名言:“如果谁想遭贬损或是让烦恼缠身,那就让他做哈佛校长、”从处理学生还书这件事来看,他本人的行为确实符合他的言论。

阅后警言:

人本善良,对于一个无意做错事但又违背了既定规则受到处罚的人,人人都会报以同情,但规则就是规则,从某一角度上讲,要求人们要培养责任心,其实就是培养人们的遵守规则意识,坚守规则就是在尽责任。

没有比拯救人还大的责任

哈佛故事

1965年,诺贝尔******获得者史怀哲博士在说完:“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之后,离世了。

史怀哲在年幼时一个非洲人的人头雕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到:“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像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史怀哲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已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展现出出众的才华。他25岁就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琴演奏家。

史怀哲在29岁时,读到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急需医疗援助的文章后,毅然放弃了现有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进入医学院学医。历经9年的学习,获得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后,在1913年和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远赴加蓬的兰巴雷内,在原始森林边的奥果韦河河畔建起了“史怀哲丛林医院”。

在非洲的第一年,面对无以计数的饥饿、疾病、瘟疫者待以救治,这几乎让他望而却步。

一天下午,他心情沉闷地在医院附近的空旷原野上散步。就在夕阳穿过树叶洒下一地金色碎影的时候,他看到两个黑人孩子在跳舞嬉戏,脸上还绽放着无忧的笑靥,全然不顾周遭的悲苦与不幸。

那一刻,史怀哲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原来,人只要心灵轻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自由、快乐和幸福的。这情景仿佛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昭示,使这位忧心忡忡的医生一下子平静下来。他再一次在日记中写道:“我把那个黄昏的记忆藏在心中,每当感到沮丧时,我便会想想那一时刻的喜悦。这使我身心舒畅,能够继续向前走下去。”

于是,他重新审视了自己所面对的恶劣环境,从眼下做起,从“一个”做起。“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所能做的是那么少而感到不安,心中只想着当时医治的那个病人。我训练自己想着要医好他,然后我才能继续医治下一个,我觉得这样总比牵挂着非洲所有的病人有效。有时候,为了保持理智,你必须实际点。”

为了给贫困的人们筹募医疗资金、生活所需品,他还经常奔波于欧洲各大城市,举办风琴演奏会,在他获取了诺贝尔******之后,他毅然把全部奖金连带演讲、演奏所得,全都用于扩建兰巴雷内的麻风病院。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把无限的爱心和善良带给了非洲那些穷人中的穷人:麻风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垂死的人,使他们最终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和真爱。

阅后警言:

在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拯救人更大的责任了,无疑,献身于救死扶伤,让人类摆脱苦难是最大的责任,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负那么大责任的能力,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有因善小而不为的想法,更多的时候,责任不分大小,有责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