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哈里想要写作的时候,却不知道要写什么,这种情况使他感到害怕。为了避免这种恐惧,他就干脆离开打字机。去花园里去拔草,把写作暂时忘掉,这样心里马上就好受些。有时,他也用其他办法来摆脱这种心境,比如去打扫卫生间,或者去刮刮胡子。
但是,对于哈里来说,他最重要的是要写作,而不是为了想用什么方法来躲避。后来,他偶尔看到作家奥茨的一篇谈写作经验的体会,觉得深受启发。奥茨说:“对于‘情绪’这种东西,你千万不能依赖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写作本身也可以产生情绪。有时,我感到疲惫不堪,精神全无,连五分钟也坚持不住了。但我仍然强迫自己写下去,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写作的过程中,情况完全变了样。”
这让哈里认识到,要实现一个目标,你必须呆在能够实现目标的环境里才行。要想写作,就非在打字机前坐下来不可。在卫生间或花园里,永远都写不出什么。
经过冷静地思考,哈里决定马上行动起来。他制订了一个计划,他要求自己每天早晨八点钟,必须要坐在打字机前。任务就是坐在那里,一直坐到在纸上写出东西为止。如果写不出来,哪怕坐一整天,也决不动摇。他还会自己制订一个奖惩制度:每天写完一页纸才能吃早饭。
第一天,哈里还是有些心神不宁,直到下午两点钟他才打完一页纸。第二天,哈里有了很大进步,坐在打字机前不到两小时,就打完了一页纸,较早地吃上了早饭。第三天,他很快就打完了一页纸,接着又连续打了五页纸,这才想起吃早饭的事情。
此后,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他一直不停地写作。最后,长篇小说《根》一炮打响。这本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哈里因此书获得了美国著名的“普利策奖”。
阅后警言:
每一条通往成功的路都是艰难曲折的,都是在不断地克服和战胜心理上、环境上、条件上的诸多困惑或困难之后才获得的,特别是要我们注意的是:多数的成功硕果都是用实实在在的苦干、实干创造的。如果我们只是想只是在憧憬,梦想就永远也不可能成真。
钻到你喜爱的事业里去
哈佛故事
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电影制片人之一史蒂芬·史匹柏在36岁时就已成名了,电影史上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占了四部。他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斐然成就的呢?
其实,史匹柏在十二三岁时就梦想有一天要成为电影导演。在他17岁那年,这样的梦想得到了升华,一天他有事参观环球制片厂,他的一生改变了。那次参观给了他全新的震憾,当场他就决定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了。他先偷偷摸摸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长谈了一个小时,然后结束了参观。
对许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为止,但史匹柏可不一样,他有个性,他知道他要什么。从那次参观中,他就开始了实现这一梦想的实践。
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装,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里头塞了一块三明治,再次来到摄影现场,装出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首先他避开了大门守卫,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各位导演、编剧、剪辑,终日流连于他梦寐以求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发展出越来越多关于电影制作的敏感来。
这样,在20岁那年,他成为正式的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放映了一部他拍的不错的片子,因而签订了一纸7年的合同,导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他的梦终于实现了。
阅后警言:
如果你一旦确立了你所追求的目标时,积极寻求实现的做法,善于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就是你的必修课了,你必须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教导,这样才能逐步为自己铺就成功的道路。
要把成功这个“宝”押在自己身上
哈佛故事
100多年前,费城有几个高中生找到一位博学多才的牧师请求说:“先生,我们几个是刚毕业的高中学生,我们想上大学,可是我们家里很穷没钱。我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你肯帮助我们吗?”
这位牧师名叫R·康惠尔,他答应教这几个贫家子弟。同时他心里在想:“社会上一定还会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没钱上大学,他们想学习但付不起学费。我应该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
于是,他开始为筹建大学募捐。当时建一所大学需要150万美元。
康惠尔四处奔走,在各地演讲了5年,恳求有意助学的人捐钱。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辛苦筹募到的钱不足1000美元。康惠尔深感悲伤,情绪低落。当他走向教堂准备做礼拜的演说词时,低头沉思的他突然发现教堂周围的草枯黄得东倒西歪。他便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的教堂周围的草呢?”
园丁对牧师说:“你觉得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的草相比较的缘故。习惯上,我们希望我们的草地像别人的一样,但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园丁的一席话使康惠尔很有所悟。他走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他在演讲稿中写道:我们大家往往是让时间在等待中白白流逝,却没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他在以后的每一次演讲时都讲一个农夫的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当他听说可以找到埋有钻石的地方时,他便想,只要有一块钻石就可以富得难以想像。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但他一直都没找到埋有钻石的地方。最后,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他终于饿毙在海滩上。
而买下这个农夫土地的人,想到这块地上看看它到底适合种什么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地上有一块异样的石头,拾起一看,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仔细察看,发现这是一块钻石。
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康惠尔写道:财富不是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需要自己去挖掘去创造。
康惠尔作了7年这个“钻石宝藏”的演讲。7年后,他获得800万美元的捐助,这笔钱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学校的需要。
今天,这所学校竖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这便是著名学府坦普尔大学。
阅后警言:
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可以帮助我们,但别人有别人的梦想,这就像我们不能丢下自己的梦想去帮助别人去实现梦想一样,“宝”只能押在自己的身上。事实上,也只有自己才更清楚自己的梦想的内涵,它对自己的重要性,行动起来也最倾心、最尽力。
把梦想印在脑子里
哈佛故事
有个叫罗布迪的英国教师,一天,在自家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是皮特金中学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到现在已有25年了,题目是《未来我是……》。这所学校已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毁了,没有一点残留物,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可能是他忘记了,这些是他带回家中批改的。
布罗迪饶有兴趣地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马师的;有当将军的;有当科学家的……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产生一种想法,如果现在把这些作文寄到当年的学生们手中,会有什么结果呢?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也很感兴趣,特意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就有回信了。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只做平常工作的人,但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时间过去有半年了,市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时任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老师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其实这个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阅后警言:
如果一个人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之后,就应把它印在脑子里,而绝不应把它当做只是一个冲动之举,因为一个人坚定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也就产生了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未来的远景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不断向目标前行。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执着的精神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
节俭——最坚实的成功路径
哈佛故事
一提到在全世界有4000多家连锁店的沃尔玛销售帝国老板,萨姆·沃尔顿靠的是5000美元小额资本起家,无不感到惊讶,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谈及沃尔玛的成功经验时,沃尔顿直言,靠的是节俭。
萨姆·沃尔顿,1918年出生在俄克拉何马州的金菲舍镇,父亲托马斯·吉布森·沃尔顿一生没有固定职业,当过银行职员,经营过农场,做过保险代理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老沃尔顿一连几个月找不到工作,为了能让家人苦熬下去,沃尔顿的母亲开了一家小牛奶店。萨姆·沃尔顿帮着母亲挤奶、装瓶、送奶,以每加仑1角钱的价格把牛奶卖给十几个订户。就是靠着这点菲薄收入,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由于家境窘迫,从小学起,萨姆·沃尔顿就开始半工半读,每天早晨上学前先挨家挨户送报纸和杂志,每送一份报纸赚5分钱。沃尔顿的报童生涯长达十几年,他用自己挣的钱支付了中学和大学的全部费用。由于这一经历,他深知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节俭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了脑子里。
当沃尔顿已成亿元富翁时,公司员工曾在萨姆·沃尔顿即将走过的路上扔下一枚硬币,看他会不会拾起时,让员工感到震惊的是亿元富翁萨姆·沃尔顿很认真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萨姆·沃尔顿并不贪图一枚小钱,而是出于珍视每一分钱的习惯。
美国人喜欢用创业者的姓氏为公司命名。“沃尔玛”本应叫“沃尔顿-玛特”,但沃尔顿在为公司定名时,把制作霓虹灯、广告牌和电气照明的成本全都计算了一遍,他认为省掉在遍布世界的几千家连锁店中的“ton”三个字母可以节约很大一笔钱,于是只保留了“WALMART”七个字母——它不仅是公司的名称,也是创业者节俭品德的象征。
此外,沃尔玛在管理人员出差、业务上的应酬标准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杜绝一切的铺张奢侈,连萨姆·沃尔顿本人也不例外。
和别的富豪不同,萨姆·沃尔顿不为自己置办奢华的消遣工具和场所。
正是由于沃尔玛的节俭策略,使在经营百货店时千方百计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用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击败竞争对手,让自己稳稳地处于销售帝国的地位。
阅后警言:
在事业上,积攒小钱干不成大事业,如果不积小钱更成就不了大事业,但是如果把重视不起眼的小钱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自觉地在经营中遵从一切讲求节俭的理念,它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你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
永远坚信自己会第一个撞上终点线
哈佛故事
埃迪·阿卡罗一直都梦想成为世上最伟大的骑师,但只要一看他骑马的样子,没有不为他的梦想感到置疑的,而事实也一点不给人们消除对他的置疑的机会,因为,凡是有他参赛的时候,跑到最后的除他之外,不会是任何人。在最早参加的100多场比赛中,阿卡罗从未获得过胜利,但有一点他给人们的印象深刻,那就是他从不放弃。
阿卡罗的生活道路从小学时就注定了。除了马,除了赛马场,他谁都不交往,哪都不去,让他略感幸运的是有个驯马师允许他骑马玩耍。
阿卡罗的父亲在他的坚持下勉强同意他以赛马为业,尽管父亲很清楚,他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那位驯马师也告诉他父亲:“让你儿子回学校吧,他永远成不了骑师。”
没有人对阿卡罗寄托任何希望。可他发誓,不但要成为骑师,而且要成为世上最伟大的骑师。
阿卡罗坚持不懈地争取,终于有机会参加了一场真正的赛马。可比赛还没结束,他的马鞭和帽子就全丢了,连他自己也差点从马鞍上掉下来。等他跑到终点时,其他的骑手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
即使是这样的结果,阿卡罗还是四处寻找参加赛马的机会,一位马主出于怜悯,答应了他的请求。尽管阿卡罗在比赛中从未获奖。但这位马主在这个不走运的骑师身上看到了一种东西,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出来的东西,也许是潜力,也许是坚韧,也许只是固执。不管怎样,再也没有人看不起他。当然,阿卡罗也决不是肯半途而废的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阿卡罗始终是不提气,且多次参赛,多次受伤,还断了几根骨头,许多次他还被马蹄践踏,但他总能重整旗鼓回到马鞍上。
终于,他的屡败屡战的历史改变了,并开始取胜,一个胜利接着又一个胜利。失败不再属于他,相反,每次他都能打败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