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31104500000038

第38章 南海泡沫:官商勾结的大赌局(3)

日本政府在提高贴现率的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9月,日本广播电视台NHK连续5个晚上在黄金时段播放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特别节目,指出地价是可以下调的,应该降为现在的一半,并主张进行土地税制改革,以限制房地产过度融资行为。这5期特别节目旨在向公众显示政府调节房价的举措和信心,却变成了一颗重磅炸弹,投向了日本异常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并揭开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序幕。在1990年12月到1991年12月仅一年的时间内,日本全国地价平均下跌了46%,导致近1076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这时候,日本的土地、房屋卖不动,新建成的楼房销售遇冷,空房更是到处都是。房地产市场的危机逐步蔓延至其他领域,导致大量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破产。

随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整个日本的资产迅速缩水,那些以土地作为贷款担保的企业的资信力迅速下降,致使日本各大银行出现了许多不良贷款。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由日本各大银行出资设立的专门提供住房贷款服务的金融公司,即所谓的“住专”。这些金融公司是由日本大藏省直接管辖的,并由大藏省指派专员担任总裁职位。在这些公司背后,往往隐藏着大银行风险转移的阴谋,它们往往采取迂回融资的方法,将风险较大投资转移给“住专”处理,使得“住专”的融资额猛增。在地价暴涨时期,“住专”对房地产的投资比重非常大。然而,房地产市场的萧条使得“住专”亏损严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

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其他方面带来了沉重打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资产全面缩水的前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许多企业陷入危机。1991前后,日本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多达1万家左右。1990~1996年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达14万家左右。第二,国内消费委靡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得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1992~1999年间,日本消费物价指数CPI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第三,经济萧条蔓延至政治和社会领域,并动摇了骄傲的大和民族的文化根基。日本电视节目曾在一段时间内,热衷于对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首相进行排序的游戏。十多年的政治动荡,内阁走马灯似的轮换,使得连日本人自己都无法搞清在这段时期内,日本政府究竟出了多少个首相。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与美国政府背后阴谋是分不开的。在这场阴谋中,美国政府作为庄家,首先依靠政治资本在日本市场设局,吸引众多国际投资者进入日本股市和楼市,加剧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然后通过击碎泡沫来达到毁灭日本经济的目的。

回顾日本经济泡沫的前前后后,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当泡沫膨胀的时候,所有人都沉浸其中,盲目而缺乏理智。只有在泡沫破灭时,重重摔在地上的人们才会清醒地认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疯狂和愚昧。日本学者吉川元忠在《金融战败》一书中悲哀地写道:“太平盛世中,谁能意识到战争已打响?若是真枪实弹的战争,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的一方,而在人们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战争中,往往败就败在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对手还浑然不知,这样的战败更惨更痛。”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有人也指出中国经济某些方面存在着泡沫,希望我们能从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被歹人“耍”了还不自知……

巴林银行毁在一个赌徒的手里

震惊世界的消息

巴林银行被迫停止交易。

——英国《金融时报》

亚洲年轻交易员导致95亿美元的亏损,老牌银行惨遭灭顶之后,英格兰银行极力拯救。

——英国《金融时报》

上亿美元亏损在身,巴林银行面临坍塌。

——新加坡《商务时报》

1995年2月27日(星期一),全球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报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英国最古老的银行之一巴林银行濒临破产,在经过了国家中央银行——苏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后,这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金融翘楚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1762年创立的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其创始人为弗朗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总部设在伦敦。后来,在家族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巴林银行渐渐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机构,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经营完善、富于创新的银行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巴林银行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在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它都曾为客户提供过贷款。然而,巴林银行还有与普通银行不同的地方,它不开展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所以其经营的都是大项目。由于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巴林银行总是靠着自身的能力寻求突破和发展。巴林银行在金融历史上堪称登峰造极之作莫过于资助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到路易斯安那地区。

路易斯安那位于落基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北连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面积约有214万平方公里。当时,路易斯安那还是法国的殖民地,属于气焰嚣张的拿破仑皇帝。美国联邦政府一心想要拔掉这颗家门口的毒刺,于是时任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派特使出访巴黎与拿破仑皇帝谈判。出人意料的是,拿破仑竟然同意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卖给美国。

事实上,拿破仑皇帝同意这笔赔本生意是有他的苦衷的。当时,法国军队在海地吃了败仗,急需资金来重整旗鼓。此外,如果拿破仑不同意这笔买卖,那么美国肯定会与英国成立联军,攻夺路易斯安那州。综合以上考虑,拿破仑皇帝被迫同意了美国的购买要求。1803年4月30,美法两国在巴黎签订了《路易斯安那购地条约》,双方以1500万美元(相当于8000万法郎)的价格成交。而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资金就是由巴林家族筹集的。

在19世纪下半叶以后,巴林银行在事业上遇到了一个强劲对手,它就是由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开办的家族银行,但巴林在与其多次交手后未落下风。1886年,巴林银行推出“吉尼士”证券,那时银行内部的景象可真是蔚为壮观,疯狂的投资者如潮水一样涌入银行大厅,后来银行不得不借用警力来维持秩序。这些人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伍来抢购股票,然后再伺机抛出赚取差额。在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的卓越成就,该家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的政治地位。虽然巴林银行的主人们并不太在意这些与金钱无关的事情,但他们还总是强调自己的光荣历史。

随着时代的进步,巴林银行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到20世纪90年代,它的业务主要转向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并积极地扩展海外市场和培育新兴市场。仅1994年一年时间,它就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办多家分支机构,业务网点已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截至1993年底,巴林银行总资产达到59亿美元,而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家有着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的金融巨头,竟毁于一个年仅28岁的毛头小伙子手中,而坏了这锅汤的“臭肉”就是尼克·里森(Nick Leeson)。

里森,何许人也?

里森出身于英国伦敦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位泥水匠,母亲在他14岁时就过世了,也许正是母亲的过早离世造成他性格的乖僻,学习成绩也是时好时坏。缺乏理想和抱负的里森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1985年,他加入了伦敦当时最为高档的私人银行——库特斯公司,并在那里工作两年。之后,里森转到伦敦的摩根士丹利公司清算部工作,在那里他学到了金融买卖的基本知识,获益匪浅。

1989年7月10日,尼克·里森正式加入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由于工作能力强、精通期权和期货的结算,年轻的里森很快就得到了伦敦总部对他的信任。1992年,巴林银行为了扩大新加坡的业务规模而创建新加坡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里森因其良好的表现而被选派到这个部门工作。同事们眼中的里森是那种“拼命工作,尽情玩乐”的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其在新加坡分行倍受欢迎,随和、可爱而又有一点点粗鲁也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但是,工作外的里森经常干出一些荒唐的事来,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甚至还因在公共场所“行为不检”而被处以性骚扰的罪名,这些都表明里森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将自己凶恶的獠牙藏在了虚伪的外表下,也最终使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来到新加坡以后,里森在这里主要从事两种不同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买卖日经225指数期货,而另一项就是通过市场间的价差从事套利操作。在银行的风险投资部门,为了控制交易风险,往往给予其交易员一定额度的风险投资许可,并且所有的交易员都要受到公司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然而,尼克·里森却是个例外。丑闻败露前,尼克·里森已升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及清算部经理,这时他将决策和监督两项权利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当时,里森一直根据总部的指示在大阪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中买卖日经225和日本政府债券的期货合约而赚取不同交易所之间的价差。由于这种价差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交易量通常都很大。然而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古有云:“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那这个小小的里森是怎样毁掉巴林这棵参天大树的呢?

“蚍蜉”如何撼动“大树”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免发生大大小小的错误,而在金融领域尤其如此。在期货交易中,有些交易员会看错“买进”、“卖出”的手势,有人可能会在买入错误交割日期的合同,还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买入亏损的期货合约。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一旦发生这样的失误,交易员就会给银行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投资银行通常情况下都会成立一个“错误账户”,来记录和统计下属交易员因疏忽而发生的损失。当里森初到新加坡的时候,巴林银行当时设立了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户”。1992年夏天,巴林银行伦敦总部更换电脑系统,总部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打电话给里森,要求其在新加坡单独设立一个“错误账号”,并自行处理小额损失。于是后来震惊世界的“88888”账号便诞生了。

不久之后,完成系统更新工作的巴林银行总部又打来电话,要求新加坡分行按照老规矩,将所有的错误记录由“99905”账号向伦敦报告。此时,“88888”账号原本应该按照规定被撤销,但狡猾的里森却将其保留下来,这个被人忽视的“错误账户”为里森提供了制造假账的机会。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里森在调入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和期权交易部以后确实为银行赚取过丰厚的利润,这使得他成为巴林银行的交易明星。后来,里森手下一位名叫金姆·王的交易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本来客户富士银行要求其买入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约,但这位刚刚加入巴林银行不久的新手却误操作卖出20份合约。为了弥补客户损失,银行须买回40份合约,如果按照当日的计算价格,新加坡分部会损失2万英镑。按照规定里森应该将此事报告伦敦总部,但他并不愿意因此事而毁了自己在总部高层心中的优秀形象,于是里森决定将40份期货合约打入“88888”账号中以此来掩盖手下的失误。数天之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损失上升到6万英镑了,而里森此时更不敢将失误向上呈报。一段时间以后,另一个交易失误又摆在里森面前,这次是他的好友乔治。当时刚刚与妻子离婚的乔治还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糟糕的心情很快影响到工作。此前里森示意乔治卖出100份9月的期货合约,他却进行了买入操作,这些合约价值800万英镑,如果让总部知道,他们两人肯定会被炒鱿鱼。无奈之下,里森将这笔损失打入到“88888”账号避人耳目,同时想方设法来弥补。

此时,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损失,为了弥补这一资金缺口,里森开始挪用巴林银行的资金进行风险操作。凭借着自己的眼光和不错的运气,里森在一段时间内做得相当出色。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账号里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并获得了近10万英镑的奖金。如果历史的车轮能停在这一刻,那巴林银行依然辉煌如旧,但这是不可能的。

里森在新加坡的主要工作是替巴林银行的客户买卖金融衍生产品,并按照银行总部的指示从事套利操作。由于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承担,而套利基本没有风险,所以里森的工作并不会面临太大的风险。然而1993年下半年,期货合约的市场价格处于剧烈波动之中,由于电脑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致使多笔交易的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等到里森他们发现各种错误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后来据里森回忆道,当时一天损失的金额就高达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只能继续利用“88888”账户来掩盖这些损失。到1994年以后,他对损失的金额都已麻木了,该“错误账户”的金额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后来的5000万英镑。此时,被牵着鼻子走的里森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傀儡,他所做的交易并不是出于对市场走势的预期判断,而是认为只要哪种方向的市场变动能让他补足“错误账户”的损失,他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