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亚洲经济实现飞速发展,亚洲“四小龙”一度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在经济强劲发展的背后,却存在不少隐患。近几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银行业无节制地为房地产业发放贷款,虽然商品房经济发展繁荣,却造成房屋严重过剩。据统计,泰国的商品房闲置率高达40%,菲律宾的商品房闲置率也达到20%。房子卖不出去,许多贷款就收不回来,导致银行的呆账不断积累,造成大量亏损,最后造成整个国家的资金周转发生严重困难。
早在1996年,泰国出口量急剧减少,政府有机会让泰铢贬值,但考虑到900亿美元的外债额因此会增加,便采取了保护泰铢的政策。这等同于向金融投机家们发出了邀请函,于是像索罗斯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投机家大举进军泰铢市场。
索罗斯等人认真地研究了泰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并断定泰铢在短期内必然会贬值,进而将其锁定为投机目标。索罗斯作为“庄家”,将游走于世界范围内的众多投机者带入东南亚这场金融赌局当中。有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的扶助,“金融大鳄”索罗斯最终击垮了东南亚诸国经济,并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
从1997年2月开始,有关泰铢可能贬值的谣言就在市场上肆意蔓延。投资者推测泰国政府会有意让泰铢贬值,以此来推动出口,降低泰国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赤字水平。2月17日,泰国央行宣布提高短期利率,以稳定泰铢的汇率。泰国最大的银行——曼谷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了23%。同时,央行在再回购市场上出售债券,目的是要将货币从银行系统中抽离。当日,泰铢对美元微升0045铢,报收2607泰铢。这一数字比上年末下降了15%以上。2月18日,泰铢与美元的中间价报收1美元兑25 99泰铢,在过去的10年中,泰铢一直保持25铢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这一汇价创造了10年来的新低。此时,泰国央行发表声明,称要坚定地继续盯住汇率制度,保证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稳定泰铢的汇率。然而,央行的“安民告示”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局势朝着失控的方向变化。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金等问题。政府规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高坏账准备金,从100%分别增高至115%及120%,并要求金融机构拨出5800亿泰铢的额外备付金。整个金融系统出现了危机,恐慌性挤兑开始滋生和蔓延。仅3月5日和6日这两天,从“问题金融机构”提走的存款就将近8亿美元。受此影响,3月5日,泰国股市出现大幅度跳水,股指跌到了自1992年6月4日以来的最低点。3月21日,政府宣布将大幅度削减财政预算1060亿泰铢,并发行1000亿泰铢的政府债券。4月11日和25日,美国穆迪投资评级公司分别两次降低对泰国长期借贷以及泰国三家主要银行的信用等级,这又掀起了一波挤兑和抛售泰铢的风潮。
1997年5月初,泰国首相突然宣布将亲自参与监督经济方面的工作。不久,政府公布了泰国前几个月的出口继续恶化的消息,市场上对泰铢贬值以促进出口的猜测进一步扩大。5月8目,投机商在国际市场上突然对泰铢发难,在即期和远期市场上同时沽空泰铢,造成泰铢价格急剧下挫,多次突破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到5月14日,泰铢对美元的汇率迅速跌至l美元兑2636铢。这是11年来的最低点。市场已经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
泰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动用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大量买进泰铢,以确保泰铢币值的稳定。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货币当局也采取必要措施,抛售近100亿美元以支持泰铢。在多国货币当局的联合干预下,国际市场上的泰铢价格暂时稳定在1美元兑23~24铢的水平,然而当时国内市场的价格是l美元兑2667铢,这就出现了国内与国外市场双重汇率价格,于是投机商又开始利用这一价差进行疯狂的套利活动。后来泰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性措施禁止金融机构向外国投机商融资,造成外国银行的泰铢隔夜拆借利率竟然高达1500%。
泰铢市场稍微平静后,投机商又将矛头瞄向泰国股市,导致股市从年初的1200多点下跌到了550点。6月19日,泰国股市又进一步跌到了46132点,创下8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泰铢汇率也跌到了1美元兑28铢。在这样危急情况下,泰国中央银行行长与财政部长相继引咎辞职。消息传来,汇市、股市再次急急下挫。
索罗斯等人在这场赌局中使用的策略是:首先向泰国国内银行进行巨额借贷,并把借得的货币抛向外汇市场出售,造成泰铢大幅贬值,然后再以低价在国外市场上购回泰铢并连本带利归还给泰国国内银行。银行收回那些贬值后的货币,虽然总额没有变化,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早已大大降低,索罗斯借此从中大赚一笔。后来,在多国央行和货币当局联手干预下,泰铢汇率逐渐稳定。然而精通“金融赌术”的索罗斯等人并不死心,继续加大投机筹码。索罗斯曾公开承认,仅6月16日他就抛售了相当于1000万美元的泰铢。
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央行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放弃实行了10多年的联系汇率制度,从即日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索罗斯等人认为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于是更加疯狂地投机泰铢,仅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就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在巨大的投机压力下,泰铢汇价一路狂跌不止,7月2日当天就贬值了18%,由前日的25905泰铢兑换1美元跌至29泰铢兑换1美元,到8月1日汇率跌为31965,9月1日跌到341,10月1日为3585铢,3个月的时间内泰铢币值下跌了3839%。
泰国战役之后,索罗斯等投机者又挟获胜之余威,继而冲击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其他东盟国家的外汇市场,致使整个东南亚陷入金融危机之中。到10月1日,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汇率分别比7月1日下跌了3036%、3736%和3340%,给东盟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东盟的这次金融危机还产生涟漪效应,随后波及到了韩国、俄罗斯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市场发生剧烈动荡,同时亚洲、美洲、欧洲股市也受到巨波冲击,东南亚经济繁荣的神话上从此加上了一块深深的伤疤。
在这场“泰铢保卫战”中,泰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50亿美元,索罗斯则捞到了巨大的好处。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索罗斯量子基金1997年6月底的总资产为150亿美元,7月底就猛增至170亿美元,其上半年的盈利为14%,到7月底盈利急剧增加到271%。香港金融界把索罗斯等人称为吞噬各国金融体制和社会财富的“金融大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大动肝火,称这场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倒退了10年”,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投机者们发动的是一场针对东南亚国家的“政治阴谋”,并扬言要找国际杀手刺杀索罗斯,以报仇雪恨。
冲击香港
索罗斯如飓风般横扫东南亚各国经济,之后他将目标瞄向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这一时刻,无数中华儿女欢呼雀跃、喜于言表。然而,香港民众尚未从回归祖国大陆的喜悦中摆脱出来,就面临来自国际投机者的进攻。在索罗斯的精心策划下,一股巨大的金钱势力悄然登陆香港。精明的香港人立即觉察到这些金融“赌徒”们来者不善。
泰铢危机过后,泰国、印尼、马来两亚等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香港成为了东南亚地区惟一坚持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地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既是香港政府防御冲击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成为了众多投机家发动下一轮进攻的众矢之的。虽然1997年金融危机已导致东南亚诸国一片狼藉,但是香港汇率制度坚如磐石、岿然不动,股市的表现也十分抢眼。7月恒生指数牛气冲天,一举创下了16365点及日成交量280亿港元两项历史记录。香港证券市场的市值由1996年6月的全球排名第8位跃升到了第6位,其增幅超过纽约交易所,排名首位。
1997年7月18日,伦敦市场美元与港元比价突破775港元/美元的心理关口,索罗斯遂对港元发起了第一波攻击。“国际金融赌客”的阴谋迅速被香港货币当局察觉,香港资金管理局果断出手,通过抛售短期外汇基金票据在两个小时内向市场中抛出了相当于100亿港元的美元,港币对美元的汇率不降反升。投机家们在东南亚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亏损了2000多万美元。
在成功击退了投机家们的第一波攻势之后,舆论和市场普遍对香港表现出了更加乐观的情绪,而这股情绪不久之后就表现在股市的疯涨上。继7月香港证券交易所创下恒生指数16365点新记录后,8月7日,股市再创16820点的历史新高。众多市民已经失去理智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股市中。与此同时,遭遇失败的投机家们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早已做好了下一仗的准备。8月15日,蓄谋已久的投机家们发动了第二次攻击,港元又一次面临巨大的贬值挑战。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再次大规模入市干预,8月19日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20%。利率的提高对股市是一种打击,投资基金大额的赎回使卖盘纷纷涌出。从8月中旬到9月初,港股下跌了2000多点,之后虽反弹了近千点,但一直没能恢复过来。
9月,世界银行年会在香港举行,索罗斯在年会上公开表示,香港的联汇制度不存在危机,因为香港有强有力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同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长期保持偏高的币值。深知索罗斯习性的香港货币当局并没有放松警惕,反其道行之,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金融冲击,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
然而,人们心里明白,这些国际炒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大战还将继续上演。此后,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利用政策和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极大地约束了投机者的恶意行径。香港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后来,香港多位政要都在公开场合发表关于稳定联系汇率机制的言论。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区政府有决心维护联系汇率机制;香港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在会见记者时,重申维持联系汇率制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是无法避免的,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曾荫权还表示:“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也就是港币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香港政府为何要用如此大的代价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因为香港联系汇率制一旦失守,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人们对香港新政府的信心,其后果不堪设想。港元一旦崩溃,人们对香港这个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心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进而影响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会导致港民对“一国两制”产生怀疑,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对接管澳门及和平收复台湾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香港对这场汇率保卫战是志在必得。
果不其然,索罗斯等人很快卷土重来。10月,他们“三管齐下”,分别在香港外币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动了强大攻势。10月21日和22日,索罗斯在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抛出了价值20亿美元的港元,他用“声东击西”,“明攻港汇,暗渡期指淡仓”的立体进攻战略,猛烈冲击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由于香港握有800亿美元的强大外汇储备再加上中国大陆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明确支持,香港资金管理局采取强硬措施提高拆借利率,同时诸多华资金融机构也联合一致,同仇敌忾,拒绝向国际炒家们拆借港元,因此港币坚挺更甚。
虽然稳定住了货币市场,但香港的股市却遭受严重冲击。10月23日,受金管局提高利率的影响,香港股市大跌了1200多点,跌幅达104%,10000点大关两度失守。这一天被称作“黑色星期四”,其造成港股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3000多亿港元财富化为泡影。与8月7日最高的16820点相比,跌幅达到了40%,致使18万亿港元从账面上消失。无数投资者瞬间成了“大闸蟹”,被市场死死套住。受其影响,全球各地股市均大幅下跌。大炒家索罗斯由此获得了数亿美元的回报。
然而索罗斯并没有因此满足,他要把香港变成自己的“自动提款机”。此时香港股市已跌至7000余点,楼市普遍下跌了1/3,市场不景气,百业萧条,这正是冲击的好机会。索罗斯认为仓促应战是他多次失利的原因。这次他联合其他金融炒家做了一系列精心准备:通过港元债券和以美元换港元的方式大量积累港元,再大量抛空,企图提高银行拆借利息,同时他们到处散布人民币即将贬值、港元联系汇率也将脱钩的谣言,制造紧张气氛。1998年7月,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们首先在纽约造势,跟着在悉尼、香港和伦敦不停抛售港元,企图挫低香港股市,并在期货市场上抛空期指,准备大量积累淡仓而获利。
决战终于爆发了。8月8日,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借助美股大跌之势,疯狂抛售港元,一天之内就抛出了200亿港元,之后接连两天内又抛售了150亿港元,妄图一举击垮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然而,香港金融界惊奇地发现,银行结余几乎没有大的变动,隔夜拆借利率也只轻微上扬。也就是说,金融“大鳄”们的强攻已化为乌有。原来严阵以待的港府早已做好准备,金管局全数接下所有的沽盘,将财政盈余转为港元来稳定经济局面。
如果对索罗斯等人的阴谋听之任之,这些贪得无厌的“赌徒”必然会长期驻守香港,利用各种机会侵吞当地人的财富。而最终造成的结果是香港经济难以从金融风暴中复苏,而且还可能危害到联系汇率这条“生命大堤”。于是,特区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积极地干预政策,向“大鳄”发起强大的反攻。8月14日,港府一共动用了40亿港元吸纳香港蓝筹股,并在期指市场买进持仓合约,使恒生指数升幅达8%。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九大单日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