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31104500000054

第54章 金融机构“玩命”需保护伞(6)

进入2008年8月,美林公司糟糕的情况已经让塞恩苦不堪言,此后塞恩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公司继续随着市场的恶化而亏损,它就不得不进行更多的融资。对投资者来说,将资金投入到这样一家巨额亏损的公司是需要冒极大风险的。此时金融海啸已经席卷美国各地,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都还无暇自顾,更不用说联合起来拯救陷入困境的美林了。最后,走投无路的美林公司想以合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救赎,很快地,美国银行便出现在塞恩等人的视线里。

美国银行的前身是1904年由意大利移民创立的意大利银行,初期主要经营太平洋沿岸各州意大利移民的存放款业务,此后逐步吸收中下阶层的存款,并对中小企业提供抵押贷款和发放消费信贷,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银行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并以意大利国民信托储蓄银行名义取得国民银行执照。1929年,意大利银行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正式更名为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2002年8月,美国美洲银行(Bank—America Corporation,全称是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将其在中国大陆注册的中文名“美国美洲银行”正式更改为“美国银行”。美国银行对此做出的解释是:1981年,美国银行在北京开设第一个代表处时,由于当时担心公众可能会误认“美国银行”为美国中央银行,因此使用了“美国美洲银行”这一中文名字。现在改回“美国银行”不再会有歧义。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银行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是美国第二大银行,致力于提供一应俱全的私人及商业银行服务,其服务范围遍及美国20多个州和全球三十个国家。美国银行在国内设有超过5800家分行以及达16000部自动柜员机,为客户提供优质完善的银行服务。

事实上,美国银行在其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的带领下,已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桩并购交易,其中就包括收购著名的抵押贷款公司——乡村金融公司。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华尔街金融巨头们早已没了往日的光鲜,纷纷寻找自己的出路。在与美林公司接洽之前,美国银行曾考虑过收购濒临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但由于美联储拒绝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最后两家公司不欢而散。随后,美国银行便将注意力转向了美林证券公司。

奇怪的是,美联储对拯救美林的事情非常上心,在其主导下,美国银行与美林公司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谈判。2008年9月14日,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已有94年历史的美林公司同意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三位美林公司董事将加入美国银行董事会。

从表面来看,美国银行恐怕要支付近500亿美元的资金才能完成这笔交易。虽然成交价相当惊人,但这一价格只是美林公司一年前价值的2/3,仅为其2007年初市值顶点时的一半,此外,美林公司与华尔街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尽管资产负债表不好看,但其良好的运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对美国银行来说,这还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不仅如此,两家金融机构还将获得来自美联储的大力支持,这就使得它们有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美国银行此前一直重视与普通大众及中小企业的关系,其业务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所以美国银行依托其优势在零售银行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换句话说,美国银行与其他大投行相比在投资领域还是有所差距的。美林公司为美国银行提供成熟庞大的股票经纪人团队以及良好的投行信誉,而美国银行可以为美林公司提供它所需要的资金,二者合并以后,将造就一个业务更加全面的银行巨头,其触角几乎涉及了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例如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等。

中国有句古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没有次贷危机的影响,美林公司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美林公司与美国银行合并后,虽然公司名号没有了,但它却借机获得了美联储的支持,不仅摆脱财务危机,还可以与美国银行一同发展壮大。

拯救美国国际集团的幕后故事

美国国际集团简介

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是久负盛名的国际性美资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总部设在纽约市的美国国际大厦。该公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当时荷兰裔美国人施德先生(CVStarr)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美亚保险,为客户提供火险、水险等方面的保障。两年后,施德成立友邦人寿保险公司,成为第一家向中国人民提供寿险产品及服务的外国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事业扩展到中国乃至东南亚的多个地区。1926年,豪情满志的施德在美国纽约开办第一家分公司。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施德便将公司总部由上海迁往美国。

在美国国际集团的历届高管中,贡献最大的当属莫里斯·格森伯格(Maurice Greenberg),他于1967年接替施德成为公司的领导者。在格森伯格40多年的辛勤努力下,美国国际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保险公司。目前,美国国际集团已将业务发展至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其庞大而完善的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服务网路,为世界各地的私人、企业和政府提供优质全面的保险和金融服务。

多年来,美国国际集团一直致力于业务扩展,由传统的保险领域发展至其他金融服务领域,例如退休金管理、消费信贷、资产管理、租赁和投资咨询服务等。美国国际集团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多种业务,与其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子公司包括美国通用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美国美亚保险公司、AIG环球投资公司、国际租赁金融公司、友邦资讯有限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公司和瑞士友邦银行有限公司等。对中国人来说,其中的两家公司并不陌生,一家是美国美亚保险公司,另一家是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美国美亚保险公司是美国国际集团在海外经营产物险和意外险的保险机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美亚保险凭借其“核保严谨、产品创新”的经营理念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自1992年以来,美亚保险先后在上海、广州、深圳和佛山四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为中国大众提供各类高水准的非人寿保险服务,包括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及健康意外险等。

1931年成立的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已服务亚洲客户长达七十多年之久。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公司,并通过旗下的友邦保险于同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为上海市民提供一系列人寿保险产品及服务。随后,友邦保险在广州、佛山、深圳、北京、苏州、东莞和江门相继开办了分支机构。友邦保险在中国的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成就斐然。该公司率先将“国际寿险管理协会考试”引入国内,以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准。此外,友邦保险也是第一家将寿险代理人制度引进国内的保险公司。目前,该制度已被国内绝大多数的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广泛采纳,并成为其首要的营销方式。

此外,作为一家起源于中国,并与中国有着数十年渊源的跨国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在中国积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的教育、医疗和减灾扶弱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从1994年开始,友邦保险先后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及北京大学四所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共同成立了友邦—复旦精算中心、友邦—中大精算中心、友邦—科大精算中心及友邦—北大精算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训练平台,帮助国内保险精算人才获得国际认可资格,进而加快中国寿险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国际集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8亿美元、104亿美元和140亿美元。2007年前三季度公司还盈利62亿美元,但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其财务状况每况愈下。随着华尔街金融巨头一个接一个地陷入危机,人们不禁要问:“难道AIG也要倒下么?”

危机中的AIG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际集团就为今日的危机埋下了祸根。1987年,美国国际集团从破产的德雷赛尔证券公司招募了一批金融衍生品专家,准备组建自己的金融产品部门——AIGFP(AIG Financial Products)。自AIGFP部门成立起,乔·卡萨诺就一直是该部门的管理者,他曾在“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手下工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有着一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

在随后的10年里,AIGFP部门迅速扩张,业务涉及信用违约互换、抵押贷款和消费者信贷等领域。虽然这些业务的发展为美国国际集团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也使其处于巨大的风险当中。1995年,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首次被摩根大通银行推向市场。1998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又创立了标准化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此后CDS交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CDS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交易对手之间的衍生产品,类似于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买方(被保险方)同意在一段期间内支付费用(保费)给卖方,而卖方(保险方)在债券违约发生时会支付一大笔赔偿金额给买方。然而,这种交易给投机者创造了获利的机会,人们能通过CDS获得丰厚的收益。

美国国际集团正是抓住了CDS发展的契机,大举进军金融衍生品市场。1999年,AIGFP部门实现营业额737亿美元,占美国国际集团营业总额的42%,到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26亿美元,而所占比例也上升到175%。AIGFP部门在CDS交易中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卡萨诺和他的团队从中获得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利益驱使下,AIGFP部门频繁地与华尔街多家金融机构进行CDS交易,在交易中AIGFP多为卖方,承担债务违约的风险,同时赚取买方的保费。到2005年,CDS交易已经成为AIGFP的主要业务,其账面上的CDS交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至此,卡萨诺仍然对公司的业务风险毫不担心,他认为AIGFP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挑选的,很少会出现违约现象。也许是卡萨诺的话让美国国际集团的高层们放松了警惕,也许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太过突然,直到公司陷入困境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对违约率的错误估计。

2007年12月5日,美国国际集团宣布其累计亏损仅为15亿美元。后来在审计员的巨大压力下,该公司不得不对持有的债务抵押债券进行重新估值,而它的亏损额也从原来的15亿美元修正为60亿美元,最后上调至115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的亏损争议主要存在于AIGFP部门出售的CDS合约上,虽然这批合约标的物的价值为624亿美元,但是人们根本无法准确地对其损益进行估价。

正当美国国际集团就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衍生资产的核算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时候,从市场上又传来了对美国国际集团不利的消息,那就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该公司将遇到盈利方面的诸多问题。有关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国际集团的资本缓冲能力受到剥削,其财务状况遭到了重大挫折,而这些问题必将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股价以及评级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008年5月8日,美国国际集团公布当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尽管如国际租赁金融公司等分支机构运营良好,但受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值下跌的影响,该集团本季度亏损达78亿美元。为此,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家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美国国际集团的信用等级。

2008年6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沙利文迫于股东改善业绩的压力而辞职,其职位由花旗集团前高管、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罗伯特·维伦斯坦德(Robert Willumstad)接替。此时对维伦斯坦德来说,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不记代价地卖掉集团处于麻烦中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要么将这些“危险品”握在手中并想办法筹集资金。事实上,无论维伦斯坦德选择哪条道路,都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抛售这些金融衍生品可能会使原本并不存在的损失变为既定事实,而保留这些金融衍生品必将威胁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增加其融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