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31105400000006

第6章 恼人的情绪(6)

颜色是精神的“营养物”,其作用如同维生素对身体一样重要。为了摆脱烦躁和愤怒,暂时避开红色会有帮助;在与沮丧和消沉“斗争”时,应该尽量不穿黑色或深蓝色这一类让人情绪低落的服装,多接触使人精神轻松的温暖、明快和活跃的色彩;减轻焦虑和紧张宜用具有抚慰和平静作用的中性颜色,医生的病房之所以时常运用柔和的浅蓝色,道理就在于此。环境的改变不仅是颜色的改变,离开肮脏的环境,到一个整洁的地方也是一个好方法。

(四)积极思维

思维方式消极或反常的人会时常感到压抑,因此认识并且学会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试验结果发现,那些能够在困难之中寻找有趣之物的人,要比只会哭的人情绪好得多。人在哭泣时似乎只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是——“瞧!我哭得够伤心的”或者“我的确被弄得心烦意乱了”。但是积极的思维则完全不同,能使人在悲观中看到前途,化冷漠为热情,变焦虑为镇静。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努力对别人感兴趣吧!这样你不但会让对方高兴,而且能使你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将心中的害怕坦率地说出来,能使自己慢慢地感到踏实。特别在听者是一位有过相同经历的长者面前,更能帮助你消除可能形成压力的孤独感。引起压力和紧张的是我们内心的某种东西,所以向那些愿意倾听并且真心实意帮助我们的人吐露心中的这种秘密,是行之有效的。如果羞于启齿,不妨写信告之。

(五)旅游和外出

当心情烦闷时,看看青山绿水,看看袅袅炊烟,泛舟江湖之上,疲劳、苦闷之感顿消,这也是我国古代的诗人们常用的方法。当抑郁不得志时,何以解忧,唯有旅游!

(六)看电影

这其实是个好方法。当你抑郁时,看个喜剧片,比如《不见不散》。一见葛优那灯泡式的脑袋,你就想笑,当他朗诵着“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你都得笑的肚子痛。无论是电影或戏剧,当你看时,会很容易投入,这种移情效应是很明显的。

心灵的超越

如何及时制止自己的偏激想法?

指出自身的优点。谈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有益的,但不要强求自己达到完美程度,因为人无完人,看看周围可能有比自己情况更糟糕的人。想自杀的人很可能只看到自身及其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而忘记了好的一面。

找出其他的行为选择。由于个人经历、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们常常囿于个人对生活的一己之见——也许只看到了目前的危机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有时想自杀的人处于其情绪的最低点,他们认为人生从来就是如此糟糕而且永远如此糟糕。实际上,人生如潮水,有涨也有落。一个想自杀的人很可能曾经“涨”过,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再次“涨”起来,指出这种生活涨落的规律是有益的。

要纯真生活动机,不要盲从潮流。现代同龄人都愿意表现自己,很多人都还有自己的明星梦。这些可以理解,但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要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要正确调整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同伴、父母的关系。

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养成向父母、朋友、老师交流沟通的习惯。

第10(节)不再依赖——你是否也曾说过:妈,快帮我……”

为了培养菲菲对古筝的兴趣,父母为她买了一个古筝。每次古筝的弦断了,都是菲菲爸爸开车把古筝送到琴行去安装。而菲菲每当弹断了琴弦,就喊:“妈妈,弦断了,叫我爸爸快去换!”没有一点儿内疚的意思。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一个星期天,老师找菲菲等几个学习、书写都较好的学生到学校出黑板报。早上学生都没有吃好饭,于是老师叫菲菲去买几个火烧充饥。由于没有零钱,她便给了菲菲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十几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菲菲还没有回来。同学们都饿坏了,大家纷纷议论:“菲菲去发面去了?”“菲菲回家让她妈烙火烧去了?”

两小时后,菲菲终于回来了。她两手各提着两个大袋子,鼓鼓囊囊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她整整买了200个肉火烧,够大家吃三天三夜也吃不完!

原来,菲菲在家从来没有自己买过东西,也不懂得怎样花钱。因而,当老师给她100元时,她就认为应买100元的火烧!

也许你把这个当笑话,但你是否也曾说过:“妈,快帮我……”那么你也和菲菲一样具有依赖心理。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困惑着自己。因此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随帮唱影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个决定。

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这是因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常常对子女过度保护,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青春加油站

靠自己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因为父母会老,朋友会散,而自己却永远不会远离。歌德也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或者你还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所以要有壳的保护!”小蜗牛:“为什么毛毛虫和蚯蚓不需要壳呢?”

妈妈:“因为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蚯蚓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没人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可见,自己的困境只有依靠自己走出,自己的良机和快乐,只有靠自己去发现和把握。一个人顶顶重要的一件事情,就该是“知己”了,只有“知己”才能够打赢自己的人生。

心灵的超越

如何克服过度依赖心理?

要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要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做,正确地评价自己。

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校中主动要求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使我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自己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问题的,向他们学习。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第11(节)克服羞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嘻嘻,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快乐开心。

实在是因为有太多的烦恼困扰他:嘻嘻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排在后面,因此他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单独外出,怕见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应对,说话爱低着头,声音比较小,爱脸红,说话办事都爱在别人后面,甚至连笑也不敢先于别人。

嘻嘻平时总爱自己一个人做事情,看书,游戏,甚至自言自语。他看起来很内向,很文静,可有时竟然也和同学大打出手。直到后来,他的父母才意识到:这孩子实际上很羞怯,他的好强只不过是一种掩饰而已。

你是否曾经有过这种感受?或者你曾经出现过下面的一些征兆?

(一)站在陌生人面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自己正在被人审视,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感到极难为情。

(二)与人交谈时,面红耳赤,虚汗直冒,心里发慌。即使硬着头皮与人说上几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的。

(三)不善于结交朋友,于是常感孤独,常因不能与人融洽相处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而烦恼;不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对事物坦率地发表个人意见或评论,因此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换意见,给人拘谨、呆板的感觉。

(四)常感到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是考虑取得成功,而更多的是考虑不要失败。

如果你有过以上的某些征兆,那么,可以肯定,你是在害羞,或者正拥有一种称为羞怯的心理。羞怯的本质就是一种不自信。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对青少年来说更为普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97%的学生认为做公开演说和核武器是世界上两件最可怕的事情。那么,羞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抑郁质类型。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二是家庭教育不当。过分保护型与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造成子女怯懦的性格。前者,家长代替了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子女缺乏经验,生活办事能力差,单纯幼稚,遇事便紧张、恐惧、焦虑。后者,家长剥夺了子女思维和行动的机会,子女时常担心遭批评和斥责,遇事便紧张、焦虑、消极、被动。有些家长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

三是缺乏自信和实践锻炼。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平之辈,因此他们在交往中没有信心,患得患失。长期的谨小慎微不仅使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还会使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加之多数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顺利,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些往往是导致害羞的重要原因。

四是挫折的经历。据统计,约有四分之一害羞的成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这可能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

青春加油站

心理测试:

(一)一个单元已经讲完了,语文老师安排了一堂复习课,你有好几个问题不太明白,那么你会:

a.毫不犹豫地举起手,向老师提出问题,直到所有的疑惑都解决了为止。

b.不好意思举手,委托你的同桌向老师提问。如果老师讲的你还是不清楚,也不好意思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