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哲学
31226300000014

第14章 每天读点幸福哲学(3)

人生就像一出戏,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的一个角色,那些有戏剧色彩的人,往往会让你看到生命的乐趣;而那些痛苦的角色总会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但现实中的人生与戏剧中的人生有着不同的一面:戏剧中的人物是被导演预先规定好的;而现实中的人,自己就是导演,愁苦与喜乐由自己掌握。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现实中的悲欢离合,有时已使人心烦意乱。所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烦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如果我们再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痛苦预支过来,那就是雪上加霜,更使自己举步维艰,沮丧难熬,累得直不起腰来。

曾经在敬老院中见过一位84岁的长者,他身体健康,精神抖擞,豁达大度,谈笑自如,滔滔不绝,幽默风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也有几位老人愁肠百转。有的说:“我怎么死都行,就别得半身不遂,自己受罪,还给儿女们增加负担”;有的说:“千万别得癌症,疼得受不了”;还有一位心脏病患者,成天坐卧不宁……总之,痛苦还没有来,他们就先“痛”上了。

生活和感情客观地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比如亲人的去世,挚友的分别等等。但如果连思想和心情等主观思维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苦上加苦,自讨苦吃了。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如果说,一个人一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的话,那么,昨天已成历史,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才是实实在在的,最重要的是过好今天。老人尤其如此,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老人是没有明天的,只能从今天的实际出发,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日出东海落西山,过一天,多一天;多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可如今,身边的男男女女总是为了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而无端地烦恼,好像自己就从来没有遇到过顺心的事情一样。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清扫寺庙里的落叶。在每个晨钟暮鼓的日子里,小和尚总是为随风而舞的落叶伤神,特别是在冷风飕飕的秋冬季节。他一直在想,如何让自己每天不用那么辛苦地打扫烦人的落叶呢。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扫地之前先用力地摇动大树,把树叶全部摇下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于是,这天他起了个大早,抱着一棵棵树使劲地摇,他认为把明天和今天的落叶一起摇落打扫,明天就可以轻松了。谁知,到了第二天,小和尚傻了眼,院子里依旧是落叶满地。方丈知道缘由后,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摇,明天的落叶总会落下来啊,你的那些师傅师兄们都是这样踏踏实实扫过来的啊。”小和尚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是无法提前解决的,唯有踏踏实实干好今天的事情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其实你是在预支明天的烦恼啊!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拿点实际行动出来,尽量让自己开心快乐点,用这份快乐的心情去对待生活和工作,你的人生就会不大一样,当你乐观地对待生活时,你就会过得更快乐;而当你悲观地对待生活时,你就会感到处处是烦恼。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事,会让你烦恼到过了午夜12点还睡不着觉的。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了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服务员态度恶劣,真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作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对现状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此时我们就把这一项重大的责任,托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快乐。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地任人摆布。这样的人谁也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我们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环境、物欲左右。正如古人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哲人告诉我们说:“常常喜乐,凡事包容,凡事感恩。”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知足常乐——最悲莫若欲难填

世间什么东西最大,又最难以满足?我想就是人的欲望。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的贪欲是欲壑难平的。人的私欲往往是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正如普希金在《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故事:那个丑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过想要一个新木盆。第一个愿望被满足之后,第二个愿望接踵而来。欲望一个接一个,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呢?两手空空如也,仍旧只有一只旧木盆。鲁迅说得好,有些人“一阔脸就变”。阔是指其身份地位提高后,变就在其中了。变的是心态,本是平常心,本来无所求,后来却被私欲蒙蔽了双眼,结果反而得不偿失。

关于人的欲望,老子在《道德经》中真是一语道破天机:“祸莫大于不知足,吝莫大于欲得”。在老子看来,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地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好名之人必为虚名所苦,重利之人必为贪利所困。人的欲望犹如无穷的沟壑,因而得寸进尺,得陇望蜀。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他侯爵;即使是做了宰相,他还想当皇帝。为了满足贪欲,他势必利令智昏,敲诈勒索,虚伪欺骗,进而不择手段,残害无辜,最后自掘坟墓,自酿苦酒。基于此种认识,老子十分推崇知足,认为知足而不受侮辱,知止则没有危险。一个知道自我满足的人自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因此“知足者富”。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物极必反,爱惜过分,浪费也越大,收藏越多,损失也越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遭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

老子让我们放弃欲望,放弃物质的追求,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本能,人不能否定本能。人如果有一天否定了自己的本能,也就不是人了。但在追逐欲望和物质利益满足的时候,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却还是应该的。这也正是老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警告。欲望是马,心灵是缰,只有让这匹容易迷失方向的野马听凭心灵的控制和指挥,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其实,追逐物质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并不是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来调节它。调节好了,欲望就是前进的动力;调解不好,就是罪恶的肇始。适度的欲望会促使人们不停地拼搏,这样的人懂得享受奋斗的过程和成功的结果;而过分的贪婪则变成了一种负担,在永无止境的物欲追逐中,让人失去了真正的快乐。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压力增大了,因此快乐也少了。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知足。有一句话说得好:“为功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若能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那么一杯薄茶也会使你快乐。要知道,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短短数十年,如朝露蜉蝣转瞬即逝,真正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疲于奔命往往会让你错过路边的风景。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如何让自己感到快乐,而快乐的源泉便是“知足”。要“知足”,最重要的就是能正确地审视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如果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定得过高,就会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堪重负的境地。要“知足”,还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常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总会疲于奔命,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

《佛遗教经》也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那些嗜财如命的人,往往体会不到人生的意义,体会不到亲情、友情、爱情的可贵之处,如同《欧也妮·葛朗台》里的老葛朗台,他一生赚钱无数,然而身外之物本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穷其一生去追财逐富,结果不过是一抔黄土。

世间恐怕只有孩子和老人懂得享受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孩子的快乐是因为心灵的纯净,在他们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嬉戏就是快乐的理由;老人的满足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太多的奢望,享受一顿简简单单的晚餐就是一天最惬意的事情。除去人生最单纯的这两个阶段,计算一下,你为财富花去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你又得到了财富之外的什么?物质快乐与精神快乐兼得的人不多,而这部分人恰恰就是“知足常乐”之人,既懂得争取,又懂得保留,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那么,如果我们拥有小溪的清澈,就为小溪而感动吧!别奢望江的汹涌、海的澎湃;拥有绿叶的生机,就为绿叶而知足吧!别去想枝的招展、花的妖媚。毕竟,财富的原野无边无际,而我们可能只是身在其中的一棵小草。那就为这棵小草而满足吧!只有这样,快乐才能与你同在!

忙里偷闲——别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遇见了正躺着晒太阳的第欧根尼,这位世界之王上前自我介绍:“我是大帝亚历山大。”哲学家依然躺着,也自报家门:“我是狗儿第欧根尼。”大帝肃然起敬,问:“我有什么可以为先生效劳的吗?”哲学家回答:“有的,就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事后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欧根尼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生信条是:一、“返于自然”;二、“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一切精致的哲学对他来说都是毫无价值的,认为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人也都能知道。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并鄙视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他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诸如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

据说,他晚上就睡在一个大瓮里,而当时的这种瓮是用来埋葬死人的。用我们的话说,他是蜷着身子睡在棺材里。白天就只能以行乞为生,边行乞,边宣扬友爱,这种友爱也常常包括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他在活着的时候,就有许多尽人皆知的传说。

他说,他决心像一条狗一样地活下去,这就是他的哲学之所以被称为“犬儒”的原因。这词在希腊语中还含有“玩世不恭”的意味。这一词的意味与当今所理解的贬义不仅无关,而且与之相反。它是一种“德行”,这一德行能在财物面前无动于衷,是追求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

让我们回到第欧根尼与亚历山大相遇的时刻。他对大帝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现在我们可以对这句话做一点也许不算牵强的诠释:人在世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无非是阳光。阳光是一个象征,代表自然给予人的基本赠礼。自然规定的人的基本需要,合乎自然的简朴生活。谁挡住了阳光?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也是一个象征,代表权力、名声、财富等一切世人所看重而其实并非必需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不要让功利挡住生命,不要让习俗挡住本性,不要让非必需挡住必需。这就是犬儒学派留给我们的主要的哲学遗训。

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又曾何时抽出时间懒懒地晒晒太阳?我们总是以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很遥远的地方,而这些东西只有通过拼搏和努力才能获得。于是,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疲于奔命,顾不得看路边的风景,顾不得欣赏阳光与月色,一心只想一劳永逸地抓住那个需要的东西,从此不再艰辛与奔波。

但上帝好像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触摸不到,即使触摸到了,也已经不再是我们所需要的了。于是我们又重新上路,再次奔波,最终还是没有歇下来的理由,更没有晒太阳的机会。

在美国里约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反问他:“打鱼干吗呢”富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吗呢?”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吗呢?”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个身,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晒太阳的流浪汉是少见的,平日里充斥世界的还是人人忙忙碌碌,日日拼命奔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等到有一天真不需要再忙碌了,似乎一切也就离结束不远了。可悲的是,就在一切就要结束的那一刻,有些人也还不明白一生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忙碌的日子是在奋斗,虽然辛苦却有成就感;平淡的日子很悠闲,虽然轻松却害怕时间流逝。担心明天,害怕未来,总觉得那里是个未知的世界,有诸多不可控的因素。轰轰烈烈、万古流芳固然值得敬仰,但平平淡淡、庸庸碌碌也让人羡慕。凡人生来就是这几十年,有谁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少年的轻狂热烈,青年的绚丽多彩,壮年的中流砥柱,随着时光的流失,霜染两鬓,慢慢演变成今日的几声唏嘘慨叹,才知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才明白俗世红尘里没有几人真能脱俗成仙!

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挫败,不断加压,达到一个阶段还有更高的目标在等待,总希望自己生活更好更幸福一点。总是不甘心,总也不满足,总也没机会做那个快乐的渔夫。到头来,什么是“我”,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好”,什么是“幸福”,这些基本概念都已经彻底淡忘了。

不要找那么多理由,不要受那么多羁绊,找个机会真做一回晒太阳的渔夫,就让人骂消磨放纵、随波逐流好了,就让人说不求上进、不可救药好了。在一个平凡的海边,松懈下来,忘却自我,不想明天,快乐自己一整天。等天高云淡消失了,万道霞光飘散了,身边微风荡漾了,头顶繁星眨眼了,一切物我两忘了,世界都不再存在的时候,看看这地球是否还一样悠然旋转,太阳是否还依然朝升夕降,海水是否还如昨日的潮涨潮落。就为了这个体验,还需要找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