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哲学
31226300000030

第30章 每天读点品格哲学(5)

敢于负责——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什么样的人算敢于负责任的人呢?可能有各种解释,如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但我觉得,一个人敢于负责,首先要敢于对自己负责。

责任往往是代价的代名词,人们不愿意负责,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承担代价。因此,敢于承担自己的行动,就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如果智慧和勤奋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珍贵,那就是勇于负责。

一个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人家要求索赔12.5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可小男孩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这个男孩靠打工赚钱,终于还清了父亲的12.5美元。

这个男孩大家很熟悉,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

一个敢于负责的人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能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且能积极地把它当做一件分内的事情去完成,去弥补。

一家集团公司欲招收一名部门经理,经过一番紧张的笔试和面试,最后留下了三名应聘者。面试地点在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并没有问他们一些关于业务方面的问题,只是饶有兴趣地带领他们参观他的办公室。最后,总经理指着一只茶几上的花盆对他们说,这是他刚从一个拍卖会上买来的,花费了好几万元。就在这时,秘书走进来,告诉总经理说外面有点事情请他去一下。总经理笑着对三人说:“麻烦你们帮我把这张茶几挪到那边的角落里,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说完,就随着秘书走了出去。

既然总经理有吩咐,这也是表现自己的一个很好机会,三人便连忙行动起来。茶几很沉,须三人合力才能移得动。当三人把茶几小心翼翼地抬到总经理指定的位置放下时,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那个茶几不知怎么折断了一只脚,茶几一倾斜,上面放着的花盆便滑落了下来,在地上摔成了几大块。

三人看着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都惊呆了,他们不知道总经理回来后会如何看待他们的办事能力,而且这花瓶值好几万,弄坏了又如何交待?

就在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总经理回来了。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总经理非常愤怒,脸也气得有点扭曲,咆哮着对他们吼道:“你们知道你们干了什么事,这花盆你们赔得起么?”

第一个应聘者似乎不为总经理的强硬态度所压倒,直着嗓子说:“这又不关我们的事,况且我们又不是你们公司的员工,是你自己叫我们搬茶几的。”他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总经理,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第二个应聘者却讨好似地对总经理说:“我看这事应该找那茶几的生产商去,生产出质量这么差的茶几,这花盆坏了应该叫他赔!”他也说得理直气壮。

总经理把目光移到了第三个应聘者的身上。第三个应聘者并没有立即为自己辩解,而是俯身拿起那些碎了的瓷片,把它放在一旁,然后对总经理说:“这的确是我们搬茶几时不小心弄坏的。如果我们移动茶几时小心一点,那花盆应该是没事的。”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总经理的脸却由阴转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总经理握住他的手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我们公司欢迎你这样的员工。”

这时,另外两人才明白过来,这其实是总经理的一个责任测试,而在这小小的测试面前,他们却都败下阵来。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一些人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外界或者他人,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而在管理者看来,这些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的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缺乏责任感难免会失职,但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职。敷衍塞责,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会让老板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不愿意承担责任。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员工至少是勇敢的。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由于我们能力的欠缺,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但产生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失误的态度。只有敢于负责的态度,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和尊重,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宽恕。因为一个人懂得承担责任,这比千万次竭尽所能推辞责任更具有震撼力,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哲人说,当我们竭尽全力,尽职尽责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赢了,因为这个过程带给我们满足,使我们成为赢家。“勇于负责”是世界500强企业最重视的员工素质,是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神奇法则。人们不应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周围的环境,而应以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样一切都会有所改变。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都从一跬一步开始,但这一砖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积,都需要我们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一点一滴地完成。

生活总是会给每个人以相应的回报,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条件是你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才会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凭着这股力量,才会有超越想象的坚强和隐忍,才能经得起各种打击、失意和批评的考验,从而也会更快、更稳地取得成功。

见贤思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没有绝对的长处,也没有绝对的短处。鱼儿游弋水底是一种本事,鹰搏击长空何尝不是一种能耐?至于鱼儿和老鹰的生存技能,好象无法比较,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庄子·天下》篇中曾经记载了庄子和惠施的一段对话: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把它叫臭椿。它的树身长的非常粗大,无法用木匠的工具去量;它的小枝子又生的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虽然生长在大路旁边,但是,木匠来回经过,却没有人理睬它。你的言论,大是很大了,就是没有用,所以,大家都不相信。”

庄子说:“你见过野猫吧?它们屈着身子埋伏起来,等着捕捉出来活动的小动物。在捕捉小动物时,东西跳跃,不避高低,结果踏中猎人设置的捕兽机关,死在捕兽的网子里面。再看那牦牛,它大得像垂在天边的云彩,大是很大了,但不会捉老鼠。现在你有那么一棵大树,发愁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广大无边的旷野里?人们无所作为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面躺着休息,斧头无法砍伐它,任何东西也不能损害它。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庄子笔下的这棵大树,之所以没有被砍伐,成其天年,恰恰是因为它没有一点“用处”。相反,那些所谓“有用”的树都被砍伐走了。相比而言,怎么才算有用呢?庄子通过这段对话告诉我们,所谓的“用处”都是相对而言的,就像这颗弯弯曲曲的大树看似无用,但却能成其天年,这不就是最大的用处吗?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新鲜又茂密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而小羊却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不是去嘲笑、讽刺他人的短处。

马克思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

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挽救哲学家生命的并不是他那引以为豪的“哲学”,却是那位“无所长”的船夫。船夫真的“一无所长”吗?当然不是,否则这位哲学家早就丧身海底了。可见,世界上的事物并非十全十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话也包含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要求我们对待事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这一事物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孔子之所以博学,是和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主张分不开的,也是和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的反思精神分不开的。他虚心向别人学习、求教,学习别人的长处,规避别人的短处,才成就了孔子的博学。如果失掉这种优秀品质,相信孔子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如果上面故事中的那位哲学家能够认识到船夫的长处,后来也就不会在危难之际遭到船夫的讥讽了。

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有喝了狮子奶才能痊愈。可是怎样才能得到狮子奶呢?大家都一筹莫展。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得知此事后,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跑到狮子洞穴的附近,给母狮子送上一只小狮子。到第10天,他和母狮子已经很亲密了,终于顺利地取到了一点狮子奶,可以给国王当药用。

可是在去王宫的路上,他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却吵起架来,闹得不可开交。吵什么呢?原来是争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取奶的过程中最重要。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走不到狮子洞,自然就取不来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拿什么取奶?”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看也看不见狮子,怎么取奶?”

这时,舌头也突然加入进来,说:“如果不能说话,你们一点用处也没有。”

身体各部位一听,更不服气了,群起而攻之:“你舌头没有骨头,完全没有价值,别再妄自尊大了。”

舌头一看情势不妙,赶紧闭口不言。

进了王宫,舌头才开口说:“到底谁最重要,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国王面前,男孩子献上狮子奶,国王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男孩子。

男孩子回答说:“这是狗奶。”

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于是,舌头才改口说:“不,是我说错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寓言故事。在犹太人眼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用的,一时无用,另一时也许就有用。世界就是这样奇妙地处于这种辩证关系中,总是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犹太人就是这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并且努力使自己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