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经济学
31235500000014

第14章 工作中的经济学(1)

别以为经济学只是老学究们在讲堂里理论的概念,其实,很多经济领域的理论对现实的工作都很有借鉴意义。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不分家的,都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借用一些经济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将让你事半功倍!

路径依赖:选对池塘吊大鱼

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他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本是指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路径依赖有不同的方向:一种情况是某种初始制度选定后,具有报酬递增的效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向同方向配合,导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的制度变迁。这是一种良性的路径依赖。

另一种情况是某种制度演变的轨迹形成后,初始制度的效率降低,甚至开始阻碍生产活动,那些与这种制度共荣的组织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尽力维护它。此时社会就会陷入无效制度,进入“锁定”状态。这是恶性的路径依赖。简单说这两种情况就是自我强化和锁定。

生活中,路径依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云亦云,因循守旧。坚持经验不变是行不通的。因为过去的经验是过去的时间、地点、环境下的成功做法,随着时间、地点及环境等因素的变化,那些经验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具体情况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和做法。倘若不能因时、因地、因事的变更自己的想法。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背上的盐融化了。驴子站起来。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一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里。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站起来,而且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

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如此吗?像驴子一样的蠢人总是屡见不鲜!从古到今,因抱着不合时宜的经验不放而失败者不乏其例。成功的经验固然有其总结之处,然而一味地固守也足以败事。汲取前人总结的精华并没有错,错在我们并没有时时刻刻因地制宜的进行变革和创新,如果我们能够将前人的经验加以改造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创意,那一定能够捕捉新的机遇,为自己创造一片天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而这种模式的基础,其实是早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选择,你就设定了自己的人生。

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原来,他酷爱集邮,可是从拍卖会上卖邮票会交纳一定的费用,他觉得不合算。于是他说服自己一个同样喜欢集邮的邻居把邮票委托给自己,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他第一次尝到了抛弃中间人、“直接接触”的好处。

小时候的这次经历让他刻骨铭心。上初中时,他开始做电脑生意——买来零部件,组装后再卖掉。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当时大部分经营电脑的人并不太懂电脑,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更不可能按顾客的需要提供合适的电脑。这就让他产生了灵感:抛弃中间商,自己改装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再后来,小男孩长大,创办了自己的电脑公司,并采取了自己童年时期“直接销售”模式,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制造产品,并把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直接送到顾客手上。他凭借着自己发现的这种模式,一路做下去。2002年,他荣登《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的第131位,他就是著名的戴尔。

从1984年戴尔退学开设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跻身财富榜,不到20年时间,戴尔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时的正确路径选择,奠定了后来戴尔事业成功的基础。对于每一个想功成名就的年轻人来说,其实成功就这么简单:别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选择属于自己的正确路径,然后一直走下去!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何时开始都不会太迟,重要的是你能够及时捕捉对自己有利的机遇,大胆创新,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

很多年前,一则小消息平静地传播在人们之间: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这时,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却没有等闲视之,他几乎十万火急,毅然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图:“他一定是疯了!”

他呢?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纪念品吗?

就这样,他轻松地发财了。接着,他买下了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那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彩,人们不禁问:他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

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人们当然会冲着皇后的钻石而来。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钻石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蜂拥着从世界各地接踵而至。

他几乎坐享其成,毫不费力就赚了大笔的钱财。

他就是后来美国赫赫有名,享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查尔斯·刘易斯·蒂梵尼,一个磨房主的儿子!

敢于不走寻常路,才能够有所创新。只有不因循守旧,才能发现新的生机。时代在变革,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总在变化,如果我们还守着旧的方法不肯松手,如果我们还照搬旧的教条不肯创新,那么怎么能解决新的问题呢?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最后异化成“经验主义”,那还何谈成功呢?经验不会总是正确的,凭经验办事有时也会出错。我们只有学会了改变并且善于创新,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只有告别对路径的依赖,才能够走出不一样的天空!

沉没的过去:抱怨真的有效么?

我们已经提到过沉没成本的问题,经济生活中不应该考虑已经沉没的成本,其实,工作中也是如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可能保证它是绝对正确的,一旦事情进行的不如我们的意料,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已经成型的事实,不追求已经沉没的过去,不抱怨、不哀叹,而是马上行动起来找问题、找方法。

路易斯在担任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有一阵,公司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困难,公司的推销员们知道这一情况后,失去了工作热情,人人忧心重重,公司的销售量也因此开始下跌。

路易斯知道,这种状况如果发展下去的话,很可能使他和数千名推销员失去工作。他冥思苦想,认为问题并不是出在外面,资金短缺不过是一时的现象。真正的原因在于,公司的员工们早就失去了工作的热情,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找到原因之后,他召集全体推销员的大会。听完大家的抱怨之后,路易斯请大家保持安静,然后让坐在附近的一位黑人男孩为他擦鞋。小男孩不慌不忙,表现出熟练的擦鞋技巧。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在场的人们都大为不解,他们开始彼此窃窃私语。

路易斯先生告诉在场的推销员说,“这个小男孩以他娴熟的技术,可以在这里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根本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存下一点钱来。可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前任,尽管公司每周补贴给他5元的薪水,他仍然无法从公司赚取足以维护生活的费用。两个人工作环境完全相同,在同一家公司,为同样的人擦鞋,却有着如此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推销员们听到路易斯的这番话之后,认识到了他的用意:还是一样的工作环境,一样的顾客,但是现在自己的业绩大不如前,并不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了以前的热情。原因除在自己身上,并不是外界的影响。

找到原因之后,各地的推销员代表不再担忧公司的财务问题,又重新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恢复工作的热情,很快使公司的销售业绩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治标更要治本,这不仅是医病的真理,更是处世的原则。出了问题,不要盲目抱怨,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乱投医永远治不好病,想要找到根本的病因,只有从自己下手。找到了正确的钥匙,还愁开不了这把锁吗?

工作中困难肯定无处不在,解决困难的方法也肯定有,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应对措施的眼睛。不要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也不要一遇到问题就相互推诿、相互抱怨,针对问题找出最佳对策才是上上策。方法总比困难多,动脑子找出一招最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不要停留于困难的表面止步不前。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也许并没有那份心仪已久的精彩。但是,我们必须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工作,想清楚我们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想清楚我们人生的定位何在。如果看不清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是一味的埋怨眼前的工作,整日不满、抱怨、甚至憎恨,都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也是无能的表现。更有很多人在这种不满中滋生了消极的态度,在不满中得过且过,在不满中等待,在不满中看时间蹉跎而过,等到暮年时才追悔莫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齐格进入了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

起初,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但5年之后,他开始不满于工作上的各种限制,包括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等等,在他看来都很令人烦闷。

他也曾想过,何不早点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认识许多的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还不如他多呢,要是他真的加入这一行,没准真能做出点成绩。然而,自从齐格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年,直到今天他仍然是在海关工作。

为何会这样呢?因为他每一次准备放手一博时,总有一些意外的事情使他停下来,比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新婴儿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依赖,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理由。于是他日复一日的在埋怨的现状中过日子,然后又胆小的不敢憧憬未来,不敢放手拼搏,他想等所有的条件都十全十美后再动手,可是实际情况和理想永远都不相符,他永远都等不来自己想要的完美机会!于是他只有在不满中,在憎恨中重复地度过自己的日子。

看到了吗?不满现状,使得齐格现有的工作没有取得任何成绩,而不满于未来的机遇,又使得他错失了改变自己的机会,没能够走出一条新的路。齐格在不满中变得消极,在等待中变得懒惰,在胆怯中变的被动。缺乏勇气去开创未来,让他被自己找的种种借口束缚,最终没有逃出自己心里那个牢笼。

不抱怨、不埋怨,有时候是专心迎战迎头而来的问题的好办法,但却不一定是长久之策。任何矛盾掩盖久了都会暴露,任何问题积累久了都会演变成更大的问题,我们固然需要在危急时刻不计前嫌,把沉没的过去抛在脑后,全心迎战新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集中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就像甩开包袱一样,轻松上阵。

在韩国的一些企业,有一种叫做“发泄日”的制度设定。就是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给员工发泄不满。在这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级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领导不许就此迁怒于人。这种形式使下属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都能得到宣泄,从而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家德国企业,总经理每隔一个月就要请自己手下的员工一起出去吃饭。就餐时先用一个小时让员工们彼此随意发发牢骚,也可以就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先发泄牢骚,可能是“你上次拖延了时间导致我也没能按时完成工作”,或者是“你平时工作中脾气有点大”等等,都是日常工作中的琐碎小事。随后,大家再用一个小时发表积极的见解,并就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举行这种“非正式的宣泄集会”的成本很低,却给大家机会,将平时不想说或者不方便说的话都说出来,将心中淤积的牢骚释放出来,再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效果非常理想。

工作,说到底就是态度的问题。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抱怨,但是也不要压抑自己的怨气。只有在适合的时间学会压住自己,做紧要的事;在适合的时间学会放松自己,发发牢骚、抛弃埋怨,才能让自己更轻松的工作。

时间管理,让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经济生活是崇尚有序的,如果你什么都不讲求效率,一味拖延、一团乱麻,那么什么结果都得不到。工作不仅要拼实力、拼能力,更要比拼你的效率。同样的时间里,如果你效率高,多做了事情,那么收获就更多;相反,如果你不懂时间管理的诀窍,那么就总比别人慢半拍。

时间管理就是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来,而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告别拖沓的坏习惯,让自己立刻行动,变成有效率的人。有些人总爱把要做的事情往后推。不知何故,我们总是相信以后还有很多时间,或者这件事在别的时间做会更容易些。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时间,而且,事情不及时处理,通常会变得更困难。

有一次,李纳德斯先生与一个请求他帮忙的青年约好,某天早晨的十点钟在自己的办公室见面,并带那位青年去会见一位火车站站长,接洽铁路上的一个职位。但到了这一天,那个青年去见李纳德斯时竟迟到了二十分钟!当那位青年到李纳德斯先生的办公室时,李纳德斯先生已经离开了办公室,去出席一个会议了。

过了几天,那个青年再去求见李纳德斯先生,李纳德斯先生问他那天为什么失约,谁知那个青年人回答道:“呀,李纳德斯先生,那天我是在十点二十分来的啊!”

“但是,约定的时间是十点钟啊!”李纳德斯提醒他。

那个青年仍然支吾着说:“但迟到一二十分钟,应该没有太大关系吧?”

李纳德斯很严肃地对他说:“谁说没有关系?你要知道,能否准时赴约是件极紧要的事情。就这件事来说,由于你的拖沓,就失掉了你所向往的职位;因为就在那一天,铁路部门已接洽了另一个人。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你没有权利看轻我二十分钟的时间,以为我白等你二十分钟是不要紧的。老实告诉你,在那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中,我正要应付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