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33

第33章 策略篇(26)

创设表演情境,再现生活,加深体验。在表演中学生间密切合作,交流沟通,他们的说话、观察、模仿、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提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体验带进课堂,把他们对道德的个性化理解与践行带入课堂。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自己生命故事、感受同伴故事的时间和情境,让他们在表演、表达、聆听中互相熏陶感染,彼此启发激励,拓展道德视野,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

创设影音情境,渲染氛围,引发共鸣。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音像情境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共鸣,产生感受。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创设一些精彩的影音情境(包括放录音、放影片,播放歌曲、播放故事等),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文本,激发高涨热烈的情感,打开思维的闸门,从而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创设实践情境,融入社会,内化道德。必须重视“说”与“做”的结合、“认知”与“行动”的一致,使教学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教师要创设合理可行的实践情境,将品德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通过适度点拨引领对话有效深入

精心预设明确主题。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应紧紧联系教学目标及课堂几大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主干问题。要加大问题的思维含量,使问题具有发散性、拓展性、延伸性。避免问题过多、琐碎繁杂,将事实性问题的数量降到最低点,杜绝“是不是”“能不能”这样耗时无效的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还要具体明确,杜绝主题不明。

精选话题扩展广度。对话话题可能来源于一对矛盾、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次生成。所设置的话题与学生认识水平构成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关注社会、关注时政、关注自然,让话题起到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效用;让话题与生活链接,使师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话题设置要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话题要具有挑战性,撞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激发思维。

适时点拨拓展深度。掌握策略,适时点拨,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为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泉随之喷涌,智慧之花灿然开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机诱导,顺势点拨”,为学生指点迷津,指明思考方向,拓展思维深度。

做出客观、公正、即时评价

评价要讲究激励性和期待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天真纯洁、积极性高、荣誉感强,渴望被教师注意,被教师表扬和赞美。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面对学生独到的想法、精彩的发言、点滴的进步时,教师应该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这种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

评价要讲究准确性和导向性。不能为了赏识鼓励学生而“不分黑白”地一味表扬赞美;不能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不加引导地让学生“乱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呈现的认知水平,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提升的提升,该纠正的纠正。特别是对于学生在互动中暴露出来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理解,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予以纠正澄清。(俞国凤,2012 )

课堂对话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教学活动历史性的、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更使教学伦理和教学思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构建和谐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要素主要有: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与课堂氛围的管理。教师要实现课堂有效管理必须形成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掌握课堂管理的技巧,学会驾驭课堂,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真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课堂教学管理的模式是若干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才总结出来的,它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参考,还可以引导人们在创造性的使用过程中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的类型特点不一,内容形式多样,而变得多样化。

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

权威型管理主要存在于传统的课堂管理中,传统的课堂管理理论强调课堂管理本身是教师对课堂中各个要素的控制,它首先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这样的管理理论从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看,它能最有效地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只是注重课堂管理的规范性目标,强调课堂纪律与秩序的维持,从而确保课堂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管理模式遵循一种单向的运作原则,课堂的所有活动及进程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严格服从的基础之上。权威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控制和程式化的问题解决;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强调课堂秩序和规定性,这种课堂管理模式因其严格的秩序性、操作的便利性和超强的稳定性曾获得极大的成功而被普遍认同。

积极构建和完善课堂规则。教师在开学伊始就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他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设想和预期,建立起具体而周密的课堂规则作为学生的行为标准,以这些规则框定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和限定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行动。

提出课堂行为目标和要求。课堂行为目标是学生应该达到而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师生的共愿望,是一个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作为一种导引,能真正起到指导和定向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课堂环境与外在要求。

注意使用轻度惩罚措施。教师对学生违规课堂行为实施一定程度的惩罚,以此告诫学生其行为的错误,并使其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加以纠正。但不宜采用严重的惩罚,因为这一模式也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过度的惩罚对于控制课堂行为不会产生积极效果。

教导型课堂管理模式

教导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认为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教学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多数课堂行为问题。教导型课堂管理模式包括以下要点:提供适宜的课程与有趣的教学;灵活运用活动管理;建立课堂活动的基本程序并提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示支持和充满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变革;灵活变动活动方式,牵引学生的注意重心等。课堂则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情境,侧重点在于精神性。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从应然状态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教学意味着创新、预示着生成,因为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随着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正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内容上已由原来注重纪律管理向注重改进教学策略发展。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教学适宜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恰当机会,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放任型课堂管理模式

放任型课堂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对其行为负责,是以学生完全自我管理为核心理念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促进学生的自由,培养其自然发展。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尽可能少地干预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是放任学生自行决定和处理。同时,课堂规章规则尽量避免烦琐,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行为空间和较高的自由度。课堂管理通过激活课堂,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面前,许多学生都渴求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以及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

放任型课堂管理是最为适宜的模式。它曾被作为促进学生行为的自由发展、有效开发其潜能的理想模式,但更多的是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很难运用到现实的课堂中,因为它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学校和课堂同样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课堂中的学生同样受社会行为规范制约。也有人认为,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放任学生,而自己没有明确的行为目标,不做出明确的决定,不提供适宜的方法,会导致学生缺乏合作、推卸责任,甚至盲目行事。

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

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是在以学生违纪行为的控制和矫正为重要特征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认为无论是良好行为还是问题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行为,要么是因为他已经习得了问题行为,要么是因为他尚未习得正常行为。作为一种课堂管理模式,行为矫正型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来实现。强化是任何能够提高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积极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消极强化。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正确运用强化策略。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私下或公开的方式赞许学生的正当课堂行为。如果教师或其他学生对这类课堂问题行为加以有意的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积极体验,其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就会趋于消退。

准确而具体地说明课堂规则和目标行为。使学生充分明了课堂的期望行为。这些行为包括需要培养的能促进学生良好适应的行为和消除妨碍学生良好适应的行为。

表扬遵守课堂规则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舆论,并在可能的时候给他们以特权。

给予学生以行为指导。使学生明了其行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方法。

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

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旨在实现师生真诚地理解彼此行为的真实理由,消除师生之间因交流而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误读,并达成对彼此行为的谅解与共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促成建设性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对于学生内在需要的满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即课堂行为管理需要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而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主要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同伴关系来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的创生,是对当代课堂管理变革的积极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课堂交往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特定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课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交往和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习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

教师要学会移情体验和换位思考。教师能真切知晓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内在情感。有了真诚、接受和理解,可以大大增加促成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气氛的可能性。

善于倾听和诉说。课堂行为管理就是要在课堂行为,特别是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发生后,只有彻底弄清楚其发生的真实原因,才可能采取相应的有效课堂管理措施。如果学生出现了课堂问题行为,教师不仅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自我表达,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科学的引导。

建立民主的课堂。民主是开放性课堂其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管理过程的明显特征。教师绝不应该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与学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这些意见会得到双方的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配合。教师经常性地组织和指导课堂小组讨论,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唐世纲,2009 )

行为契约型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行为契约或表现合同是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它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需要做出的确切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

单方契约。课堂行为契约型管理模式中的签约人一般是学生,签约管理人是科任教师、班级主任。单方契约只要求学生一方做出承诺。下面是单方契约案例:

行为契约

我,张小勇,同意在自习课认真完成第三单元的英语作业,并保证不在自习课哼歌、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履行合同的时间是从这周的星期一开始到下一周的星期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