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08

第8章 策略篇(1)

教学策略体现了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解决问题的程序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措施的确定等要求。具体包括课堂教学准备、复习巩固、设计和组织预习、课堂讲授、教学活动组织、知识巩固、教学拓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课堂讨论、开展课堂对话、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选择、确定和运用既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打有准备之仗———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张大均,2003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这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活动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要在头脑中或书面上设计一个计划或者方案。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准备策略的内容

教学准备策略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但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有些方面是共同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通过“了解学生”,从多侧面了解接受课堂教学的学生对完成新学习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怎么样,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些什么要求,为制定课堂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研讨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有关的校本教学资料、了解和收集可为该教学内容教学时所用的各种音像资料,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学生手头拥有的由家长为他们购买的各种教辅材料。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制订教学目标做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包括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在制订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之前,既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又要注意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准备阶段,准备者必须要注意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考虑用什么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考虑用什么方法或手段引起学生的对教学内容的积极反应,通过什么形式和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和实践。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后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才能有的放矢。

课前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当前强调课内外结合、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获得特殊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必须要考虑课前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开展的策略,诸如课前预习、观察活动、生活体验、探究实验,等等。

教学方案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核心内容,其他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这项准备策略服务的,也是把各种准备策略进行整合,通过书面的表达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准备阶段需要策略制订者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统筹考虑,对此前的其他准备工作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按照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科学而又合理地进行构思、协调,形成能够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

此外,作为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准备策略阶段,考虑分析和研究教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对于教育对象的情感,像如何讲究教学民主、如何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信心、如何以强烈的情感影响学生等,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作用。

钻研教材的策略

教材,又称之为教本,是教学之本。它不仅受培养目标的制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贯彻了课程改革精神,同时还有其自身的逻辑体系,在制定准备策略的过程中首要的是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的内容

随着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一本教科书了,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教材。即所谓教本,按照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是由国家制定学科标准,提供编写教材的内容、目标、原则、要求,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组织编写教材或者确定所选择使用的教材版本。(2)教学参考书。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教师用书”,这时所涉及的教学参与书和课程改革中出现并使用的国标本教材配套的,同时还配合电化教学,每一册教参还提供了一到两张多媒体素材的光盘,供教师在备课时选用。(3)音像资料。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影片、投影片、录音带,还有一些专门为教材教学研制的特殊资料。像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枟口语交际百题枠的系列碟片等。(4)教具和学具。由出版教材的出版社、编写教材的省教研室、负责配备教学器材的教仪部门或单位制作的,供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实践的器材。(5)实物标本。实物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实实在在的物体。标本有的是教师专门准备的,有的是学校实验室存放的,有时还可以在课前由教师或有意识地组织人员专门选择材料特地制作的。(6)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由教育部组织制定,作为国家课程的载体,也是教师所使用的教材的总纲和灵魂。备课时心中应该是始终注意到课程标准的所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在此框架下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教学计划包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三种分段的总体教学计划及学期、单元教学计划等。

钻研教材的程序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钻研教材一般是按照从全局到局部的顺序进行。

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所任教阶段全套教材。了解课程设置、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加深认识学科在该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科的性质和教学任务。通读整套教材可以了解学科教材的全局,明确全套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基本功训练要求、编排特点以及各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果有条件的应该阅读在某一教育阶段和向前的该学科的全部教材,因为作为某一教育阶段的某一门学科的教师,要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自然要知道自己的教育对象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研读全册教材。关于某一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要求,在一般情况下,编者会通过教学参考书或其他方式进行介绍。教师可以用它作为进一步钻研本册教材的线索,来具体了解全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内容、结构,以便凭借教材,落实各项教学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钻研全册教材应明确以下问题:一是深入研究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构成情况;二是研究该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是了解各组教材的内容和主题。无论哪册教材都有自己教材的体例和特点,在接到教材后,也应该像我们研究上述的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一样,先弄清楚全书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然后,再深入研究其中的具体板块内容和特点。

钻研一组(单元)教材。通过对一组(单元)教材的钻研,在全面了解该单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该组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基本功训练项目,教材所设计的学科技能训练的步骤和方法。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教者在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该以将要教学的这一组(单元)教学内容为单位综合研究教材,不可在对整组教材缺乏认识的情况下就孤立、割裂地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着手研究单节课教学内容之前,要通过对一组(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该组(单元)基本功训练的重点、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每节课和本组(单元)训练重点的关系,明确每节课的训练要求。只有认真钻研和深入了解了这一组(单元)相关项目之后,才能取得教学准备的主动权。

例如: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组教材的主题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故事,共有四篇课文。枟灰雀枠描写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关于爱鸟的故事;枟小摄影师枠描写的是发生在高尔基和一个搞摄影的小男孩之间关于照相的故事;枟奇怪的大石头枠是讲述李四光少年时代围绕一块大石头不断探究,长大后由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探究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成果;略读课文枟我不能失信枠介绍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这四篇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小故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为了巩固和强化这四篇课文的教学效果,教材编者还特意安排了“讲名人故事”的口语交际,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在读读背背中安排了五句关于做人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在“成语故事”中通过枟闻鸡起舞枠讲述了晋朝祖逖自强不息成为将军的故事。在研究了这组教材之后,就可以对这一板块的内容的教学进行综合设计:阅读和写作理论、知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思想和情感教育的情境如何创设,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组织一些什么内容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等。

深入钻研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是一册教材和一组(单元)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教学整体。钻研一节课教学内容需关注:(1)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该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3)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哪些基础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应当重点教学哪些基础知识;(4)结合本组(单元)的教学和训练重点,该节课应进行哪些学科基本技能训练;(5)从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本节课可以组织开展哪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统一在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之中。

钻研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教学内容。通读全文,最好能多读几遍。在这个阅读过程中,要弄懂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意思。(2)理清教学内容的结构,把握教材编者的思路。教材编者通过教学内容的描述和介绍,使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训练点、思想情感感化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研究本节课教学内容中有哪些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4)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在钻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参考书和报刊上登载的教材分析的文章,调整、纠正自己在钻研该节课教学内容时的偏差,弥补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参考他人的研究教材和教学设计的成果。

了解学生的策略

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在智力、能力、学习态度、班级学习氛围诸方面的状况。教育心理学家确认,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乃是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学习的准备性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可以将学生当前的学习准备状态称作准备状态,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邵瑞珍,1997 )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准备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是否有效。

了解学生的内容

对于一门学科的教学。了解学生的内容主要有:(1)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校和家庭生活情况,对该门学科学习的方法、习惯、知识、水平等内容。(2)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主要是了解所任教的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在该学科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的学习方法、技巧情况。(3)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主要是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具体情况,要具体调查和研究他们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4)学生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关注学生离开课堂后对于学科阅读和实践性学习的情况,以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5)学生智力发展情况。主要是综合调查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仅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还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一段具体内容的教学。这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可以是一组(单元)的板块教学内容,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了解的内容主要有:(1)教学内容中有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2)哪些内容和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联系;(3)哪些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有联系;(4)哪些内容或知识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的;(5)哪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他们生疏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弄懂的,哪些是他们难以理解的。

了解学生的方式

了解学生的方式,因为不同的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年龄、年级、性别、水平等情况的不一样,教师对他们的了解方式也会表现得各式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