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
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作文的材料,材料的文眼似为“都应该叫”,即提倡争鸣。若从小狗的角度想,“贵在参与”;若从大狗的角度想,“不失自信”;若从裁判的角度想,“允许百狗争鸣”;若从听众的角度想,“百狗争鸣乃是春”。若从争鸣的必要性看,“不拘一格选狗才”;若从争鸣的标准看,“不必千狗一声”;若从争鸣的结果看,“小狗也能一鸣惊人”;若从争鸣的发展看,“小狗终将战胜大狗”。
这段材料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幽默,蕴含哲理,忍俊不禁之余颇受启迪。
由此,我们发现,思维跨度能如此巨大,以至海阔天空地联想;思维深度能如此深刻,以至追根寻底,揭示本质。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必不可少的;把思维的广度扩展一下,把思维的深度发掘一下,便会产生一连串创意。
第一节 思维的广度
——孙绍振:开放五官,多角度观察
思维的广度,就是人脑在思考一个事物或观念的过程中能够在多大范围内联想别的事物或观念,以及联想的数量有多少。简而言之,思维的广度就是思维的范围。创新思维的广度,就是对创新对象想出的点子的多样化程度。
从思维的范围来讲,要扩大创新思维的范围,就要破除各种思维定势,采用各种可用的视角,把创新对象放在更广阔的时空和背景里思考,从而发现它更多的属性,以及更广泛的联系。
比如北京市2005年高考要求以“说‘安’”为题作文。题目中有一段提示语,“‘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以及‘安于……’等意思”,其实就暗示我们以“安”为词根,找到一些与“安”有关的词语,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生活积累较丰富的概念为文。
试题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从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着笔。
还可以根据提示,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任选其一切入进来;也可以将“安……”填补完整,把写作角度确定为“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联想其他有关“安”的熟语和名句,比如“少安勿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内心的平静;也可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
再从写法上看,可以逐层深入,可以旁征博引,还可以正反对比,以“不安”来反衬“安”。
任何一个概念,给我们的起始印象都是单一的,也可以说,我们经常自以为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思索,其实说不准只是在原地兜圈子。只有当我们换一个视角,而且往往是强迫自己换一个视角,以至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尽量扩大概念的内涵,增加我们的写作容量,我们才可以有充分的准备去选择我们熟悉的素材,完成高考作文的大餐。
同样的道理,写生也需要多角度观察。据说,意大利有一所美术学院,在学生外出写生时,教师要求他们背对景物,脖子拼命朝后仰,颠倒过来观察要画的景物。教师说,这样才能摆脱日常观察所形成的定势,从而扩大视野,在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或者发现平时所忽略的某些细节。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欣赏落日余晖的时候,不妨把目光转向东方,那里有许多被人忽略的壮丽景观,如流动的云,窗户上反射出的日光等。还可以把目光转向北方、南方的整个天空,这也是一种训练观察范围的方法。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创新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头脑。
也许有人会认为,观察和思考某一个对象,就应该全力集中在这个对象身上,不应该扩大观察和思考的范围,以免分散注意力。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不仅视觉,还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对于创新思维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尽可能地扩大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范围,就得开放五官。
同样表现“春”:“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的是视觉;“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的是听觉;“踏花归来马蹄香”运用的是嗅觉;“暖风熏得游人醉”运用的是味觉;而“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的是肤觉。
请再看孙绍振老师的一段短文:
乳白色的雾,从山谷中汩汩溢出(视觉、听觉并用),缓缓地漫上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整个山村(视觉、肤觉并用)。那五彩的山坡,乌蓝的路,错落有致的近峦,清丽淡雅的远山,全都遮隐在迷雾之中,什么都看不清了(视觉)……
天地间只有白茫茫的雾,灰濛濛的雾(视觉),湿漉漉的雾,凉丝丝的雾(肤觉)。掬一把,软绵绵(肤觉);吸一口,甜津津(嗅觉、味觉相通);踩一脚,轻悠悠(肤觉)。雾从眼前飘过,睫毛上挂一串细细的珍珠;雾在耳边沉浮,整个身子摇摇晃晃,飘浮在九重天云霄之中(最后落在总体感受上)。
这段文字,调动五官观察景物,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写出了晨雾的立体感、可触感,读后令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果仅仅用单一的感官去体察,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在2013年自主招生的面试中,一高校有一则题目:你认为《中国好声音》好在哪里?
对这个问题,可考虑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剖析。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明星导师制是关键。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都是当今华语乐坛的一线巨星。由他们担任导师,是很多学员梦寐以求的。而更让人称道的是,在最初的学员选拔阶段,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这一环节在考验学员唱功的同时,更是四位明星导师决判力的大比拼。
平日里“远在天边”的大明星这次放下架子,与学员是平等关系。可以说,他们不再是其他节目里那些高高在上、严厉的评委,他们会为了争取自己心仪的学员使尽浑身解数,甚至相互“掐架”。他们也会尝到求而不得的难过与失望,这种体现人性化的新模式确实让人为之疯狂。
《中国好声音》还传递了正能量,即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与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导师对学员,不是“毒舌”,而是赏识,是鼓励的建议;学员的自我介绍往往是励志的故事。
《中国好声音》在宣传中一直标榜自已非选秀类节目,不看选手长得如何,不在乎高矮胖瘦,不介意有过怎样的经历和过往,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声音的好坏。这在无形中激励了一批拥有好声音,却在其他节目因为外形或者其他原因而落选的选手转投到其门下,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甚至没有丝毫演出经验的各行业的人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总之,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上述分析视野开阔,从导师、学员、导师与学员的关系,节目内容形式的创新等多角度着眼,分析比较全面而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附文1:
人生的圆圈
不伦达·乌达巴奈克
大约十年前,我在一家电话推销公司接受业务培训。
主管为了激励我们,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然后,他问大家:“谁能告诉我,这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位学员回答:“世界?”主管说:“基本正确。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还是那位积极的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另一位认为:“会出错。”接着又是一阵沉默。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最初回答的那个学员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主管于是转向黑板,画了一个箭头,把圆圈当中的人指向圈外。他继续说道:“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就把自己抛到了一个你感到不自在的世界里。结果是,你学到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所以你进步了。”他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包括了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挑战自己的心灵,使之变得更加坚强,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附文2:
鞋
朱益萍
鞋是平常之物,人人都有,天天相见,日日相随。但鞋本身也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我们深入思考,转换角度,作文便能层层出新:鞋的历史、鞋的质地、鞋的品牌、鞋的种类、鞋的功能、鞋的故事等都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一)鞋的历史:鞋经历了由草鞋——布鞋——皮鞋——各种质地、各种功能、各种款式的发展过程。鞋是历史进程的见证,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踪影。比如,“三寸金莲”的小布鞋是残害中国妇女身心健康,凝聚中国妇女辛酸血泪的明证。
(二)鞋的质地:有低贱的草鞋,有朴实的布鞋,有廉价的胶鞋,有高贵的皮鞋;鞋越高级、越昂贵,人与自然的隔阂越大,人对自然的破坏也越大。牛皮的、羊皮的、麂皮的、鳄鱼皮的鞋,都是人类背叛朋友的罪证。
(三)鞋的品牌、质量:有普通的鞋,有名贵的鞋,有好看不好穿的鞋,如各类高跟鞋;有不好看不耐穿的鞋,如奶奶做的大头布鞋;有好看不耐穿的鞋,如芭蕾舞鞋;有耐穿不好看的鞋,如解放鞋;有好看又好穿的鞋;有好穿又耐穿的鞋;有好看又耐穿的鞋。普通的鞋不一定不好看,不一定不好穿,不一定不耐穿;名贵的鞋也不一定好看,也不一定好穿,也不一定耐穿。鞋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帮助脚走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脚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鞋的名贵或是好看,最终吃苦的还是自己。
(四)鞋的品种类型:拖鞋让人拖沓懒散,布鞋让人轻松舒适,皮鞋让人儒雅气派,运动鞋让人青春朝气,凉鞋让人自由凉爽……选择不同的鞋其实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洗澡穿拖鞋,在家穿布鞋,上班、赴宴穿皮鞋,旅游、锻炼穿运动鞋;天热了穿凉鞋,天寒了穿棉鞋,下雨了穿胶鞋……不同场合,不同需要穿不同的鞋。鞋是人的第二张脸,是身份、个性的体现,小处不可随便。
(五)鞋的功能:有供人穿的鞋,有供人玩的鞋,有供人作装饰的鞋,有供人展览的鞋……在有些人看来,鞋被脚千踏万踩是一种悲哀。其实,鞋正是因为经受磨砺而充满生命的潜力,人一旦失去了脚的温暖,鞋就沦为一种没有生命的摆设。
(六)鞋的故事:
1.灰姑娘的水晶鞋:小巧的水晶舞鞋闪闪发光,吸引了无数小姐的目光。灰姑娘因走得匆忙,掉了一只水晶鞋。王子拿着这只舞鞋给城市16岁以上的小姐试穿,灰姑娘的两个姐姐为了能成为王子之妻,不惜削足适履,弄得鲜血淋漓,羞愧不已。而灰姑娘只轻轻一穿,鞋便仿佛长在脚上,不大不小,不肥不瘦,正合适。3天后,灰姑娘同王子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幸福就是灰姑娘的水晶鞋,它的魔力在于追求自然,任何的巧取豪夺只会使它内心满贮痛苦而徒有幸福的外壳。
2.珈伦的红鞋:珈伦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小女孩,她因为太专注于脚上的红鞋,忘记了向上帝致敬,忘记了一直照顾她的生了病的老太太,沉迷和放纵使她忘记一切。等醒悟过来,想脱掉脚上的红鞋,可怎么也办不到,红鞋已经长在脚上。最后,她只好请刽子手帮她砍掉两只脚。——沉迷和放纵要付出血的代价,劝君莫穿珈伦的红鞋。
3.多萝茜的银鞋:多萝茜是美国童话《绿野仙踪》中的主人公。她脚上的银鞋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带人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多萝茜不知道银鞋的魔力,她凭着勇敢和智慧与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一起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如愿以偿;最后,在仙女的指点下,把眼睛闭上,轻轻一碰鞋跟,便回到了家中。——多萝茜的银鞋是梦的翅膀,经过磨炼,方知飞翔。
4.推销员的鞋:两个推销员奉命去非洲推销鞋,到了非洲才知道没有一个人穿鞋。甲非常沮丧——非洲人从来不穿鞋,只好打道回府。乙非常高兴——这可是商机无限哪!对甲而言,鞋是困难,也是无奈;对乙来说,鞋是机遇,也是挑战。
(七)鞋和脚:新皮鞋好看夹脚,旧皮鞋好穿难看——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呢?路走不远,往往不是鞋不好,也不是脚没有气力,只是因为鞋中的一颗石子硌脚——要走得舒畅,请先检查你的鞋,倒净鞋中的石子。脚不会因穿名牌鞋而出名,而鞋子却会因名脚而名声大振。鞋保护了脚受伤害,但也束缚了脚的自由,同时隔绝了脚与土地的亲近,使脚变得娇嫩而脆弱。
(八)鞋的其他:鞋不会羡慕帽子的高高在上,也不会嫉妒衣服的引人注目,踏踏实实才是它独有的魅力。——每个人都有一道风景,只是亮点不同。认清自己,才能发掘真正的魅力。
第二节 思维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