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韦特海默.创造性思维[M].施良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尼尔·布朗,斯图特·基利.走出思维的误区[M].张晓辉,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梁良牧,黄牧怡.走进思维的新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8]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9]陈兰香.汉语词语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黎运汉,盛水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1]史仲文.汉语是这样美丽的[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2]岑运强.语言交际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王苯.汉语修辞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4]余潇枫.中外经典辩论选读[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
[15]包镭.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雷池.怎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17]******,俞吾金.狮城舌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18]朱永新.中国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9]东樱.教育大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0]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1]曾庆春,王娟华.智慧型教师教学的五项新思维[ 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2]贺永立.大语文与创新思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