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31284500000027

第27章 小说鉴赏(9)

[28] 意甚修雅:给人以美好幽雅的感觉。

[29] 修竹:细长的竹子。修,长,高。

[30] 格磔(zhé):鸟鸣声。

[31] 阶进:进身的因由。阶,因由,凭借。

[32] 日昃(zè):太阳偏西。

[33] 盈盈望断:犹言望穿秋水,形容盼望殷切。盈盈,形容眼波流动,明澈如秋水。《西厢记》三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34] 盼亲:探亲。

[35] 粗粝:糙米。喻粗茶淡饭。

[36] 肃客:请客人进入。《礼记·曲礼》:“主人肃客而入。”

[37] 裀(yīn)藉:垫席。裀,同“茵”,重席。

[38] 作黍:做饭。

[39] 噭(jiào)声而应:高声答应。

[40] 坐次:相对而坐的时候。次,指事件正在进行时。

[41] 展:陈述。宗阀:宗族门第。

[42] 窭(jù)贫:贫穷。《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朱熹注:“窭者,贫而无以为礼也。”

[43] 无三尺男:谓家无一男性。三尺男,指身高三尺的男童。

[44] 弱息:本指幼弱的子女;后多指女儿。

[45] 庶产:妾生。封建家族中,侧室称庶,所生子女称“庶出”。

[46] 改醮:改嫁。《仪礼·士昏礼》:“庶妇则使人醮之。”醮,古婚礼的一种简单仪式;后多指女子嫁人。

[47] 雏尾盈握:指肥嫩的雏鸡。《礼记·内则》:“雏尾不盈握,弗食。”雏,此指小鸡。盈握,满一把。鸡的尾部满一把,言其肥。

[48] 嗔目:生气地看对方一眼。嗔,生气。

[49] 裁:通“才”,仅仅。

[50] 庚午属马:庚午年生人,属马。古时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属”或“十二生肖”。午年生人应属马。

[51] 姑家:婆家。

[52] 匹敌:般配。敌,相当。

[53] 被:包着被子。

[54] 迟迟:慢慢地,指过些时候。

[55] 杨花糁(sǎn)径:杨花粉粒,星星点点散落在小路上。糁,碎米屑,泛指散乱的粒状细物;此谓撒落。

[56] 楹:量词,屋一间为一楹。

[57] 捘(zùn):捏。

[58] 化为异物:指人死亡。语见贾谊《鸟赋》。异物,指死亡的人,“鬼”的讳词。

[59] 大细事:极小的事。

[60] 靳惜:吝惜。

[61] 生曰:原无“生”字,此从铸雪斋抄本。

[62] 葭莩之情:亲戚情谊。《汉书·中山王传》:“非有葭莩之亲。”葭莩,芦苇内壁的薄膜,喻指疏远的亲戚,亦泛指亲戚。

[63] 瓜葛:指亲戚。瓜和葛都是蔓生植物,囚以比喻互相牵连的亲戚。蔡邕《独断》:“四姓小侯,诸侯家妇,凡与先帝后有瓜葛者……皆会。”

[64] 周遮:言语烦琐。白居易《老戒》诗:“矍铄夸身健,周遮说话长。”

[65] 捉双卫:牵着两头驴子。捉,牵。卫,驴的别称。《尔雅翼》:“驴一名卫。或曰:晋卫好乘之,故以为名。”

[66] 匪伊朝夕:不止一日。匪,通“非”。伊,句中语词。

[67] 殂谢:死亡。

[68] 面庞:面部轮廓。志赘:指身体上的特征或标记。志,通“痣”。赘,赘疣,俗称瘊子。

[69] 鳏居:无妻独居。

[70] 天师符:张天师的神符。天师,道教指东汉张道陵及其后裔。详见《雹神》注。

[71] 疑参:疑惑参详。

[72] 吃吃:笑声。

[73] 憨生:娇痴。憨,傻。生,语助词。

[74] 执柯:做媒。语出《诗·风·伐柯》。

[75] 垅:坟。湮(yīn)没:埋没。

[76] 吊:怜悯。

[77] 孜孜:不停地。

[78] 昧爽:黎明。省(xǐnɡ)问:问候,问安。

[79] 女红(ɡōnɡ):旧时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红,同“功”。

[80] 择吉:选择吉日良辰。

[81]“窃于日中窥之”两句:传说鬼在日光下无影,因而以此检验婴宁是否为鬼物。

[82] 簪玩:妇女折花,或插戴在发髻之上,或插养于瓶中赏玩,因合称。

[83] 爇(ruò)火:点燃灯火。烛,照。

[84] 讦(jié):揭发。

[85] 笃行士:品行忠厚的读书人。

[86] 鹘(hú)突:胡涂。

[87] 岑寂山阿:孤寂地居处山阿。陶渊明《挽歌》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山阿,山中曲坳处。

[88] 合厝(cuò):合葬。厝,安葬。

[89] 舆榇:以车载棺。榇,棺材。

[90] 错楚:错杂的树丛。

[91] 摄饵:摄取食物。

[92] 隐于笑:用笑来掩护自己。隐,潜藏。

[93] 合欢:花名,俗称夜合花、马缨花。忘忧:忘忧草,萱草的别名。

[94] 解语花:《开元天宝遗事·解语花》:唐明皇与杨贵妃庄太液池赏花,左右极赞池花之美,而“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后因以“解语花”比喻善于迎合人意的美女。

[95] 作态:装模作样,指矫饰而有失自然。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年)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著名小说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19 岁时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却屡次失意于科场,只得以做幕宾、塾师为生。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艰难的时世和坎坷的遭遇,造成了他“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集中表现在他创作的《聊斋志异》中。其诗、文、俗曲等作品今汇编为《蒲松龄集》。

【赏析指要】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把花妖狐媚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婴宁》描写了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美好的社会理想。小说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手不离花、口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她出生和成长在山青水秀山村,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在如此钟灵毓秀之地,婴宁的出现如一抹春风。婴宁出场是“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手拈梅花,婀娜多姿地走在上元节的郊野;当王子服“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后,婴宁“顾婢曰:‘个儿朗目光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好像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因为她,婴宁爱花、爱笑、美丽、纯真的特点言简义丰地展现给读者。写王子服因为婴宁独特的风姿而念念不忘,以致“忽忽若迷”,后王子服按照吴生所指在西南山中寻找婴宁,作者极力描写婴宁家中之花,以花喻人,婴宁“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花之丰美与婴宁之美丽相映成趣。当王子服与婴宁相见时,婴宁无所顾忌的痴笑作者描写得很精彩。婴宁人未到笑声先闻,“闻户外隐有笑声”,相见过程中,她时而“嗤嗤笑不已”,时而“笑不可遏”,受到母亲斥责后“忍笑而立”,但转瞬“女复笑,不可仰视”,第二天,王子服去房后观赏时,看见婴宁在树上,而婴宁“见生来,狂笑欲堕”,“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在这里作者还把婴宁爱花的个性再次描写,“(婴宁)顾婢曰:‘视碧桃开未?’”前后衔接。同时,还刻画了她的近乎痴憨和单纯天真。王子服拿出上元节婴宁遗落的梅花示以相爱之意,婴宁却说:“等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稇负送之。”王生告诉她:“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婴宁竟全然不解其中的风情,说:“葭莩之情,爱何待言?”当她得知王子服所说的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时,仍了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甚至要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这些细节描写,将婴宁天真烂漫、如痴似憨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说的结尾安排了婴宁幻化成枯木巨蝎惩治西邻之子的奇幻情节,有人分析这个促狭的恶作剧表现了婴宁的狡黠。

上述特点使婴宁的形象有声有色,但其中表现出的性格矛盾困扰着很多的现代读者。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如《水浒传》中的宋江、《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等。

【辑评】

婴宁憨态,一片天真,过于司花儿远矣。我正以其笑为全人。

(清·何守奇评本《聊斋志异》)

有花乃有人,有人乃有笑;见其花如见其人,欲见其人,必袖其花。乃未见其人,而先见其里落之花,见其门前之花,则野鸟格磔中,固早有含笑拈花人在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见其花,见其笑,而后审视而得见所欲见之人。既照应起笔,即引逗下文,文中贵有顿笔也。至入门而夹道写花,庭外写花,窗外写花,室内写花,借许多花引出人来;而后未写其人,先写其笑,写其户外之笑,写其入门之笑,写其见面之笑,又照应上元之言,照应上元之笑。许多笑字,配对上许多花字,此遥对法也。随手借视碧桃撇开,写花写笑,双双绾住,然后再写花,再写人,再写笑。树上写笑,将堕写笑,堕时写笑,堕后写笑,束住笑字,正叙袖中之花,入其正面矣,却以园中花作一夹衬,随又撇开。写其笑,写其来时之笑,写其见母之笑,写其见客之笑,写其转入之笑;又恐冷落花字,以山花零落,小作映带,然后笑与花反复并写,从花写笑,从笑而写不笑;既不笑矣,笑字无从写矣,偏以不笑反复映衬,而忽而零涕,忽而哽咽,忽而抚哭哀痛,无非出力反衬笑字。更以其子见人辄笑,大有母风,收拾全篇笑字。此作者以嬉笑为文章,如评中所云,隐于笑者矣。故为琐琐批出,而不禁失声大笑。此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拈梅花一枝数语,已伏全文之脉,故文章全在提掇处得力也。以拈花笑起,以摘花不笑收,写笑层见叠出,无一意冗复,无一笔雷同,不笑后复用反衬,后仍结转笑字,篇法严密乃尔。

(清·但明伦评本《聊斋志异》)

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复合;如果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看,又是两种个性的复合。我们看:她的鬼母几次说她“少教训”“少教诲”,并嘱咐她到王家“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但她到王家后,未学诗礼,即懂得“昧爽即来省视(姨母)”,“操女红精巧绝伦”;她在母亲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大哥欲我共寝”,而与王子服成婚后,“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她对王生述说自己的身世、请求王生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婴宁这些言行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使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形象中又依稀迭印出另一个婴宁。这个婴宁绝不是憨不知礼,缺少教诲,而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外在特点,而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才在王子服向她倾吐肺腑之情时佯装不解,以憨言痴语应对。她知道母亲聋聩重听,所以才故意在母亲面前说“大哥欲我共寝”,捉弄得王子服窘迫不堪。这个婴宁真是聪明狡黠得无与伦比。上元节有意遗花地上,借吴生之口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居里,正是这个狡黠的婴宁之所为。婴宁的两副性格相映成趣,使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一个人物两副面目,唯长于变幻的鬼狐能之,这样写婴宁又使她增强了狐女形象的特殊真实性,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

从《婴宁》篇可以看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中那些最优秀的小说时,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进行缜密的构思,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寄寓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是单纯地述奇记异,也不是为了劝善惩恶的目的而使人物变成笔下的傀儡。这样,就使小说创作上升到艺术创造的更高级的领域。《婴宁》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珍品,也将永远熠耀于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选自张稔穰,李永昶.《婴宁》赏析[M].聊斋志异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抄检大观园(节选[1] )

[清]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