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见唐太宗神色略缓,便上前拱手说道:“皇上,中书令一职事关重大,还望皇上三思而行。既然长孙大人也不反对张鸿为西北大都督,那微臣复议,建议皇上任命张鸿为大都督!”
唐太宗听后,摇手说道:“杜爱卿也认同张鸿为西北大都督,那朕就派人去潼关宣旨,正式册封张鸿为西北大都督。另外,杜爱卿就辛苦一点,中书令一职就由你暂时兼任吧!”杜如晦急忙拜谢道:“微臣多谢皇上隆恩,微臣定不会辜负皇上信任,一定替皇上分忧!”长孙无忌见唐太宗竟然让杜如晦兼任了中书令,立刻明白唐太宗此举是可房玄龄一党留下面子,无论怎么说,房玄龄现在还是握着中书令的实权,想杜如晦只不过是象征性的罢了。皇上的手段高明啊,他打压房玄龄,却提拔杜如晦,这不就是变相的不升不降吗?看来皇上在长安被围这个敏感时期,还是不会让我一人做大,要是等到张鸿班师回朝,朝廷上就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看来我现在应该赶在房玄龄的前面派人去潼关找张鸿谈谈了。
唐太宗见长孙无忌一脸阴沉,不悦的说道:“长孙爱卿,如今我军伤亡情况如何?”长孙无忌微微一愣,立马回道:“回皇上,我军这几日伤亡不大,长安城中大约还有一万五的兵力再战,而且军备齐全。”唐太宗点头说道:“那就好,众位爱卿,既然张鸿可以在潼关以少胜多,那么我们在长安为什么就不能,这几日我们一直坚守不出,想必颉利可汗已经开始怀疑长安守军人数不多了,朕决定明日一大早就亲自率兵会会颉利可汗!”长孙无忌劝道:“皇上,敌军势大,不可轻易主动出击啊。还是等大将军的援军抵达长安,我们再出城痛击突厥大军!”唐太宗摇头说道:‘不可,时间拖的越久,对我军越不利,这样只会让颉利可汗认为我军兵力不足,我们只有出城进行骚扰,才能疑惑颉利可汗,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化被动为主动,方可有一胜突厥的机会!”长孙无忌担忧的说道:“但皇上不必亲自率兵出城啊,既然只是骚扰突厥大军,大可派一员上将替皇上领兵啊!”唐太宗叹道:“颉利可汗何等的英雄,我军要是派将领前去骚扰,肯定被他识破我们的目的,而要是朕亲自领兵骚扰,一则他会考虑长安城中到底还有多少兵马,毕竟朕敢亲自领兵骚扰,颉利可汗就会认为朕一定有所依仗,否则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其二,就是朕要给侯君集训练黑虎军争取时间,待黑虎军磨合之后,就是我军击退突厥大军之时。所以,明早的骚扰非朕亲去不可!”正当唐太宗要继续和四人商议军情时,李石浦急忙从门外走进来,恭敬的说小声道:“皇上,太子爷有要事求见!”唐太宗听闻李承乾要求见自己,心下感到十分好奇,便又坐回到太师椅上,说道:“宣太子进来!”
李承乾跟着领路的太监缓缓走进上书房,跪倒在大厅之上,说道:“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太宗轻轻抬起左手,说道:“太子不必多礼,起来回话!”李石浦连忙扶起李承乾,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儿臣听说父皇要派人去潼关给张鸿宣旨,特来请求父皇收回成命!”唐太宗疑惑的打量李承乾,心里十分不解的思道:“要是别人反对张鸿做西北大都督就算了,李承乾和张鸿的交情不浅,而且张鸿坐了西北大都督对他来说是百利无一害,他的太子之位就会更加稳固,可承乾他又为什么要出言反对呢?”李承乾见唐太宗沉思不语,急切的说道:“事关重大,还请父皇能够单独与孩儿详谈,孩儿自当解除父皇心里的疑惑!”李承乾这句话就更加引起了唐太宗的好奇,他怎么想也想不通李承乾到底想干什么,便抬头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长孙无忌心领神会,抱拳说道:“微臣等还有军务处理,这就告退了!”唐太宗闻言,点了点头。于是,杜如晦等人一一跟着长孙无忌缓缓走出上书房,杜如晦最后一个离开上书房,当他走到上书房门口时,看着将要关上的大门,心中也不断猜测太子爷此举的真是目的,但一想到房玄龄,便向长孙无忌告辞,急忙往房府赶去了。
李承乾见众人离去,缓步走到唐太宗身旁,将手中的信封递给了唐太宗。唐太宗见状,奇道:“这是什么?”李承乾苦道:“这是张鸿托人让我转交给父皇的!”唐太宗接过信封,带着满肚子的疑惑,将信的内容看了数遍,第一次是满脸的愤怒之色,第二次却是无奈,最后一次却是感慨不已。唐太宗扭头对李承乾说道:“信中的内容,你知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你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听明白没有?”李承乾点头说道:“孩儿记住了,只是父皇还是要派人去潼关宣旨吗?”唐太宗笑道:“当然要派人去了,而且父皇要让突厥人都知道梁师都已经被我大唐打退,也的确是难为了张鸿,从这封信里,父皇看到了一个‘忠’字,父皇也是异想天开,真的以为五千人可以打退七万人,父皇想哪怕是诸葛武侯复生,也不可能以五千抵挡七万大军。承乾啊,父皇初看这封信时,就想当场杀了张鸿,假报军情,威逼将领,无论哪一条都是死罪啊!”李承乾听后,问道:“既然张鸿犯的都是死罪,那父皇最后为什么还是原谅了他呢?”唐太宗叹道:“承乾,父皇问你,你在这种敏感时刻,会不会为了求功而假报军情,还威逼将领呢?”李承乾恍然大悟,说道:“孩儿懂了,可张鸿既然不是为了邀功,那他为什么要假报军情啊?”唐太宗说道:“那时因为张鸿明白潼关快守不住了!”李承乾大惊,神情不安的说道:“潼关都守不住了,张鸿不上奏章请求援兵,反而要假报军情说是大捷,他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呢?”唐太宗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说道:“恐怕全天下也只有张鸿一人有这种魄力敢做这种事情了,父皇想他肯定明白想长安求援,无疑是杯水车薪,反而给长安报大捷,不仅极大提高了长安守军的士气,也打击突厥大军嚣张的气焰,父皇刚才又读了一遍,这才明白张鸿的苦衷,他是想让父皇击退突厥大军,那时潼关的梁师都就会不战自退了。”李承乾不解的问道:“可张鸿到底能不能坚持到我军打退突厥啊?”唐太宗沉默不语,半响,说道:“要是张鸿无法坚持到我军打退突厥,那他也就不配做我李家的一份子了,最好给朕一辈子留在潼关!”李承乾见唐太宗说到最后一句时,满脸的沧桑之色,想必父皇此时肯定是在担忧张鸿的安全。一想到张鸿,李承乾心里不禁骂道:“张鸿,你小子竟然要我救死牢的囚犯,本宫真是服了你了,要是换成别人,本宫早就把它扔出去了。”唐太宗长叹一声,说道:“张鸿为了我大唐,我李家江山,愿意背上杀头的大罪,就算我李家欠他一份情吧!承乾,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多去找张鸿商议,此子短短本月不见,没有想到成长的这么快,看来日后北伐突厥的重任,父皇可能就要全部托付给他了!”李承乾一听张鸿会被父皇委以北伐的重任,就像自己已经做了皇帝一样,说道:“那孩儿先替张鸿多谢父皇了!”看着一脸兴奋的李承乾,唐太宗心中暗暗摇头,为什么李承乾到现在还学不会韬光养晦呢?心里有什么事情,别人从脸上就可以立马看出来,要是自己百年之后,李承乾真的继承了大统,自己真不知道对李家来说,是福,还是祸?
“承乾,你最近有没有去晋阳宫苑看看你妹妹?”唐太宗淡淡的说道,语气中多了一些怜惜。李承乾苦笑着摇头,说道:“孩儿自从接到张鸿的这封信,可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宁,今见父皇已经不怪罪张鸿,孩儿心中的大石已经落下,至于晋阳妹妹那,我听李太医说妹妹身体已经大好,应该能够熬过这个冬天。”唐太宗满眼泪痕的说道:“你妹妹一出生就体弱多病,你这个做大哥的有时间就去晋阳宫苑走走,去看看你妹妹,毕竟你和他是一母同胞,最近你的母后身体也是越来越差,父皇的心每日倍受煎熬,既要担心晋阳出现意外,又怕你母后病情恶化,也许父皇能够做一个好皇帝,但父皇却尽不到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在他们母女病危时却不能陪着他们身边,承乾,父皇对不起你!”李承乾听后,哭道:“父皇,母后和晋阳能够明白父皇的苦心,父皇当务之急就是打退突厥大军,要不然长安城内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失去亲人,就会流离失所了。”唐太宗满心欣慰的说道:“原来我的承乾也长大了,懂事了,已经开始替百姓着想了,父皇听见你的话,真是开心不已,但你要答应父皇一件事情!”李承乾问道:“什么事情?”唐太宗无奈的说道:“若是日后你登上大宝之位,千万要善待你弟弟李泰,你们的母后想必不忍心看见你兄弟两为了皇位而造成不必要的惨剧。承乾,你要记住玄武门之变,父皇虽然得到了皇位,却永远失去了两个兄弟,到现在一直是父皇心中最大的遗憾,你要引以为戒啊!”李承乾哭着点头说道:‘孩儿答应父皇,要是他日我荣登大宝,必定善待弟弟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