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每个团体保持稳定和正常盍的必须法则。只有制定了铁的纪律,每个成员又严格遵守纪律,这一团体才能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举行活动,谋求发展。
在围猎时,每一只狼都严格遵守作战纪律。每只狼都有自己的任务,谁也不可以擅离职守。狼群中有严明的纪律,在进行每一次活动时,上至头狼,下到欧米佳狼,所有成员都按一定的顺序出发、行进、组合、进攻或退守。每只狼都坚决执行自己的任务,即使面临严重的困难,也从不超越权限,破坏组织纪律,强迫或压迫其他狼放下正在做的事来帮助自己。
在召开群狼大会时,每只狼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认真倾听头狼为大家做“工作总结报告”,以及安排活动等情况。在没有轮到自己发言时,它们会竖起耳朵聆听其他狼讲话;该到自己上场时,就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比如怎样才能更轻松地捕到羚羊,如何对付老虎和狮子的侵扰,某个地方有更好的猎物,某座山林更适合大家生存居住,等等。
正因为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狼群,每只狼又严格遵守纪律,所以这一群体能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举行活动,求得发展。
一个狼群类似于人类的一个团体或组织,狼群因有严格的纪律做保障得以发展壮大,同样,一个团体或组织只有制定严格的纪律,在纪律的约束下,构建一个井然有序、团结有力、无坚不摧的团队,才能以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市场竞争中与对手一搏,并最终在取得胜利。
下面讲述一个高度重视纪律团队的故事。
有史以来,世界上最著名的海盗团伙要数罗伯茨及其所带领的一队人马了。这支队伍可以说是海盗行业中的“常胜军”,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有铁的纪律做保障。首先,海盗头子罗伯茨与其他海盗首领大不相同,他从来不喝烈酒,只喝淡茶。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章程的人,曾为海盗成员制定过严格的船规:
(1)严禁在船上赌博、酗酒滋事;
(2)晚上八点准时熄灯;
(3)不准偷取同伴的财物,否则将被遗弃荒岛;
(4)不许佩带不干净的武器,时常擦洗自己的刀枪;
(5)不许携带儿童上船;
(6)勾引妇女者死;
(7)临阵逃脱者死;
(8)严禁私斗,但可在有公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决斗,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
(9)在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留在船上不用干活儿,并可从“公共储蓄”里领取800枚西班牙银币;
(10)分发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得双份,炮手、厨师、医生、水手长得一又二分之一份,其他有职人员得一又四分之一份,普通水手每人得一份;
(10)每个成员在日常事务上都有平等的表决权。
其他海盗船上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执行得最严格的只有罗伯茨一伙,因为这种行为和纪律,他获得了“黑色准男爵”的称号。
一支海盗团队尚且有如此严格的组织纪律,并能认真遵守,那么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组织或团体更应如此。
关于军队铁一样的纪律,在武警94600部队士兵小李《一分钟不离队也是兵》的文章中可见一斑:
退伍老兵离开军旗,摘下帽徽和领花,严格地说就不是兵了。但是,我们连的连史里记载着这样一位退伍老兵的故事。
那是3年前的事了。一天上午11点多钟,连长张秀忠站在操场!准备最后一次为即将离队的老兵点名。点到刘玉柱时,没有人应答。张连长看了看表,皱起眉头说:“刘玉柱一大早就去镇上邮局取存款,怎么现在还没回来?”
话音刚落,张连长身后响起一个熟悉而响亮的声音:“报告!”回头一看,见刘玉柱行着军礼站在身后,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汗珠顺着鬓角直往下淌,连棉衣上都腾腾冒着热气,显然是一路飞跑赶过来的。
“刘玉柱,事情办好了吗?”张连长关切地问。
“报告连长,钱没取,我见时间来不及了,就赶紧往回跑……”话语响亮而干脆。
原来,刘玉柱今天早上向连长请假到镇上邮局取存款,刚到镇里就发现一辆农用三轮车被大货车撞翻在路边,车上两人受伤。他立即报警,并组织路过的群众抢救伤员,一直忙了一个半小时,才想起取款的事,便赶紧往邮局跑。邮局排队取款的人很多,他排了一会儿,意识到取完款后就得耽误点名时问,于是拔腿往外走。
“小伙子,好不容易要轮到你了,咋不取了呢?”后面的人连忙提醒他,同时感到疑惑。
“部队要点名,时间来不及了。”刘玉柱快速回答。
那人打量他一番,又说:“看样子,你是个退伍兵吧,领花和帽徽都摘了,还怕啥呀?”
刘玉柱一边快步往外走,一边郑重地说:“不,一分钟不离队也是兵!”走出邮局,便一路飞跑起来。
就这样,刘玉柱按时归队,赶上了最后一次点名,中午就乘车离开了连队。第二天,张连长拿着刘玉柱上交的士兵证,替他取出存款,寄回老家。
在刘玉柱一类的军人心目中,军队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残废的可怕程度还要强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制定严格的纪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有严格的纪律为前提,所有工作人员才能养成敬业、合作、沟通等良好的工作习惯,整个企业才能在有条不紊的机制下良好运行,在市场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
美国沃里科公司的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是著名的希尔斯公司的协作厂家。该厂生产的电视机多由希尔斯公司经销。这家电视机厂一度拥有员工2000人,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从职工数量上说,都是阿肯色州弗里斯特市响当当的企业,在当地的企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由于沃里科公司管理不善,纪律松散,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上频频出现问题,很快,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陷入困境。工厂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厂方不得不大量裁员,裁掉3/4后,只剩下500人。然而,此时工人们更无心生产,工厂到了快要倒闭的边缘。
作为经销商,希尔斯公司对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产品质量大为恼火,大量返修的电视机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工作量,更损害了希尔斯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声誉。为了扭转厂方的不利局面,由希尔斯公司出面派人前往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中心——大阪,邀请著名的日本三洋公司购买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权,并进一步利用日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拯救这家工厂。
三洋电器公司很快对希尔斯的建议做出了反应。1976年12月,三洋公司开始大规模购入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的股份,取得对该厂的控股权。1977年1月,三洋公司派大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接管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本人进厂后立即发现他们面临着双重困难:一方面,同日本工人比起来,美国工人的劳动纪律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工厂中的工人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并不十分欢迎日本人的到来,战后形成的对日本人的轻视和不满情绪和影响仍在。
显然,日本管理人员很难在该企业中采用在日本惯用的管理方法。除了文化和习惯方面的因素外,还有民族情感方面的问题。然而,为了企业生存生产效率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改善。三洋公司总经理井植聪,对派去的日本人员再三叮嘱:要融入当地的大众生活中去,参加当地的社会事务,不要把自己圈在一个“小东京”里,要努力打破民族界限,解除隔阂。
日方管理人员到达弗里斯特市后,先后办了三件事,令美国人大开眼界,刮目相看。日本管理人员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措施;相反,他们首先邀请电视机厂的所有员工来一次聚会,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吃炸面包圈。然后,又赠给每个工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时,日本经理对大家说,厂里灰尘满地、脏乱不堪,大家怎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搞生产呢?接着,日本管理人员带头,大家一起动手打扫厂房,把整个工厂粉刷一新。
几个月后,工厂的生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厂方对工人的需求开始增加了。日本管理人员一反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惯例,不去社会上公开挑选人员,而去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电视机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上没问题,而且能够适应工厂环境的人,厂方都欢迎他们回来工作。日本人解释说,以前干过本行的工人素质好、有经验,容易成为生产上的好手。
最令美国人感到意外的是,从三洋公司来的经理宣布,为了在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他们希望同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公司总裁亲自会见工会代表,恳请双方合作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在劳资关系一向紧张的美国,实属令人吃惊的举动。
自从日本人管理该厂后,整个工厂开始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下运行,工人纪律性加强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是直线上升。到1983年,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产希尔斯牌微波炉2000台,彩色电视机5000台(其中30%使用三洋公司商标),产品合格率高达98%,可直接投放市场。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该厂在市场上逐步站稳了脚跟。
纪律是企业制胜的关键,但纪律又是人制定的,管理上的艺术化与纪律相统一,一定可以让团队创造出巨大的奇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