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个人整体素养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不能闭门造车,忘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以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来对待具体的工作,做到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才会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工作中获得佳绩。
赏识,打造师生登堂入室的台阶
一次通州市实验小学瞿德良老师在讲授小学四年级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时。一位同学以精准、流畅、圆润优美的普通话朗诵了第四小节。崔老师由衷地称赞道:“你的普通话真标准,以后可以当播音员。”学生听后十分开心,脸上乐开了花。他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自然会对朗读也多了一份自信,或许今后他真的会成为一名播音员或主持人。事实上,恰当的意识有助于学生们打破限制,快速健康地成长。曾有位学生作文水平普普通通,不愿意写日记、写周记。我就特别注意他,每次评讲作文时,都尽量从他的文章中找出“闪光点”来加以点表扬,结果他还就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作文越来越好,后来还在市级报刊发表了作品。
再回到刚才那堂课上。老师让其他学生接着念第五小节。这名学生读起来更加投入,字正腔圆,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听起来非常悦耳舒畅。很明显,这孩子在心中已与刚才受表扬的那名学生较上劲儿了。他想以自己出众的实力获得赞扬,后来当他朗诵完成,教室里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名学生兴奋得满面绯红。的确,课堂上对原来步进意识,不仅仅是鼓励和激扬,让学生看到了自身潜能,加强发奋努力的信心,同时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激发其完善自我、超越别人的积极情绪,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班集体便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一起成长的就给氛围。
有位老师的普通话很不错,但偶尔也在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上有些读不准。一次快下课时,老师忽然改变了教案,提出自己通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然表示欢迎。老师说:“可能有些地方人读得不太准,你们认真听,及时帮老师纠正。”老师读完后,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老师,‘常客’的‘常’声母是‘ch’而不是‘c’”,“老师,‘隐藏’的‘藏’应读‘cáng’不读‘cán’……”老师边听边记着,学生在挑错中自己也得到了及时校正,师生共同在追求着朗读课文的最高境界,课堂上真正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教育佳境。其实,老师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也在鞭策着自我。做为有思想的老师会从学生的完美中发现自己的欠缺,面对欠缺,他会以生为师,借生善己,让自己不再是一日为师,终生以师而自居,而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时代同行。
课堂上,赏识一位学生便会激发一位学生,激发一位学生便会带动一批;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这是以被赏识者的角度而言。假如从更广的视角来审视赏识教育,就会更进一步、更主动地运用好这一手段,进而扩大教育的功能、深化教育的内涵。当然,赏识并不等于教育。既不能随便地“廉价”地表扬学生,动辄夸赞孩子“你太聪明了”、“你太棒了”、“你回答得真不错”,或许会让人产生虚伪的感觉,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尊、老师失去了威信;同时也不能对学生的行为矫正和批评教育加以排斥。只有这样,教育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该行则行,该止则止;恰到好处。
让孩子的心中盛开美丽的鲜花
水龙头,哗啦啦,
水珠纷纷离开家。
红领巾看见关上它,
水珠乐得笑哈哈。
——《水龙头》四(2)班单佳慧
小纸片,天上飞,
小朋友,后面追。
纸片纸片,不要飞,
请你回到垃圾堆。
——《小纸片》四(2)班卢奕
此乃江苏省通州市石港小学所编《童谣汉堡》中的两首童谣,读上去朗朗上口,清快悦耳。石港小学是一所有拥着近百年历史的省实验小学,悠久而深重的办学积淀赋予了学校独特的办学底蕴,采用“学童谣——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这一学生喜闻乐见,又具有浅显易懂,逐渐渗透、举一反三教育功能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生活德育教育独具慧眼新颖别致,是学校一直以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此方式,以意趣唤起了学生们的天真,诱发了他们的掌声,从而陶冶了童心,开发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脱离了因有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僵化与枯燥,防止了以空洞说教、抽象说理开展的情操养就的陋习,进而调动起学生们的成功欲,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教育效果。
目前,全社会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其实,关键就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探访他们喜欢的方式。况且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孩子的设计也要是具备长期性的,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活动和形式。事实上,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多,要去总结、去借鉴、去运用。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自1996年起,就进行了“四名工程”,即“名占、名著、名剧、名曲”教育,以此作为有效载体,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底蕴。上海杭一小学则重视不断发掘诗歌教育的内涵,每日清晨各班开设“微型诗歌熏陶课”,每周五各班开设“诗教课”,领着孩子明确诗,引导孩子写诗,一首首带有劝诫性、教育性的亲切、自然的小诗好似春风温和地走入了学生心灵深处,传播了“真、善、美”的种子。上海风城新村小学则以“集邮”作为媒介,组织学生通过实行集邮活动来增长见识、接受教育。例如通过收集伟人邮票,来了解伟人生平、体会伟人宽广的胸怀,对付以伟人的言行来激励和鞭策自己……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日趋感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已进入了高原区,而当前,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急需改革。因此,必须依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要求,坚持德育内容以儿童的普通平日生活事件为主,以今日的生活事件为主,以直接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具备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事件为主;坚持德育形式不但要注意继承传统,还要讲究开拓创新;既注意孩子的喜闻乐见,还要注意有一定的轰动效应;既主张让孩子热情投入,又要尽善发挥他们的主创性;既要合理地借鉴社会流行的事物,又要擅长融入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从而在德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的哲学,自己的艺术,自己的道德理论规化到自己的科学,要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视野,才会在充满了灵动和变化的美丽世界中抓住教育的契机,就好像石港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那样,在孩子心中盛开出灿烂的光华,只有在学生的实际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才蕴涵了珍贵的德育契机,教育工作者才会真正实现与学生真正的心灵对话,对其进行思想熏陶和情操陶冶。才会真正发掘、形成与确定学生道德品质的活水源头。
拓展阅读的广阔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一批中外名著,于是各级出版社,纷纷出了许多学到“丛书”,浏览一番,学生书皮有区别,名称不同但总不外乎那些篇目,缺乏创意、基本雷同。不禁要问学生除了读“名著”,难道没有一个更宽广的阅读空间吗?
看着文豪的成长历程,却没有浸泡过名著的滋润?而像《堂吉诃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中外名著,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名著是精典,一定要读,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读名著,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生修养和文学水平。可是名著大都离现实生活较远,尤其是古典作品,篇幅又长。学生读这些作品时,现实生活与彼时情境产生了较大的距离,陌生感会不断涌上其心头;况且让学生静下心来品读如《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这类巨著的机率多大,还有就是从生活节奏方面来看,该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有的语文教师十分讲究阅读的实效性。在工作之余读当代的小说、诗歌、散文、时文,自己认为不错的就印发一些推荐给学生,还提出相应的欣赏理由。很受学生欢迎。因这些作品篇幅不长,一读即可;老师推荐的,一般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强,具有很好的借鉴性,其中好的构思、好的语言可以立刻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受此启发,相关读本应这而生,比如把《我很重要》、《我就是最大的奇迹》、《展现最好的你》、《你就是一道风景》等系列文章进行编辑,然后以“人生最美最亮的风景”为主题推荐给学生;有的将各年度发表的优秀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辑成集子,以供学生课外阅读。这些做法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深受学生欢迎。
名著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世界。如何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涉及些作品、多汲取些营养?那就是让孩子先熟悉故事梗概,再接触精彩片断,若再有人加以适当评点、引导就更好了。
将视角打开一些。不管是经典还是时文提供给学生的大都是经过老师推荐的。应培养学生能自己自觉地去阅读,并善于从阅读中积极汲取营养,让阅读成为他们习惯的一部分。可阅读的材料无穷无尽不可能什么都读,可如果可以该读便读,想读便读,被我所用地读,读后使之成为自己的拥有,那学生们的发展该拥有一个多么坚固的基础啊!
关于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名尽其所能,让学生们的阅读健全两翼,一翼是名著;一翼是时文,两者相互礼充,才能保证充分体现出阅读的效能。阅读净化人心灵,阅读提高人素养,阅读使人融入时代,阅读增加人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