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10.【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故选项B、D错误,正确答案是选项AC。
1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所有制。
从历史上看,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是剥削制度,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在封建社会,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与以往的剥削制度不同,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所以,选项AB正确。
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下,生产资料和货币采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所以选项C表述错误,他们之间不是完全占有,而是雇佣关系。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由此,选项D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D。
1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
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即各类社会需要的商品;通过生产过程,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通过生产过程,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即工人的工资;最后,通过生产过程,工人生产出剩余价值,即W=c+v+m,故选项ABCD都是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此知识点2008年单选题第5题考查过。
13.【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量的相关因素。
通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可知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即M=m′·v,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量。在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一定时,当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即不变资本所占的比例上升时,可变资本所占比重下降,而剩余价值率不变,则剩余价值量就会减少,故选项BCD都属正确选项。
本题的知识点近五年没有考查过,但属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应多加注意。
1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由此可见,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都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都增加了剩余价值,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却并未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故选项ABC为正确选项,选项D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此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但属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在复习时应多加注意。
1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从而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最终表现为财富与贫困的两极积累。故选项B错误,选项ACD均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此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但属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复习时应多加注意。
1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资本积累作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般来说,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进程。这些因素有: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故选项ABCD都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积累,此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属于非重要知识点,但因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故也需要考生了解。
17.【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两极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从而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产业后备军的不断扩大,并使得相对过剩人口日益贫困,从而社会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故选项B错误,选项ACD均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此知识点近五年来没有考查过,但属重要知识点,不排除考试的可能性,考生复习时应多加注意。
1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有机构成带来的直接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即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而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有三点:一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三是利润率下降。故选项ACD为正确选项。选项B单个资本的增大属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条件,故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此知识点2001年(文)单选题第4题考查过。
19.【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周转理论的重点问题。
资本周转理论重点要阐明的问题是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和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故选项CD为正确选项。选项A是剩余价值的增殖问题,属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问题;选项B是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问题,均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此知识点1999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1999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1题、2006年单选题第5题考查过。
20.【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影响。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各自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故选项AB为正确选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特别着重于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故选项CD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此知识点2001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19题、2001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0题考查过。
2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循环的概念。
产品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包括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包括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包括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统一;还包括了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故选项ABCD均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此知识点1999年(理)单选题第6题、2000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1题、2002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19题考查过。
2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资本的构成。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料、劳动力等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布料作为服装厂的原料属于流动资本,同时又属于生产资本;同时作为生产资料又属于不变资本,故选项ABD为正确选项,选项C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此知识点2001年(文)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2001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19题考查过。
2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生产价格一旦形成,价值规律的表述便改变为: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而生产价格之所以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一是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和等于剩余价值总额;二是全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量;三是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据此可知,选项ABD为正确选项,选项C为错误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此知识点1999年(文)辨析题第31题、2002年(理)不定项选择题第21题、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考查过。
2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D。
2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在一起的。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27.【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不是全体人民的民主。因此选项A错误。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其多党制则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28.【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首先,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企业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程度上总要受到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制约。因此选项A本身说法错误;其次,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最后,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垄断价格只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上作用的一种具体体现。故选项BCD均为正确选项。
本题所属的知识点是垄断价格。此知识点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18题考查过。
2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日益联系在一起。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选项D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后果。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3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