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33

第33章 我们不是在跳舞 倒像是拼刺刀

毛泽东一生戎马倥偬,夜以继日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操劳。作为紧张的脑力劳动的一种调节,毛泽东有时被要求参加一些必要的户外活动,以有益身心健康。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以及全国解放以后,环境相对安定了,毛泽东在周末经常参加中直机关举办的一些舞会。但几十年来毛泽东不曾涉足大城市的舞场,自然对跳舞不感兴趣,甚至从来未想过要跳舞。延安时代,人们渴望在九死一生的战略大转移后得到一些松弛和欢乐,而那时又有不少进步青年特别是知识女性慕名来到延安,于是,跳舞,特别是交际舞一时在延安颇有流行之势。不过悄然兴起的跳舞风并未引起毛泽东的多大注意。然而,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不会跳舞,自然会有人自觉去弥补这个缺陷。毛泽东的习舞之路,有许多故事,风趣、幽默,甚至令人捧腹。

最初,是江青、朱仲丽和史沫特莱等人轮番怂恿和鼓励毛泽东练习跳舞。

一个晴和、微风拂面的夜晚,夕阳把窑洞外的山坡染得殷红。江青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连哄带拖地把毛泽东请出窑洞跳舞。窑洞外,已摆好三把椅子,留声机正在放着唱片。

朱仲丽对毛泽东说:“主席,我愿意当你的舞伴。你百忙中,也应该抽点时间休息一下,锻炼一下身体呀!江青同志早就招呼我陪你跳舞呢!”

“我不知道跳舞有什么好处?”毛泽东的确还不懂得跳舞的意义。

朱仲丽认真地对毛泽东说:“一,跳舞可以活动下肢,尤其是脚跟子;二,还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三,跳舞还是一种社交形式,有人还把跳舞当作一种高雅的情趣加以享受。”

毛泽东首先由江青带跳,朱仲丽在一旁打拍子。面对优美的旋律,毛泽东不知如何举动。他被江青强拉着转了几圈后,不耐烦了,把手一甩,坐在藤椅上抽起烟来。

接着,江青跟朱仲丽跳了一曲,毛泽东抽着烟在旁边看得很认真,像是看出了一点名堂,发现了一种美。当朱仲丽教他学时,毛泽东来了兴致。

“你的脚,要灵活些,别像士兵操练似的,要把脚尖抬一点,擦着地板跳,就好看,还要学会转圈子,朝左朝右。”毛泽东被朱仲丽搞得团团转,有些不好意思,自嘲地说:“啊,不知跳舞还有这么多奥妙,你这个女娃子,权力真大,竟成了我的指挥官了。”

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曾想教会毛泽东唱歌跳舞,她告诉毛泽东,跳舞要用心而不是用脚,使毛泽东的舞艺有所长进,但进步不大,看来当兵的学跳舞,还一时换不过脚步来。

后来,在杨家岭礼堂每周举行一次舞会。有一次,毛泽东刚到舞场,洋味十足的上海青年吴莉莉大大方方地走过来邀请毛泽东跳舞,毛泽东先是一怔,然后下意识地摇摇手,说自己不会跳舞。

“您能写出《实践论》,难道学不会走舞步吗?”吴莉莉出口不凡。

“啊啊,是应该实践,应该实践。”毛泽东一边说,一边被动地下了舞池。

毛泽东感觉自己与舞伴跳得不太协调,为冲淡一下别扭的气氛,他说出一句风趣的话:“我们不是在跳舞,倒像是拼刺刀。”

“我可不敢和您拼刺刀。”吴莉莉笑着说。

毛泽东哈哈大笑,“你这个小布尔乔克,不值得和我一拼罗。能和我老毛拼一拼的是蒋介石。”引来周围的人一阵笑声。

这个吴莉莉说话伶俐,态度坚决,多次和毛泽东共舞,倒教会了他好几种舞步。毛泽东很会调侃,与他共舞倒也快乐。同时,毛泽东也的确通过跳舞了解了许多民情社情。

50、60年代,中共领导人跳舞的兴趣很浓,地点就在中南海的紫光阁和春藕斋。毛泽东有夜间工作的习惯,经常是10点以后才来,12点以后离开舞厅去办公。

当时,负责陪舞的常是空政文工团的女团员们。有一天,年方16的小演员王学文有幸陪毛泽东跳舞。当毛泽东进来时,王学文痴痴地站着,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也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她眼里只剩下那个从记事起就熟悉了的形象,好一阵才回到现实中来。

当一曲新维也纳舞曲响起来后,王学文羞怯地挽着毛泽东步下舞池,开始跳起舞来。毛泽东感觉得到,舞伴仍有点紧张,挽着敬爱的毛主席的手臂跳舞,许多新来的女青年最初都放不开,不知怎么的,心里总有种神秘感和紧张感。毛泽东很细心,每次和新舞伴,特别是和青年女性跳舞时,总亲切地和她聊天,问问舞伴的年龄、籍贯和生活工作情况,不时来点幽默,以消除对方的紧张感,这次也不例外。他望着王学文稚气未脱的脸,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我叫王学文,16岁。”

“当兵了,不能学文不学武啊。”毛泽东一句诙谐的话,使王学文的紧张感消除了一大半,接着,毛泽东又问起王学文的籍贯、工作和家庭情况,谈着笑着,王学文的身心变得完全舒展起来,舞姿优美动人,敏捷洒脱。相比之下,毛泽东穿着一双棕色大皮鞋,鞋底很厚,跳舞时迈着大步,像车轮一样沉重有声。

毛泽东不善跳舞,只能跳慢三、慢四和曳步舞,但有一个绝招,一曲终了时,能准确无误地将舞伴送到原来的座位。

王学文跳得正投入、尽兴,毛泽东的手忽然在她肩上一按,她身不由己地坐下去,定定神,发现自己正坐在原来的地方。毛泽东微笑着点头致意,独自走回自己休息的座位。

一次,舞会已经开始,古雅的庭院里,音乐悠扬,月光溶溶,舞姿婆娑。可是,文工团队员吴凤君仍然站在场外,心里怦怦直跳,手心冒汗,想着要与毛主席共舞,她紧张极了。

旁边一位首长催她,“小鬼,去请主席跳舞啊。”吴凤君揩了揩额上的细汗,心想下个曲子一定请主席跳舞。可是,好几个舞曲过去了,她却越来越紧张,几乎快要透不过气来了。

终于,她鼓起勇气,声音颤抖地邀请毛泽东:“主席,我请你跳舞。”

毛泽东早把小吴的紧张情绪看在眼里,他慈祥地看着小吴,带着她走下舞池。他亲切地问起小吴的名字,又问她来自哪个部队。

吴凤君说:“我从华东野战军来的。”

“噢,你是陈老总的兵嘛。你是哪里人?”

“山东青岛。”

毛泽东“哟”了声,“你是江青的老乡,哪一年参军入伍的?”

“1948年,济南解放那年参的军。”

“噢,”毛泽东忽然停下来不跳了,上下打量着吴凤君,若有所思。小吴不知自己哪点说错了话,越发紧张了,牙齿直打架。

毛泽东双手往腰间一插,“想不到,我们小吴还是个老革命呐。”

吴凤君冷不防地被毛泽东幽默了一下,笑得直不起腰来。从此,她在毛泽东面前再没有往日的拘谨和恐惧,和他聊天也无拘无束了。

毛泽东不愧是个心理学大师,他经常冷不防地幽你一默,把拘束、紧张情绪消融在欢笑声中。许多人的紧张病就是这样治好的。

有一次,张美霞、蒋学浦、宋美丽等几位文工队员相约去看望毛泽东。张美霞和毛泽东跳过舞,并开心地和毛泽东聊过天。当时毛泽东夸奖她伶牙俐齿,说她的嘴巴,像个有色、有味、有料的广告。蒋、宋是初次见到毛泽东,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张美霞见状,向毛泽东介绍了蒋学浦和宋美丽夫妇。

“噢,”毛泽东睁大眼睛,风趣地说,“原来是蒋委员长和宋美龄女士来看我喽。”

蒋、宋二人忍不住笑出声来,“主席,我们可不愿意当蒋介石、宋美龄。”

毛泽东大手一挥,“怕什么?蒋介石要是回来,我还要给他个官当当呢。”

毛泽东在办事中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确实有一套方法。这来源于他乐观主义的精神。与他相处,总能让你开开心心。由于他对革命的卓绝功勋,许多人把他看得挺神秘,与他接触时不免有点敬畏和紧张,但只要和他攀谈几句,你就会觉得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由于善于沟通和协调,毛泽东最容易接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

这一条倒值得我们有些干部学一学,有的干部下乡,嘴上横叼着烟嘴,腋下挟着高级皮包,只找干部谈工作,对老百姓并不亲近,人们一瞧就知,这是上级派来的,是不会做什么群众工作的。因为这样的干部没有大众化的语言和群众工作方法,因此他们便不自觉地脱离了群众,这样的干部往往很难开展工作,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善于沟通与协调,才能办好事做好工作。当然,也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才会学习到群众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间,才能与群众沟通并协调好工作关系,营造出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毛泽东善于协调和沟通的办事艺术,当为我们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