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44

第44章 宣传鼓动重于命令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县马蹄岗召开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总结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的经验,总结了革命军队管理教育的7条原则,其中的一条是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毛泽东是宣传鼓动士气的行家里手。

秋收起义失利后,起义军情绪低落,如何把这支队伍带好,毛泽东是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的。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向起义军全体指战员宣布了改变行动方向的决定。并充满信心地说:“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受到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这个讲话,使刚遭到严重挫折的起义军的士气重新高涨起来,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勇敢地南下了。

由于一路上长途跋涉,不断战斗,疟疾流行,伤病员不断增多,逃跑现象也出现了,情形非常严峻。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之后他向全体指战员进行热情洋溢的宣传鼓动工作。他说:敌人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七百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这些话给处境艰难、情绪消沉的起义军以很大的鼓舞。他们边走边议论:“毛委员不怕,我们还怕什么?”“贺龙两把菜刀能够起家,我们几百人还不能起家吗?”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时,并没有马上上山,而是围着井冈山打游击。10月份在遂川的大汾镇,部队在清晨突然遭到遂川县地主武装靖卫团三四百人的袭击,因为人地生疏,仓促应战,部队被打散了。毛泽东率领团部和特务连撤退,一直退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最初收集到的失散人员共40多人,部队状况非常狼狈。当时担任连指导员的罗荣桓后来回忆说:大家又饥又饿,无精打采,稀稀落落地散坐在地上。要吃饭时,炊具担子也丢掉了。无奈之下,几个战士从老百姓家里弄来一点剩饭和泡菜辣椒。碗筷都没有,毛泽东和大家只得一起用手从饭箩里抓着吃。刚吃完,毛泽东站起身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脚并拢,挺起胸膛,精神抖擞地大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毛泽东的这种坚持镇定,立刻强烈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提着枪站起来,向排头看齐。

自古创业艰难。毛泽东在带领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历尽了千难万苦。队伍为什么最终坚持了下来?这主要是广大指挥员的坚定信念在支撑着,同时,毛泽东的宣传鼓动也起了巨大的作用。毛泽东的宣传鼓动不但通过指明胜利的前途来激励人心,更善于通过指出困难来激发战胜困难的雄心。

1948年8月,中央决定派杨成武率领第三兵团进军绥远,抄傅作义的老窝,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的作战。毛泽东在向杨成武布置完任务后问道,你们在20天内完成一切准备,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有什么要求?

杨成武胸膛一挺,响亮地答道:“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中央给的任务。”

毛泽东笑了笑,说:“不对,出兵绥远,困难是很多的。”他一一作了分析,指出:绥远是傅作义的老窝,他在那里经营了20来年。国民党搞了很多欺骗宣传,那里的群众对共产党、对解放军还不太了解,特别是那里的粮食特别紧张,征粮不是一般的困难,供给前线也很不容易。傅作义的政策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他搞坚壁清野。过去,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分部队两次出击绥远,都没站住脚,就主要是因为吃不上饭。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杨成武说:“这不是当年在毛儿盖过草地,那个时候你带一个团,不过两千人。现在是个兵团,四个纵队,还有骑兵部队,那么些地方武装,上万的民工,十多万人,都要吃饭呀,能说什么困难也没有?”

毛泽东为使杨成武等人对困难有足够的重视,又进一步对他们说,傅作义一辈子只经营了两个兵团,这是他的全部老本。你要消灭它,他一定要和你拼命。他郑重地提醒杨成武;“成武呀,你们到绥远要站住脚,就得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啊。”

毛泽东历来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为了保证出兵绥远取得胜利,他在给杨成武讲清了困难的因素后,又详细地教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办法。他要求杨成武等人: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把困难提够,想透,最大的困难充其量有多大,统统摆出来,同全体指战员一条一条地讲清楚,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有了充分的精神准备,遇到困难就吓不倒。你们回去开一个团以上的干部会,请聂荣臻同志去讲一次,困难可以讲十条,甚至十二条,有利条件最多讲五条。要明确告诉指战员,怕困难的可以不去。如果到了傅作义的地盘又跑回来,就不好了,那就有生命危险,而且泄露秘密。

毛泽东的话有力地激发了杨成武和三兵团的斗志。他们认真准备,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奋勇作战,取得了绥远作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