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办事一贯原则性强,有坚强的决心和信心实现自己的办事意图,但怎样办好事,在方式方法上相当灵活,讲究策略,整个办事过程显示出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在井冈山时期就和毛泽东患难与共的朱德在1943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办事能力:毛泽东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的人,有毛泽东领导,各方面都有发展。照毛泽东的方法办事,中国革命一定有把握胜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办事的本事。
让我们上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艰苦奋斗的井冈山时代。
那时,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政治上还很不成熟。1928年中共“六大”后不久,李立三实际上主持中央工作。他推行一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后来党史上称“立三”路线),不顾革命处于低潮和敌强我弱的形势,一股劲地号召苏区红军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
毛泽东自从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果断地转变战略,进军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他于1927年10月就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扎下根,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共一万多人,力量更加壮大。1929年初,朱、毛又率四军主力下山,在赣南闽西开辟了一块根据地。
井冈山的斗争有星火燎原之势,按说这条道路该是正确的。但一切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30年初,李立三命令毛泽东放弃闽浙赣根据地,率红四军向长江流域推进。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毛泽东有意推诿,推延执行。
毛泽东和李立三对上了,为了不使红军受损,又不冲撞李立三的指示,毛泽东虽左右为难,但关键时候,显示了他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1930年6月9日,李立三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尖锐批评毛泽东,说他有苏区的保守观念,有狭隘的游击观念,阻碍了红军的发展。他挖苦毛泽东那与中央路线不同的“一贯游击观念”,说毛泽东的游击秘诀就是“逃、跑、走”。
会后,李立三再三要求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向中心城市交通区域进攻。为了贯彻中央路线,他指派中央特派员涂振农向红四军传达会议精神并督战。
面对毫无商量余地的中央指令,憨厚的朱德不禁为毛泽东的处境担忧。他提醒毛泽东:“我们这样顶下去恐怕不好,是否可以往北挪挪?”
毛泽东心里不觉一惊,在军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指战员承受不了压力的情况下,朱德的思想一动摇,将会动摇军心。于是,毛泽东又一遍向朱德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他说:“据悉,目前我党在武汉还只有200个党员,赤色工会也只有150个会员,而帝国主义有10个现代化师盘踞武汉。南京、九江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硬拼,那是鸡蛋碰石头。”毛泽东处于进退维谷之境,执行中央的命令吧,红军将付出血的代价;抗拒不从吧,与组织原则不符,也将妨碍党和红军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决定变通一下。
7月11日,毛泽东在兴国召开了誓师大会,发布了向南昌进攻的命令。
进军途中,红四军一路歼敌,一路发动地方武装,先攻占樟树,后又两渡赣江,攻占吉安,然后又折回南昌附近,拉开攻打南昌的架势。
8月1日,毛泽东派罗炳辉带几十个人,来到南昌赣江对岸的牛行车站,鸣枪示威,引起了南昌城一阵紧张,正欲派军反击,毛泽东已不见踪影。
这时,头脑发热的李立三已急电彭德怀进攻长沙,7月28日,彭德怀乘虚攻入长沙,宣布成立以李立三为主席的“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但不久何键调15个团南北夹击,彭德怀率部撤出,前后占领长沙城11天。
李立三先是高兴一阵,又得知毛泽东佯攻南昌,彭德怀退出长沙,大骂右倾,急令毛、彭再攻长沙。由一、三军团组成一方面军只有3万多人,仍然敌强我弱,不宜强攻长沙,但中央有令不得不执行。
为避免大的损失,毛泽东建议围而不攻,设法诱敌出城,聚而歼之。等待几天后,终于有一个师出城。红军一举全歼,士气大振,全军强攻长沙的请战情绪与日俱增。加上李立三的连连催促,毛泽东不得不于9月10日签署了《强攻长沙的命令》。
指令发出后,红军战士如猛虎一般向城池强攻。但在敌人密集的弹雨下,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坚决主张撤围。
就在这时候,李立三派来长江局代表周以栗,要求毛泽东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再度进攻长沙,切断湖南敌人与武汉的联络。毛泽东与周以栗彻夜长谈,陈述了不可再攻长沙的原因,并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力主中央放弃再攻长沙的主张,托周以栗带回去。然后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折回江西,准备攻打吉安。10月3日一举攻克吉安,使赣南大片地带成为新的红色根据地。
10月17日,毛泽东率部抵达江西中部的峡江县,收到了中共湘东特委9月及9月以前发出的三封信,转达来自中共中央再度进攻南昌的指令。
毛泽东感到十分为难。他一方面扎实做红军指战员的思想工作,劝导大家认清形势,说明李立三主张的冒险性,另一方面,又复函湘东特委,对中央指令虚与周旋。
所幸的是,这时中共中央的人事已发生大变动,在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下,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宣布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毛泽东又重新恢复了在党内的威信和地位。
党的幼年时期,中国革命尚在摸索中前进,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虽然是正确的,但当时尚未在全党形成统一认识,而中央又是机会主义占统治地位,因而毛泽东不固守中央指令,巧为周旋,保存了革命力量。
毛泽东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处事方法,后来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展成为既团结又斗争,既联合又坚持独立自主,对顽固派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等一整套策略原则。
在党内,整风的原则也讲究方法,如“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等等。
无论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处理生活琐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都是必要的,是有利于搞好工作的。
清正廉洁 公私分明
毛泽东权位最高,而以天下为公。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倡导两个“务必”,做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中南海里盛行清廉俭朴之风。反腐倡廉,毛泽东堪称全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