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一生要知道的经济学全集
31341000000093

第93章 信息不对称:搞不好就被蒙

市场经济发展了几百年,都是处于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之下,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占有信息的人在交易中获得优势。日本有一句谚语:“掌握信息越多或越新的人,就越能支配他人。”日本人的观念里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包括:数量上的不对称、质量上的不对称和速度上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对于他们面临选择的有关经济变量所拥有的信息并不完全相同,即某些参与方比别人知道的信息更多。所谓“隔行如隔山”即是信息不对称的写照。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很大,甚至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获取太多的剩余,出现因信息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

有一个古董商,他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很喜爱这只猫,要从主人手里买下。猫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成交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儿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可他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

哲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经济学家说,婚姻是一次信息不完全的交易。在这场交易中,交易的双方都有公开的信息比如容貌、职业、学历,也有私人信息,比如个性、气质,显然这些信息是不对称的。和所有交易一样,婚姻也有收益和成本,组成家庭的费用是直接成本,各自放弃单身的自由就是机会成本。组成家庭更多的是带来心理收益,通常来说只有双方都认为收益大于成本才会结婚,否则宁愿当个快乐的单身汉。

进一步,把求婚者比做卖方,接受者比做买方,显然这是个买方市场,因为接受者能够在无数的追求者中进行选择,因此求婚者想要达成“交易”,就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优点,甚至伪造优点。接受者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出真实有用的信息。介绍人作为中间人,所传递的信息非常重要,但通常在成人之美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会送上促成婚姻的信息。

夫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成了婚姻不稳定的基本原因。结婚仅仅是双方缔结合同的过程,而婚后生活就是双方共同履行长期合同的过程,虽然这是个相互独占对方的合约,但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契约也不可能是完全的。那些在结婚前被忽略的信息,往往在婚后常被无限放大。婚后双方都会在不违背契约的情况下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太严重了就只好解除契约,这就是离婚。

尽管这种将婚姻赤裸裸地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至少说明信息经济学能够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让我们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读一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5000军士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藏匿,打开城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羽扇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神态自若,顿时心生疑忌,犹豫再三,难下决断。又接到远山中可能埋伏敌军的情报,于是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在空城计博弈中,司马懿兵多将广,几乎所有好牌都抓在手里,而诸葛亮的好牌只有一张:那就是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司马懿不知道自己和对方在不同行动策略下的支付,而诸葛亮是知道的,他们对博弈结构的了解是不对称的。诸葛亮拥有比司马懿更多的信息,他知道自己兵力微薄,但是司马懿并不知道。而且,为了让司马懿无从了解、判断,诸葛亮还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打起了心理战。因此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最早是由豪尔绍尼提出来的。豪尔绍尼运用贝叶斯理性主义方法,把被考察的异常复杂的局势转化为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贝叶斯理性主义是指人们能够充分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掌握的不完备信息作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该模型假设:①假设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局势,即他必须且能够充分考虑到对方博弈者的行为及其可能影响,能够作出理性的选择;②每个局中人不能完全知道其对手的行动、行为目标及策略选择等,但是知道自己的真实类型以及其他局中人真实类型的先验概率;③博弈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其效益最大化的策略。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参与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值或效用最大。比如:如果让你在“有50%的可能获得100元”与在“有10%的可能获得200元”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你当然选前者,因为前者的期望所得为:50%×100元=50元;而后者为:10%×200元=20元。理性的人是选择前者的。

在空城计博弈中,孔明了解双方的局势,制造空城假象的目的就是让司马懿感到进攻有较大的失败可能。如果我们用概率论的术语来说,诸葛亮的做法是加大司马懿对进攻失败的主观概率。此时,在司马懿看来,进攻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而退兵的期望效用大于进攻的期望效用,即:司马懿认为进攻的期望效用低于退兵的效用。诸葛亮唯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让司马懿退兵。

司马懿想,诸葛亮一生谨慎,不做险事,只有设定埋伏才可能如此镇定自若,焚香操琴。此时,司马懿觉得退比进攻更合理,或者说期望效用更大。于是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撤退而去。结果是诸葛亮得以逃脱。司马懿错失了活捉孔明的机会,固然是个遗憾,但并不是致命错误。作为优势一方,他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拖垮对方,而后来他也正是这么做的。相反,如果他真的在局面不明的情况下冒险,中了对方的埋伏,这才是真正的致命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说,退兵不但不是错误,反而可能是司马懿的优势策略。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里,参与人并不完全清楚有关博弈的一些信息。大多数纸牌游戏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在桥牌里,你并不知道你伙伴手中的牌,也并不知道坐在左右两位对手手里的牌。你在作决策时,必须对其他三位手中的牌作一个估计,而没有确切的信息。

在拍卖商品或工程招投标中,参加拍卖的潜在买主愿意为拍卖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或参加工程招投标的投标者愿意为工程开出的最低价格只能是各个潜在买主或投标者心中的秘密,其他人是不清楚的,即使潜在买主或投标者告诉其他人他们愿支付的最高价格或最低价格,其他人也不会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当你与一个陌生人打交道时,你并不知道他的特征,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事实上,即使与你长期共事的人,也很难说你对他有完全的了解;当你想买一件古董或名画时,你并不知道卖主愿意脱手的最低价格是多少,或买主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是多少;当一个企业想进入某个市场时,它并不清楚已在市场上的企业的成本函数。如此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经济学小贴士

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情况,这就是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