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31372200000039

第39章 话不要说得太圆(2)

清末太监李莲英在帝、后斗争中,始终站在慈禧一边,维护后党的利益。但在表面上,他假装同情光绪。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时,慈禧派人送给他的饭菜,几乎都是馊臭的。李莲英常常以请安之机,偷偷地在衣袖中藏些糕点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室避难于西安的路上,李莲英见光绪衣着单薄,马上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光绪披上。一路上问寒问暖,照顾得尽心尽力。李莲英不仅对主子和大臣们很会恭维,对手下的奴才也善于“体恤”。

慈禧六十寿辰时在颐和园中游园,由于工程紧张,有些建筑的装修还没竣工。李莲英为了使慈禧不致发怒,就带路绕道走,躲过还没修好的建筑。如果发现地面的方砖还没铺好,李莲英就紧走几步,站在缺砖的地方,用长袍遮盖,挡住慈禧的视线。他这些为下人遮掩过失的举动,确能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

老狐狸认为,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团结众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

不唯唯诺诺,不战战兢兢

老狐狸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底气,有自信,不要唯唯诺诺,也不要战战兢兢,越是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人越是无法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

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无不把高超的当众讲话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首要手段。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接着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枪舌剑之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汉末,诸葛亮对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后又巧言游说江东,劝说了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敌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他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最高超的谋略。而高超的说话水平正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如刘勰所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诸葛亮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擅于用“嘴”打仗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他以口才制胜的故事。其中以第93回“武乡侯骂死王朗”最为典型。诸葛亮率师北伐,在渭河边与魏国大都督曹真的大军相遇。曹军中有一位素以舌辩着称的司徒王朗,他自请上前线作说客,劝降诸葛亮。在两军对峙的阵前,王朗摇唇鼓舌,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满以为诸葛亮听了这一席话,会“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想,诸葛亮不为所动,在言明自己北伐之因,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话锋一转,直指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曹军受挫,不战而屈。对此,后人有诗赞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春秋时,强大的秦晋两国联合进攻弱小的郑国。在敌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之时,郑大夫烛之武只身缒城而下,往见秦穆公。他以其卓越的说话水平分析形势,陈说利害,终使其心动而撤兵,以一言救一国,当众说话在战争中的作用据此可见一斑。

在谈话过程中,不唯唯诺诺,不战战兢兢,就有机会凭借高超的说话水平而战胜敌人。

公元前218年,位于现在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奴隶主阶级的军事统帅汉尼拔,为防止罗马帝国的步步紧逼,先发制人,出兵罗马。势力强大的罗马根本不把汉尼拔放在眼里,集结数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之。但汉尼拔却出其不意地远征,率领6000精兵绕过罗马军阵地,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山南的波河平原上。汉尼拔指着眼前坚固的罗马城堡,慷慨激昂、义无反顾地对他的士兵发表了即兴演讲——《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是主动者》。在这番演讲鼓舞下,迦太基士兵一鼓作气,一战破城。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闻讯率大军赶来援救,又遭士气大盛的迦太基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弗拉米尼也阵亡,罗马全国震动,处于覆灭边缘。从此,15年之内不敢与迦太基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依靠“闪电战”,在占据了苏联大片领土后,为彻底打败苏联,于1941年10月下旬集中11个师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扬言10日内攻克。临危不惧的莫斯科军民奋勇抵抗,在11月7日这天照例在红场隆重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以大无畏的雄伟气魄,在红场的列宁陵墓上,检阅红军队伍,并发表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坚定了誓死保卫首都的决心。结果,历时月余,希特勒先后撤换了30多名高级指挥官,甚至自任总司令,不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线,而且在损失50多万人后,反而后退300公里,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打破。

老狐狸认为,在说话中不唯唯诺诺,不战战兢兢并非一天可以成就的,需要长期蓄养心中的浩然之气。我们要想在言谈中取得胜利,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不断地提高自己讲话的水平。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只能表明我们心中缺少底气,只能说明我们个人水平和能力有限。

适当唱些反调,话语才有意义

老狐狸认为,适当提出不同意见,话语才有意义。如果一味地迎合,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失去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迫自缢。此时,不仅天下大乱,李隆基身边也发生了一场大变乱。李隆基决意西行蜀地,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却以“父老挽留”为由,与他分道扬镳,留在了关中。史学家们认为,太子不愿再随父西行,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相。因为,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李隆基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认为他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者,也没有让位的打算。如果太子跟随父皇去到蜀郡,今后自己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所以,马嵬坡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也正是争取权力的好时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果然,在此分手后的两个月,李亨取代了他老子,登上了皇位。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有人持不同意见,都是说得过去的。

魏将乐羊奉文侯之命去攻打中山国,而他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君就拿他的儿子做人质逼迫乐羊退兵,乐羊没有听从他的话,结果,中山君就烹调他的儿子做成肉汤给他送去。乐羊在军帐下将肉汤一饮而尽,然后,率兵攻打,一鼓作气就灭了中山国。文侯接到捷报时对大臣堵师说:“乐羊为了本王,竟忍痛吃了他儿子的肉,这是多么忠心啊!”堵师回答说:“连儿子的肉都敢吃,这样的人将来对他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

乐羊率军凯旋归来,文侯对他大肆犒赏,但对他却怀有了戒心。

乐羊吃子肉,魏文侯认为这是为主尽忠,可大臣堵师却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认为乐羊“连儿子的肉都敢吃,将来他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乐羊本是想博得君王的好感,但却适得其反,以有功见疑。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着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孙武又答道:“可以。”于是吴王同意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