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说话法则
31372200000042

第42章 真话未必都要说出来(2)

对有些棘手的问题不便明言,但大家都能明白时,为照顾对方面子,维护自己的尊严,当众讲话时可含而不露,让听众去自己体会。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下榻在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与基辛格及白宫来的工作人员被安排在18号楼,而国务卿罗杰斯等人住在不远的6号楼,基辛格以前两次来访时在这幢楼住过。尼克松从住处的安排就觉察出周恩来十分熟悉美国国情,知道美国权力设置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制度。

到达宾馆后,大家在会客厅摆成大圆圈的沙发上落座,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客人一一打过招呼,寒暄中不时开几次小小的玩笑,以活跃气氛。

当时由于中美未正式建交及历史原因,很多问题的表达都让人感到棘手。如何才能既维护自己的尊严又不令对方过于难堪成了外交活动的理想境界。在谈判时,采用含蓄的方式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令对方一思即得,又能使谈判顺利进行,周恩来的外交风采就鲜明地体现在对含蓄方式的运用上。

晚上,在欢迎尼克松总统一行的酒会上,周恩来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

这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真是绝妙,它既使在座的人们知道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干涉,又不伤美国人的面子。听到这一“原因”,在场的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当你发现领导或长辈确实犯了错误,又不便直接指出时,借助含蓄语言可以起到劝导作用。

齐景公滥用酷刑,百姓怨声载道。晏子一直想借机劝谏。一天,齐景公对晏子说:“先生的房子离集市太近,狭小潮湿,喧闹而多尘土,我想给你换一处好房。”晏子推辞说:“离集市近,也有好处,买什么东西出门就到,再说,怎么敢烦劳众乡里帮我盖房搬家呢?”景公笑了笑道:“你离集市近,了解市价行情吗?”晏子点点头。景公问:“那你说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当时齐景公对百姓采用的酷刑是砍掉双腿,因此市场上卖假肢的很多。于是晏婴趁机说:“踊贵履贱。”意思是说市场上假肢需求量增大而不断涨价,而鞋却十分便宜。齐景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此免了砍腿的酷刑。

老狐狸认为,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巧方法让实话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加让人能够接受。说实话是一回事,怎么说是另一回事。说实话不代表一定要板着脸摆事实讲道理。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老狐狸认为,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尚放在桌子上。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提起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礼物送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加拿大,时值加拿大正举行反美示威游行。一次,里根总统的演说为反美示威游行的人群打断。只见里根总统面带笑容对陪同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是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双眉紧锁的特鲁多眉开眼笑了。里根用高超的说话水平,故作曲解、否解,解脱了主人的窘迫,又体现了一位大国总统的胸襟与气度。

语言是很有韧性的,很多时候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校方曾召开一次专门会议,无理削减一半经费,遭到了与会人员的反对。校长林文庆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阴阳怪气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付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他刚说完,鲁迅立即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叭”的一声“拍”到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致使林文庆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鲁迅讲的“有钱”和林文庆说的“有钱”是两个概念,二者所包含的语意相差甚远,鲁迅正是巧妙地利用交际环境造成的歧义,给林文庆当头棒喝,压下了他的气焰,打乱了他的阵脚,实现了当众讲话的特定目的。

不认死理,不较死劲,还要学会“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烹杀。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饶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很多时候,越较劲,越是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我们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角度来看的有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是无理。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自然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是没有办法解决。

即使我们确实有理,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别人相信自己有理,也不应该得理不饶人。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找个台阶给别人下,不要让别人陷入到尴尬的境地,更不应该咄咄逼人。这样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其实,别人如果确实明白他理亏的时候,如果有台阶下,他一定会下的。如果没有台阶下,他肯定会继续较劲,哪怕自己理亏,也会反复说出道理来证明自己。这样,事情本身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相互争吵反而成了重心。事实上,在旁人看来,两个人争辩,很难说一个人有理,而另一个人没理。

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人会告诉我们坚持的重要性,很多故事也反复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固然人必须坚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信仰的真理。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坚持,就容易让自己变得刚性起来。人一旦刚性,与人交谈就容易出问题。他会很习惯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哪怕根本是无关轻重的意见。他会认死理,较死劲,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自己正确无比而别人则漏洞百出的架势。试想,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交谈会索然无味。

老狐狸认为,与人谈话不等于摆事实,讲道理。与人谈话在于运用语言艺术规避尴尬局面,让谈话轻松愉快,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认死理,较死劲的人最终都无法达成谈话的目的,反而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有些借口是必须的

老狐狸认为,为了保全自己,有些借口是必须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斗争中,他立功最多,颇为朱元璋所器重,封他为燕王,令他镇守北平。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有意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之上还有两位兄长,为免除兄弟相争,朱元璋只好以孙子朱允炆为帝位继承人。对此,燕王朱棣一直耿耿于怀。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时,各地藩王,都是父辈,割据要地,虎视眈眈。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密奏:“燕王智虑过人,又镇守北平这样的形胜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不防。不如将他迁往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朱允炆本就对他这位力智超人的皇叔很是疑惧,见此密奏后,深以为是,便着手作了一系列的相应的部署,对朱棣严加防范和监督。

朱棣也确实对这个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不大看得起。没当上皇帝,心中有怨,早有取而代之之意。于是,在王府内私制兵器,招兵买马,暗中操练作起事准备。不久,燕王朱棣的阴谋被人告发,遭到朱允炆严加训责,燕王朱棣颇感恐慌。马上起兵反抗朝廷吧,时机还未成熟;自然更不能束手待毙。他心生一计,决定以装疯来迷惑朝廷。

于是,他经常狂呼乱叫、奔走于燕京的长街闹市,或闯入酒楼饭铺之中,夺人酒食;或颤三倒四,胡言乱语;或昏睡于泥土污秽之上,终日不醒。

“燕王疯了!”这个消息传遍朝野。体格一向健壮的他突然会变成这模样,也令许多人感到疑惑。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便决定亲去王府探个究竟。当时已是夏历六月,正值盛夏,酷热难忍,只见朱棣却围坐在火炉边,浑身发抖,连呼:“太冷了,太冷了!”见有人来,甚至都站不起来,不得不拄着拐杖起身迎接。此情此景,使得张、谢二人不由消除了怀疑。

虽然纸里最终包不住火,但燕王的装疯却为他发动“靖难之役”赢得了时间。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以“靖难”为名,公然与朝廷对抗。经过四年血肉相争,朱棣攻陷京城,登位称帝,史称明成祖。朱允炆下落不明,有的说在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逃亡在外,出家为僧。

燕王以装病为借口,为自己争取了夺取政权的时机,而后晋时期的冯道也用借口使自己顺利脱身。

后晋时期,冯道奉命出使契丹,意外受到礼遇,契丹王还有意留用他。冯道内心不愿留在契丹,但又不敢拒绝。于是,他一面上奏契丹王,说:“辽与后晋有父子关系,事子若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博得契丹王的好感;另一方面,冯道命令部下购置薪炭,以备寒冬之用,表示他不敢逆旨而就此回国。使契丹王觉得他是难得的“忠义”之士,且有隐衷难言,因而心生怜悯,便允许冯道回国复命。

这时,冯道却故作姿态,滞留不走,经契丹王多次催促,才慢慢地收拾行李。出发后,他沿路停留,以示依依之情,一行人费时一个多月才越过国界。对此,随行人员都迷惑不解地问他:“我们归心似箭,都恨不得插翅飞回,为什么你却老是盘桓不走呢?”他说:“这是我的以退为进之计。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但是不论我们如何赶路,契丹只要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可追上我们,因此我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避免对方猜透我的心。”回国后,他又以不念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的行动得到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老狐狸认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有些时候,有些借口是必须的。

根治贫嘴有良方

老狐狸认为,人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话多无论如何都不是好事,如果有耍贫嘴的毛病,一定要善于根治。千万不要将贫嘴当成一种可以炫耀的口才。

要根治贫嘴,必须明确说话的目的,没有目的的话不要多说。人说话一定是要有目的的,有些时候是对别人有事相求,有些时候是为了活跃气氛,有些时候是为了树立威信……不管目的如何,说话首先是应该有目的的。有些人闲得无聊说了很多话,家长里短,流言蜚语,对自己来说毫无益处,反而落上了“长舌”和“大嘴”的骂名。这种人不但说话没有人听从,而且为人也没有人信服,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对于话多的人来说,每次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纯粹是因为忍不住或者是过于无聊,就不要乱开口。如果是因为看到别人说话,老想扛上几句,也不要开口。当话到嘴边,一定要绕舌三圈,再决定说还是不说。

有的人有辩癖,他将辩论当成一种癖好,而说话本身的目的已经不重要。无论别人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他都从另一个角度来反驳,而且振振有词。事实上,一句话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同的判断。这种人很多时候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始终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挑别人的刺。而当别人真的认同他的时候,他又站在别的角度来说问题了。这种人说话纯粹在自我娱乐,自我愚弄。最后很可能说出的话都互相矛盾,然而这个时候没有关系,他自然有办法去转移到其他话题上。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人就像夏天的蚊子和苍蝇一样,盯得人难受,等你挥掌去拍它的时候,它就飞走了。等你不拍的时候,它又嗡嗡嗡地在你耳边盘旋。到最后,也只能听之任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搭理它。

有这种辩癖的人,绝对不是因为他们的话有问题,他们说的往往也是事实,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即使是事实,也可以不说的。而且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时刻在变,导致每句话都成了事实,而在他们看来,事实不说出来就是不尊重真理,就是违心,为此,他们控制不住地要把话说出来。对于这种人,必须明确即使是事实,即使自己认为很有道理,很多话也是不该说出来的。

一个人把贫嘴当成兴趣爱好,是件很遭罪的事情,不但自己遭罪,而且也让身边的人遭罪。人们在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接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所有时候心情都很好。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些贫嘴的话往往成为他们的发泄口,这样自然会破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贫嘴的人往往没有恶意。他们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让自己的话生动有趣上去了,很少有将心思放在琢磨人身上。然而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不喜欢这样的人。这种人在话语上占尽了便宜,但是很难得到真正的朋友。别人会认为这样的人比较浅薄,而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或者担心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会吃亏,而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过深。

喜欢贫嘴的人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说话首先要考虑别人是否能接受。如果自己说话容易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轻薄的人,那么自己说话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如果人们愿意拿自己的说话来取乐,而和其他的人成为朋友,那么自己和供人取乐的小丑有什么区别?

善于耍贫嘴的人必须明白这样两个事实:一是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沉默寡言的人,认为他们更可靠,虽然很可能这并不是事实;二是人们往往希望自己在交谈中受到尊重,而不希望受到调侃,而贫嘴很难不拿别人开玩笑。

明白了这两个事实,我们就应该更加懂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不说中保持自己的分量。

老狐狸认为,根治贫嘴的良方就在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