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员工方面。也必须做到对事不对人。
员工不要随便非议领导。不要将领导的作风问题作为领导能力的衡量标准。任何领导都有自己的领导风格,都有自己的个人生活。这些和员工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员工在背后非议领导,十有八九会被领导知道。这种话传到领导耳朵里,绝对对自己是个致命伤。自己可以是君子,不去领导那里打小报告,但是你能保证你周围的人都是君子吗?你知道他们心中是如何想的吗?况且自己是君子就不应该随便去非议别人。
其实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教导别人做人的权利,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观念,教导别人如何做人的人往往自己做人就很不成功。其实做人比较成功的人也是不会随意开口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他们做人确实不应该横加指责。但是在做事上,完全不同。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道路和方法都能够达到最后的目标,但是最近的道路毕竟只有一条。对于领导来说,要学会指导员工找到最近的一条路。对于员工来说,要接受领导在做事方法上的指导。
员工不要将对领导工作上的不满而上纲上线到做人上来。比如不受领导重用,就认为领导有眼无珠;受到领导批评,就认为领导是非不明。对领导一旦产生厌恶,领导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认为是讽刺和挖苦,一个很小的举动就认为领导在暗示什么。这样的员工已经完全将做事上升到了做人的高度,而且自己为人过于敏感。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员工想得太多,想错了领导的心思。其实领导也是人,总有情绪发作的时候,领导不会始终心平气和。有些领导说话往往过于严厉或者刻薄,这个时候,员工应该趋利避害,尽量不往坏的方面去想。如果领导真的有侮辱的意思,他无非是想伤害到你,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侮辱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老狐狸认为,不仅在职场中,而且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一定要学会对事不对人,批评不批判,把人和事严格地区分开来。这样说话才不会让人感受到屈辱,才会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挑拨离间,易招灾祸
老狐狸认为,挑拨离间的人也容易招致灾祸。不仅是因为挑拨离间的人往往有颗狭隘的心,而且也因为他们的挑拨离间容易招致别人的怨恨。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个勇士仗着自己无人能比,对大臣们十分不屑,喜欢挑拨国君和大臣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对国君也很无礼。
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宰相,他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想方设法想把这三个人除掉。但是这三个人力大无穷,如果硬拼的话,显然齐国当时找不到敢于挑战他们的勇士。即使有这样的勇士,也难免他们不会步这三个人的后尘。
晏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不费吹灰之力除掉他们的好办法。他请齐景公送两个桃给这三个武士。同时对武士们说:“桃只有两颗,三位大人请论功来吃。”
公孙接一听,首先开口了:“我曾经打死过一头野猪,俘获过一只老虎,我的勇力是大家都见识过的,显然我要吃第一颗。”话刚说完,他就拿起一颗桃,吃掉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曾率伏兵一再阻退敌军,我的勇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天下无人能敌。”说完,也拿起了一颗桃,吃掉了。
这个时候,古冶子开口了:“我曾经随着景公渡河,船行到河中央,一只巨大的河鳖竟想来伤害景公,一口就衔住了景公的马。是我毫不畏惧,不怕艰险地杀了这只河鳖,救了景公。这么大的功劳,居然连一个桃子都吃不到,真让人感到耻辱。”说完,古冶子就拔剑自杀了。
公孙接和田开疆一看古冶子死了,觉得自己很不应该,也相继拔剑自杀了。
就这样,晏子用两个桃子了结了三个大臣的性命,解除了齐国的灾患。
喜欢挑拨离间的人,本身就是有勇无谋,跟上述故事中的三个勇士没有任何分别。挑拨别人,自己也必然会招来怨恨。这种怨恨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
在说话的时候,人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气和说话的内容。口气不能像挑拨的口气,不能有意装作无心出口。而说话的内容更是要谨慎选择,即使自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也要学会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话当你说出来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话特别的刺耳,甚至有可能让听者勃然大怒,去找其他人算账,在这个时候,你是去煽风点火呢,还是任其发展?这些都是让人不齿的行为。
事实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话说出口,它如何传播就已经不在你控制的范围之内。试想一下,如果挑拨别人的关系,被当事人知道的话,在他心目中,会认为你是什么人?显然是小人,是进谗言的人。有了这种判断,那么他觉得无论他对你做什么,都是正义的,因此他也不会吝惜使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你。你无形中就树立了一个敌人。
鸿门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刘邦有个属下叫曹无伤。这个人想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于是他对项羽说,刘邦有称帝的迹象,以前刘邦爱财贪色,但是自从进了关中以后,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项羽听了曹无伤的话于是摆出了鸿门宴,请刘邦来赴宴,要在宴会上结果了刘邦的性命。刘邦得到邀请后,知道有人在挑拨离间。不去解释的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带了大批礼物去见项羽。项羽一看礼物,觉得刘邦还是很恭敬,不像是要谋反。刘邦看项羽语气有所缓和,于是就对项羽说不知道是谁在挑拨将军和我之间的关系。项羽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说是曹无伤。
刘邦从鸿门脱险回来后,找了个理由就把曹无伤给杀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喜欢挑拨离间的人,都将他当作小人。然而在我们每天的说话中,可能经常做着挑拨离间的事情。或许出于嫉妒,或许出于愤怒,或许出于其他种种不可告人的想法,或者仅仅出于无心。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不挑拨离间,不仅是修养,而且也是智慧。挑拨离间不仅是败德行为,而且也是十分愚蠢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改变我们说话的语气和句式。谨慎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些话我本不想说的,但是……”,这种句式在挑拨别人关系的时候经常使用。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成为秘密的宣扬者,不要总是跟别人说:“有件事,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或者“我原来也因为他不是那样,但是……”。这种话的影响是很坏的,很容易让人相信,也难免成为了挑拨离间的用语。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千万不要挑拨离间别人的亲朋好友关系。即使他们有矛盾,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机可乘。对于亲朋好友,即使再大的矛盾,也难免有“历经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一天。试想,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自然将矛头全部指向自己。
光明磊落、正直坦荡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鬼鬼祟祟、挑拨离间的人只会让人唾弃,被人看不起。老狐狸认为,人说话做事,心中都应该有个尺度,这个尺度是道德底线,显然挑拨离间是在道德底线之下的。
与人争论,是非漩涡
老狐狸认为,与人争论容易产生是非漩涡。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争论也永远不会把人说服。
公交车上两个人争论起来,他们会反复地强调自己这一方有理,自己那样做是应该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另外一方被这方的理由说服,只有嗓门越来越大的争吵,甚至发展到动手动脚的地步。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争论的双方早有立场和观点,他们所有的证据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法证明立场和观点正确的证据他们有意忽略。到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在比较谁说话的声音大和争取更多的人的同情。事实上,谁会同情他们?
这种争论是无谓的,是毫无意义的。这种争论只会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将人们转入到是非之中。
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自己就是正确的。所以他们经常要和别人辩解,要让别人也承认自己正确。事实上,很多时候,自己的真理,对于别人来说,不是真理。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一则寓言。
有一个盲人,对他来说,最大的不幸是眼睛看不见了;对全村人来说,最大的不幸是他居然成了一个大哲学家。整个村子都被他搅乱了,因为他用自己的逻辑证明了世界上并没有光这东西。
他说:“我有手,我能触摸和感觉,所以给我显示一下光在哪里。如果东西存在,它就一定能被触摸到;如果东西存在,它就一定能被感觉到;如果东西存在,你敲打它时,我就一定能听见声音。”村民们被他搅得很心烦,因为他们不能收集到任何证据。
他说:“我有4个感官。你把光带到我面前,我能通过我的4个感官看见它是不是在这里。”村民说:“因为你是瞎子,你没有眼睛,所以你不能看见。”
他大笑道:“这些都是你们的梦呓。眼睛是什么?你怎么能证明你有眼睛而我却没有?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光,它是什么东西,请解释给我听。”
村民们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觉得十分沮丧,这个人是瞎子,而他们有眼睛,他们知道光是什么。但是他们想不出办法跟一个瞎子解释光是什么。
后来,佛陀来到了这个镇子。他们把这个哲学家带到佛陀那儿,请求佛陀说:“你试着给他解释吧,我们已经失败了。这个人理由十分充足地证明了光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不能被摸到,不能被闻到,不能被尝到,同样也不能被听到。所以它怎么可能存在呢?你是有智慧的,你能给他解释吧!”
佛陀说:“你们都是群大傻瓜!光是不能被解释给一个盲人听的。这种努力本身就十分荒唐。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你们把他带到他那儿,他会治好他的眼睛。”
于是哲学家被带到了那个医生那儿,他的眼睛得到了治疗。6个月后,他开始看得见东西。然后他跑到佛陀那儿,他跪下来对佛陀说:“现在我知道了,光是存在的。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那些村民们不能证明它,现在我也知道了,你做得很对,送我到一个医生那儿去。我需要治疗——而不是哲学。”
在很多时候,争论和辩解会陷入盲人逻辑之中。
如果没有裁判,任何辩论都不会有胜负,因为辩论双方早就已经把自己的观点变成了现实,他不需要别人来说服他,别人也不可能来说服他,不可能让他心服口服,仅可能在言语上占点便宜。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那么他也不会听你的任何辩解,你也没有办法让他心服口服。不要幻想像苏秦一样靠游说来让国君任他为相。国君之所以任他为相,是因为他确实指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国君担心的是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是因为佩服苏秦的口才。
人要学会把自己看高一眼,不要陷入争论之中,也不要幻想通过争论来说服任何人。极少有人在争论中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别人的影响。
在社会中生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信仰,都有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个人的喜恶和偏好,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不要将这些东西强加到别人的身上。每次在想和别人争论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或许从他那个角度来看,事情就应该是他说的那样。这样的话,人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谓的争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