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泥炉(上、下)
31374400000010

第10章 西北行(4)

如洗的碧空下,伫立着丽江这座静谧美丽的城市,如诗如画,无怪雪山脚下的这座古城,已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座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之一。丽江之行无悔无憾,丽江,这个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地方,给游人和常客留下那许多快乐的地方,必将如香格里拉一样大放异彩,将如圣山般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第十四(节) 花之君子

惊悉影人李媛媛不幸仙逝,几天来都有些情绪低落,丈夫调侃我是“物伤其类,兔死狐悲”。我也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寄托我对这位洁身自好色艺超群的同龄者早逝的那一份哀思,姑且以这个听起来讲起来似乎不甚合乎情理逻辑的成语表达我的悲伤,况且为其哀伤的又岂止我一人。

人们常说同性相斥,我却常常想为优秀的同性鼓掌喝彩,因为她们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里真善美的化身。李媛媛首先是女性,是美丽的女性,智慧的女性,自尊的女性,善待生活的女性,热爱生命的女性,真善美集一身的女性……此时我似乎有“欲加之‘爱’,何患无辞”之嫌了。李媛媛的上镜率不算高,平日从媒体上也几乎看不到她的什么消息,但每次从荧屏上看了的精彩表演后,许久都会为她的秀外慧中漂亮优雅而心醉神迷。她给我们留下的那些经典的片段,至今让人回味。在我的眼里,她就是艺苑世界的“东方不败”。

飘逸无矫情,俊秀有神韵,李媛媛是独一无二的。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名着《围城》被搬上了荧屏,留洋女博士苏文纨那儒雅孤傲的气质和婉丽的音容笑貌,李媛媛表演得如此不留痕迹,如此出神入化,难怪钱大师看了电视剧说,李媛媛就是苏文纨。演员的表演让原创作家不留丝毫的遗憾,无疑是对一个演员高超演技的最高褒奖。李媛媛演出《围城》的几年以后,方知道她在一所着名的艺术院校里执教,难怪她对特定背景特殊环境中知识女性的把握如此准确到位,可谓增一分太过,减一分不及。李媛媛把苏文纨这个有才华有美貌有心计有实力的文学和荧屏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外在的美丽或许稍瞬即逝,而内在的学识涵养会让一个人的艺术生涯永远溢彩流光。李媛媛在《世纪人生》中饰演的传奇女子董竹君,是她创作的又一精品。她的表演不矜不伐,惟妙惟肖,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品味,每一段对白都经得起推敲;她的表演伸缩自如,张弛有度,一颦一笑顾盼生辉,举手投足潇洒雅适。李媛媛的表演无可挑剔,无懈可击。在欣赏她的娴熟技艺的同时,不禁为她浑身散发着的艺术魅力而倾倒而折服。

美丽的女性万万千,聪明的女性千千万,美丽聪明且又品行高洁三者齐备兼有的女性则少而又少,难怪前些年女作家毕淑敏在感叹世情浮华精品难觅时,写下了一篇才思俱佳的美文《寻找优秀的女人》!我的职业是从事人文历史的研究,与演艺业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但闲聊时偶尔也会涉略到演艺圈里的故事。今年夏天的一次同事聚餐会上,我们议论起美丽的女性时,有几人提到了李媛媛,有人甚至用“第一美人”来赞赏她。孤陋寡闻的我却不知道李媛媛身患绝症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最后一搏,否则的话,当时就应该把我们的赞誉和祝福为她捧出。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北宋)周敦颐

李媛媛是演艺圈里不多有的懂得谦逊含蓄内敛、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年轻艺术家,却也有人说她是“可敬不可爱的女人”,因为她不去刻意讨人喜欢,不像有些红极一时的女明星们那般矫揉造作,那般轻狂浮躁,那般耐不住寂寞经不得诱惑,那般精心包裹供人哄抬。毫无疑问,艺术就是她的生命,精益求精就是她的标准,她的人生就是在宠辱不惊、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脚踏实地永无止境的攀登和追求,用不着乞讨鲜花和掌声,更用不着掺杂了水分的商业炒作。我不敢标榜李媛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家,但当今的演艺圈里,有李媛媛如此演技、如此操守且又能真正把握艺术的精髓、能特别珍爱自己的声誉、能始终不渝地为观众带来一份精神享受的女演员还有几多?

在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上,在群芳争艳万花竞放的时代,李媛媛以她的敬业乐业,以她的淡定处世超然独立于艺术之林,李媛媛天生丽质间的闲适气度及其一丝不苟的艺术追求造就了她的艺术生涯,把世纪伟人毛泽东的诗句赠予李媛媛或许并不为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时我想到还应该把“花之君子”的美名赋予这位人们喜爱和敬重的表演艺术家;《爱莲说》中的千古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正是李媛媛让人怀恋让人敬重的地方吗?

李媛媛配有“花之君子”之称,君子“自强不息”和“敦善行而不殆”的品格在她的生命中熠熠放光,她是我心中永不凋谢的花神。

第十五(节) 女人与香水

时下常听人说起,生活中那些散发着香水味的女人更有魅力,更迷人。我是女人,权且算是知识型的女性,年龄介于而立和不惑的中间地带,然而凭我的阅历和体验,实在无从判断这句话的对与错。

与大多数女人一样,我喜欢逛商店,购衣物,不限钟点,不必人陪,在喧闹繁华的店铺间匆匆忙忙往来穿梭,有幸碰到中意的衣裤鞋帽类的东西,如果价格合理,便据为己有,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展示一番有些个性也还说得过去的风采。有时,我会在富丽堂皇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柜台驻足,为了那些让一代又一代女性拥有娇美容颜之梦的护肤品耗费时间和钞票。但是我对香水的态度远非如此。

说实在话,生命逝去了35个春秋,还从未产生过对香水的欲望,市面上的香水有多少种类,流行什么品牌,我全然不知。平日那些在街市上迎面或擦肩的女士,如果人造香味浓郁,即便她天姿国色,我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有香气袭人、浓妆艳抹的人,这是一贯的大政方针。问其究竟,或许是听多了“不爱红装爱武装”般的说道,抑或是接受过上山下乡脱胎换骨的改造。总之一句话,气味不相投。

前些日子,一友人从大西洋彼岸归来,送了一瓶专为女士制作的美国香水,我不曾听说这种牌子,估计也比不了巴黎香水的名贵,可我却是珍惜这份情意,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拥有了香水。

独自在家的时候,便丢开身边的事情,琢磨这许多年与我无缘的香水。香水的外包装是个精致的扁长纸盒。奶白底上几组突起感很强的蓝宝石般的文字——错落有致的端正的英文字母和抒情活泼的花体英文字母相衬跃然盒面,构成一幅清心脱俗的精美图案,介绍着产品的牌号、重量、成分、产地、销售区域、使用说明等等方便顾客增加企业信誉的事项,散发出一种严谨、优雅、权威的气息。那玻璃和塑料合成的载物体好似罗马建筑风格的屋子,半圆的白色屋顶下笼罩着小巧玲珑的水晶宫,瓶上凸起的一株香草随着瓶里清亮清亮的橙色液体缓缓摆动。感觉好极了。食指向瓶口的箭头处轻轻一按,花草的清香瞬间弥漫了我的蓝屋……猛然间,茅塞顿开:眼前这瓶香水多么酷似一位外表冷峻优雅而内心热烈温柔的职业女性。此时此刻,我仿佛明白了一点香水的奥秘,不同品牌的香水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情趣和品味?此时此刻,我意识到过去自己对那些喷洒香水的女性过于苛刻过于挑剔了。

一位大师说过,人从外貌、衣着到思想都应该是美的,那么,好香水从包装到内容肯定也是一流的,难怪世界各国的香水设计大师要把心理学、美学乃至建筑、艺术、味觉感官的整套学问搬运到自己的产品中,赢得众多先生女士的青睐。如果说女人是装点江山的花朵,自然就会散发迷人的芬芳,说香水让女性更有魅力更迷人,也算是见仁见智了。

不过,我以为刻意浓妆艳抹喷涂香水的女人犹如放了添加剂的食品,生活中还是少一些附加多几分平淡自然为好,只有清清爽爽面对社会面对他人,我才能更加踏实,更加轻松,更加充满自信。我奉行素面朝天的生活准则,却也愿意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这不得不归功于那瓶香水的启示。

第十六(节) 蜗牛与女人

十几年前,曾经流行过一首叫《蜗牛与黄鹂》的歌:“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当初是时代骄子的女大学生,尤其喜爱哼唱这轻松诙谐的曲子,那时只是觉着特别好玩。这些天来不知怎么,她又唱起了这支歌,然而唱歌的感觉与从前是大不相同了。

眼下社会上时髦这样一种说法,女人属于家庭,男人属于社会。虽然女同胞中的不少人抗议社会对女性的这种不公正看法,可我还是感到女人与蜗牛的一些相像之处。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在雨后玩一种游戏,手里捏上根小树枝,轻轻捅逗地上和树上慢慢爬动的蜗牛,它那长着眼睛的细长触角一遇危险便迅速缩了进去——漩涡形的壳就是它与生俱来的避风港,待它们鬼鬼祟祟再次伸出尖细的触角窥探时,就再把它们顶回去,非常有趣。两千多年前那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思想家庄子,或许就是在这种游戏中得到了启示,突发“触蛮之争”的奇想,然而他是基于对战争的认识才有了那特殊的感悟。陆地上最最恋家的动物或许就是蜗牛了,而世间最恋家的人无疑就是女性。女人一生中在家里待的时间比男人多得多,比孩子也多得多,特别是女人受到外界的伤害时,通常会躲回家里,从家庭中找到安慰,从家庭中找回自信,重整旗鼓,再上战场。女人呆在屋子里会感到更安全,据说这也是“安”字的最初含义。一个三四十岁的女人,对这种感受就更强烈一些。

人到中年是特别劳心劳力的阶段,也是一生中容易事业有成的岁月,对当年的女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上有年迈体衰的父母公婆,下有幼小待哺的娇儿弱女,身边是事业蓬勃发展的丈夫,手中是自己割舍不了的事业,想做孝顺的女儿媳妇,想做未来充满光明前途的孩子母亲,想做有益于丈夫的贤内助,想做靠自己力量成功的妇人。于是,这个女人就活得有点累,她背起那个重重的壳——家庭和家中的一切,一步一步往前挪,尽管走得很慢很慢,很累很累,但她始终没有停步,从来也没想要回头,她在边走边唱:“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葡萄就成熟了!”

第十七(节) 女人四十岁

不知不觉中向四十岁的整数关口迈进了。这时,周围会有许多人提醒你,你已经到了一个特别的年龄。面对这种顺乎自然规律的事情,本来可以处之泰然,可作为女人似乎更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在百喙莫辩的女性年龄问题上,闲聊几句。

完全的生命应该是一条美丽的抛物线。生命的最初二十年,总觉得日子过得很长很长,时光一天天流逝,身体在高和宽的空间里发育,智慧在纵和横的领域中健全,带着箭头的生命力始终不屈,始终旺盛,在不知疲倦的积累和奋斗中,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向着既定目标,高歌猛进,无怨无悔。读书工作成家立业之类的事情,仿佛都是在昨天发生。弹指一挥间,过了而立之年,又踏上了不惑之旅。再过二十年,也就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十岁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女人更不例外。

不惑之年,或许要产生好多的想法,否则的话,贾平凹那样的名人也就不会留下《四十岁说》之类的小册子。女人到了四十岁时,据说还会有更多的尴尬面对自己,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之类的俏皮话,足以让一个脆弱柔情的女人落泪伤心。七八年前,太原市第一个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除夕夜里,一位五十出头的学人阐释了他的理论:我愿意永远是生瓜!透着悲凉,透着无奈。成熟纵然美丽,而瓜熟蒂落的自然法则总会让人感悟着生命的短暂,然而,瓜总是要熟,蒂也总是会落的。来的总归要来,去的总归要去,何不坦坦荡荡接受大自然的赐予?

生命如同自由落体运动,正如抛物线的图样所确定的,物体接近了顶点的时候,还有一段从缓缓上升归于平行的状态。人到四十,只是刚刚拥抱了物体的上升阶段,此时此刻,或许你会偶尔想到自己人到中年,不必悲伤,不必焦虑,此后二十年,恰恰是生命的平台构筑整理期,那里还会有生命的激情飞溅,还会有生命的高潮迭起。

我爱朝霞,也爱落日,即便是四十岁的女人,不必叹息,不必躲闪,生命还在于自己把握。冰心老人八九十岁时,风采不减当年,依然让人敬爱;董寿平老先生耄耆之年,温文尔雅的不凡气度还是让人折服。知识的熏陶,不懈的追求,让他和她的生命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活力。看了美籍华人学者朱琦先生写的一个《青春八十岁》的动人故事,八十岁的老妪尚且迷人,只是她一半年龄的我们又何必慌恐?

第十八(节) 也说“女红”

女红亦称“女工”、“女功”,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绩、刺绣、缝纫等事,《礼记·内则》称:“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台,治丝茧,织饪组紃,学女事,以共衣事。”《庄子》曰:“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自古以来,以针线为器而做衣被鞋袜的责任便由人类半数的女性来承担。

对于女性来说,心灵手巧是一种美,是田园牧歌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和谐音符。它给人带来的是一分温馨,一分宁静。过去女红是作为添补家用或者干脆就是家庭生活来源的副业,许多女性由此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而且女红也是女子社交的一种途径。她们常常一起做活聊天,从亲朋好友到村里逸闻趣事,说得眉飞色舞,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她们也会借此机会比试各自的活计,如果哪位女性的活计能压倒群芳,那她在周围一带的人缘和声誉也就奠定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