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基本功: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规范大全
31380200000012

第12章 基本功三:经营计划基本功(5)

c保护补缺市场。中小企业还要注意竞争者的动向,如果有新的竞争者仿制本企业产品,争夺企业的市场,企业就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保住在特定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第三节)全面预算管理

62.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公司整体经营目标为基础的预算,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起着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及有效奖惩的重要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权、责、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内容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能够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应从经营机制的角度和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全预算管理的内涵。

二、预算管理的本质

1.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企业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失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之间的权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各预算单位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为自己该为之事,且多为不行,少为亦不行。因此,预算的决定性作用是权力控制。这种权力控制是通过机械化程序形成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来实现的。

2.预算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企业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企业的整体“作战方案”,还是到期(年终)奖惩的标准、激励和约束制度的核心。它通常以企业目标利润为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按照目标明确的原则,由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讨论通过的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作为约束依据。这种依据适用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领域,并将各个预算统一于总预算体系之下,因而称之为“全面预算”。它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且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

三、预算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着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企业内部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或市场契约的成本,从而能够节约社会成本。从机制上讲,预算化管理能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闲置现象。预算一旦确定,管理过程就是预算控制过程。

2.战略性。预算管理要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其预算管理也各不相同,特别对于目前国内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合并、企业兼并、企业拍卖、股份制等改革实践,在做预算时必须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否则,预算必须失真,缺乏可行性。

3.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预算风险。

63.预算管理分为哪几类

1.投资预算管理

投资决策过程是投资预算的编制、不同预算方案优选的过程。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改建、改造、更新,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何时进行投资、投资多少、资金来源、获得收益期限、投资回报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需要多少时间回收全部投资等等。借助于计算机建立投资预算决策模型,把采集到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转化为数量,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进行方案的优选。

2.生产经营预算管理

公司在某一时期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编制的计划,描述了在该时期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数量标准,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人力资源预算、间接成本预算(包括制造费用预算、行政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和财务费用预算)、经营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建立预算模型,把销售预算等各分部的预算输入生产经营预算模型进行模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预算方案为执行方案。经营预算同样反映了公司的业务量、收入与支出一览表。向公司及各部门主管解释如何达到工作目标,预算项目和数量是否合理,明确各个部门每个工作责任者的工作标准是什么。

投资预算和经营预算模型都包含了财务预算即计划期内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的预计。财务预算以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64.预算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预算是一种预测。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作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2.控制业务活动。通过企业预算,各部门、单位可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奋斗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企业预算圆满完成。

3.精益生产的手段。它是即时供产销的生产经营方式,预算及预算控制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配,也是精益生产适行的管理手段。

4.评价工作业绩。通过对各部门和单位完成企业预算情况的分析,可以考核他们工作的好坏,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5.协调工作关系。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从全局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工作的结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检查自身的活动和其他各部门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从而从自身做起,加强同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使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得到协调。

6.明确生产经营奋斗目标。通过各种决策活动,企业有了生产经营总体奋斗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企业预算可使企业总体奋斗目标得以分解、落实,使各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具体任务。

65.什么是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组成

1.协调配合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

2.需要准备的资料--预算管理手册,包括:

3.预算计划与控制的说明(计划过程,需要的资料及计算说明等)

4.预算组织流程图(负责部门及预算之间的相互联系)

5.预算编制时间表(防止影响下一个预算编制)

6.表格范本(样式)并附说明解释等

7.科目(项目)解释及资料获取的说明

8.关键假定资料(如同一汇率假定,统一折旧方式等)

9.出现问题时要咨询和联系的人员(一般为主任会计,他通常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协调人)

10.预算首要要素提前确认(预算起点)

11.总预算的形成--提交高级经理批准

二、预算编制的方法

视不同部门、下属企业性质及费用形态而定。

1.传统预算法。将上年度的预算加减本年度预计变动因素而得到。

a特点是编制简单省力,但不合理之处积重难返。

b适用于业务平稳、变动幅度不大的企业。

c生产部门可采用标准成本法。

2.弹性预算法。以正常情况为基准,分别设计在其70%~110%范围的几个不同水准的预算方案。

a具体可用列表法、图示法、公式法。

b适用于市场变化快、前景不明朗的情况。

3.零基预算法。不考虑上期情况,而根据现状分析。每次预算从零开始,推倒重来。

三、预算委员会的职责:

1.决定公司或各厂的经营目标及方针。

2.审查公司各部的初步预算并讨论建议修正事项。

3.协调各部门间的矛盾或分歧事项。

4.预算的核准。

5.环境变更时,预算的修改及经营方针的变更。

6.接受并分析预算执行报告。

四、预算编制的流程

1.预算目标的确定、下达。

2.预算草案的编制、上报。

3.预算的审批、下达。

(第四节)目标管理

66.什么是目标管理

企业单位根据情况制定的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组织、激励、控制等活动。目标管理的中心是尽力避免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相矛盾而造成强制性管理控制和人才资源的浪费,并尽可能地将管理建立在组织目标与个人要求统一的基础上,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1.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单位和个人的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2.建立分权组织体制,上级根据分解目标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给下级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充分运用权力谋求目标的完成;

3.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方法和评价标准;

4.对目标实现的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据此实行奖惩;

5.在目标完成后,再制订新的目标体系,形成新的目标管理过程,开始新的循环。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注重工作成果,造成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环境,激发奔向目标的强烈动机。目标管理根据企业类型可分:

1.组织中心型,即以各级组织为中心,分解整个企业的目标任务;

2.个人中心型,即以每个职工个人为中心,分解企业的目标任务。

67.目标管理有什么作用

企业为什么要推行目标管理?目标可以改进公司经营,目标管理可以把组织内每个人的热情调动起来。在日本,很多企业特别强调组织活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管理,激发员工的能力及工作意愿。进而把个人的力量向公司的重点目标集中。

推行目标管理,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除了要革新观念之外,更应彻底地了解并执行目标管理的功能。

组织推行目标管理的九个理由:

1.可以发挥员工的潜能。

2.可以激发团队意识。

3.可以加强危机意识。

4.可以增进上下级之间的感情。

5.可以消除本位意识。

6.可以凸现问题所在。

7.可以提升组织效率。

8.可以掌握重点工作。

9.为了向目标挑战,在职教育训练必须要认真执行。

68.目标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一、期望原则

企业主管应该清楚地设定长期或短期的目标,所设定的目标要经过努力,经过行动才能够达到,这就是期望原则。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就如学生考试一样,这次的成绩是80分,下次他就应该把目标设定在85分,增加5分经过努力可以达成。而且把这个层次提高以后就具有挑战性,因为一次增加3分或5分总是有机会接近100分的,假如一次目标就定在100分,是不切实际的。

二、参与原则

公司经营层的总目标是由管理层来执行并予以达成的,具体任务必须交给相关部门承担,各个部门分担了总目标,就能够更好地达成总目标,这就是参与原则。

三、SMART原则

SMART是五个英语单词的缩写:

S代表Specific,意思是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

M代表Measurable,意思是目标是可以计量的。

A代表Attainable,意思是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R代表Reasonable,意思是目标是合理的。

T代表Timetable,意思是目标一定要有时间性。

四、目标达成原则

目标达成的基本原则有五个重点:

1.授权原则: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应该授予部属适度的权力。

2.协助原则: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排除执行目标的障碍。

3.训练原则:自我训练或者训练部属。

4.控制原则:控制所投入的资源,不要造成浪费。

5.成果评价原则

6.公开原则:部属自我评估,主管客观评估。

7.公平原则:对事不对人。

8.共享原则:绩效好是部属的功劳;未达目标,主管应负最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