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盈的父亲刘邦在还没有称王称帝的时候,是个市井混混,整天吃喝嫖赌,吊儿郎当,无所事事,贪财好色,还欠了一屁股的风流债。在惠帝出生之前,刘邦就已经在外面有了私生子。
在战争期间,刘邦的流氓好色还算有所收敛,但取得天下后,刘邦的身边也就多了如云的美女,年老色衰的皇后吕雉自然就备受冷落。待到刘邦死后,贵为太后的吕雉也就不可能放过那些刘邦的宠妃们。于是,吕后开始对刘邦后宫的宠妃爱妾进行疯狂地迫害,有时竟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其中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的命运最为悲惨。
戚夫人是刘邦在定陶时娶的小妾,年轻貌美、妩媚动人、温柔体贴,且能歌善舞,很得刘邦的欢心。她还为刘邦生了一个儿子,刘邦看见这个酷似自己的儿子,当然喜不自胜,对戚夫人更加爱幸。刘邦还给儿子取名叫如意。刘如意7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10岁被封为赵王。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意一举手一投足都和刘邦如出一辙,这让刘邦对戚夫人爱得无以复加,更将如意视如珍宝、倍加爱怜,甚至想几次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改立如意为太子,好让他们母子永享富贵荣华。可是,最终未能事成。刘邦深知吕后和戚夫人水火不容,就在临死前为他们母子做了安排,他让如意留守赵地,派周昌保护并辅佐他,希望这样可以让如意避开吕后,或许能使他们母子免于劫杀。然而,刘邦的苦心安排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避免惨剧的发生。
吕后早已视戚夫人母子为眼中钉、肉中刺。无奈高祖尚在人世,还把戚夫人母子保护得严严实实,所以一直没法对其下手。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继位为帝。吕后成了皇太后,大权在握的她自然不会放过曾经给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的戚夫人母子。吕后先是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中,拔掉她的一头秀发,扒光她身上华美的衣服,让她戴上枷具,再穿着红色囚衣舂米。过惯了荣华富贵生活的戚夫人何曾受过这样的苦,她的身心饱受煎熬,思念远在赵地的儿子如意,日日夜夜以泪洗面。
这一天,戚夫人又想起了如意,便悲戚地唱了起来:“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悲痛中的戚夫人思念先皇,思念仍做着赵王的儿子。儿子怎么不来救救自己?儿子又怎么才能知道?戚夫人的悲歌,很快传到吕后的耳里,吕后一声冷笑,又一个毒计涌上心头,她以戚夫人因思子心切而病倒为由,想将赵王如意骗回京城杀掉,从而斩草除根。
吕后立即派人去赵地接赵王如意。接连去了三个使者,都被赵相周昌给顶回来了。吕后调周昌到长安,然后派人接如意,如意只好跟随而来。
汉惠帝刘盈仁慈宽厚,对弟弟如意关爱有加,听说母亲召如意进京,知道如意处境危险,便马上予以营救。刘盈立即出宫,在赵王如意到达之前,亲自去霸上迎接,并把这个险些夺了自己帝位的弟弟接到了自己寝宫之中,一起饮食起居,不离左右。
吕太后得到心腹的报告,自然是气得咬牙切齿,可又能如何呢?皇上接自己的弟弟一起居住是天经地义的,还能兴师动众、前去指责?赵王如意和皇帝生活在一起,自然安全多了,吕后的人不敢轻易下手。但是,皇帝刘盈毕竟也还是个孩子,孩子如何能有多大的力气去保护一个人,总会有自己下手的机会。总之,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如意。
如此,过了相安无事的几个月。这一天,惠帝早早起床要出去打猎,见如意睡得很香,不忍心叫醒他,便自己带着弓箭出去了。吕后的心腹便趁此机会进入皇帝寝宫,将准备好的毒酒强制性地灌到赵王如意嘴里,如意人小力轻,根本无法抵抗,不一会,便毒发身亡了。惠帝打完猎后,急速地奔回到寝宫,可是却看到如意面色惨白,表情痛苦,嘴中涌出一缕鲜血,已经没了气息。惠帝不由得觉得天旋地转,他把如意的尸体紧紧地抱在怀里,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这一年,如意刚满12岁。
赵王如意一死,就等于断了戚夫人的希望,吕太后便开始对戚夫人实施惨绝人寰的折磨。她先命人将戚夫人的手、脚砍掉,挖去她的眼珠使她看不见,用烟熏聋她的耳朵,又逼她服下哑药,不能说话。这一切的酷刑已经使戚夫人不成人形,痛苦万分了,但吕后意犹未尽,竟将戚夫人丢入厕所,称她为“人彘”。戚夫人没了手脚,看不见、听不见,也喊不出声音来,只能在粪坑里滚来滚去,闻到的是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屎粪味儿,真是生不如死。人世之残酷莫过于此了。戚夫人没有立即死去,吕后也不让她死,就是要用这种手段让她吃尽苦头,然后慢慢死去。只有这样,吕后才能报夺宠之恨。
这一天,吕后兴高采烈地把惠帝刘盈召来,让他陪同自己一道去厕所看“人彘”。吕后的歹毒听来都让人长时间难以消除那种恐怖的感觉。生性仁慈、心地善良的惠帝,在看到那个“人彘”并知道是那位美丽动人的戚夫人后,不由得呆住了,他无法把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过了好一会儿,刘盈大声痛哭起来,刘盈平静了以后,冷冷地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你是太后竟做出来了。我身为太后的儿子,将有何面目治理天下?”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几天后,戚夫人终于在受尽折磨之后,无声地悲惨死去了。
惠帝因为“人彘”之事,受到了极大刺激,回到寝宫后便大病不起,长达一年之久。病愈后,惠帝刘盈便不问政事,终日纵情酒色。吕太后巴不得这样,全权把持朝政。
过了一年,楚王、齐王入朝朝贺。因为齐王刘肥是惠帝的哥哥,惠帝就请齐王上坐,用对待家人一样的礼节对待齐王。吕太后大怒,叫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让齐王起身为汉惠帝敬酒祝寿。惠帝一看哥哥起身,自己马上也起身,端起另外一杯毒酒,一同向太后敬酒。吕雉一看害怕了,赶紧起身,倒掉了汉惠帝手中的毒酒。齐王看势头不对,便装醉离去,事后才知道是毒酒,就很担心,怕不能全身离开长安。他的谋臣出主意说:“太后只有汉惠帝和鲁元公主这两个孩子,齐王您被封了七十余座城,可是鲁元公主才有几座城,如果您把一个郡的封地给鲁元公主,太后肯定会喜欢。”齐王于是上疏,让出一个郡的封地送给鲁元公主。吕太后果然心中欢喜,就放回了齐王。这件事过后,惠帝刘盈因为母亲的残暴不仁,感到彻底绝望,更加消沉了。
刘盈20岁的时候,吕后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竟强令刘盈娶鲁元公主的女儿、年仅9岁的张嫣为妻,并立为皇后,他无可奈何地任凭母亲安排一切,包括这场乱伦的婚姻。大婚后,刘盈一次也没有碰过这个小皇后,终日与后宫的宫女鬼混,纵饮淫乐,甚至还玩起了男宠。
任凭是谁,如此毫无节制的饮酒、纵欲,身体也受不了。刘盈就这样一天天地虚弱下去,再加上多年来内心所积压的痛苦和悲愤,他终于无法承受地倒了下来,再也没有起来。这一年,惠帝刘盈23岁。
刘盈的一生经历了幼年的艰辛生活,童年的颠沛流离,少年的权势争斗,成年的乱伦婚姻,目睹弟弟和戚夫人的惨死、母后的铁腕与强悍,内心饱受着痛苦的折磨与煎熬。这一切对于这个天性仁孝宽厚的年轻皇帝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刘盈就这样怀着悲切与痛苦死去,从而结束了短暂而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约公元前190年~前125年,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喜帕恰斯在世,创立地球中心学说。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2年,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薄氏,后被尊为薄太后。
公元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7岁的刘桓被封为代王。刘恒和母亲薄氏并不得刘邦的宠爱,他能当上皇帝,也要拜吕后所“赐”。刘邦有八个儿子,但吕后只生了汉惠帝刘盈。刘邦和刘盈死后,吕后为了掌权,先后对庶出的其余诸子大加迫害,有四人为其所害,只有老大刘肥得以善终。到吕后逝世时,刘邦的儿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待诸吕叛乱被平定后,大臣们在一番权衡之后,终于把名不见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
公元前180年冬,刘恒在长安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汉文帝。
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稳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刘恒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刘恒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对当时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时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严重威胁。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刘恒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文帝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
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连坐、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刑苛法。文帝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
文帝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晁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
文帝节俭淳朴,严于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较好的。刘恒在位期间,宫室、苑囿、服御无所增益。刘恒反对厚葬,其陵墓修在长安附近霸水的旁边,称做霸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刘恒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
文帝仁政爱民,心系天下黎民;他厚德慈孝,被奉为天下孝子之典范。刘恒被历代史学家称为“仁君”、“贤君”、“明君”、“有德之君”,他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为后世人所称颂。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5岁,庙号太宗。他还获得了一个最美好的谥号——“孝文皇帝”。所谓“文”,代表着“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等丰富的含义,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汉文帝的政绩。
汉文帝是西汉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皇帝,他上承高祖、惠帝,平息了吕氏集团,下启景帝、武帝,终于成就了西汉王朝“文景之治”盛世和汉武帝时“大一统”的辉煌,是这一光辉历史时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汉文帝死后由其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汉孝文皇帝刘恒
姓名:刘恒
卒年:公元前157年
出生:公元前202年
死因:病逝
出生地:长安
享年:45岁
属相:猪
曾用年号:无
父亲:汉高祖刘邦
庙号:太宗
母亲:薄氏
谥号:孝文皇帝
初婚年龄:13岁
配偶:窦氏(皇后)等3人
子女:4子,2女
陵寝:霸陵
在位时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
继任帝王:太子刘启(景帝)
镇压诸侯王叛乱
由于汉初刘邦大封诸侯王,诸侯王国地盘过大,再加上汉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这必然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成为影响政局稳定的严重问题,而这个矛盾也从文帝继位后就开始激化了。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起兵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朝廷之先例。刘兴居趁文帝至前线督战之际,在后方举行叛乱。文帝闻讯赶回长安下诏宣布:叛军凡投降者“皆赦之,复官爵”。结果,叛军迅速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
三年以后,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朝臣屡次冒死上书文帝,都说“刘长不遵从法度,不听从天子诏命,竟然暗中网罗党徒和谋反者,厚待负罪逃亡之人,是想图谋不轨”,要求依法制裁刘长。汉文帝却每每下诏说“我不忍心依法惩治淮南王”,最后在众朝臣的坚决要求下,汉文帝只好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的邛都(今四川邛崃),途中,刘长便绝食而亡了。
刘兴居和刘长的叛乱,虽然没造成很大的社会灾难,也没有危及中央政权,而且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它说明,汉文帝时西汉的中央政权并不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时常受到威胁。
针对诸侯王势力的膨胀,贾谊上书汉文帝,向文帝痛陈天下形势,并提出解决隐伏在西汉王朝内部的种种危机的办法,议论颇有远见,这就是着名的《治安策》。贾谊着重考虑了一个问题,就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贾谊认为,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抑制诸侯王势力的发展。现在诸侯国除了由中央委派太傅(负责教育、监护诸侯王的大员)、丞相外,御史大夫以下的众官都可以自己委任,在西汉王朝内部,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得了手足肿胀病,小腿肿得像腰那么粗,脚趾肿得像大腿那么粗,如果再不抓紧治疗,必将成为难治之症。他认为对付“尾大不掉”的诸侯国,皇帝不能用仁义恩惠,而必须用权势和法制。
贾谊根据历史,总结出教训:诸侯王是否反叛以及反叛的早晚,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往往是最强的诸侯王先反,较强的继之,而最弱的则不反叛。如长沙王是个只有二万五千户的封国,他最听朝廷的话,这并不是他的个性不同,不反叛朝廷,而是他国小势弱的形势使他如此。因此,要使天下安定,唯一的办法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把现在的诸侯国再分割成若干小国,多封一些诸侯王,从而削弱各诸侯王的力量,使他们无法与中央对抗,也就是“国小则无邪心”。只要诸侯王被削弱了,整个国家机器就像人体指挥臂膀,臂膀指挥手指一样,可以运用自如了。
汉文帝接受了贾谊的建议,在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把势力强大的齐国一分为六,封齐悼惠王刘肥的六个儿子为王。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封淮南王刘长的三个儿子为王。
汉文帝的这些举措,对后世帝王解决诸侯国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主张,继续削减诸侯王的封地,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到汉武帝时,又实行了“推恩令”,以此来解决诸侯王的问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央集权同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才逐步解决。
求贤若渴,学勤好问;
道德博闻,从谏如流
求贤若渴,学勤好问
汉初的选官制度,并不像以后历朝以科举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标准,而是采用恩荫、推荐、举孝廉的制度。文帝深知为治之要务在“得才”这个要诀。因此,即位后不久,便下诏要天下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同时注意从官吏中选拔能人破格提拔、委以重任。文帝起用的贾谊、晁错、张释之、冯唐等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富国强兵、稳定社会秩序和防范边患等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人也被誉为“文景之治”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