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31381600000059

第59章 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45)

刘骜对才貌俱佳的刘欣极有好感,亲自为17岁的刘欣主持了象征成人的“冠礼”,又暂时把他送回了定陶。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年初,汉成帝召集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人会集皇宫,讨论定陶和中山二王谁作为皇帝继嗣最好。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其中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刘欣是皇帝兄弟的儿子,《礼》说“昆弟之子,犹子也”,也就是说,皇上兄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定陶王刘欣作为皇帝继嗣最为合适。只有孔光认为,按照《礼》的精神,立嗣以亲,应该看重血缘关系的亲疏。中山王刘兴是先帝的儿子,是皇帝的亲弟弟,要比兄弟之子的血缘更近,再者,古有“兄终弟及”之说,所以应立中山王为皇帝继嗣。

结果汉成帝考虑到中山王缺少才干,又考虑到宗庙制度,父为昭,子为穆,兄弟不得同时占据一个位置。最后,综合皇后、昭仪姐妹的意见,决定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也就是自己的法定接班人。二月,汉成帝颁发诏书说:“朕继承了太祖的大业已经有25年了,没能好好地治理天下,遭到了百姓的埋怨。同时没能得到上天的保佑,至今还没有儿子继承大业,使得天下民心不安。定陶王刘欣是朕的侄子,宽厚仁慈,可以继承汉室大统,立为皇太子。”同时为了安抚中山王,决定增加中山国食邑三万户,封中山王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

接着,汉成帝派执金吾任宏作为代理大鸿胪,持节迎接定陶王入长安。刘欣自然假意谦逊一番说:“臣有幸继承父业作为诸侯王治理藩国,但才能不足,不敢假充太子占据位置。臣愿意长期住在长安的定陶国府邸,每天进宫问安,等到陛下有了皇子之后,我再回到定陶国。”就这样,刘欣被确立为皇太子,也就是被过继给了成帝。但是皇太子祖母、生母和王太后等人的关系如何处理是新的矛盾,这也为汉哀帝时期皇朝之争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7年,在汉成帝去世后的一片混乱中,刚刚19岁的刘欣继承皇位,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立王妃傅氏为皇后,历史上称为汉哀帝。但不幸的是汉成帝对刘欣的了解只浮于表面,其实,刘欣并不像刘骜认为的那样有经世之才,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君王。刘欣仅仅当政6年,便因贪色纵情而死去,让后人感到西汉末期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打击外戚王氏集团;无能昏庸

西汉王朝从汉元帝开始迅速走向衰落,在历经汉成帝26年的统治之后,到了汉哀帝时期已经病入膏肓。汉哀帝虽然极力挽救西汉王朝的衰退之势,但毕竟仅凭汉哀帝一人之力不可能扭转历史大势。在汉哀帝短短的6年统治中,他曾几度试图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但都无果而终。

打击外戚集团

汉哀帝即位之初就把汉成帝时期横行一时的王氏外戚势力消灭掉。王氏家族除了太皇太后王政君之外几乎全都被轰出了京城。由于初战告捷,年轻皇帝增强了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剪除王氏外戚的势力,自己初步掌握了皇朝大权,也由此产生了大干一番的想法。

他认识到,身为皇帝必须政由己出,绝不能像汉成帝那样大权旁落,任人摆布。有鉴于此,他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一定要迫使群臣绝对服从自己的权力意志,不允许有半点冒犯。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俗话说:旁观者清。由藩王当上皇帝的刘欣,自然知道外戚王氏集团的擅权专政,所以即位伊始,他就针对王氏集团,极力削弱其权力,使得汉哀帝在位时期,外戚王氏集团暂时不能兴风作浪。不过,他的政策是又拉又打,不把事情做绝,他在削弱了王氏权力后,对他们还保留了一定的待遇。经过这一番努力,尽管王氏还有不少羽翼,但朝中大权已基本被夺回到哀帝手里,王氏的气焰也受到沉重打击。

刘欣在削夺王氏权力的同时,还是没有能从分封外戚的怪圈走出来,把自己的外戚丁、傅两家都封了官。但刘欣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他的外戚当政,而只是利用他们来削夺王氏权力,因此并没有把实权交给他们。

限田、限奴婢之令

西汉后期,众多商人和地方豪强势力重新崛起,他们联手破坏国家法令,竞相兼并土地,粮食生产被他们垄断,导致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到了汉哀帝的时候,各地诸侯王、列侯、公主、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以及地方豪杰富民极力霸占土地,田宅没有边界,使得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背井离乡。再加上天灾频发,民众苦不堪言,从而引发了多次农民起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汉哀帝的大司空师丹提出限田的建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根据他的建议提出了具体的限田标准,即:无论贵族、官僚或豪民占田都不得超过三十顷;诸王、列侯可以在封国,驻长安的列侯及公主可以在县道,购买田地,但是不得超过三十顷,关内侯、吏民也受这个限制;商人不得买田,也不许做官,违犯者追究刑事责任;所有超过限量的田产、奴婢,一律没收充公。此外还提出了奴婢的最高占有额,诸侯王为200名,列侯公主为100名,关内侯和吏民为30名,以3年为期,超过这一规定的没收归官。但奴婢60岁以上、10岁以下的不计入数量。

事实上,这种限田主张是行不通的。当时,贵族、官僚都广占田土。外戚丁、傅两家居高位,广敛资财。在这样的形势下,试想限田如何能行呢?结果此诏令一颁布,汉朝宗室贵族和哀帝外家傅、丁等新暴发户首先发难,官僚地主和富商大贾也群起而攻之。不得已,汉哀帝只好宣布暂缓实行。并且汉哀帝自己也没有以身作则,诏令颁布没多久,哀帝就赐给男宠董贤土地两千顷,狠狠抽了自己一个大耳光。

“再受命”

从骨子里就是个理想主义者的刘欣,见改良不行,又心生一计,试图在精神上搞欺骗,演出一场“再受命”的闹剧。所谓“再受命”,就是汉王朝继汉高祖得到天命代替秦王朝后,又再次得到天命,以继续统治。于是刘欣在公元前5年就下诏宣布,把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将元年”,自己改称为“陈圣刘太平皇帝”,从而表明已经“再受命”了。但它不仅欺骗不了多少人,而且还给人一种汉朝气数已尽的感觉。这套把戏并没有什么人相信,就连刘欣自己也觉得荒唐。所以,仅仅两个月后,他就下令废除了“再受命”。

汉元帝以后,出现了“再受命”的学说。它出现的背景是:随着统治危机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对汉朝的前途失去了信心,认为“汉运”将终,应当改朝换代,但统治者又不愿自动让位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产生了“再受命”的学说。

就这样,经过几番折腾,汉哀帝那股雄心勃勃的锐气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仅没有从“为君不易”中反省出更多的道理来,反而产生了一些情绪化的东西:抱怨、疑惧、怀恨、沮丧,以及时不时地歇斯底里发作一次。作为掌控大权的皇帝,他时常把这种情绪发泄到朝中的官僚们身上——政令难以推行,哀帝觉得他们谁都不可相信。所以在汉哀帝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频繁换人,搞得人心惶惶、自顾不暇,西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大震荡。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汉哀帝就换了5个丞相:先后是孔光、朱博、平当、王嘉和马宫。

至此,西汉王朝复兴的最后希望也失去了。纵观汉哀帝的救亡措施,虽然其初衷是为了扭转汉王朝的衰落之势,但事与愿违,其改革措施大多都触及了统治阶级的现实利益,根本得不到地主显贵阶层的支持;与此同时,汉哀帝其人本身也不具备总体把握大局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汉哀帝的改革实际上只能使当时的社会状况越来越糟,却无法扭转局势。

人祸总是与天灾相伴。公元前3年正月,正当开春季节,一场旱灾在西北大地上蔓延。刚刚播下的种子,全枯死了。人间的“天子”不能给百姓以希望,他们唯一的希望只能是冥冥之中的苍天。于是从关东到陕北高原出现了一场称为“传行西王母筹”的自发行动。老百姓不知是出于民间习俗还是谁的创造发明,纷纷手持一根禾秆或者一根木棍,你传给我、我传给他,像传接力棒似的从关东开始向西传递。这场没有任何人发动的行动,参加者却成千上万。个个披头散发,赤着双脚,急骤行走,一个接着一个,传送“西王母筹”。官府派出成千官兵,也不能制止这自发的群众行动。这种变态的社会现象、畸形的社会心理,是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反映。社会上的骚动,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惊恐,使统治者不安。公元前2年,丞相王嘉给哀帝的奏疏中说道:正是由于陛下奢侈放纵,才造成这种阴阳变乱,灾异众多,百姓讹言相传,以手持西王母筹这种行为来相互惊扰,连老天爷也困惑不解,不知他们为何要这么干?怎么也制止不了这种行动。陛下一向以仁智谨慎着称,想不到却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大笑话,让世人讥笑!

公元前1年,一件更加惊天动地的事震动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者。位于长安西北槐里县茂乡的汉武帝的陵寝,瞬间被愤怒到极点的“盗贼”放火烧掉了。这个历经53年,耗费了无数物力、财力、人力的西汉王朝中最宏伟壮丽的帝陵,在熊熊烈火中成为一片残垣断壁。不久,巍峨宏丽的未央宫也燃起了大火。这把火也是“盗贼”们点燃的。皇帝、朝臣被这两场大火吓傻了眼。除了京城和城郊的暴动以外,在陇西、北地、西河,都有造反的农民。他们从各地聚集起来,抢夺兵库的武器,杀掉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封建统治者无力对付这伙杀人放火的“盗贼”,官府发布文告说:谁能灭盗,将可封侯!

可是派出去的军队捉不到早已疏散了的“盗贼”,西汉王朝大厦将倾。

哀帝是个短命的皇帝。荒淫恣肆的生活,使他只当了六年多的皇帝,于公元前1年6月去世,葬夷陵。

汉哀帝崇信董贤之谜

刘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不贪女色的皇帝之一,然而他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更加独特的癖好——专宠男色,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同性恋”。

实际上,汉朝几乎每个皇帝都有男宠作为性爱对象,如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闳孺,文帝的邓通、赵谈、北宫伯子,景帝的周仁,武帝的韩焉、韩说、李延年,昭帝的金赏,宣帝的张彭祖,元帝的弘慕、石显,成帝的张放、淳于长,以及哀帝的董贤。

古人用“分桃”、“断袖”来形容同性恋,“分桃”出自卫灵公与弥之瑕,而“断袖”的典故则出自汉哀帝与董贤。古语云:“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说的就是男色的芳姿。

汉哀帝的恋人董贤,是西汉末年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史书上记载董贤“为人美丽”,也就是说,董贤是一个令少女们见了脸红心跳的美少年。汉哀帝与董贤的同性恋关系可以说是从“一见钟情”开始的。

公元前5年,21岁的汉哀帝第一次见到了年仅18岁的太子舍人董贤,当即被其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诱人的小嘴、细嫩的皮肤所吸引。他立即将董贤叫到身边,让董贤坐到自己的腿上面,与之促膝而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并当即下诏授董贤黄门郎的官职,让他随侍左右。从此,汉哀帝与董贤开始了一段时间不长但却很经典的同性恋经历。

董贤生就一种女性的柔媚,娇声嗲气,搔首弄姿,引得哀帝欲火中烧,居然让他侍寝,有了肌肤之亲。从此,董贤出则与哀帝同骖乘,入则共床榻。

董贤则深知其荣华富贵来自于自己的色相,来自于汉哀帝对自己的宠幸,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在汉哀帝面前献媚,温柔有加,极尽取悦汉哀帝之能事。他从早到晚侍候在汉哀帝左右,与汉哀帝同卧同起,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在董贤的迷惑下,汉哀帝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道和董贤在一起寻欢作乐。

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一时性急,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把嬖宠男色,称作“断袖之癖”。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待董贤也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他不肯回家看自己的妻子,托言哀帝多病,须在旁煎药伺候。哀帝本不能一日离开董贤,见他不归,正中其意,但又想起董贤家中也有妻子,为服侍他不能回家团聚。哀帝便让董贤回去与妻欢聚,说了三四次,董贤终不愿回去。哀帝很过意不去,特破例让董贤妻名隶宫籍,入宿直庐。家眷移入宫中居住,这样可以与董贤时刻见面。

董贤有一个妹妹,待字闺中,哀帝让董贤送妹进宫。董氏面貌与董贤相似,杏眼盈盈、秀骨姗姗,哀帝便即留她侍寝,一夜鱼水,无限柔情。第二天封董氏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皇后的宫殿称“椒房”,董昭仪所居处特赐号“椒风”,表示与皇后名号相等。董贤的妻子美艳非常,她出入宫禁,被哀帝看见。哀帝不禁心动,令她与董贤同侍左右。董贤从此与妻妹二人,轮流值宿。俗语称作“和窠爵”。

汉哀帝与董贤的同性恋感情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汉哀帝对董贤“宠爱日甚”,他动用手中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首先为董贤封官晋爵,使董贤由太子舍人到黄门郎、高安侯等,到董贤22岁时,已经坐上了大司马的宝座,操纵着整个国家的大权。

早在董贤刚受宠时,汉哀帝在旬月之间,赏赐给董贤的钱财就数以万计,从而使董贤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贵震朝廷”。汉哀帝还为董贤营造了豪华的府第,修建了方圆数里、门阙甚盛、松柏夹道的坟墓——义陵。仅义陵一项工程耗费的钱财就数以万计。

同历史上得到宠幸的美女一样,美男董贤同样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贤之父名叫董恭,初为御史。董贤就是因为父亲是朝廷的官吏才做了太子舍人。董贤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后,即日下诏拜董恭为霸陵侯,迁光禄大夫。后又升为少府,赐爵关内侯。汉哀帝前后赏赐给董贤的父亲、妻子、妹妹的金钱各多达千万以上,仅赏赐给董家的珠衣、玉匣等珍宝,价值累计多达43亿钱。就连董贤家里的家童、仆人全都受到汉哀帝的赏赐,且数目多得难以统计。

哀帝打算加封董贤,先上傅太后尊号,买动祖母的欢心。再令孔乡侯傅晏,带着封董贤的诏书给丞相、御史。丞相王嘉与御史大夫贾延极力阻止,哀帝不得已将此事暂时搁起,又过了数月,实在忍无可忍,于是猝不及防地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丞相王嘉因此事被哀帝嫌恶,不久借故处死。

一天,董贤的母亲生病,哀帝遣使者四出设祭祈祷,使者祭祀后在道中排列的祭品,凡行道过往之人都可随意吃。每次董贤家有婚姻等事,哀帝便命百官各备礼物前往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