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31381600000061

第61章 风云迭起的两汉王朝(47)

刘婴的曾祖父叫刘嚣,是汉宣帝的儿子。但是王莽青睐刘婴,不在于这个世系,而在于刘婴是汉宣帝后裔中最年幼的一个。王莽的如意算盘是:把这个未谙世事的孩子放到至尊皇位上,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手中的玩具,任意摆布。

老谋深算的王莽想由自己做没有名义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权力,总要编造个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给编造了符命图谶。

在迎立刘婴即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有丹书“告安汉公为皇帝”八个大字。王莽看到这个伪造的符命,欣喜若狂。但他觉得不便于这么急匆匆地代汉自立,便杜撰说:“符命上说的‘为皇帝’,实际上是摄行皇帝之事罢了。”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禀告给太皇太后王政君。

年迈的太皇太后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家的社稷江山,自从委政王莽以来,她渐渐也觉察到他诡计多端、事事专断,但未曾想到侄儿会有篡位之心,不禁气愤至极,给予严厉斥责,说道:“这是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这时,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却告诉老太后,现在已没有办法能阻止王莽这样做了。最后,王政君被逼得无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看到这种情况,王莽的党羽马上引经据典拟定了一套居摄的礼仪。从此,摄行皇帝之事的王莽戴着皇冠,站在门窗之间,面向南,朝见群臣,听决政事。他的车驾出入皇宫,两边都是侍卫,所经过的道路禁止他人通行。民人和大臣奏事王莽时都自称“臣妾”。自古以来,礼仪便是身份和名位的标志。王莽享用皇帝之仪,标志他有着和天子一样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王莽也还算心思细密,没忘了在最后加上这样一条“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这也算是对太皇太后的唯一安慰吧。

公元6年农历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祭祀先皇,在东郊喜迎新春,正式做起了他的“摄皇帝”来了。

三月,立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尊汉平帝王皇后,也就是自己的女儿为皇太后。皇太子和摄皇帝竟是两姓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王莽篡权之心,昭然若揭。也立刻引起固守刘氏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满,他们彻底识破王莽假仁假义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隐亡,表示忠事刘汉而不为王氏朝官。

王莽做摄皇帝,是外戚专权的必然结果。从此,王政君作为维护刘氏政权的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假皇帝”还是“摄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实际上王莽此时的权势早已超过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婴了,只是没有宣布改朝换代而已。

四月,汉宗室安众侯刘崇与侯国国相张绍起兵反对王莽。张绍率百余人进攻宛城(今河南南阳),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崇也战死了。事变平息之后,王莽的党羽借机大做文章,说什么刘崇所以敢于起兵,是因为摄皇帝的地位太卑微,权力太小,难以镇服海内,要挟太皇太后,让王莽在朝见她的时候也称“摄皇帝”。时隔不久,他们又再次要挟太皇太后下诏:增加摄皇帝的官属和卫兵,改王莽居住的地方为“摄省”,府为“摄殿”,第为“摄宫”。王莽步步逼向帝位。

一些亲汉的官员、人民也在加紧策划起义。公元7年9月,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翟义再次发难,举起反对王莽的大旗。翟义拥立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执行天子特权,妄想断绝汉代的江山社稷,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诛灭王莽!”各郡国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在古代,正统观念往往起着支配的作用,所以后来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大都拥立刘姓宗室子孙作号召,如刘玄、刘盆子等。

面对起义军的壮大,摄皇帝王莽寝食不安,昼夜抱着年幼的孺子婴在城郊寺庙里祷告,并祈求神灵保佑,宣布等孺子婴长大成人后,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

王莽一面担惊受怕,一面派兵镇压。在王莽军的镇压之下,这支起义军也失败了。

平息叛乱后,王莽更是踌躇满志,他一改昔日谦恭有礼的儒者风范,而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子面前。胜利让王莽有恃无恐,加快了当真皇帝的步伐,同时也加速了王莽的毁灭。

翟义等反叛者相继被毁灭,使王莽产生了错觉,他认为这一定是“天命”所归!自己是威德空前、天人相助。但是,王莽要去掉头上的“假”字当真皇帝,还要靠符命。所谓“符命”就是编造的“天符之命”或者“圣王受命之符”。于是,各地便纷纷造符瑞来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着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摄皇帝”中的“摄”字去掉;把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太皇太后不得不允诺,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

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径,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无行,好为大言”的梓潼(今属四川)人哀章就加紧制作铜匮(铜匣子),装了两条书简,一个简册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简册上写“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其中的“某”指汉高祖刘邦,这个“黄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汉高祖刘邦传位给王莽。“图”、“书”中都写了“王莽应做真天子”,同时将王莽宠信的几个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上面,说这些人应当做大官辅佐王莽。哀章将此铜匮献给正急于当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听从天神命令,接受禅位。回去坐在未央宫的前殿,登上真天子宝座,把国号改为“新”,把十二月初一作为始建国元年的正月初一。西汉共历214年,至此灭亡。

刘婴下落之谜

历次改朝换代,最可悲的是末代皇帝,孺子婴连个皇帝的名号也没混上,两岁时被立为皇太子,饱受“假皇帝”王莽的摆布、戏弄,5岁时就成了亡国之君。王莽封孺子婴为安定公,并将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等5个县,民万户,地方百里,作为安定公的封邑,在那里建立刘氏的宗庙。将自己的女儿孝平皇后降为安定太后。

王莽封了刘婴,但不准他回到封国,把京城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将刘婴关在里面,室内一无所有,又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这样,刘婴实际上过着连囚犯也不如的生活。可怜孺子婴长大后,连猪、狗、牛、羊都不认识,话也说不清楚,竟成了一个傻子。后来,王莽大发慈悲,把他的一个孙女许配给了刘婴。

刘婴在他那监狱般的府第里痛苦地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公元23年,更始帝的军队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平陵人方望等人观看天象认为,更始帝肯定会失败,刘婴将来会继承汉平帝而成为汉家的正统,重新君临天下。由此就起兵挟持刘婴,跑到临泾,称孤道寡。更始帝派大军击败方望,并在乱军之中杀死了刘婴,结束了他悲剧的一生。终年21岁。

刘婴死后身葬何处,无人知晓。或许随便找个乱坟岗子埋了,或许早已尸骨无存,或许……或许永远都是一个谜,他留给后世的,只有悲叹与无奈。

约公元1世纪前后,东非阿克苏姆王国兴起。

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公元前6年(一说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在兖州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北)的一个小官僚的家中。他的父亲名叫刘钦,是济阳县县令,母亲叫樊娴都。刘秀家族中有汉高祖的血统,也就是说他是刘邦的后裔。

刘秀9岁那年,父亲刘钦去世,便由叔父刘良抚养。年轻时,刘秀在家中过着极为平凡的农村生活,是个勤劳质朴的农夫,而且“仁智明达,多权谋”,后来又考入长安太学,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之后,刘秀又在哥哥刘的鼓动和感召之下,为恢复刘姓统治,于公元22年,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势力渐大后,融入当时反抗王莽最为强劲的绿林军,成为绿林军的一支。

由于刘秀弟兄出色的指挥,绿林军接连取得了几个大胜利,占领了南阳一带。但是绿林军却拥立了嫉贤妒能的刘玄为帝,即更始帝。刘玄又找借口杀死了功勋卓着的刘。与此同时,刘秀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以八千人打败王莽四十二万人,取得了历史上着名的“昆阳大捷”。之后,王莽一蹶不振。面对哥哥的被杀,刘秀将痛苦隐藏在内心深处,他亲自向更始帝谢罪,取得了更始帝的信任,名声和势力日渐壮大。公元23年,王莽被人杀死,更始帝从南阳进驻洛阳,准备去长安称帝,刘秀被拜为代理大司马,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

刘秀渡河北上的时候,只带走了冯异、王霸、铫期、朱佑等几个大将和少数随员,但他以仁德待人,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强将,并在馆陶(今河北馆陶)打败了铜马起义军,收编农民起义军几十万人,扩充了实力。从此刘秀就靠这支队伍起家,因此人们也称刘秀为“铜马帝”。后来刘秀以河北为基地,东征西讨,终于在公元25年,自立为帝,国号汉,史称后汉、东汉。

刘秀在称帝之后,国家仍处在动乱之中,各地的起义军仍未平定。因此,刘秀调集军队镇压各地蜂起的农民义军和豪族势力,经过十多年的时间,直到公元36年攻灭蜀地的公孙述,才使全国复归统一,巩固了东汉的王朝基础。

刘秀在位期间,比较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后9次发布命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并多次下诏书,免罪徒为庶民。他减轻租税徭役,加强赈济,兴修水利。他裁并了四百多个县,精简官吏。在统一天下后,刘秀就基本上不再用兵,对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以安抚为主,化干戈为玉帛。这些措施都是深得人心的,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刘秀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继续削弱相权,把决策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为核心的“台阁”手中。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的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在历史上是十分成功的一次,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东汉王朝在刘秀的统治下,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刘秀为人宽厚温和,故他所统治的天下万民亦和乐融融。

公元57年,刘秀病死于洛阳南宫,在位33年,享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庙号为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光”是光复汉室、光大汉业,“武”是克定祸乱、安定天下。

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让历史走出低谷,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甚高,说他“三代以下称盛治”,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认定在夏、商、周三代以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汉光武皇帝刘秀

姓名:刘秀,字文叔

卒年:公元57年

出生:公元前6年

死因:病逝

属相:兔

享年:63岁

生地:兖州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北)

曾用年号:建武、中元

父亲:刘钦

庙号:世祖

母亲:樊娴都

谥号:光武皇帝

初婚年龄:29岁

配偶:阴丽华、郭圣通等

子女:11子,5女

陵寝:原陵

在位时间:公元25年~公元57年

继任帝王:儿子刘庄(汉明帝)

东征西讨,平定天下

躬耕南阳,安于现状

刘秀生活在社会动荡的西汉末年,他是西汉开国皇帝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先祖从诸侯王降为列侯,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能做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虽然官职不大,但刘钦一家还是有比较殷实的家底的。刘钦之妻樊娴都是南阳地方大豪强樊重的女儿。樊重不仅是地方的豪强地主,而且兼营林牧副渔及商业,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樊重既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钦,说明刘钦也有一定的实力。刘秀的舅母,也是刘钦这一刘氏家族中的一员。而且刘秀之姐刘元所嫁的南阳新野的邓晨,家中拥有大量的宾客和雄厚的财富,也是地方颇为着名的豪强。

刘秀的童年跟随他父亲先后在济阳、南顿县城度过。他的父亲刘钦死后,9岁的刘秀和哥哥刘、刘仲及姐姐、妹妹到叔父刘良任县令的萧县生活,长到20岁才回到故乡南阳。他在故乡经营了一段时间的田业后,于公元14~19年进入首都长安的太学学习。学成返乡后继续经营田业。

然而,这个时候的社会局面已经是政治腐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危机四起。外戚王莽利用这一形势,玩弄权术,于公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但王莽虽篡权有术,却治国无方,他“增重赋敛,刻剥百姓”,法令严苛残酷,并且朝令夕改,法无常制。王莽曾在7年内,四次改换货币,发行五铢钱,盘剥老百姓。“每一易钱,民用破产”,老百姓手里的钱一夜之间成了废铜烂铁。这些政策导致社会更加混乱,矛盾更趋激化。许多英雄豪杰都纷纷立下宏愿,希望能在乱世中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伟大功勋。而刘秀虽然风华正茂,学有成就,家境殷富,却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

当时,王莽统治日渐衰落,已开始在风雨中飘摇了。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天下即将变成一片乱世,但刘秀还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成为未来的东汉开国皇帝,他此时的人生理想很简单:“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执金吾的职责是巡卫京城,虽然职位不高,却能在皇帝出行时开道,显得派头十足。刘秀在长安太学读书时,曾亲眼目睹执金吾的威仪,很是羡慕,于是把成为执金吾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阴丽华是刘秀家乡远近闻名的美女,比刘秀小了将近十岁,刘秀自从听说了她的绝世容颜后便心仪不已,后来也终于如愿以偿,这段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情感生活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传奇之一。

看来,刘秀倒是安于现在的这种生活,本本分分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空暇时读读书,或是做做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

可刘秀的长兄刘却和他不同。刘身材高大健美,性格慷慨豪放,勇武刚毅,喜欢结交四方侠士。刘血液里藏着不安分的因子,是个天生的领袖人物,他的梦想就是像先祖刘邦那样在乱世有所作为,建立功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如此,身形修长、容貌俊美,如翩翩公子一般的刘秀,常常遭到哥哥的讥笑,刘把他比喻成汉高祖刘邦的那位庸庸碌碌的二哥刘仲。当年汉高祖刘邦就不愿意种田,因此,不被他的父亲刘太公待见,还被骂作是“无赖”,而刘邦的哥哥刘仲却很善于经营。刘邦在做了皇帝以后,曾经反问父亲太公说:“早先,大人常指我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殷勤实干,如今我成就的产业和二哥一比,是谁多谁大呢?”

刘常以此故事笑话刘秀,显然是把自己比作刘邦,把刘秀比作刘仲了。起初,刘秀听了也并不在意,依然在众人心目中维持着老实人的形象。不过,在哥哥的激励下,刘秀也逐渐有了“愤而有志于天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