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破货谜
姑苏城里有一家杂货店,掌柜的老板娘八面玲珑,很会照应,生意越做越大。一次,老板娘去外地办事,暂由老板主持店里的业务,但他不善经商,一切都放手叫伙计代劳。
这一天,来了货船,伙计前去接货。来到河边,只见码头边停着一只大货船,伙计问货主:“船上装的是什么?”
货主答道:“习习清风。”
伙计以为货主是在耍弄自己,不觉有些气恼。他又问:“客人贵姓?”
货主答道:“姓‘够不着’。”
伙计心里暗骂货主滑头,气呼呼地走了,这笔生意也就没有谈成。老板娘回来后,听完小伙计的叙述,大笑说:“呆头鹅,连这生意隐语都听不懂,待我讲给你听,船上装的是扇子,因只有扇子才能带来‘习习清风’;货主则姓高,因为‘够不着’就是暗示高。”
后伙计再去码头一打听,果然情况不出老板娘所料。
峨眉遇顽童
一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身背宝葫芦,云游到了峨眉山。上山途中,铁拐李遇见一个孩童,孩童问他:“你葫芦里藏着什么?”
铁拐李答:“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孩童又问:“那你怎么不治你的瘸腿呢?”
铁拐李听了,脸一红,无言以对。他生气地说:“小小顽童,口出狂言!你姓什么,今年几岁?”
孩童调皮地说:“我的姓,正好是我的岁数;我的岁数,正好是我的姓。”
铁拐李听得莫名其妙,没有了游山的兴致,便转身回去了。后来,铁拐李把此事说给吕洞宾听,吕略加思索,仰头大笑说:“我明白了,这个顽童很聪明,若有机会,定当收他为徒。”
铁拐李忙追问道:“这个孩童到底姓什么,今年几岁了?”
吕洞宾扳着指头说:“孩童姓王,11岁。”
后来,铁拐李特地又去找到了那小孩,一问,果然不出吕洞宾所料。原来,这小孩将“王”一拆为三,即“一、十、一”,合起来为”王”字,而顺念起来则为11岁(汉字读法为一十一岁)。
猜谜中计
岭南人吴殿邦写得一手好字,求他写字的人踏破门槛,偏偏他又喜欢猜谜,三日两头外出与谜友切磋,反而对写字不太起劲。一次,有个员外造了一个庭院,很想请吴殿邦写个“福”字,但他说什么也不肯写,把报酬也退回去了。
员外的一个朋友知道这事后,便说:“这有何难?我有一个办法,包你得到这个福字。”
元宵节之夜,满街人潮,灯谜盛多。其中有一则广告,说大街后头有一新居落成,举行盛大谜会,欢迎高手前往猜射。吴殿邦看到广告后,想去一探高低,便趁着月色前去猜谜。他谜兴勃勃,一时猜中很多,心中十分得意。
当他步入后堂的时候,只见设有一桌丰盛的宴席,堂中壁上有一“灾”字,另外放有若干银两和大红京版笺纸一张,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打两句俗语。”原来这是一则颇有兴味的哑谜。
吴殿邦略作思索,哈哈大笑坐到桌边。大吃一通后,又将银两揣入怀中,撕掉壁上那个“灾”字,最后提笔在大红京版笺纸上写了一个很大的“福”字。掷笔一笑,欣然而归。殊不知他已中了人家的妙计。
原来,这次谜会就是员外的朋友布置的,那两句俗语的谜底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食人酒肉,赠人做福。”员外自然也就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福”字。
以谜待友
唐伯虎与祝枝山经常往来,亲密无间。两人到了一起,不是吟诗绘画,就是下棋联对。上门时,不用通报;临别时,无须相送。但是,有一天,祝枝山刚刚踏进唐伯虎家的门,就被唐伯虎劈头挡住:“祝老兄,今天你来得正巧,我刚做了一则灯谜。你猜得着,请进!否则,恕不接待!”,祝枝山听罢,哈哈大笑起来。“猜谜?哈哈,唐老弟,你我多年至交,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祝枝山是猜谜的能手吗?好吧,你有多少谜,请讲吧,我倒要领教领教!”
“好!你先不要吹牛,且听着!”唐伯虎毫不客气地伸出四根手指:“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每句猜一个字,四个字连起来是两句话。”
祝枝山不等唐伯虎招呼就大模大样地朝太师椅上一坐:“倒杯茶来!”
唐伯虎的四句谜语,“言对青山青又青”是“请字”;“两人土上说原因是“坐”字;三人牵牛缺只角是“奉”字;草木之中有一人是“茶”字,连起来是“请坐,奉茶”。
唐伯虎一见祝枝山不假思索就猜中了,着实佩服。只得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茶去,热情招待。
阿凡提买蟹
传说阿凡提骑着毛驴来到了江南。
一个贪财的商贩趁市场上鲜蟹缺货,把蟹的价格提高到二元钱一斤出售。阿凡提知道后,决意要教训他一下。他带了个朋友,对卖蟹人说:“你的蟹不错,价钱也不贵。只是我喜欢吃蟹的身体;而我的朋友爱吃蟹脚。是不是这样,我专买蟹身,算一元五角一斤;我的朋友光买蟹脚,算五角钱一斤,正好仍是二元一斤,大家不吃亏。你看好吗?”卖蟹人听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把蟹脚统统掰下,把刚好一半对一半的蟹身和蟹脚分别称给了阿凡提和他的朋友,并如数收了钱。
阿凡提走后,卖蟹人仔细一想,不禁大喊起来:“吃亏了!吃亏了!”你知道阿凡提用什么妙法教训了贪财的商贩?
原来阿凡提巧妙地偷换了一个数量概念。原价应该是蟹身卖二元钱一斤,蟹脚同样也卖二元钱一斤。现在分开来卖,实际上两斤蟹只卖二元钱,贪财的卖蟹人当然吃了亏。
三媳妇回娘家
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有三个儿媳妇。每次媳妇们嚷嚷要回娘家,他都发愁,因为儿媳妇们一走,家务事就没人料理了。所以,他总想办法来阻止他们回娘家。有一次,新年到了,媳妇们照例要回娘家了,并且还要住几天。老头子没理由不让她们回娘家,于是就想了一条妙计。他对儿媳妇们说:“你们要回娘家是可以的,不过,得替我办三件事。谁能办得了,谁就回去;办不了的就别想走。”媳妇们说:“什么事,您快说。”老头儿说:“第一,先给我煮一碗‘永远不熟’的菜;第二,回去后,给我带上‘骨包肉’、‘肉包骨’来;第三,路过‘人从屋顶过,水在屋下流’那村庄时,到我那姓‘西风北’的表弟那里,把我留在他那里的‘包火筒’、‘招风纸’拿来。”大媳妇和二媳妇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是怎么一回事。可是,聪明的三媳妇却说:“我可以办到。”她马上到厨房里煮了一碗生菜(一种可以吃的青菜,故叫‘生菜’),双手端出来放在老头儿面前说:“这就是永远煮不熟的菜。”并说:“那两件事,我从娘家回来后准替您办好。”老头儿只得让她回娘家了。
几天以后,三媳妇回来了。她走到公公前面,拿了一包鸡蛋说:“这是‘骨包肉’。”又拿出一包红枣说:“这是‘肉包骨’。”老头儿赶紧问:“第三件事呢?”三媳妇不紧不慢地说:“我路过大桥村,就到姓冷的表叔家把您的灯笼和扇子拿回来了。”老头子高兴了,满口称赞她是聪明的好媳妇。
解缙斗财主
明代文学家解缙,出身贫寒,但由于他勤奋好学,少年时即聪慧无比,颇有名气。
其时,乡里有一姓曹的财主,嫉妒解缙的才华,便想找个机会难堪他。一天,曹财主在路上碰到解缙,便拦住他,皮笑肉不笑地说:“人们都说你家里穷。我嘛,有心接济你。现在请你当着我和周围的人说说:你的父母是干什么营生的?”
解缙见这财主存心奚落自己,便决意压压这财主的气焰,当即毫不犹豫地答道:“父亲肩担日月街前卖,母亲手撒金珠坊内转。”说完,哈哈大笑,把曹财主羞得面红耳赤。此后,曹财主再也不敢小看解缙,解缙的名气更大了。
请猜猜:解缙的父母各干什么营生。
“日月”即烧饼的象形,“手撒金珠坊内转”是磨黄豆做豆腐的劳动特征。谜底是:解缙的父亲卖烧饼,母亲做豆腐。
店主人与三旅客
古时候,城关西大街有一家旅店,在一个连阴雨天,住了三个旅客:一个是教书先生,一个是治病先生,一个是风水先生。三个旅客在离店结账时,所带盘缠不够了,共欠店主人四串钱。店主人说:“我出个哑谜,谁对上谁背行李走,对不上留下行李当抵押,以后拿钱来赎。”三个旅客都觉得自己有学问,都催着店主人快出哑谜。店主人用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向左一指,向右一指,向前一指,向后一指,然后三指一伸,四指一展,胸前一拍,最后请三个旅客解答。教书先生解答说:“上不怨天,下不忧人;清其左,扫其右;瞻之在前,顾之在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遂心所欲。”治病先生接着解答说:“上焦火,下无寒,左瘫,右痪,前痈,后疽,三片生姜,四个枣,空心服下。”最后风水先生说:“上有来龙,下有去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三十年发,四十年塌,万般皆归于心田。”三旅客都解答过以后,店主人说他们解答的都不对,他出的哑谜意思是:“上有天,下有地,侍候左,侍服右,前思后想,三个人,欠我四串钱,不给,良心何忍?”三个旅客听罢感到非常羞愧,只好都丢下各自的行李作抵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