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31426500000083

第83章 借助贵人之力(3)

第三节 贵人等于伯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中国人的择友观。中国人在选择朋友时,很注重与志同道合者交往。为了同道中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帮助他。

在台湾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美誉的钟理和,如果没有作家林海音的帮助,他的文才可能会被埋没,也就没有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中短篇小说集《原乡人》等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品。因此,林海音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的重要人物,也可以说是他的贵人。

钟理和的祖籍是广东梅县,世居台湾屏东,其祖父和父亲均为农民。1915年12月15日,钟理和生于屏东。1923年,钟理和随父移居高雄美浓镇尖山,在父亲办的农场里当助手。第二年,他爱上了农场女工钟台妹,但同姓联姻遭到社会和家庭的竭力反对。

1940年,钟理和偕钟台妹出走,他们在沈阳结为终身伴侣。1941年夏,他们全家迁往北平。钟理和先在日本人开办的“华北经济调查所”当翻译,虽然收入不错,但出于民族大义,他当了三个月就辞职了。辞职之后他以卖煤炭为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学习写作。1945年他在北平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钟理和举家迁回台湾,他在屏东内埔初级中学担任代课教员。1947年10月,钟理和因肺病住进松山疗养院,他带病坚持创作,文学创作成为钟理和的精神支柱,他发表在台湾报刊的第一篇小说《苍蝇》,是著名作家林海音慧眼识珠发现的,当时林海音在《联合报》副刊部工作,同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她从来稿中发现了不少新秀。

林海音,台湾苗栗县人,1918年4月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回到台湾,两年后全家迁居北京。

直到1948年林海音才随夫回台湾,所以她一直把北京视作她的第二故乡。回台湾后她先在《国语日报》任编辑,1953年底受聘于《联合报》副刊。正是在《联合报》副刊工作时,林海音开始文学创作。

林海音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丽日》和《孟珠的旅程》,其中1960年出版的《城南旧事》是她的代表作。除了长篇小说,她还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婚姻的故事》、《烛芯》等,另有散文集《冬青树》、《两地》、《作客美国》、《窗》等问世,她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台湾怀乡文学的代表作家。

林海音与钟理和的文友之情,被台湾文坛传为佳话。她多次编辑刊发钟理和的作品,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钟理和,渐渐地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

钟理和的代表作《笠山农场》,也浸透了林海音的心血。这部长篇小说于1955年写成,林海音对作品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第二年该作品获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但台湾当局在钟理和生前却一直不让它出版。

1960年8月4日钟理和因病英年早逝,林海音、钟肇政等组成“钟理和出版委员会”,集资陆续出版了他的著作。据有关资料介绍,钟理和的丧事以及遗作的出版都是由林海音安排的。

1976年在林海音等人的安排下,由张良泽负责编辑,出版了《钟理和全集》8卷,这一工作的完成,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钟理和印象”,特别是他生前写的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日记、书简等得到整理保存,为后人评价钟理和提供了依据。作为台湾“乡土文学之父”的钟理和,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会感谢文友兼贵人林海音。

因此可见,贵人是你的护航者,贵人让你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