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31430800000011

第11章 武汉商人(1)

善于创新,过于精明,不服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是外地人对武汉商人的印象。也是时他们的评价。在外地人的眼中,武汉人可是个个精明,在生意场上的人更是如此。武汉商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他们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不服输的劲儿毫不逊色于北方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商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住。

1.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

对于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生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武汉人好面子之风自古有之。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个武汉的大商人赫老爷,他六十大寿到来之际,文官武将和商界同仁纷纷前往送礼贺寿。曹雪芹只送来两坛“酒”,并且亲笔写了一幅贺幛。赫老爷很是高兴,命人立即将曹雪芹送来的酒启封,每人斟上一盅。众人每人喝一口,虽然觉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囿于面子,都连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却大笑说:“非佳酿也,请看贺幛便知。”

众人仔细一看贺幛,上面写着“朋友之交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感到不好下台,赫老爷也脸色阴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哈哈大笑:“妙哉!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说道:“自古有云,水淡而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众人连连点头称是。就这样,两坛清水被喝个精光。

武汉人讲人情面子,真是中国人之最,难怪有人说武汉人是“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这一点也不夸张。尽管岁月流逝,但是,好面子之风却在武汉人身上得到传承。生活在北方的武汉人,宁要风度不要温度,本来天冷得要死,还是西装革履;身上没钱,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在武汉商界流传一句俗话说:“翻墙躲债,借债赶人情。”武汉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保留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之类的话是深刻在脑海中,因而一般来说,武汉人在做生意时比较注意双方的面子。

武汉商人如果被对方商人坏了面子,明明这桩生意是于双方都有利的事,但面子受到损害,他们宁可生意受损,也不会与对方做成这笔生意。相反,如果在商场上给其一点面子,他们可能会为你大开方便之门。对武汉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谈成生意的最重要因素,而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武汉商人要面子,即使是朋友,也要把排场摆起。有钱,舍得花钱,没钱也舍得花,即使穷得要去当裤子,也绝对不能在朋友面前掉份,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

在武汉商人看来,朋友的圈子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一起做任何坏事的,另一种则是生意场上、工作场合的朋友,在这里功利心多于友谊,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武汉人的爽直,今天的朋友也许明天就成了敌人,而今天的敌人也许明天就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应酬,各行各业在夜夜笙歌中交换名片,武汉的餐饮娱乐业因此红火。

因此,与武汉人做生意,必须讲面子!你不给对方面子,也许生意场上他们也就不给你面子。

2.“杀不死的猪”永远不服输

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商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大凡提起武汉人。人们总会想起这句俗语。“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一种很聪明的动物,把只长一个脑袋的武汉人和长九个脑袋的鸟相提并论,足见其聪明劲儿。有人甚至认为武汉人的市场感不亚于温州人和犹太人。

武汉人没有北方人的粗犷,但他们不服输的劲儿绝对不比北方人逊色,武汉人没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决出之前,武汉人不死心的耐劲儿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武汉人性格中有韧性、有蛮劲的成分,也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和爽朗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武汉人的粗野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也许算不上多高明的达观。也许是受够了天灾人祸、高温酷暑、战乱兵祸,从而把生存活法看得开了,日常生活中的武汉人显得实实在在,不会想不开,跟自己过不去。

武汉人不服输的名声远扬中外。在人们的心目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但是事实上,武汉人不服输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武汉有句俗话叫“杀不死的猪”,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做不了的事,这可以说是武汉商人性格的绝妙概括。

聪明,使武汉人从商具备了较好的素质。商场如战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准确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没有聪明的大脑是难以胜任的。

明清崛起的商帮集团中就有武汉人的份。历史上武汉的汉口,商贾云集,商业繁荣,是明代四大商业中心之一。1861年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在建国前,湖北省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优越的商业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商业历史,使武汉人的生意头脑十分灵活。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中国重点建设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武汉受到重点“优待”,成为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国家确定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建在武汉的就有7项。这一系列的“武字号”企业,曾为武汉的工业经济指标夺得争国第四把交椅。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曾流传着“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等着上”的说法,并且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武汉人乘着这股“经商热”大显身手。尽管近几年湖北的经济落后了,但是与东南沿海相比,他们仍然毫不逊色,“汉货精品”的仗早就开始打了,尽管成绩平平,但他们仍在拼搏。如武汉健民制药厂的产品占据了全国各药店显眼的位置。

汉正街是“汉派”商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曾有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商贸繁荣景观。汉口的汉正街作为中国第一小商品市场,曾因为电视剧《汉正街》而闻名全国。汉正街也算是武汉人精明、不服输的经典标志了。汉正街起初只是一条聚集了103家个体工商户的小街,现在南北商人云集于此,逐步延伸到了100多条街巷里弄的千家万户……1995年统计,年成交额达27亿元。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实在令人敬佩。

生意场上武汉人善变多谋,新招迭出不穷。若仅论经商谋略,武汉商人足以与广东商人比个高低。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收音机笔全国技术转让”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费是人民币50万,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湖北创业集团中的先行者把这个项目技术转让费分解成300份,一下子便行销全国。

武汉人不服输的精神,使武汉的商业在全国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与武汉人做生意时,应该正视他们的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利用武汉人不服输的上进精神,使武汉人的聪明才智在商场中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我所用;在双赢的策略下获利;小心其不服输的较劲儿,适时进退。

不过,聪明的武汉人给外地人的印象似乎不太美好。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虽然反映出武汉人的聪明,但一个“佬”字,又给武汉人的聪明打了几分折扣。“佬”者,含有轻视的意味。可以肯定,说这话的人或者他周围的人一定是挨过聪明的武汉人的“宰”的。当然,挨“宰”的绝对不只几个,不然,这句话怎会至今仍流传不衰呢,人聪明,绝对是件好事,但某些湖北人却不把这一优势发挥在正当的商业竞争中,成就一番事业,而喜欢玩“孙子兵法”,结果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更害了武汉人的形象,以致外省人害怕与武汉人做生意。

有人用“狡黠的机智”来区分武汉人的“聪明”与其他省人的不同。比如说,广东人如果想要骗你钱,一开始就骗,中途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但武汉人却不同,他们往往会在中途趁你不注意时搞些小动作,让你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说”。

武议人经商头脑灵活,新招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快。在善于花样翻新方面,据报载,武汉的武圣路文化市场的盗版书出笼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往往新书刚刚上市,盗版就出场了,并且折价低于正版书。当初畅销一时的《狮城舌战》、《废都》等都是以定价的1/4批发的。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的“水货”市场也多。一位辗转于广州、厦门等地又折回武汉的商人说:“没钱的时候武汉是个好地方。”其意是武汉“水货”多,消费低,生活比较容易。这是武汉商人转脑筋的误区。

成功的商人都是靠脚踏实地,努力拼搏干出来的,当然其中离不开聪明。但聪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某些武汉人却偏偏不信这套,他们不愿吃苦。他们脑子里转动的就是怎么把游戏玩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乘机捞它一把。武汉人虽然“醒得早”,走在别人前面,但总是“善使短枪、难舞长矛”,像打游击战似的短浅操作。虽然赢得小胜,但往往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这就不难理解明清商帮中虽有武汉人却无多大建树,当今重量级商人中没有聪明的武汉人的份儿的缘故了。

武汉人的过分聪明还表现在“胆小”上。

俗话说,人的知识越多,胆子就越小,因为他顾忌太多,进一步有狼,退一步有虎。只好畏缩着不动。武汉人的胆小,可能就在头脑过于发达的缘故。

有位学者在研究武汉改革开放步伐已落后于东南沿海的原因时说,武汉人太聪明,以至于外省人有些害怕与武汉人打交道,以至于多少个发展机会从身边溜走。他强调武汉人必须转换脑筋,是不是可以变得“蠢”一些,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欠缺实业精神的武汉商人

商场上,搞批发是武汉人的拿手好戏。烟酒茶日用品,锅碗瓢盆外带服装,不大不小的汉正街上,式汉人却格外地做得心安理得、有声有色。精英意识淡薄、实业精神欠缺是武汉人的通病。

武汉男人有个特性,就是从不拿镜子照自个儿,一照就里外不是人。北京爷们即使晾在皇城根下晒日头,也特有优越感,红旗下的蛋嘛;上海的阿福哥们则满口的阿拉阿拉,一觉醒来“东方明珠”赶超“东方之珠”,牛气哄哄。武汉的爷们呢,山高皇帝远,烟波江上使人愁,怎么看,都左右不是个东西。

都说武汉这地方在改革开放中长期受冷落了,武汉人委屈得没脾气了,武汉的人也格外地成了风箱里的老鼠。委屈是委屈了,但就是没听到武汉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大武汉”、“中部崛起”,这些口号空喊了多年,就没见武汉人“铆起搞”过。还就这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