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31443000000008

第8章 亮出自己:“我认识谁”与“谁认识我”(1)

关键词:

【往灯光下站】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只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做些收尾打杂的工作,那么他的价值将如何体现?

【争取】强势者手中的资源,给谁不给谁本是个未知,当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勇气的人站在他面前时,他一般会为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而欣喜,顺水推舟地提拔一下,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谁都需要造势】商界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也是造势的高手。如果说文人学者的卖点是空前绝后的才华,他们的卖点就是空前绝后的实力。

【名与实的转化】我们相信知识就是生产力,那么影响力绝对也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环效应】实力越差,越不能让人看透了底细,没有人捧场,干什么都不灵。

人说“七分机运,三分打拼”,古往今来,也的确有许多人就是由于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平地一声雷,从此走上一条花团锦簇的富贵之路。但是往深里探究起来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崛起,倒也不是全凭运气,这里面有平时的积累,也有关键时刻出色的发挥。

和珅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恃,至乾隆中叶,还不过是八旗官学生,只中过秀才。以这样的基础,要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乾隆三十四年,和珅因其高祖尼雅哈那有军功,故在父亲死后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之爵,协助侍卫处扈从皇帝。

乾隆四十年是和珅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那一日,乾隆帝大驾将出,仓促间黄龙伞盖没有准备好。乾隆帝发了脾气,喝问道:“是谁之过?”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身边的官员侍卫都瞠目相向,不知所措。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言干脆。

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更为惊异,叹道:“若辈中安得此解人!”皇帝认为,这样一个人,混在侍卫堆里实在是屈才了。又问其出身,发现还是个读书人,这在侍卫中也属凤毛麟角了。乾隆皇帝一向重视文化,尤重四书五经,对一些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当然更加另眼相看,所以一路上便向和珅问起经书的内容来。和珅记忆超群,答对颇合乾隆心意,进一步引起了乾隆帝的好感,当天就派他总管仪仗。从此和珅官运亨通,扶摇直上。

在后世人眼中,和珅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知道搜刮钱财的家伙,却不知和珅也有和珅的功夫。他的学问倒不见得多么高深,但是外形好、反应快,对于一件小小的突发事件,立即就可以引经据典地剖析明白。这对于现代人,就是一开口就高科技,中间还自然地夹带着几个英文单词。看在别人眼里,自然是才华出众的高手了。另一条是和珅有表现的意识,时刻准备着,等待机会,其实这也是一种进取之心。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只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做些收尾打杂的工作,那么他的价值将如何体现?所有的成功战略都强调:“要不断地进攻。”因为只有进攻,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你躲在家里不出门的话,你的机会一定会减少。最伟大的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说过一句话:“我不相信被动会有收获,凡事一定要主动出击。”因为有85%以上的人都是被动的,如果一个人能采取主动,他就能掌握整个局面。

一天,偏僻的小山村突然开进了一辆汽车,这可是件新鲜事,全村人都围了过来。从车上走下几个人,其中一个穿黑皮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演电影?谁想演请站出来!”一连问了好几遍,村民们都不敢吱声,好多人只顾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

这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站了出来:“我想演。”她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儿,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你会唱歌吗?”中年男子问。“会。”女孩子大方地回答。“那你现在就唱一个!”“行!”女孩开口就唱,一边唱还一边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村里人大笑,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好,就是你了!”

这个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的女孩子叫魏敏芝。她幸运地被大导演张艺谋选中,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出任女主角,名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很多时候,机遇在人们面前确实是平等的。只是当机遇突然出现时,有人却迟疑了、犹豫了,结果与之擦肩而过;而有的人却能主动上前,大胆追求,于是便赢得了机遇的倾心。你可以说这是偶然,但你又怎能说这不是必然呢?

一次外语课上,一位来自商业银行的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是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道:“教室内有多少学经济的同学?”没有一个人响应。有一个学生知道,听讲演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是学经济的,可是由于怕被提问的原因,大家都沉默着。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英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其他一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用极其醒目的颜色大大地用粗体字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在座位边上。于是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响应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

“我不解,便问前面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都是一流的人物,他们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者吃惊时,很有可能就预示着他会给你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事实也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见解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吸引别人的关注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我发现有好多人在这方面实在是不令人满意,他们太过含蓄或者说是怯懦,他们不习惯让别人看到自己,或许这样你会过得很轻松,但是你决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我想你们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凌云壮志,但是你的第一步必须是找到赏识你的人,这对沉默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他的话结束后,学生中有人笑了,有人不屑一顾,但是有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或做了一些暗示:我可以回答。

我们要记住这句话: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你必须不断地醒目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让别人发现你,进而才能赏识和信任你。

因此,你必须勇于尝试,一次次地去叩响机会的大门,总有一扇会为你打开。

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许多人之所以平庸了一辈子,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完全成熟的条件和万无一失的机会,缺乏站出来推销自己的勇气。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一个人追求成功的热情,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奇迹常常可以从这里产生。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站出来”的重要性,但是在有些时候,你会连站出来的机会都没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制造机会了。

当年还是一名黄浦军校学生的顾祝同,就是此中高手。

时任黄浦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有一个习惯,每逢早晨未等起床时间到,便提前起来去操场跑步,每天坚持,从来不误。这事被当时还不起眼的顾祝同发现了,于是他趁一天早晨上操的时候,故意迟到了一会儿,被蒋介石发现了,除训斥了一顿外,又给予罚跪的处罚。顾祝同没有辩驳,便跪到了一边。谁知,蒋介石处罚了顾祝同后,因为上操,早把这事忘了,下操后没有叫顾起来就回去了。这时候,有人劝顾:“校长早忘了,还不快起来。”顾摇头,没有动。该开饭了,又有人来叫顾让他起来,顾还是没有动。就这样,顾祝同一直从第一天早晨跪到第二天早上。蒋介石在第二天早上来跑步才发现还有夜行人,忍不住问道:“你怎么这么早,跪在这里干什么?”顾答:“不是校长惩罚学生让学生跪在这里么?”蒋介石忽然大悟,这才记起昨天有个学生因迟到而被自己罚了跪。于是他又问道:“那你怎么不起来?”顾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校长命令,学生不能起来。”蒋介石非常感动,急忙拉起顾祝同,携手并肩前后跑起步来……

只这一下,顾祝同便在蒋介石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伐开始后,蒋介石一路破格提拔顾祝同。蒋介石要推行自己的独裁政策,就必需树立起绝对的权威,顾祝同此时彻底地奉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最合蒋的心意。从来没有人会去排斥自己的崇拜者,这出戏顾是做给蒋看的,而蒋是做给别人看的。

表面看来,这是权势者与靠巴结晋级的小人物合演的一部双簧,并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抛开这种稍稍有点儿迂腐的想法。权位是一把双刃剑,用好用坏,全看控制者的心意,至于他当初坐到这个位子上的时候,是不是玩了一些小花样,只要不伤天害理,倒也不必深究。

从另一方面说,那些掌握了强势资源、可以影响其他人命运的人,极少会主动凑过去欣赏谁。如果你去接近他呢?这又是不同。他手中的资源,给谁不给谁本是个未知,当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勇气的人站在他面前时,他一般会为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而欣喜,顺水推舟地提拔一下,自己也没什么损失。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唐骏,他几乎可以算作是当今中国最牛的职业经理人了。从微软到盛大再到新华都集团,做得都是业内顶尖的大公司。

唐骏当初的一段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因为高考语文59分,唐骏没有考上第一志愿,也没有读上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时候的他有些自暴自弃,成绩中等偏下,三好学生之类的奖项也与他无缘。转眼就要大四了,唐骏是进无去路,退不甘心,他无数次地问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实习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和学光纤通信的后来的太太,在做出未来是光纤通信时代的判断后,他开始攻读第二专业——光纤通信,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几乎没有人对他考上研究生抱有信心,考试的结果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在北邮的研究生考试中,唐骏获光纤通信第一名。

虽然唐骏获得研究生考试第一名,但他没能取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因为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唐骏经过一番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推理:北京这一年一共有75个出国名额,这一次英语题非常难,成绩合格的寥寥无几,像北邮这样的学校才只有5个学生合格,那么其他的学校肯定会有很多名额用不上!于是他开始给各个学校的研究生处打电话问是否有多余的名额让给他。在遭受到许多白眼后,终于北京广播学院愿意帮他把材料报上去。可是批不批成了另一个问题。穷学生没有钱也没有门路,唐骏自己拿着介绍信,去找教育部出国司的副司长。认准了人后,一大早,他跑到教育部出国司办公的地方,对副司长点头微笑:“啊,您好,您上班了啊?”下午五六点,他又准时待在那里,跟副司长打招呼:“您下班了啊?”翻来覆去就这么两句话。两天之后,副司长终于被这个小伙子的执着感动了。就这样,唐骏获得了去日本读研究生的机会。

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名人中,很多人也是通过向那些“伯乐”们推荐自己,从而踏上成功的阶梯的。

我国着名导演张艺谋在成为大导演之前可谓历经坎坷曲折,但他以进攻的姿态为自己创造了一次次机遇。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在“文革”后首次招生,按他的家庭情况,他是难过“政审”关的。但他用自己几年来的摄影作品“开路”,给素昧平生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恳切真诚的信,并附上自己的作品。颇通艺术的部长有强烈的爱才之心,派秘书去电影学院力荐张艺谋,他才被破格录取。尽管在校表现优秀,但命运仍然对他不公,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这个小厂。但张艺谋并没有因处境不佳而自我埋没。外部条件不好,厂小、人少、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但这里也有大厂所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科班毕业生少,名导演、名摄影师少,因而论资排辈的做法不像大厂那么突出。张艺谋主动请缨,挑起大梁,以卓越的摄影才能,一炮打响,荣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