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31444900000030

第30章 石油危机与中国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1)

76.石油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崛起吗?

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从目前石油的开发与供需状况分析,中国石油生产的增长将远远无法跟上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且缺口越来越大,惟有向国外大量买油才能确保经济发展之所需。这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世界在20世纪最后10年发生了两件大事:苏联的覆亡和中国的崛起。由于中国大陆人口5倍于美国,如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GDP总量将超越美国。中国成为全球大国的前景,对美国战略利益构成挑战。对美国而言,钳制中国除了直接使用战争这种两败俱伤的手段之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中国的石油命脉,而这正是中国最担心的。

一、中国将成世界最大耗油国

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有两个极具指标意义的‘历史拐点’,第一个是1963年,大庆油田开始量产,《人民日报》上欢呼中国从此‘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第二个是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这一隐含危机意味的信号,当时并没引起中国官方和新闻界的重视。

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一方面,中国经济气势如虹,始终保持7%至10%的增长;另一方面,石油工业发展却落后于整个经济的发展,石油产量的增长率仅能维持在2%以下。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国的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拉动了汽车家庭化的消费热潮,这一切使中国的能源短缺特别是石油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在1999年,中国的石油缺口激增到4000万吨,进口额达到创纪录的46.6亿美元。

如果要探究中国石油生产徘徊不前的具体原因,起码可以列出三条:第一,东部主力油田占中国石油产量90%,但这些油田如大庆、胜利等已经开始老化,油质下降,产量递减。第二,西部石油勘探尚未发现整装大型油田,虽然塔里木盆地预估储量甚丰,但采油成本太高,运输成本高昂,无法形成量产。第三,其他地区每年新增的原油探明储量不足,而且多数新探明的储油区埋藏深、油层薄、产量低。

对此,美国兰德公司的报告认为,中国石油的消费量不断扩大,产量却无法大幅提升,未来石油供给不足的缺口必然逐步扩大。1993年以后,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目前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估计到2015年至2020年,中国50%至60%以上的石油必须仰赖进口,也就是说,中国将在未来十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而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却远在美国之下,到那时中国石油不足之窘境将更为明显。

二、石油危机可使中国经济大滑坡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石油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制约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步步紧逼的石油风险的背后,蕴含更高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中国头上。

尽管世界上有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美洲这三个主要产油区,但仅中东的石油可采储量就占世界的64%,而北美、亚太和欧洲三个地区消费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80%。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的极不平衡,使得石油供应始终是一个高风险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欧美主要耗能大国对中东能源依赖程度并不如想像的严重,欧洲北海油田枯竭后,可改由俄罗斯及里海地区输入石油,由非洲运往欧洲的原油也可改为供应美加地区,这种地缘的便利,可使欧美大大降低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但是,未来5至10年,中国不管如何分散能源,中东仍是石油的主要进口地区,而中东政局长期不稳定,以减产或中断供应为标志的石油危机随时有爆发的可能。一旦石油供应短缺,中国受创程度必然远在欧美国家之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测算,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会令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2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自然也是受油价影响最大的国家。纽约石油期货市场的专家预计,现在石油价格已接近每桶60美元,有可能把中国GDP增长率拉低0.7至1个百分点。按2004年中国的CDP总量计算,此番油价上涨可能使中国损失的产值高达100亿美元左右。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事态。如果中东政局突变,特别是台海发生战事,美国必然对中国实行以石油封锁为核心的贸易制裁,导致中国发生供不应求的石油危机,进而造成中国经济大面积滑坡。据了解,超过六成的中国外汇储备是以美国长期国债的形式存在,一旦台海发生冲突,这部分资产可能遭到美国冻结,使中国筹措战争经费特别是购买石油的硬通货发生困难。而由于能源供应不足,大量产品无法按订单要求交货,中国东南沿海的外向型经济就将濒临全面崩溃,导致数以万计的工厂停工,失业率很可能飙升,股市全面下跌甚至崩盘,通货膨胀率大幅上扬,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77.如何在石油方面确保我国的国家安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特别是近十年来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几乎是直线攀升,造成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强,目前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单2004年就要花300多亿美元进口石油,(而同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才只20亿美元),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令我国政府不得不把它摆在一个突出的战略安全位置上来对待。

据估算,从2010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5亿吨和2.0亿吨。所以,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缺口,势必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计划,同时在国际外交上也处处被动,受制于人。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也是中国在2020年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顺利实现我们和平崛起的目标,我们从现在应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确保国家安全。

一、扞卫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我国的海下石油资源

近些年来,由于陆地石油存储量已被探测殆尽,各国都纷纷把海洋石油探测和开采以及争夺作为维系其持续发展的命脉,在环中国大陆架的黄海、东海、南海都储藏了丰富的海底石油,经勘测,在中国钓鱼岛附近的东海油田蕴含石油可能达100亿吨。而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分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

近几年,中日两国围绕安大(纳)线之争、钓鱼岛之争、东海油气之争为何愈演愈烈,其实就是石油之争。石油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的日本妄图以此摆脱日本本土各种战略资源匮乏的软肋,同时也想利用阻挠我开发石油继而达到其遏制中国经济崛起的目的。中日两国在东海专属经济区的界线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日本认为应按照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来划分东海海域日中两国的专属经济区。但中国方面认为,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应该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界线应该是向东一直到冲绳海沟一带,不承认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所谓“日中中间线”。东海“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区域,在宁波和日本冲绳岛之间。从地理位置上讲,不仅属于中国大陆架自然延伸部分,而且也在被中国坚决否认日方所谓的“中日海洋中间线”的中方一侧。中国对有争议地区的政策一直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实际情况是,日本拒绝这项提议。越南、菲律宾也不理这项提议。因此中国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方的界线原则,以扞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和保护我国的海下石油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彻底断绝妄想霸占我钓鱼岛的念头,同时也为2020年以后解决南海之争做好铺垫。

二、优先发展现代化海军、空军,确保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

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占已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2%,2010年将达到45%,2020年则会达到50%的以上。而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通过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战略上已经控制着全球70%的石油资源,如果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我国将很可能面临买不到油和如何把油安全运回来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几乎全部是海上油轮运输,而这些运输绝大多数是由外轮承担,中国目前不具备远洋护航的能力,即使到2020年中国从中亚和俄罗斯通过陆路输入的石油能达到30%即6000万吨,剩余的70%也还将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也必然经过印度洋以及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的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而马六甲海峡还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冷战后,美国为确保自己的利益,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力量,控制着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并在新加坡建立了军事基地,直接扼守中国的能源进口咽喉,因此我们要优先发展现代化海军和空军,确保海上石油运输生命线,同时还要震慑虎视眈眈的日本军舰。

三、将“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抢占石油份额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地位上。

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安哥拉、阿曼、也门和苏丹等高风险国家,进口的石油中有50%来自中东地区,25%来自非洲,然而这些地区的国家大多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冲突及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全球能源资源有限,现在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已经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不足总产量的50%。截止目前,中国只与伊朗、哈萨克斯坦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但进口的石油至少在2020年之前所占的比重还会很小,为改变我国大量进口石油长期受制于人的现状,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四大集团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这些年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在世界20多个国家取得了石油的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中方累计投资已达70多亿美元,形成了北非、中亚、南美和亚澳四个海外油气生产基地,拥有海外输油管线2700公里,累计获得属于中国的份额油6000万吨,在过去的2004年获得的份额油已经达1750万吨。但在国际上与美国、日本等石油进口大国争夺中,中国一直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单从海外投资来讲就远远落在美日后面,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海外投资才达到35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为69000亿美元,日本为3450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千分之五,日本的百分之一。由于陆地开采石油成本只有两三美元/桶,因此凡是有石油的地方都有美日争夺的身影,美国和日本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向当地政府施加压力,排挤他国,在中亚、里海地区和在苏等国丹,美国竭力插手中国的石油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而在俄罗斯,日本更通过各种手段阻挠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愣将基本谈成的安大线给搅黄了。中国油企海外发展的道路是异常艰辛,而中国海外份额油的安全底线是:在2010年要经达3000万吨,2020年至少为5000-6000万吨,因此必须把海外石油投资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地位上,并在外交、政治、经济上给予特别支持,以增强海外投资的国际竞争力,把世界作为中国的加工厂来支持国内的经济发展。

78.我国主要的海陆石油通道有哪些?

目前我国的石油供给问题存在诸多重大变数,这迫使我们要面对现实,在开辟全球化油运通道上,必须建立新思维,不要只想着成为一个出口大国,很重要的也要学会成为一个进口大国,石油进口就是成为进口大国的一个关键点。当前,如何保证油运通道的安全、可靠,已成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构成部份。

石油运输主要靠海上和陆路通道,陆路通道又分铁路和管道通道。尤其是海上通道,占有很大比重,极为重要。

当前,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线主要是:

中东地区: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中国沿海港口;

东南亚地区:马六甲海峡——中国沿海港口;

非洲(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沿海港口;

(东非):马六甲海峡——中国沿海港口;

(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沿海港口。

由此可见,我国现在的石油通道,过分依赖海上比较单一化的路线,特别是“马六甲困局”,构成对我国石油运输极为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的海、空军还不具备远洋保护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能力,也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石油运输船队作后盾。因此,构建多国化石油地理资源和多渠道的油运方式,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从战略上看,我们已经着手规划,力争尽快改善石油运输的困局,开辟全球化油运通道。我们构想可能建立起9条油运路线,其中:海上5条,陆路4条,大多数是新的,以便形成一个蛛网式战略通道,构成加强西向、扩充北向、新建南向和太平洋的油运新格局。

这9条油运路线的具体安排是:

1.马六甲海峡运输线。

这在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它的战略地位,但要设法着力解决因过分依赖而产生的严重风险问题。

2.建设泛亚铁路运输线。

早在1995年,由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东盟第五届大会上提出的设想,计划在东南亚的安达曼海和泰国湾沿岸,建立一个陆上环状铁路运输网络,由三条跨国铁路组成。

东线: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岘港——河内——昆明;

西线: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仰光——瑞丽——昆明;

中线: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万象——尚勇——祥云——昆明。

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论证中,估计建成需要10年以上时间。

3.建设克拉地峡运输线。

这是由克拉地峡运河和“海陆联运陆桥”联合方案组成。从历史上看,据说在400年前,就有人提出这个构思,近来,已提到现实的议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