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31445500000017

第17章 借用他人的声望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人都有,谁都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就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所以对于我们办事来说,在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一下“名人”的名气,或许可以让你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当你身边实在没有合适的说客帮忙时,也可以从名人中拉一位,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声望,充当你与被求者沟通的媒介。

巧妙借用他人声望

借用他人的声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仅现代人会做,古人也早已认识到并加以实践了。

刘邦称帝后,宠爱戚姬。戚姬依得宠之势,渐生夺嫡之心。于是,日夜在刘邦面前颦眉泪眼,请求废掉太子刘盈,更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由此,引起了汉初吕后与戚姬争夺太子的风波。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夏,刘邦召集群臣,正式提出了废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众臣的反对,未能如愿。

吕后闻讯后,心中十分恐慌,怎样才能保住己子储君地位呢?数日苦思,她仍未想出良策。有人面见吕后说:“张良素来足智多谋,且得陛下信任,皇后何不去问计于张良?”吕后闻言,茅塞顿开,急忙派兄长建成侯吕释之去向张良问计。

吕释之见到张良,说:“君为陛下谋臣,向来多谋善断,今陛下想废立太子,君还能在家高枕无忧吗?”张良听后,心感不快,但又知来人不好得罪,于是说:“从前,陛下常处危急之中,能用臣计;今天下已定,如因爱心而要废立太子,本是父子骨肉之间的事,虽有像我这样的臣子,又有何用?”吕释之见张良有意推托,就胁迫他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好说:“当今陛下仰慕而又没得到的只有四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这四人年龄已高,因陛下轻士善骂,逃匿商山隐居,号为商山四皓;发誓不为汉臣。公可卑诚厚礼,持太子书信,遣能言善辩之人,前往商山聘请。如四皓肯下山相助,且常随太子出入朝中,太子地位就可保了。”吕释之听完,辞别张良,回报吕后。吕后闻计,心中大喜,立即派人去请四皓。四皓见来人心诚,答应下山,面见太子。及到长安,太子刘盈待四人如师尊,四皓便留住都城。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因有病在身,想让太子领兵讨伐。四皓知道后,找到吕释之说:“我们到此,是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领兵,这样,有功不能赏,无功却要有罪,储君之位就危险了!你可叫皇后去面见陛下,就说:‘英布是天下枭将,叫太子统兵,众将定不肯用力,如同令羊将狼。英布知道后,定会挥军西进。陛下虽有病在身,但如抱病亲征,诸将不敢不尽力,定会平定英布。’”吕后照计行事,刘邦只得亲自引兵东征。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刘邦打败英布后返回长安,又提出废立太子。因叔孙通以死相谏,只得暂时放下。

一日,刘邦置酒宫中,令召太子侍宴。不久,刘盈奉谕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楚楚,心感奇怪,问道:“四老为何人?”四皓不待刘盈介绍,依次向前施礼,各自通报了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请公等数年,公等避我不见,今日为何来到长安,跟从我儿?”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爱骂,臣等不愿受辱,为此不来。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贤者都愿为太子引颈去死,臣等所以前来辅佐太子。”刘邦闻言,长叹道:“公等肯屈身辅佐我儿,我还有何言可说?还望始终维护,造福天下!”宴罢,四皓随刘盈离去。刘邦急忙唤来戚姬,指着四皓远去的背影说:“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丰,再难动摇了!”说完,借酒高歌,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罢又歌,声调凄怆!自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借助名人威望,巩固自己地位,发展自己事业,古来有之。张良叫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所用正是这种谋略。果然,四皓辅佐刘盈后,刘邦见众望已归太子,怕硬行改立得不到众臣支持,会动摇刘氏江山,为此打消了废立之愿。在汉初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吕后战胜了戚姬,保住了刘盈的储君地位。

让有声望的人帮助自己说话,不但可以加强自己的可信度与美誉度,还可以巩固自己地位,为发展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

让“名人”效应来添彩

我们这里所讲的“名人”,是频繁出现在媒体,曝光在大家面前的,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甚至只要是你的周围,身边的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都可以算作是“名人”,而借助“名人”效应,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名”。只要牢牢抓住“名”,巧妙地加以利用,对你的事业、人生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做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艾布杜在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天涯,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被他拜访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签名都是当代的世界名人时,会有什么反应呢?人都是好名利的,尤其是有钱人更爱虚名。因此,多数的人都心甘情愿地签下大名,并提供照片。又由于这些人有很多钱,而且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毫不吝惜地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钱。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美元。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有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为500万美元。

这个故事中的阿拉伯人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名人”效应,通过借助“名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那些所谓的“名人”在人们眼里更显得有声望,是具有特殊地位的群体。“名人”的一言一行都颇具影响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大众所效仿的。

约翰逊是美国着名的出版家,有一次,约翰逊想招揽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当时真尼斯公司的管理者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经理。约翰逊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约翰逊并没有在麦克唐纳那官腔式的回信面前逃避,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约翰逊认为从麦克唐纳的来信中,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于是约翰逊再次给他写信,要求与他见面,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的话,我就立即中止接见。”麦克唐纳回信说。

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约翰逊一直在想他们见面后该谈什么。翻阅美国名人录,约翰逊发现麦克唐纳是一位探险家,在亨生和皮里准将到达北极那次闻名探险之后的几年,他也去过北极。亨生是个黑人,曾经将他的经历写成书。约翰逊想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他让在纽约的编辑去找亨生,求他在他的一本书上亲笔签名,好送给麦克唐纳。他还想起亨生的事迹是写故事的好题材,这样他就从未出版的七月号《乌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并以一篇简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到了那天,约翰逊刚步入麦克唐纳的办公室。麦克唐纳第一句话就说:“看见那边那双雪鞋没有?那是亨生给我的。我把他当做朋友。你熟悉他写的那本书吗?”“熟悉。刚好我这儿有一本。他还特地在书上为你签了名。”麦克唐纳翻阅那本书,接着,他带着挑战的口吻说:“你们的杂志,依我看,应该有一篇介绍像亨生这样人物的文章。”约翰逊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并将一本七月号的杂志递给他。他翻阅那本杂志,并点头赞许。约翰逊告诉麦克唐纳,他创办这本杂志就是为了弘扬像亨生那样克服重重困难而达到最高理想的人的精神和成就。“你知道,我想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在这本杂志上刊登广告。”最后,麦克唐纳说。

在与人交往,找人办事的时候,常常需要与人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谈话的重点对于办事能否成功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常常为谈话的内容感到头痛,特别是在找人办事的时候,怎样引发他人的兴趣,寻找到共同点呢?在这个时候,你不妨主动出击,找一个双方都熟知的“名人”作为突破口,这样,就很容易与他人引发共鸣,而你所办的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求助于名人也有技巧

一般而言,不管办什么事其实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首先就必须有所付出,而这种付出不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即使名人也不例外。因此你借助“名人”办事的时候,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从生活上、行为上、日常习惯上、个人喜好上下工夫,摸清“名人”的规律,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投其所好。一旦你有求于他时,便可看清路数,“名人”才会欣然应允,帮你把事办好、办妥。

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菊,字写得也棒。他那幅“难得糊涂”的复制品,今天在大街小巷仍随处可见。当时,慕名上门来求字画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郑板桥恃才傲物,鄙视权贵,一些达官显贵想索求书画,哪怕推着装满银子的车来,也被拒之门外。有位大富豪新盖了幢宅院,豪华富丽,但就是缺少点斯文气息。有人建议,何不弄两幅郑板桥的字画,往客厅里一挂,岂不就高雅脱俗了吗?富豪一听,猛拍大腿,妙!拎着钱箱就往郑板桥家跑。名片送进去后,照例被挡在门外,理由无非是先生外出、不舒服、在练气功等,一连几次都是如此。

后来,大富豪与一位大官朋友闲聊时,提及此事,大官说:“你怎么连郑板桥是什么样儿的人都不晓得?别说你啦,我想要他的画,要了好几年,都还没弄到手。”大富豪一听,来了精神,夸下海口道:“瞧我的,不出几天,定能弄几幅字画来,上面还要让他写上我的大名。”

于是,大富豪派手下人四处打探郑板桥的生活习惯和各种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和观察,大富豪终于发现郑板桥的喜好:喜爱丝竹之声,特别爱吃狗肉。之后,大富豪就精心地设计了一个局。

这一天,郑板桥出来散步,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曲子甚雅,不觉感到好奇,这附近没有听说有什么人会奏琴呀?于是,循声而来,发现琴声出自一座宅院,院门虚掩,郑板桥推门而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感惊讶:庭院内修竹叠翠,奇石林立,竹林内一位老者鹤发童颜,银髯飘逸,正在怡然抚琴。哎呀,这不分明是一幅图吗?

老者看见他,立即戛然而止,郑板桥见自己坏了人家兴致,有点不好意思,老者却毫不在意,热情地让他入座,两人谈诗论琴,颇为投机。谈兴正浓,突然,传来一股浓烈的狗肉香,郑板桥感到很诧异,但口水已经忍不住要流下来。一会儿,只见一个仆人捧着一壶酒,还有一大盆烂熟的狗肉,送到他们面前。一见狗肉,郑板桥的眼睛就黏在上面,老者刚说个“请”字,他连客套话都忘了说,就迫不及待地狂喝酒、猛吃肉。

风卷残云般地吃完狗肉,郑板桥这才意识到,连人家尊姓大名还不知晓,就糊里糊涂地在人家这里乱吃一通。现在酒足饭饱,自己总不能就这么一甩袖子,说声再见就走吧!然而,又该怎么答谢人家呢?留点银子吧,不仅太俗,而且自己出来散步,也没带钱呀!于是,他对老者说:“今天能与您老邂逅,实在是幸会,感谢热情款待,我无以为报,请您找来纸笔,我画几笔,也算留个纪念吧。”老者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吃顿饭不过是小意思,何必在意!”郑板桥以为他不稀罕书画,便自夸说:“我的字画虽算不上极佳,但还是可以换银子的。”老者这才找来纸笔,郑板桥画完,又问老者的姓名,老者报了一个,郑板桥觉得耳熟,但又想不起来是怎么回事,还在落款处题上“敬赠某某某”。看到老者满意地笑了,他这才告辞离去。

第二天,这几幅字画就挂在大富豪别墅的客厅里,大富豪还请来宾客,一同欣赏。宾客们原以为他是从别处高价购买来的,但一看到字画上有他的大名,这才相信是郑板桥特意为他画的。消息传开后,郑板桥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着那天散步的路线去寻找,发现那原来是座无人居住的宅院,这才意识到,自己贪吃狗肉,竟然落入了人家的圈套。

“名人”也是人,自然也就有着普通人所有的弱点。因此适当的恭维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选择正确的恭维方式,对于找“名人”办事来说,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位政客,想在东北谋份美差,曾经请一个有势力的大老板,把自己推荐给张作霖,结果无功而返。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旧友,此人正好是张作霖的顾问。这位政客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他,请求他催催张作霖。

旧友见政客一脸失望,竟也为朋友想出一个主意。他说:“我想到一计,老头子近来很喜欢打牌,我们请他来吃饭打牌,打牌时你只许输,不许赢。不妨连自己的底也输光,一定要让老头子赢得满意。到那时候,我自有妙计。”于是,一切照顾问的计划进行,这天,张作霖的牌很顺,要什么牌就来什么牌,要吃有吃,要碰有碰,坐庄就连庄。他高兴得一个劲儿地乐!

打过牌后,张作霖和顾问边吃边聊,顾问捧他:“大帅,您这牌可打得太棒了!”张作霖笑着说:“哪里,碰运气罢了!”那顾问话锋一转,说道:“今天那一位可输苦了!他也不是个富有的人,这次到北京来,是想谋一个差事的。”张作霖听了,道:“他是你的朋友,那就把支票还给他得了,咱们一千两千的也不在乎!”说着就去口袋里掏支票。

那顾问连连摆手道:“使不得,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输了的钱,他决不会收回的。大帅要是可怜他,不如给他一个什么职司,他就感激不尽啦!”张作霖突然想起了什么,拍拍脑袋道:“噢,想起来了,某老也曾经推荐过他的,我成全了他吧!”那顾问忙道:“那我先替他向大帅谢恩啦!”不出一个星期,那个政客就到东北去做官了。

这位政客的经历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要找“名人”办事,一定要学会适当地恭维,并且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恭维方式,要清楚地掌握名人的喜好,投其所好,在其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契机,把你的要求提出来,这样才容易把事办成。拥有“名人”的帮助,再难办的事也会变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