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31445500000039

第39章 做到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字面上的意思是指真正有智慧之人表面都显得很愚笨。历史记载孔子去访问老子,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句话的意思是指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看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大智若愚,在外表的愚笨之后,隐含无限巧计,如同大巧无术一般,愚的后面隐含着大彻大悟、大智大慧。大智若愚,藏锋露拙,实在是一种智者的行为,用以修身养性,则是一种智慧人生,用来处世待人,则是一种智慧之术,可以保全自己,免遭灭顶之灾。

有时候要大智若愚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岸,流必湍之。”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整个自然界中,各种昆虫被人们视作最无能、最让人任意宰割的生命体。岂不知昆虫自有一套避凶趋吉的妙法,这就是它们的保护色和伪装术。如变色龙的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竹节虫爬附在树枝上如同竹节一般,以此来骗过天敌的眼睛;枯叶蝶在遇到天敌时会装成枯黄的树叶,它的天敌哪里会想到这枯黄的树叶竟然是它苦苦寻找的美味,还有的动物遇到危险时装死以迷惑敌人。在人们看来,这些方法未免太低级了,可正是这些看似无能的方法使动物种群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皇帝跟前的王公大臣,可以说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时时刻刻都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这种情况下,大智若愚的人才能独保其身。商纣王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暴君,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竟然弄不清年月日,问左右的人也都说不清楚。纣王又派人问箕子,箕子是很清醒的人,他知道这件事后,悄悄对自己的弟子说:“做天下的大王而使国家没有了日月概念,国家就危险了。而一国的人都不知道时日,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么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箕子也假装酒醉,推说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因此而幸于保命。

大智若愚,不仅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实现自己目标的智慧。俗语说“虎行似病”,装成病恹恹的样子正是老虎吃人的前兆,所以聪明不露,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藏巧于拙,用晦如明”。现实中,人们不管本身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傻呵呵不会弄巧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威胁,会使人放松戒备和设防。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但又要懂得藏巧,不为人识破,也就是“聪明而愚”。

大智若愚并非让人人都去假装愚笨,它强调的只不过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即要谨言慎行,谦虚待人,不要太盛气凌人。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倘若一个人能够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

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寻找最佳生活方式的历史。和原始初民相比,今天的人类正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火药的发明、电的发现、印刷术与计算机的创造,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人类插上了自己创造的翅膀,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可以栖居在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当中。人类似乎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并且也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象:人无所不能、无所不知。难免人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类是多么神圣与伟大!他是天地玉成的精华,是大自然的精灵和主宰。

但是,在生活中,却非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而有些人难免自恃聪明,熟料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同为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为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糊涂往往给人以愚拙的印象。然而,或智或愚对人一生的命运关系极大,所以人们大都以聪明为美,表现自己聪明的一面,隐瞒自己笨拙的一面。

有的人的确很“精”、“很聪明”,处处体现出一种实用主义的色彩,用得着你时,好话说尽,将人说得心花怒放,为他办事,然而用过之后,就判若两人。此类人的“精”,使人寒心。还有一种人的“精”,就是“势利眼”,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现在或将来自己“用得着”的人,就一副肉麻、谄媚样,令人很不舒服。而对那些普通人或“用不着”的人,就一百个瞧不起,爱理不理的样,让他人有一种受侮辱、受损害的感觉。此种人自以为很“精”,其实很傻,因为他(她)们的那种“势利眼”和“看人头”的处世方法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反对者”。“势利眼”的实质也是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不愉快”。

真正聪明的人却不这样做。他们信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并以其为美。真正的聪明人几乎都以大智若愚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所以《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意思就是说: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井水者先干涸。人也如此,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锋芒太露而遭人暗算。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才华过主而遭杀身之劫。《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们还是谨记中国那句千古名训“大智若愚”为妙。

有时,糊涂一点,反而是一种聪明与智慧,甚至是一种大聪明和大智慧。列宁说过这样一段话: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真正的“精”者,既能明白他周围所发生现象的是是非非,也非常明白自己身上弱点所在。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吸收他人的优点来丰富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他们从不用语言来显示自己,总使人有一种谦虚、实在的感觉。因而真正的“精”者,永远是生机勃勃的,富于进取精神的。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做到聪明非常困难,一个人要做到糊涂也非常困难,而一个人由聪明升华到糊涂更是困难。可见,对比聪明,糊涂是更高层次的聪明。因为,这种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不露痕迹的聪明。

在复杂的世界中,一个人如果能够以大智若愚的方式去生存,那他就能够避免很多麻烦的缠绕,达到一种逍遥的境界。

锋芒不要太露

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问礼。智者告诫仁者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会潜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所以,一个人还是有所节制为好,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不可处处占上风。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就像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大风折断的道理一样,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世上的高人往往其貌不扬,由于不太抢眼,可以避免别人的注意力,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练就一笔好字的人谎称不会书法,这样可以推掉许多违心的差事;力大无比的人往往装成手无缚鸡之力,紧急时才能够出乎意料地打败来犯者。做人,锋芒太露,就等于把自己的底细给对方交代得一清二楚,一旦交起手来,就首先输掉了一半,实难收到突见奇功的效果。

但做人又不能不露锋芒或过于藏而不露。过于藏而不露,总给人一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感觉,让人觉得你这人虚伪无比。不可不露,却又不能太露或乱露,只要不刻意显露就好。有能力终究是要露出来的,只要时机、地点、人事三者合适。如果有一样不合适,那就不要乱露,以免招来不必要麻烦,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恼。

这种深藏不露的处世智慧与西方张扬个性注重表现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表现”,主张“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有一手就要露出来”,否则和没有能力没有什么两样。西方人不但好表现,到处表现,而且还要随时告诉别人自己表现了些什么东西,甚至随身携带一些以资佐证的物件,证明自己确实如此。

中国人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做病猫”。不过我们更了解“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惨痛苦境,在表现之前,先做好“等到达那里,先打听一下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的准备工作。所以两者的区别不在于表现不表现,而是怎样表现。前者是舍身哲学,主张能露就露,露光了就走路,后者是守身哲学,主张先打听一下,看一看露到什么程度最合理,然后才合理地显露。

深藏不露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走出来。若大家都争着要露,特别是那些才能平庸,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其结果只能是埋没了真正的有才华的人。不强出头,其实就是在不应该自己出头的时候,千万不要出头,一定要出头不可,也应该设法让别人先出头。万一让不过,才抱着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来出头。当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无须讲究什么深藏不露。因为自己很平庸,就算利用深藏不露来“藏拙”,充其量也只能隐瞒一时,最终会被人识破,原形毕露。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大凡英雄豪杰,都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其作为进身的阶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当初,张良、韩信就是刘邦的梯子,韩林儿就是朱元璋的“马桶”。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他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做过齐王和楚王。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人们在制订理想目标后,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忍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异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其坚忍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唐诘诃德”。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长者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