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与应酬36计
31445500000049

第49章 奉行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2)

执着与变通,自古以来似乎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常说,执着而不知变通是顽固不化,泥古而不会通今是冥顽不灵。由此可见,执着与变通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于执着与变通的度,孟子早就有过精辟的见解。

有一次,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吗?”

孟子回答说:“是礼。”

淳于髡又问:“假如嫂子掉到水里,可以用手拉她吗?”

孟子说:“嫂子掉到水里,有生命的危险,不去拉她救她,这无异是豺狼。男女之间授受不亲,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子掉入水中,用手拉她,这是礼制的变通。”

在生活中,变通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是不是因为它重要,我们就要事事变通,时时变通呢?非也,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当执着处,我们不可一味变通!

首先,在做人原则上,当讲执着,不能一味变通。古人云:“随流性转,乃是常人。”普通人没有要坚持的东西,经常根据时势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大人物却不是这样,在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群体中的主心骨,不但身边的人会敬重他,服从他,就连他的敌人也会尊重他。

齐国权臣崔杼控制国政后,召集朝中大臣在自己家里歃血盟誓,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指天发誓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将遭天打雷劈!”

不少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话发了誓。

轮到晏子时,晏子低头含了血,也指天发誓:“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将遭天打雷劈!”

崔杼大怒,用矛顶住晏子的胸膛,用戟勾住他的脖子,威胁道:“你还是把说过的话改回去吧,这样我就会和你共享齐国。你要是不改的话,应该知道后果!”

晏子镇定地说:“崔杼,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上说:‘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树干枝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君子不以邪道求福,那我更不能够如此。你考虑一下我的话吧!”

崔杼想了想,叹息道:“这是个贤德的人,我不能杀死他!”于是把晏子放了。

其次,对于预定的人生目标,不能随境遇而变,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唯有持之以恒,才可能达成目标。只有执着追求目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左顾右盼,才不会有那么多的迟疑迷惑,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痛悔。这样,你就能以坦然之心、心无旁骛地向目标进发,而不受任何不理想遭际的左右。

孔子率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陷入困境,一连七天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孔子没有任何怨言,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屋子里弹琴唱歌。

子路、子贡和颜回一起在野外采集野菜。子路对子贡说:“我跟随先生这么久,他先是在鲁国被逐,后来被迫在卫国隐居,再后来在宋国的大树下习礼时被人砍倒了树,现在又在陈蔡之间陷入了困境。先生遭遇了这么多的羞辱,虽然凌辱先生的人从来没有受到过惩罚,但先生的歌声却没有中止过。难道君子对所有的事都不感到羞耻吗?”

他们回来后,颜回将子路的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不高兴地推开琴,让颜回将子路和子贡叫进来,严厉地说:“你们知道吗?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窘,才是困窘。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遭受了乱世的祸患,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做困窘呢?我反省自己,在道义上不感到内疚,在灾难面前不丧失自己的品格。严寒到来,松柏在霜雪降落以后,还不凋落,我们因此知道松柏的生命力旺盛。从前,齐桓公因为流亡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因为逃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为受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陷入困境,对我来说大概是幸运吧!”

子贡和子路都感到十分羞愧,都说:“听了老师的教导,我们才知道天的高远,地的广大啊!”

大哲学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其实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没有信念,只是在坚持的途中,变通这个观念不时来拜访我们,于是我们不再执着,然而,成功女神正是在你变通的时候,一点一点地离我们远去了。很多时候,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功,依赖于锲而不舍的决心。

勿为常理所拘

我们常说做事要讲求常理,也要合乎常情。所谓“常”,就是经常的意思,而“常理”,就是通常的道理。中国宋朝的大儒陆象山先生曾说过:“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至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出,亦莫不然。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此心此理亦无不同也。”我们是一个重视常理的民族,遵从常理也符合社会稳定和生活安定的需要。可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只有不被常理所限,不按牌理出牌,才能收到意想不到之功。

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高峻人强马壮占据高平,当地人民只知有高峻,而不知有刘秀。刘秀决心除此祸患,于是派寇恂率军讨伐高平。临行前寇恂请示光武帝:“是要讨伐他,还是招降他?”

刘秀道:“能招降最好,不然就剿灭他的全军。”

寇恂领了圣旨,率领大军日夜兼程赶到高平边界,驻扎下来。高峻得知寇恂领命来镇压自己,便派军师皇甫文出城拜见寇恂,以便探探朝廷的口风,与此同时,他让城门高度戒备,不允许任何人随意出入。

皇甫文来到寇恂军帐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寇恂见其态度傲慢,心中不禁暗暗生气,问道:“见了本将军,为何不跪?”

皇甫文拍手大笑,“跪你?就是刘秀在此,我也不跪,何况你一个武夫!”

寇恂拍案大怒道:“你们这群乱臣贼党,不为江山社稷立功,反而危害人民,抵触朝廷,罪大恶极。本应斩首示众,诛灭九族,念当今皇上仁慈,只要你们肯投降,朝廷定会从宽处理的!”

皇甫文还没听完,便已笑得蹲在地上。众武官皆被皇甫文的这种行为激怒了,都大声呵斥道:“这成什么体统,像你们这种人,即使朝廷招降了你们又有什么用?”

皇甫文听到这里,立即止住笑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寇恂嘲讽道:“你不敢攻城吧?刘秀小儿没给你命令,你这小官岂敢乱来?”

寇恂冷冷一笑,对皇甫文说道:“本将军攻不攻城,我想你是看不到了!”

皇甫文惊了一下,故作镇定地问道:“你说什么?”

“来人啊!”寇恂一声大喊:“把这个狗头军师给我拖出去斩了!”

众武官们忙拦阻道:“将军,两兵交战,不斩来使!”

皇甫文连声道:“是啊,是啊!将军难道没听过吗?”

寇恂没有听取众人的劝告,命两个武士把浑身颤抖的皇甫文拖了出去,并告诉皇甫文的副使道:“回去告诉你的上司,皇甫文已被我斩了,若投降就赶快投降,若不降就等着我的军队攻城!”

副使忙跑回去告诉高峻,高峻害怕了,当日就大开城门投降了。

众将领向寇恂贺喜,顺便问他:“当日来时,高峻严守城池,一点也不像投降的样子,为何杀了皇甫文他就这么快投降了呢?”

寇恂解释道:“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他让皇甫文来营中见我,言辞态度很傲慢,是想试试朝廷到底是招降还是剿灭。如果不杀皇甫文,高峻一定以为朝廷是来招降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恃无恐,杀了皇甫文,他才知道我们的决心,所以才这么快就投降了。”由于没有费一兵一卒,寇恂便降了高峻,光武帝知道后甚是高兴,赐寇恂黄金万两,并加官晋爵。

在这个故事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是常理,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可是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呢?顽敌会变得更加顽固不化,剿抚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办事的目的是达到良好的结果,按常理行事不能达到目的,就只有反常理行事。

从目的出发,不为常理所拘,行变通之道,这是办事成功的要点。

但这并不是说,应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论怎样讲变通,也不能脱离天理人情与法律、法规的框架。

在上例中,寇恂斩敌使,并没有违背一般的道义。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指双方地位相当的情况。寇恂出兵平叛,没有必要将对方当成平等的对手。他斩杀叛军来使,也可解释为处决叛逆之徒,在大道理上还是完全讲得过去的。

我们在生活中突破常理讲变通,也一定要讲道义、讲法律,否则后患无穷。

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

在大事上有原则的人,像大山一样可靠,他们是团队制度最忠实的维护者,也是其他员工的一把标尺。这种人有主见,遇事不会犹犹豫豫、随波逐流。他们在普通人看来有点“傻”,但他们却比普通人更有决策能力。

无论个人还是团队,信念和原则都是最后底线。一旦突破这条底线,优秀团队就变成失败团队,英才就变成庸才。那些伟大的人物,都宁愿遭受生活的磨难,也决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墨子的弟子公上让受老师派遣,向越王宣传墨家的政治主张。越王听了很高兴,说:“如果您的老师愿意来到敝国的话,我愿把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土地封给他。”

公上让回来向墨子报告此事,并问:“您愿意接受越王的封赏吗?”

墨子反问:“你认为越王会实行我的政治主张吗?”

公上让想了想,答道:“据我观察,恐怕不能。”

墨子说:“那我就不能接受越王的封赏了!”

公上让问:“如果得到封地,不是可以在这里实践您的政治主张吗?”

墨子说:“唉!不仅是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连你也不了解。如果越王愿意听从我的主张,我自然会酌情去做。如果越王不接受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我,又有何用?既然越王根本不会采纳我的主张,如果我接受他的封赠,就是拿原则做交易。如果要拿原则做交易,又何必舍近求远跑到越国去呢?我早就在中原地区有所收获了。”

公上让惭愧地说:“多谢老师教导,学生实在有些浅薄!”

一个人头脑聪明本领大,当然是好事,脑子笨一点能力差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只要有决不放弃的原则,照样能成为一个优秀人。

你看《西游记》中的唐僧,除了念经打坐,没看见他有多大能耐,降妖捉怪,提包挑担他全不会,手无缚鸡之力。可他有信念,无论前途有多少艰难险阻,他仍是硬着头皮一路向西;他也有原则,“走路恐伤蝼蚁命”,一言一行不失佛家本色。这“西天取经”的伟大事业,离了唐僧就完不成。

没有原则就干不成大事。但是,在小事上,也要有根据需要灵活机变的手段。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人,不要用僵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要随时根据人情事理调整自己的办事方法。

古时有一位名叫朱博的官员,听人介绍说,长陵有一个位叫尚方禁的富豪,颇有才华,完全可以当守尉。

朱博便派人暗中调查尚方禁这个人。

调查的人回来说道:“此人是长陵的大姓,年轻的时候行为不检点,曾经与别人的妻子私通而被发现,现在他的脸上有一处刀疤,就是那时候被人砍伤的。”

朱博点头不语。过了几天,他又以了解工作情况为名把尚方禁召来,仔细看他的脸,果然发现有一处很深的疤痕。

朱博喝退众人,独自留下尚方禁,问他脸上的伤疤是如何得来的。

尚方禁如实做了回答,然后红着脸,跪在地上请朱博饶恕。

朱博大笑着扶起他说:“男子汉大丈夫有一点点过失算什么?我准备为你洗刷掉原先的羞耻,你看如何?”

尚方禁感动得流泪不止。朱博趁势说道:“如果我为你洗刷了羞耻,使你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你可愿为朝廷效力?”

尚方禁连连应诺,表示一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博又告诉尚方禁道:“这次谈话你知我知。你以后的任务就是把遇到的奸邪之事都记录下来。”

这以后,朱博撤销了尚方禁蒙羞的案底,并张贴告示“澄清”尚方禁的冤枉,且一天之内召见尚方禁三次,以表示亲近。

尚方禁早出晚归,四处奔走,风雨无阻,揭发了境内多数盗首及其亲信和其他犯法之人。

短短一年,由尚方禁提供重要线索而侦破的案卷达两尺厚。朱博借此时机提拔尚方禁为遵县县令。尚方禁感恩戴德地赴任去了。

从道理上来说,尚方禁与别人的妻子通奸,属个人小节,可用可不用。但朱博没有因为他的才能而直接任命他,而是给他一个展示才能、立功受奖的机会。结果,既得到了一个人才,又办好了事情,其他人也不得不服,可谓一举数得,处理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