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散文集(二)(散文书系)
31463600000054

第54章 晁错论

【名篇鉴赏】

晁错,西汉政治家、政论家,景帝时的御史大夫,他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主张削夺诸侯权力和封地,以巩固中央政权,得到景帝采纳。吴、楚等七国诸侯以诛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景帝惊慌失措,不想晁错还要景帝亲征,自己留守,晁错的政敌袁盎等就乘机向景帝进谗言,说只有杀掉晁错,吴、楚七国才会罢兵。景帝就下令将晁错斩于东市,“以谢天下”。苏轼这篇文章所论述的也就是晁错这一件事。应该说,苏轼对晁错的削藩措施是赞成的,虽然嫌其太骤;对于晁错的被杀,也是深为惋惜的。但苏轼认为晁错被杀的原因,袁盎等的谗言还不是根本,而是“自祸”。大难当前,晁错不能“捐其身”,替天下人做抵挡大难的先锋,却让皇上亲自带兵,自己留在后方,皇上本来就难于忍受,加上很多人反对晁错的意见,这样,谗言便在这中间发生作用了。于是,晁错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苏轼最后的结论是:“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实在是有胆有识的见解。【经典句章】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原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责天下之祸,必集于我。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察,以错为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之有以取之也。【译文】

这天下最难处理的事情,就是表面看上去太平无事,而实际上却隐藏着危机。不去管它,任由其发展,那么一旦发展到让大家察觉的时候,形势已经积重难返,难以处置了;如果挺身而出,去治理这些隐患的话,一旦治理成功,天下仍然是平安无事,又有谁会相信你(所说的曾经存在的危机)呢?只有那些仁人志士、君子豪杰,才能挺身而出,为天下去治理这些事情,以求获得大的功绩;这绝对不是勉强其能力,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其目的也不是只为了追求名利。

天下太平无事,无缘无故制造大的事端;我既然惹出了这些事情,我也能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予以解决,能够给天下一个合适的交待。如果自己惹出了事端,而且事端来临,自己却要逃脱,把责任推脱给别人,那么对这天下祸事的指责,必然是集中于我一个人的了。过去那晁错对汉廷竭尽忠心,谋划去削弱诸侯的势力,诸侯们反抗,用诛杀晁错的名义起兵造反;然而天子不能明辨是非,将晁错处死以求问题的解决。天下人都对晁错因为忠心却受到这样的杀身之祸感到痛心,并不知道有自取其咎的地方。【原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所,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惋而不平者也。

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袁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译文】

古代做大事情的人,不只是有旷世的才能,同时也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将大河的水疏导到大海之中。在他这件事情没有做成的时候,大概也有一些未知的危险;只是他能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在做事的时候不慌张、不恐惧,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处理它,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当时以七个诸侯国强大的实力,你突然去削弱他们,他们不造反才怪呢!晁错这个时候不奋不顾身,替天下承担起应负这次危机的责任,去抵抗吴楚联军,却想着保全自己,让皇帝去御驾亲征而自己留下来据守京城。当初惹出七国叛乱的人是谁?自己想博得安定天下的名声,怎么能够推脱相应的责任,在出事的时候逃避危险?带兵外出打仗是最危险的事情,留下来看家是最安全的事情。你自己惹出来的乱子,却为自己做了最安全的选择,把最危险的事情推给皇帝去做,这就是广大忠臣义士最感到愤慨和不能容忍的原因。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没有袁盎出来要求处死晁错,晁错也是在劫难逃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自己想着做安全的工作,把危险的事情派给自己的主人去做。就情理来说,天子已经对这种情况不能容忍了。所以袁盎一旦跳出来说要杀晁错,立马就得到批准执行。假使吴楚两国造反,晁错一个人将责任全部挑起,日夜操劳,想办法去处理这件事情,不让皇帝去为之担忧操心,那么皇帝就会因此而感到无所畏惧、无所忧虑,就算有一百个袁盎跳出来说要杀晁错,皇帝也不会那样做的。

哎呀!这世间的君子们啊,你要想立下别人达不到的功绩,就不要考虑什么明哲保身的伎俩。假使晁错要求被任命为将军去讨伐吴楚联军,未必就没有功劳,只是他想着去保全自己的身家,搞得皇帝很不爽,奸佞的臣子得以趁虚而入。晁错用来自我保全的措施,也就是为他招来祸患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