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31499400000032

第32章 名人与养生(4)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生不变。二十余岁时,经人推荐在福建巡抚衙门幕府工作(相似秘书工作)四年。当时任巡抚的张师诚,号兰渚,是一位提倡净土法门、解行俱佳的佛教居士。曾编著《径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土宗的精辟论述,按信、愿、行分类编辑,简明切要,流传至今,被视为净土宗一本最佳的读物。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说:“如《径中径又径》一书,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直趋净土壸奥。于初机人,大有利益。”

林则徐最善用的养生方法就是用格言提醒自己。格言提醒有益中老年健康。由于有其简洁明了易记的特点,为相当多的中老年人所喜爱,是中老年人心理养生的重要方法。好的格言可使中老年人受益匪浅。按照格言提醒,以致按照格言控制自己的言行,不但可使自己的心理永远健康,而且可使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顺心如意。如:“找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表明多与朋友谈心聊天倾诉烦恼可以排除愁郁,有益心理健康。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将格言作为调节情绪,保健强身,调节心理的主要手段。

林则徐初到广州禁烟时,一些腐败官吏百般阻挠,使他的情绪波动很大,怒不可遏。但他知道暴怒无济于事,还可能给那帮腐败官吏找到攻击他的口实。于是,他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写了“制怒”二字挂在墙上,作为警句告诫自己。每当要发怒时,就注视墙上的“制怒”条幅,将怒气压下去。

有益中老年人养生的格言多种多样,如“枪不擦不亮,身体不练不壮”,说出了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开门见山地点明了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指出了茶水泡饭的弊端。至于像“今天笋子明年竹,少年体壮老年福”、“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进补如用兵,乱补会损身”等等这类谚语、格言,既幽默贴切,又耐人寻味。还有许多谚语规劝人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如:“睡觉不蒙头,清晨郊外走”、“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等,皆有利于增进中老年人的健康。

情绪乐观、心情舒畅,可使机体各种内脏功能健康地运转,增强抵抗力;急躁易怒、孤僻郁闷、沉默寡言、多愁善感,对身心健康不利。针对这方面的谚语有“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心宽体胖”、“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等。这些有益的谚语颇值得回味和借鉴。

小知识

林则徐教子成才

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震撼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称道。他为官常匹马上任,把妻子留在家乡,平时教育子女通过鸿雁传书。封建社会把读书看得很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一方面教子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教子学种庄稼,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墙”,可谓用心良苦。古时读书人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流,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指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双峰县(原属湘乡县)荷叶乡人,清末著名中兴名臣,谥文正。他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一生兼收并蓄,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是他超出常人的一个重要地方,为他人格修养的圆满完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由此可见,他的读书科考之路是较为平坦的。他虽然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只是他读书太过清苦,常感“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这一症状,以后由于他承担的事物愈来愈繁重,成了一生都困扰他的痼疾。他也因此认识到了保健身体的重要性。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说明他自此认识到了保健身体的重要性。此后,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1.重视自然调养

“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自小受祖父“不信医”训诫的影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这大概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太差,人们对庸医误人戒惧甚深的一种心理反映。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曾国藩晚年,政治思想崇尚无为,他的养生观也崇尚无为,注重自然调养。

2.勤于劳作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曾国藩一生心力劳苦,做事认真踏实,自创“五到”之说。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当时大局维艰,只有勤,才可求得一己之心安;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进则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退亦可以保持自己身体之康泰。他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曾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可见,勤奋做事、心力劳苦是他一生努力实践的核心内容。

3.重视食眠

“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曾国藩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过饱。”眠食得法,食甘梦甜,这可说是从生理上进行保养。吃饭睡觉虽是小事常事,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曾国藩做事喜从平时用功的体现。

4.勤于读书

曾国藩提倡养生首先要养心。养心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曾国藩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变化他们的生命气质。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冲淡之味、潇洒胸襟……也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养生目的。

5.懂得制怒

曾国藩的中厅堂悬挂有八本堂匾,其跋云:“养生以少恼怒为本。”这种养生思想是他多次在家书中强调的,与兄弟说,与儿女说,可见曾国藩的重视程度。易生恼怒,不仅是一般人的情感态度,也是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的,是一个需要汲取的教训。曾国藩告诫家人,要像佛家所说的那样,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遏抑肝火,不使它过分炽烈,节制血气,不使自己的嗜欲戕害自己的身体性命。去怒,也是为了养心,减少了愤怒,心中也便安泰平和,豁达从容,充满虚明之气……这对我们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6.喜好诗书弈棋

“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十字有宜,愈深,于家也有宜。”曾国藩对书法的兴趣一直浓厚,是晚清有名的书法家。他把写字作为培养忍耐功夫、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曾国藩还酷爱围棋,围棋帮他在繁忙的军务政务之余转换脑筋,放松精神,还在危机紧张时刻镇定情绪、收敛心身。

小知识

曾国藩与盗贼

曾国藩小时读书十分辛苦,为了把文章背下来,他常常熬夜。一天夜里,一位盗贼到曾家行窃,等了好久,曾国藩还在反反复复地背同一篇文章。他不入睡盗贼就无法行窃。盗贼等不及了就隔窗破口大骂,说:“你还有完没完?就这么一篇短文章还背不下来!我听你背书耳朵都磨出硬茧子了。你小子听着,看大字不识的盗贼我给你背一遍。”说罢便一口气把那篇文章背完,然后扬长而去。后来,功成名就的曾国藩始终忘不掉这件事,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并不聪明。要是聪明如盗贼者也走正途,那朝廷大臣哪里会轮得到自己?于是他更加发愤读书。其实,读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学识,同时也能陶冶情操,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