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31499800000015

第15章 山山水水真奇妙(1)

自然山水是无限美好的,闭上眼睛想象自然山水,把心灵融于自然山水中,可以使心灵得以平静,思想得以升华,智慧得以宽广,人格得以美化、心境得以博大……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两者应该和谐共存。

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会有什么感觉

除南北极点之外,珠穆朗玛峰是地球的第三极。如同人类总是试图深入探索南北极一样,高耸的珠穆朗玛峰也以其神秘莫测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科学家和探险家。无数人梦想着能够站在珠穆朗玛峰挺拔的身躯之上,体验那种“山高人为峰”的豪迈感觉。

如果你有幸站在了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你会发现脚下是一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长10余米,宽不过1米。站在这里,有腾云驾雾一样的感觉,环顾四周,白茫茫的云海一直连到天边。如果是晴朗的天气,俯首鸟瞰,你会发现周围20千米以内,群峰林立、重峦叠嶂。事实上这一带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就有40多座。极目远眺还可以饱览地面上方圆60千米的微缩景观。

我们都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比随之降低6℃。海拔8844.4米高的珠穆朗玛峰顶上,气温常年在0℃~-40℃之间,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地区的1/4。此外,珠穆朗玛峰顶上的风速同样不能小觑,而且下午的风速要比上午的风速大得多,人在上面很难立足。所以,你务必要在下午之前下山,否则大风狂吹之下,你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

在珠穆朗玛峰顶上,你还会发现许多奇怪的现象。其实不止是珠穆朗玛峰,在任何高处你都会遇到气压太低的麻烦。我们知道在地面上水的沸点是100℃,但是在珠穆朗玛峰上你或许只需加热到72℃,水就会沸腾起来。很显然72℃的水并不适合饮用,用来泡茶或是咖啡效果也不好。同样的道理,你用普通的炊具做出的饭,永远都是夹生的。所以,经验丰富的登山家总是随身携带高压锅,用这种锅足以对抗高处的低压,做出香甜可口的饭菜。

可见,在珠穆朗玛峰之上,虽能欣赏到人间美景,却绝不是气候宜人的处所。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要忍受恶劣环境的滋扰,这种苦中有乐的感觉,应该别有一番滋味。

红海扩张之谜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多公里,最大宽度为06公里,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地中海与阿拉伯的重要通道。近年来这条运输通道却一直在不断扩张,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红海扩张之谜的考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关于海洋新的研究课题,使我们进一步发现、了解了海洋不为人知的秘密。

红海清澈碧蓝的海水下面,生长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远处层林叠染,连绵的山峦与海岸遥相呼应,它们之间是适宜露营的宽阔平原,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冬夏宜人的气候让人陶醉。但是,红海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扩张。

1978年11月14日,北美的阿尔杜卡巴火山突然喷发,浓烟滚滚,溢出了大量熔岩。一个星期以后,人们经过测量发现,遥遥相对的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一米,也就是说,红海在七天中又扩大了一米。

红海是个奇特的海。它不仅在缓慢地扩张着,而且有几处水温特别高,达50多摄氏度;红海海底又蕴藏着特别丰富的高品位金属矿床。

那么红海为何会扩张?有的地方温度为什么会这么高?这些问题构成了红海之谜。

海洋地质学家研究后认为红海海底有着一系列“热洞”。在对全世界海洋洋底经过详细测量之后,科学家发现大洋洋底像陆上一样有高山深谷,起伏不平。从大洋洋底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长75000多公里,宽960多公里的巨大山系纵贯全球大洋,科学家把这条海底山系称作“大洋中脊”。狭长的红海正被大洋中脊穿过。沿着大洋中脊的顶部,还分布着一条纵向的断裂带,裂谷宽约1~48千米,窄的也有900~1200米。科学家通过水文测量还发现,在裂谷中部附近的海水温度特别高,好像底下有座锅炉在不断地燃烧,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热洞”。科学家认为,正是热洞中不断涌出的地幔物质加热了海水,生成了矿藏,推挤着洋底不断向两边扩张。

还有的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距今约四千万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红海,后来在今天非洲和阿拉伯两个大陆隆起部分轴部的岩石基底发生了地壳张裂。当时有一部分海水乘机进入,使裂缝处成为一个封闭的浅海。在大陆裂谷形成的同时,海底发生扩张,熔岩上涌到地表,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大陆岩石基底则被逐渐推向两侧。后来,由于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这里的海水又慢慢地干涸了,蒸发岩被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红海的主海槽。到了距今约三百万年时,红海的沉积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海水再次进入红海。红海海底沿主海槽轴部裂开,形成轴海槽,并沿着轴海槽进行缓慢地海底扩张。

1974年,法美开始联合执行大洋中部水下研究计划。考察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到类似红海海底的亚速尔群岛西南的124公里的大西洋中的脊裂谷带去考察。

经过考察,科学家把海底扩张形象地比作两端拉长的一块软糖,那个被越拉越薄的地方,成了中间低洼区,最后破裂,而岩浆就从这里喷出,并把海底向两边推开。海底就这样慢慢地扩张着。根据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测量,我们已经知道了红海的扩张速度是每年两厘米。

今天的红海可能是一个正处于萌芽时期的海洋,一个正在积极扩张的海洋。1978年,在红海阿发尔地区发生的一次火山爆发,使红海南端在短时间内加宽了一百厘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按目前平均每年两厘米的速度扩张的话,再过几亿年,红海就可能发展成为像今天大西洋一样浩瀚的大洋。

火焰山为何如此热?

吴承恩笔下的火焰山绝非凭空想象出来的,在我国吐鲁番盆地北部确有火焰山的存在。也许这就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创作原型。此山终日高温难耐,干燥无雨。是什么原因构成了火焰山如此奇特的地理环境的呢?对火焰山的研究,将对我们今后如何进行地下热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极大的帮助。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唐僧师徒四人走到火焰山时便遭遇到火焰的阻拦,从此引出了铁扇公主、牛魔王以及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现在的火焰山,依然屹立在吐鲁番盆地北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它绵延一百多公里,宽十公里,海拔五百多米。

山区气温夏季可达47℃,太阳直射处可达80℃,沙面可烤熟鸡蛋。热浪翻滚,使人透不过气来,山上寸草不生。由于地层堆积比较水平,加上岩层软硬相间,在经年雨水侵蚀下,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山体侵蚀下来的物质,在山麓前形成红色的洪积扇裙,扇裙前缘在干旱环境下又形成无数多边形龟裂,使山体变得沟壑林立,曲折雄浑,格外引人瞩目。

虽然高温难耐,但火焰山山体却又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的大坝。正是由于火焰山居中阻挡了由戈壁砾石带下渗的地下水,使水位抬高,在山体北缘形成一个潜水溢出带,有多处泉水露出,滋润了鄯善、连木沁、苏巴什等数块绿洲,从而也造就了这一带的生命。

火焰山为什么这么热?一直以来有几种说法。

头一种说法来自吴承恩,他“认为”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炼丹炉出来后,蹬掉几块带着余火的砖,落到人间形成的。当然这种说法带有神话色彩,无法让人相信。

对于此山的形成还有另一个生动的传说:古时候,天山有一条恶龙经常吃童男童女。一位叫哈拉和卓的青年决心降伏恶龙。他手执宝剑,与恶龙激战七天七夜,终于腰斩了恶龙,并把恶龙斩成七截。死龙不再颤动,变成一座红山,被斩开处变成了山中的峡谷。当然了,这仅仅是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火焰山的火,来自地下煤层的自燃。有学者在考察火焰山时曾经发现这一带历史上确实有过烈焰熊熊的时候,这是因为构成山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其中有的煤层厚达十一米,它们曾发生过自燃,近地表较厚的地方,煤层已经自燃殆尽,而且还可以看见那留下的紫红色燃烧结疤。

要知道煤层自燃,在新疆境内并不罕见。硫磺沟煤田火区项目技术人员解释道:如今距离乌鲁木齐市四十二公里的硫磺沟煤田,自清代光绪年间就是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此煤田火区历时四年,于200年才被扑灭。然而,天山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煤层露头后与空气接触,氧化后积热增温,引发自燃,最终酿成煤田火灾。

还有一种猜测,火焰山如此热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地热引起。地热,是由地球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因为构造原因,地球表面的热流量分布不匀,这就形成了地热异常,这也可能是火焰山这么热的原因了。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还有人认为火焰山的炎热干燥,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现实中的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再加上大自然的风蚀雨剥,便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虽然现在火焰山已经不像《西游记》里所说的那么火焰灼灼的,然而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这个世界唯一的大火炉,使它的温度依然不减。解开火焰山火热之谜,对我们今后如何进行地下热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帮助。

复杂的海底世界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然而海底世界又是极其复杂的。在深不可测的海洋里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包含了许多未解的神秘谜团。太平洋洋脊偏侧之谜;西太平洋洋底地貌复杂之谜;北冰洋的海底扩张之谜都亟待解决。

地球有71%的表面是海洋,蔚蓝而辽阔的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海洋是水循环的起始点,又是终点,它对于调节气候有巨大的作用;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和廉价的运输通道,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正日益深入,但神秘的海洋总以其博大幽深,吸引着人们对它的探索。

山脉存在“生长爆发期”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世界上著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为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米,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那么,这些山脉是否也存在“生长爆发期”呢?

高出陆地海拔的山脉能继续长高吗?会一直长到高耸云霄吗?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山脉可能会经历“生长爆发期”,即在短至二百万到四百万年的时间里海拔增长一倍,这样的长高速度比当前流行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的要快上好几倍。传统理论上,估计山脉生长的方法是通过理解地球上地壳折叠和断层的历史。地质学家曾据此估计安第斯山脉在过去四千万年缓慢升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当前的板块构造理论应当进行充分地修改以包容这一现象。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名教授和同事通过利用新近开发的技术,测量了远古降雨和表面温度对山脉土壤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研究安第斯山脉的沉积盆地,研究人员确定了远古沉淀物沉积的时间和海拔。测量得到的记录表明,安第斯山脉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在缓慢升高,然而在一千万至六百万年前之间突然以比以前快得多的速度抬高。

教授解释说,他们的研究显示了一系列包括折叠与断层的历史、腐蚀、火山爆发以及沉积物聚集等的地质学指示物,这表明广泛争论的构造过程——分层可能起着作用。分层的概念被提出已有几十年,但却备受争议,因为造山运动的力学模型很难重现其过程,而且截至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古海拔测量来证明。

地质学家认为,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遇,陆壳就会发生扭曲。根据分层理论,这会使山脉摆脱“束缚”,快速上升。在安第斯山就表现为在不到四百万年的时间里从低于两千米上升到大约四千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山脉存在“生长爆发期”呢?这个问题还有很大的争议。要想解开山脉存在“生长爆发期”之谜,还需要地质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从而找到更加充足的证据来说明原因。

火山口上的冰川之谜

冰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由于靠近北极圈且境内多火山而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冰岛还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因此冰岛又被称为“冰火之国”。水火相容的奇异景色在冰岛并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火山口上的瓦特那冰川。

瓦特那冰川位于冰岛东南部,是一处巨大的冰源,面积为8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令人称奇的是,瓦特那冰川的冰块之多,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其他冰川的总和。它覆盖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威尔士或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半,部分冰层的厚度达1000米,其平滑的冠部更是伸展出许多条巨大的冰舌。在冰河时期的200万年间,冰岛上的火山岩表层被厚度超过1600米的冰川凿开,冰期在约1万年前才宣告结束。

从空中鸟瞰冰岛的瓦特那冰川,可以看见一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有一个直径为000米的湖,湛蓝的湖水是由冰冠底部隆隆作响的格里姆火山融化冰块而形成。湖泊经常被冰块所覆盖,但藏在冰块下面的湖水仍然保持着融化的状态。初冬的阳光和风霜为冰川刻画出千万条纹理,曲曲折折。在晨曦和夕阳下,冰冠犹如沐浴在火焰之中。在不停移动的冰块深层里,融水形成了透明如镜的洞穴,渗入冰洞幻化成不同层次的蓝色,发出点点晶莹的光芒。

可是火山口上为什么会有冰川呢?冰与火怎么能够共同存在一处?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目前仍是一个未解的谜。

富士山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