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管理艺术:好思想成就好校长
31616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陈松信校长的《校长管理艺术——好思想成就好校长》,是他几年来校长管理的一个结集,每篇文章都明显地打上了实践的烙印。同时,它又不是简单的事例的陈列,又都有着属于他的理性剖析。于是,让你感到鲜活而又富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书中流淌着这位校长成功的喜悦,也弥撒着某些失败教训的遗憾。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可爱与真诚,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战胜困难的生命历程。

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里最大的“官”,可谓大权在握。可是,有权就应当有责,而不是有了功劳归于自己,有了问题推给别人。所以,责任与担当意识,当是一位好校长必备的品质。但担当也有一个度,是不是中层有了问题校长也一定要承担责任呢?这要分辨事实真伪,有些属于中层的责任,就应当让他们承担。因为这不但不会让中层干部在老师中失去信任,反而会为他们的声誉增值。陈松信校长正是领悟了这其中的奥妙,才有了与之相应的行动,并从而提升了自己与中层干部在老师们中的信赖度与美誉度的。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是,当下不少校长却往往谋了副校长甚至中层干部的“政”。这并不是说这些校长不负责任,而是说其越权行事。可是。由此带来的是副校长与中层干部权力的消解,以及进而生成的对校长的依赖性,甚至是抵触感。陈松信校长提出“校长要学会放权”,可谓智慧之言。放权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信任,是群体积极性的提升。而且,校长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还凝聚了人心,让和谐团体应运而生。在和谐的氛围里,人们心情会舒畅,老师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高。而且,还会由此传递给学生正向能量,让他们也拥有心灵的和谐。这些,恰恰是教学与学习高效的本质内核,是生命优化的动力支持。

陈松信校长关于“打造学校特色”的述说与实践,给更多的学校以启发。没有特色,就形不成品牌。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形成学校生命张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几乎所有的名校长,都在这个方面追索不舍。不同的学校条件千差万别,特色构建也要因“校”制宜。所以,打造特色,就要认真研究学校形成品牌的“点”究竟在什么地方?而且,品牌还有思想的含金量,还需要校长文化品格的支撑。不然,就不可能“立”起来。看来,陈松信校长不但有了不同于一般校长的积极追求,还有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底蕴。

对于教师,陈松信校长有着更多的信任与支持。他不希望教师唯唯诺诺,明确提出要敢于说“不”。在欣赏教育与以人为本的口号越来越响的时候,有的人已经曲解了它原有的本义,认为学生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老师也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其实,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陈松信校长对于当下这个敏感问题一针见血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但给教师教育学生以有力的精神支持,也体现了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陈松信校长是从乡下“移民”而来的,而且当上了校长。对于“移民”教师,他有太多的了解,也有太多的宽容。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了解他们的生命状况。“移民”担心成为“游民”,想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校。可是,不少移民的这些正常需求却被校长忽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可悲的。所以,善待他们,关心他们,包容他们,让他们的心定下来,当是一个民办学校校长的重要任务。同时,陈松信校长也认为,仅此还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有不成为“游民”的资本。这样,就要让他们努力工作的时候,还要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身。即使以后“孔雀东南飞”,也在所不惜。从这点来看,陈松信又是一位有“成人之美”之心的校长。

学校在社会上不是一个孤岛,几乎天天受到来自家庭的挑战。所以,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可能不研究家庭教育。所以,就有了“校长任免,不能让家长缺席”,以及“让家长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的经典话语。在他看来,家长一旦成为一种有效资源,特别是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之后,学生的生命成长就会出现奇观。

以上所谈,只是陈松信校长这本书中的几个点,更多的精彩之点期待读者去寻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因为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从容与美丽。所以,读这本书,不但可以收获他的治校之道,还会享受其文字自然与形象的审美快感。

遗憾的是,因为太过忙碌,我没有及时阅读这本书。虽然古有“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之说,还是觉得未能及早品味这道精神盛宴而悔意不去。

陶继新

2010年1月22日

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