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31667000000025

第25章 七彩祥云舞仙鹤--记宁夏银川仙鹤餐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德荣(1)

于秀兰

时值盛夏,当我冒着炎热走进仙鹤楼的大厅时,一股清凉之气迎面扑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高大的郁郁葱葱的榕树耸立在大厅斜角,它茂密的枝叶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厅堂,与它相映成辉的还有果实累累的荔枝树,延伸交错的枫叶,依依而立的柳枝,挺拔青翠的绿竹,含苞欲放的荷花。近旁,清溪潺潺的水池中,五色的彩鲫戏游欢畅的身影和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使蓝瓦楼阁、宫灯绰绰的大厅内更有一种动静有致、富丽堂皇、气宇非凡的古典园林气派,让人置身其中,恍若来到一个幽深的花园。面对眼前的美景,听着音乐,品着美食,享受着周到细致的服务。节假日与亲朋相聚,真是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可以体会一番做神仙的味道,感受一种闲云野鹤的境界。

上到二楼,又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环境。宽敞亮丽的大厅金碧辉煌,豪华包间30多个,是举行婚庆的最佳场所。还有那美不胜收的菜肴,尤其以独特的民族风味和纯正的特色菜,让客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目前,仙鹤楼拥有一分店、二分店和仙鹤水饺店。总营业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均位于银川市繁华街区,全天24小时营业,就餐的客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使仙鹤楼在餐饮界声名远振,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奖励,纷至沓来,仙鹤楼的崛起也被誉为餐饮界的一个奇迹。可在这个奇迹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仙鹤楼从创业到成长,20多年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曲折,这只"仙鹤"从初生到今天翱翔于蓝天,又经历了多少风雨和坎坷,这其中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只有孕育"仙鹤"的母亲马德荣女士最为清楚,只有那些陪伴马德荣女士一步步走过来的员工们最为了解,他们把白手创天下的马德荣女士尊称为"阿信妈妈"。

虽然德荣去了西安,我没见着,但仙鹤楼的员工们都争先向我介绍着关于"阿信妈妈"的创业经历。

50岁的厨师沈锋宽一副憨厚、诚恳的模样,他是第一个被德荣聘请,到南门小吃一条街做"仙鹤楼"饭店的厨师,一干就是20多年。对德荣的创业了如指掌,说起这些他很激动,那朴实的语言如数家珍般充满了赞赏与敬仰之情。

1985年,36岁的德荣女士在银川电表厂招待所工作。她和当时在食堂做饭的沈锋宽师傅认识,沈师傅眼中的德荣女士精干、麻利、漂亮,干活一阵风似的,而且待人热情、爽朗。当德荣用丈夫7000元转业费在银川小吃一条街租了一间70平方米的营业房,开起了仙鹤小面馆时,聘用的第一个厨师就是沈锋宽。沈师傅说,那时刚刚28岁的他正在粮食学校的食堂做饭,德荣来找他时,他一口就答应了。因为他了解德荣,他知道德荣不寻常,是一个干事的人。于是,他毅然地辞去了那份工作,来到了德荣的店里。

德荣爱美、爱干净。她把小店收拾的和她自己一样干净、整齐、漂亮,她和店里的服务员、厨师都统一穿白色的工作服,戴白色的工作帽。这在当时的小吃街所有的饭馆中是独一家的。德荣开始起步就没想干着看,而是横下一条心,要做就要做好,就要做得像样,认真,踏实。

德荣和沈师傅第一次给店里进了20袋面粉。沈师傅说咱俩分2次拉吧,但肯吃苦的德荣说:"不用,1次就可以拉回去。"就这样,德荣蹬着三轮车,沈师傅在后面推着,一次就拉了回去。在沈师傅的记忆中,饭店第一天开业时,放完开业鞭炮,等在外面吃饭的人便一拥而入,连座位都没了。可以说从那一天开始,他眼里的德荣仿佛从来都没有停歇过,从来都没有自居为老板。在店里,她开票、端盘子、炒菜、洗碗碟、打扫卫生……每天从凌晨开始,一直忙到深夜。每天都是清理完店里的卫生,安顿好第二天的事情,最后一个离开小店。

为降低经营成本,德荣和丈夫在家中的院子里用土坯搭起了一个立体圈养棚。底层养兔子,中层养鸡,上层养鹌鹑,房顶上又养鸽子,还在湖里养鸭子。真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啥都有。当时,市面上一只活鹌鹑2.5角,而她自己养的成本只有1.5角,她亲手酱制的鹌鹑一只卖3角钱,比当时的一碗馄饨多挣2角钱。

德荣就是这样自产自销,从做鸽子面、鹌鹑面、烩肉、炸油条、打饼子的小本生意做起,以她的勤劳,以她的热情周到的服务,以可口的特色饭菜不断吸引着食客。当她有了2万元的资本后,她盘活了倒闭的"三鲜斋"饺子馆,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

1987年,就在德荣的饭店生意做得越来越顺的时候,一场灾祸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一天,一个醉酒者因为琐事和服务员发生争吵,德荣上前劝阻,不料这位醉酒者一拳打掉了德荣的门牙,并至她腰椎骨折,进而引发脑血栓。为此,德荣差点失去生命,家人都准备为她料理后事。在她躺倒的3个月里,仙鹤楼渐渐门可罗雀,生意清淡。在她生意、生命都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候,德荣选择了坚强。她知道,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她,她刚刚创业起步的生意也不能没有她。半瘫的她硬是凭着一种执著的信念、超强的毅力,每天咬着牙和病魔作着顽强的斗争。当她刚刚能站起来的时候,她便拄着拐杖,忍着钻心的疼痛,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冷清的饭馆中。生意的奇迹出现了,她的到来,引来了老顾客热情的问候和光顾,引来了新顾客的关注。她像一束光,即刻照亮了黯淡的店堂,而饭店生意的一天天好转,更增强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她生命的奇迹也随之出现了,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与操心中,她竟然甩掉了拐杖,迎来她生命与生意新的春天。

病情好转的德荣宛若经历严寒磨砺后的寒梅,更绽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她深知,是她热爱的事业挽救了她的生命,而她的生命又赋予事业一种蒸蒸日上的光辉。她不满足于眼前红火的生意,几经周折又买下了邻家的店面,为饭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她率先推出了全天24小时的营业制,在深深的长夜里,银川的街头多了一抹温暖而又温馨的灯光。尤其是在寒夜,这抹灯光,这里的热菜、热汤,热情地问候与服务,给来来往往的路人多少温暖和关心。

她是开饭馆的,沈师傅说她却经常饿得胃痛,她总是忙前忙后的顾不上吃饭,一切都以客人为先。她做生意,靠的是真心、真情,用善良宽厚的心怀,真诚地接待每一位走进她店里的客人。那时,小吃街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她这样的小饭馆,竞争十分激烈。德荣和她的6名员工,白手起家,硬是靠着她的热忱、大方、厚道,感动着每一位前来就餐的人,平时和她有生意交往的人,她从来都是先给钱,后提货,所以,有些紧俏的东西,对方都是先给她拿来。她的信誉、她的真诚,使她的生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来她这里就餐的回头客非常多,有的家庭遇上婚丧嫁娶、宴待宾客的事,还有一些会议的包席,都希望能在她的店里。只因店堂的营业面积无法满足更大的场面,这让双方都很遗憾。生意和顾客的需要,使德荣看到了自己事业的曙光,看到了餐饮发展的远大前景。

事有凑巧,位于新华东街的东方贸易大厦正好要出租。德荣以她超前的眼光和胆识,以每年50万元的价格达成了租赁协议。这一下,可急坏了她的家人、亲戚、朋友,大家都觉得她大病初愈,眼前的饭店已经够她操心劳累的了,不想让她冒更大的风险,承担更大的责任,投入更多的心血。然而,主意已定的德荣经过深思熟虑,与儿子袁兵反复商讨,决意背水一战,聘请国家一级建筑设计师设计,投资700万元进行豪华精致的装修,建成西北首屈一指的大型园林式餐厅,使仙鹤楼的营业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满足了社会各界款待宾客的要求。由此,让员工们见证了一个柔弱女人的魄力与胆识。

2000年9月到仙鹤楼工作的谭富宁告诉我,那时他刚来,正赶上新店准备装修,他看到德荣带着老店的员工在清理小山一般的垃圾。后厨南面有一堵墙要拆除,谭富宁晚上10点钟回家前,那堵墙还没有拆,第二天早上他来上班时,那几十米的一堵墙像变戏法似的竟然不见了,小山一般的垃圾也被清扫得干干净净。谭富宁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除非奇迹发生,而这正是德荣亲自带着员工夜以继日苦干的奇迹。她创造的奇迹何止这一件。可谁又知道,她的腰间盘突出,腰椎间还用螺丝钉固定着一块钢板,她这种惊人的毅力为她的生命创造了奇迹,也为她的公司创造了奇迹。

谭富宁说,德荣是他最崇敬的人。可以看得出来,他为德荣的餐厅工作忠心耿耿、一丝不苟。他在给我拿关于德荣的创业资料时,打开橱柜,在那厚厚的一摞摞纸张中,会准确无误地拿出哪一年哪一月的材料,包括登载德荣外出的一条消息,他都从报纸上剪下来,仅仅二指宽的一个小条,他都保存的好好的。他的细心、严谨,有条不紊,让我很是感慨。他给公司制定的两大本规章制度,深入细致到各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一套科学到位的管理制度。同时,又按照回族的清真饮食习惯,严格把关,包括加工、经营、销售。人员的个人卫生也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从餐厅卫生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到厨师长、出纳员,从仓库管理到消防员岗位职责,周全到蔬菜清洗制度等等无一不有,无所不包,并将这些制度一一落到实处。这令检查部门的人大为惊讶。为此,我也不得不惊讶慧眼识才的德荣,当然识才是一个方面,要留住人才,拢住有才能的人同自己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无怨无悔地往前走,那更是种真本事、真能耐。

沈锋宽告诉我,他能20多年坚定不移地跟随德荣走到今天,最大的感受是德荣对他的信任。德荣经常是需要什么随手就把库房的钥匙交给他,连想都不想,那种高度的信任不分大事小事,那种信任渗透在方方面面,那种信任让他舒服而踏实。

他在德荣身边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多少年来,他家里的事,只要让德荣知道,那便是德荣的事。她那种一心一意敞开心扉的待人,常常把沈师傅感动得热血沸腾,这样的人怎么能舍得离开呢!

谭富宁说,他刚到仙鹤楼不久,又有一位老板看上了他,给他开的条件很优厚。但他感到和德荣在一起,她不给你承诺什么,但感到的却是一种踏实与自信,你需要什么,不用说出来,她会自然地送到你面前,那种细腻、真诚和宽宏,让你觉得很愉快、很充实。谭富宁说,他经常把德荣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精神讲给他的2个孩子听,现在他的2个孩子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很听话、孝顺,生意也做得很好。德荣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她同一代人,也影响着下一代人。

年轻的大堂经理李海燕和李丽莎深有感触地给我讲"阿信妈妈"的一些往事。

李丽莎说她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04年6月28日,中国宁夏清真名小吃美食节的主会场在仙鹤楼的大厅举行。仙鹤楼荣获中华名小吃金奖、第一名。为了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那天董事长德荣和主要负责人凌晨3点多还在开会落实着每一个事项、每一个细节。会议整整开了一天。晚上7点左右,大厅才开始正常营业,桌椅刚摆好,进来了12个打扮时尚前卫的小伙子,裸露的手臂上文有动物花纹。他们在一张大圆桌旁坐好,点了几盘平常的菜肴,要了12碗米饭。服务员刘向前给他们盛上米饭,当他把最后一碗米饭端到桌上时,被身边的小伙子一抬手给打翻了,小刘一边收拾着米饭和摔碎的碗片,一边说对不起。那几个小伙子却不由分说,上前就把小刘打倒在地,一顿拳打脚踢,把邻桌的饭菜也打翻了,随后他们扬长而去。几个女服务员见此情景吓得不知所措……

被毒打的小刘刚刚20岁出头,是从甘肃农村来的,他觉得自己给店里惹了事,心里很是害怕,被人扶起,他挣扎着走向后厨,默默地忍受着疼痛。大堂经理李丽莎发现小刘脸色不好,就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勉强摇摇头没说什么。过了1个多小时,李丽莎看到小刘的脸色越来越苍白,马上要下班了,她担心小刘回到住处会出什么意外,就派了1个服务员把小刘带到医院检查一下。医院诊断小刘的肝脏被踢裂了,腹腔里都是淤血,要马上手术。当德荣得知这个消息后,连想都没想就从柜子里拿上钱赶往医院,一见大夫就说:"我是家属,我来签字,你们不要怕钱的事情,救人要紧。"她很快签好字。小刘的手术整整做了3个多小时,在这3个多小时中,德荣守在手术室外仔细地安排了术后轮流伺候陪床的人员及一应事务。当她听说小刘正跟从老家一起来的一个女孩处朋友时,马上让人联系到那个女孩,并答应给她高于现在的工资,让她来陪伴术后的小刘。

当主刀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告诉德荣手术很成功时,已过了午夜时分,德荣才在员工们的劝慰下,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了医院。第二天清晨还不到7:00,德荣已将煲好的肉汤、各种营养品带给了小刘。德荣一再安慰小刘好好养病,不要有负担,说餐厅每天都会给他送饭,工资也照常发放,还另外有营养补助。小刘的手术、输血,加上住院费用前后花去4万多元,全由德荣支出。小刘出院后休养期间,德荣始终给发着工资,直到小刘身体真正恢复上班了。

李丽莎说这个小伙子上班后,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工作更加卖力认真,现在已做到基层管理的职务。不知什么时候,李丽莎通知了小刘。正说着,小刘来到了我的面前,穿着工作服十分精神的他腼腆地笑着。他告诉我,当大夫说要再晚送1个多小时就没命了的时候,他绝望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董事长会像母亲那样,他觉得他的第二次生命就是董事长给的……小刘在说这些话时,眼眶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海燕和丽莎抢着向我述说"阿信妈妈"那些感人的事迹。当丽莎给我讲述时,海燕就赶忙去外面应酬,当海燕讲述时,丽莎又立即出去。她们俩对工作的那种尽心尽责,那种默契和谐,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