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31667000000052

第52章 积极使人生美丽团结决定了成功--访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伍安(1)

王之文

在银川,许多美丽的创业者的故事正如湖城的秀色一样吸引着众多的人们,他们或曾艰难、曲折、畅达的创业故事被许多人传说着,使美丽的银川更增添几分动人的色彩。雷伍安,银川东港海逸餐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认识雷伍安的人都说,那是一个魁梧、豁达、真诚、大气的人。这位来自陕北的汉子像培育他的那片黄土地一样浑厚坚韧,大气朴实。可就是他,这个黄土地的儿子,用他的这种黄土地的品质和精神,几十年如一日,成就了他今天在银川乃至全国餐饮界如此辉煌的成就。

成长

雷伍安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镇,那是陕北的一个偏僻的小镇。雷伍安出生于商人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商人,雷伍安说,他父亲那时候就在定边县开"小字号"的百货商店,由于经营有方,效益很不错;他的哥哥们也都是商人,从小他就不可避免地受了很多他们的影响。雷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雷伍安的父亲在当地人中是口碑很好的人,为人仗义疏财,尤其和农民们关系甚密,很多农民赶集来的话就把毛驴车拴在他们家院子里,喝水吃饭等是常有之事。正是由于他们家对农民的友好,自然灾害时期,雷家孩子多,吃不上饭的时候,周围的农民纷纷帮助他们,这些小事让雷伍安从小在心里就埋下一粒种子,做人要铭记根本,要懂得根本的反哺之理。所以,雷伍安说他创业至今,虽已有相当的成就,但从心底绝不忘本。人不能没有根,离开了根所有的东西都终将消散,雷伍安这棵餐饮企业家的"大树"正是因为一直牢牢地扎根于本土,才得以长久地繁盛。创业至今,他从不贪非分之财,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创业,力争最大限度地回报家乡社会。

他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安边县读的书。如今回忆起自己在学校的时光,雷伍安确定自己是一名好学生,学习刻苦努力,为人真诚朴实,做事踏实肯干,学习成绩自然不错,受到老师们的肯定,小学至初中的学业进行得很顺利。

参加工作

由于时代的局限,雷伍安初中毕业后就再没有上学,而是顶替父亲参加了工作,开始了挣钱独立养活自己,那一年,他18岁。18岁是一个人走向成人年龄的标志,也是雷伍安开始自己社会人生的年龄。他参加工作的地方是定边县安边镇的一家叫做堆子梁的供销社,他在那儿做一名供销社社员。那是一个偏僻而遥远的地方,雷伍安自己说,刚去的时候,感到非常寂寞,整天没有人和他说话,也不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干,但他们那时候干工作非常认真,年轻、豪情满怀,把工作当作爱情一样去经营,工作成绩显著,受到领导、同事和老乡们的一致认可赞扬,并且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在那个供销社干了3年,磨炼了心性,也积累了工作经验,体悟到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这3年,他从学校毕业,刚走上社会人生的大舞台,带着几分纯真和执著,踏实勤奋、认真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能力和处世经验等都有了长进。

由于工作踏实积极,也由于雷伍安心中具有不灭的激情和永远积极向上的追求,3年后,一次进步发展的机会被他抓住了,他考到了榆林财贸学校,学习会计专业,榆林财贸学校当时是榆林市的一所中专学校,专门培养榆林市上下各单位的财会人员。对于能继续进入学校学习,雷伍安感到荣幸并格外珍惜。在榆林市财贸学校学习的5个月,雷伍安刻苦钻研,虚心请教,从不懈怠。

俗话说,工夫不负有心人,果然,通过5个月的学习,他掌握了其他人需要在学校学习3年才能学到的东西,取得的成绩是连他都没有想到的。学成之后,他回到了定边县安边镇武卯子供销社任会计,在当年,供销社的会计可不是一般的职务,管理着全社甚至全乡镇人民生活用度所需的财经事务,权力仅低于主任,是一份很多人向往的工作。雷伍安在那个地方呆了2年,2年的会计工作,对于他可以说是非常不轻松,虽然之前他在榆林财贸学校系统学习了会计专业的各种知识,但毕竟缺乏实际锻炼的经验,处理复杂的账务时感到不能得心应手。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工作,他曾一天跑几十里山路去找其他供销社的一些老会计学习管账,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供销社那时候对他们要求很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每一次卖布后都要折好放整齐,布票要整好,副券剪下来统一放,整钱时要所有的正面向上码齐,不允许有丝毫的凌乱等等。正是那时候的严格要求形成了他如今严于律己的作风,为他以后艰苦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本素质,他说,他自己从那时候起到现在从来没有睡过懒觉。

工作,在雷伍安看来,就像是生命一样重要,可以说,在武卯子供销社工作的那2年,他发挥了在榆林财贸学校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积极地付诸实践并有所收获;他同样受到领导、同事和乡亲们的高度认可和关照支持,期间,他也读了不少的书,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生活、工作的巨大影响。他常常是早上7点多起床,去附近的一家图书馆借书,一有空闲,就读书学习,拓展知识,历练性情。雷伍安说这几年也是他读书时间最集中、读得最多的几年,至今他都怀念。1987年,年轻能干有魄力的雷伍安被上面的领导看中,调到安边镇供销社并任副主任职务。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施展自己更多的才华,常常要去西安等地进货、洽谈等,管理100多名职工的工作生活。他更忙了,工作任务更重,强度更大,常常是起早贪黑,几乎没有休假的时候,这是一段丰富的经历,不但锻炼了自己,也为供销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进步,永远只眷恋那些真正努力了的人;光环,也永远只垂青那些真正付诸实践的人。

在安边镇供销社当了2年副主任的雷伍安,再次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社职工的肯定,升成了正主任,上级领导寄予他的厚望和他承接的使命就更大了。事业有了进展,施展才华的地方就更为宽广了。在安边镇供销社任主任的时候,面对国企效益的日益下滑和改革的必要,他曾作过一系列积极的创新和改进,比如,他率先在安边镇供销社设计创造了"柜组模式",责任到人,有效地避免了大家混在一起扯皮凑合的局面,并在全县开始推广。此创举在当时的体制中可谓首创,紧接着周边地区其他供销社纷纷效仿,甚至在全陕西都产生了影响。

这就是雷伍安,一个踏实肯干而又积极创新实践的人。

临危受命

1987~1988年,正是国企遭遇困难纷纷面临倒闭的时期。雷伍安,这个被上级领导认为有作为的青年,临危受命,出任风雨飘摇中的定边县麻纺厂副厂长,主管经营。时至今天,可以坦白地说,当时的定边县麻纺厂,已完全没有了什么经营的前途了,只是面临着如何倒闭和什么时间倒闭的问题,用雷伍安的话说,那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麻纺厂,当时连原料都进不来,更别说什么经营了。但是,雷伍安是一个敢为的人,面对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几百名职工的期盼,雷伍安说什么也不能退缩,面对着重重的困难依然上任。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原材料,工厂如何运转。

为了使厂子开始运转,为了使厂子"活"起来,雷伍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盘清了厂子的家底,跟厂里的工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为了购进原材料,他亲自跑到河南兴阳,那是一块产麻的地方。没有带一分购麻钱的雷伍安,死缠硬磨,磨破嘴皮子,硬是赊回来了6火车皮麻,价值64万元,这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雷伍安回到厂里,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相信他赊回来的这么多麻是真的,厂里上下的高兴劲儿自然就不用提了,大家从此对雷伍安有了更大的信任和希望,也对麻纺厂焕发了新的希望和激情。有了原材料的麻纺厂,机器又隆隆地转起来了,工人们的干劲也升上来了,一切又都开始充满了希望。

随着工厂的日益转机,雷伍安在全厂职工中的威望也日益升腾了起来,许多工人又重新燃起了对工厂未来的希望。这样的局面一时让本来是好朋友的厂长难以接受,他甚至开始怀疑雷伍安这样的卖力和疯狂工作是另有企图。然而一心为厂子、为几百名职工的吃饭问题着想的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情。面对工作的巨大挑战,雷伍安本来迫切地需要来自领导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可万万没有想到得到的是猜忌,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他这样,他感到了空前的沮丧和不平衡,工作的激情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其实,人在生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和人打交道是最难的事情。最后,雷伍安不得不选择离开定边县麻纺厂,这成了定边县麻纺厂最大的损失。雷伍安离开的时候,几百工名人含泪不让他走,他的心也早已被泪水淹没,他的心里何曾想过要扔下他们不管呢,虽然工作有挑战有巨大的压力,可是他多么想留下来和工人们一起打拼啊!但是面对现实,他又不得不离开。雷伍安离开定边县麻纺厂后不到3个月,麻纺厂因为进不来原材料而正式倒闭了。

下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