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平鲁旅游志
31693800000062

第62章 胜迹怀古

固山巍焕

凤凰城北固山是平鲁旅游名山之一,孤峰独秀。山上旧时建有千佛洞、药王庙、关帝庙、真武庙、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火神庙、二十八宿庙、龙王庙、玉皇庙、土地祠、钟楼,鳞次栉比,晴雾雨雪,月晕晨暮,天街海市一般。现开发为释、儒、道三教合一的旅游区。景区灵动超凡,四围青山环抱、犹如一幅秀美的画图,浑然天成。特别是在晴雨后红日当空,山寺一新,岚雾飘渺,固山焕彩,眠云听泉,出神入化,景色奇异,冠平鲁古八景之首。清儒学教授王旸诗赞《固山巍焕》:

北固山围平鲁城,三台鼎峙自天成。

崚峥磐石声名壮,巍焕层楼气象宏。

道路遥瞻惊突兀,登临环顾羡峥嵘。

欣逢万国咸宁日,永镇边疆拱大清。

奎光映照

奎星山位于凤凰城东南方向,和北固山毗连,为其左翼,历为戍兵护城重地,山上建奎星寺,院内筑七层高塔,山寺塔影,晨钟暮鼓,更增添了卫城的庄严氛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十四日,辰巳交际,有奎星大帝头戴冠冕,身穿朝服,腰系玉带,手托印玺的影像映放大殿地上,十分逼真,这一现象被称为“奎光映照”。并为平鲁古八景之一。王旸题诗:

岩城犄角峙崇冈,奎聚星辉势欲翔。

朝映晴霞凌彩笔,暮凝碧霭吐文芒。

龙光射斗峰逾秀,剑气冲霄焰正长。

谁实筹边为远策,胸中应有甲兵藏。

恒岳峙屏

北岳山位于凤凰城西南方,和北固山拱连,为其右翼,山顶旧筑北岳行宫,殿宇高大宏伟,山门照壁建筑瑰丽,雕花石刻,龙凤呈祥,工艺精美考究,和行宫建筑整体相映生辉。与北固山建筑群、奎星山寺院遥相呼应,形成凤凰展翅翱翔的北固全景。“恒岳峙屏”为平鲁古八景之一,王旸题诗赞曰:

北岳恒山自巨灵,凭谁位置向郊垌。

路傍华表留长眺,楼上晓钟动远听。

势合岩城三鼎重,秀分绿野一峰青。

天开胜景空中现,翠霭晴霞列画屏。

石壁龙迹

北固山半腰天地庙后石壁有一洞,石碣呈片状排列,尤似白璧,相传为神龙栖居所留鳞甲。前人为保存鳞甲玉片不被风化,遂建庙宇,并刻“卧龙碑”立于寺院。从此“石壁龙迹”闻名边塞州县。执事平鲁教授的王旸,初来乍到先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古战场兵戟烟消后的万般荒凉,甚至因此而“笔墨久废”,不思文章。继而为这片边徼用武之地,南北四达之衢的戎马之场文献无证而遗憾不止;对淳厚的民俗民风和北国山川古迹、自然风光无资稽考以及世代繁衍的历史文明,丰饶的边地物产轶闻草莽,任其湮灭深感惋惜。于是,殚心竭力,以学示民,匡扶风气。并力求平鲁山川景物跻身州县入志,亲临勘验龙迹,视察庙宇修葺,将“石壁龙迹”和其它胜景齐名,并题诗:

闻道神龙破壁飞,梵宫石迹印山隈。

金鳞日上朝凝彩,玉甲月来晚带晖。

雷动风和迎客至,露垂夜冷引僧归。

自从变化乘云去,留得灵奇载翠微。

天门环翠

“天门环翠”是平鲁古八景之一。山上建观音寺,寺院周围多卵石,如打磨过一般光洁,大如鸡蛋,小如青豆,颜色多样,赭绿、赭褐、赭黄、赭红。赭石,土黄色,光泽鲜艳。每逢降雨,在观音殿内向外眺望,殿顶有九道瓦沟流下的雨水形成的雨帘碧绿剔透,落地后仍为天然雨水。雨帘和四周经雨水洗刷的石色相互映衬,十分瑰丽,故称“天门环翠”。清知县王杜题诗:

名胜畴称第一山,天门峻极仰高攀。

群峦拱翠云烟外,绝顶凌苍杳霭间。

地险蜿蜒通两镇,势雄迤逦接三关。

朔边偃教领过此,何日丹书被召还。

龙洞滴珠

乌龙洞位于乌龙山寺摩崖石刻左侧石壁下,传说乌龙栖身修炼于此,受大乘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超度得道。龙洞曲径通幽,深不可测。在寺院中间有一滴珠洞,终年滴水不断,下积成渊的深潭,春夏秋冬,取之不竭,用之不完,誉为圣水。传说,晋蒙方圆千里,哪里遇旱,取了滴珠洞圣水,用红锦遮盖盛器,敲锣打鼓,静默不语虔诚地设坛备牲礼上香①,鸣炮供奉,诵祈雨文,朗朗天空,云生雨致,立降甘霖。雍正年儒学教授王旸受命朔漠边塞,致力整饬理政兴学,改善民生。对人们龙洞祈雨朴素的传统崇祀,感念甚深,亲撰《乌龙洞祈雨文》:

名山大川类有神焉主之,能拯灾恤患,庇佑生民,则享祀千载。龙之为灵昭昭,变化莫测,奋则云从,兴则雨施。传闻尊神,位居兑方,泽润万物,有祷立应,振古如兹今。

圣天子敬天勤民,五岳四渎,百灵效顺。维兹平邑曩者荒旱频仍,饥馑荐臻,数年耕获稍稔。疮痍才起,迨及今岁,春末夏初,阴阳偶乖,雨泽愆期,麦豆胡麻,播种发苗,需泽孔殷,民有忧色,惧罹于灾,老少愁苦,夙夜靡宁。官斯土者,某镇地方,某司城守,某子百姓,某秉教铎,均为王臣,值此阳骄,恐惧修省,其或官失其政,民弃其业,士旷其学,兵离其伍,生者无告,死者有冤,罪有攸获遭此谴,用各忏悔以回天怒,爰筮本月朔日斋戒,虔诚遍祷无应,从老农言,望西山而祈灵焉。某等各有攸司,未敢擅离职守,谨具疏拜祝,敬谴农工商贾诸人,匍匐哀求,嗟呼,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计民生,上下攸赖。兹当小满前后,正是青苗命脉,春夏无耕,秋冬何获?早一刻尚邀一日之昭苏,迟一时便深一年之憔悴。伏祈尊神大发慈念,普施甘霖,露滴如珠,云腾致雨,深慰三农之望,遍成四境之庥,当伸明报,用酬宏慈。某等临疏,曷胜激切恳祷?呼吁,待命之至,谨疏。

看得出这位封建专制时代的儒学教授应天承命,情系民生。祈祷上苍,祈祷神灵,文辞受时代局限,虽充斥着浓厚的唯心主义、封建迷信思想色彩,但不乏体恤生民,为民立德、立言、立行的朴素民本思想。可以说如此祈雨文演绎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民族心理崇祀的图腾——龙文化。客观地反映了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尘封朝代的社会现实,倾注了那个朝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尚不发达,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由于神奇的龙洞滴珠,加之乌龙山秀丽的风光,世人称颂为平鲁古八景之一。无论商旅迁客,还是前来求拜保佑的俊男靓女,无不虔诚地来此许愿还愿,叩拜乌龙爷。王旸触景生情,题咏《龙洞滴珠》,描写了乌龙修行龙山的神奇,介绍了龙洞寺自然风光和庙宇宏大,处处佛光普照的景象,至今脍炙人口:

乌龙洞里隐乌龙,策马城西访古踪。

路转峰回山叠叠,洞幽岸仄壑重重。

云浮玉殿灵光溥,雪积冰泉雾气浓。

祷雨曾沾珠滴露,甘霖大沛慰三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乌龙洞经考证,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五台山五爷的祖庙。历史的客观是先有平鲁乌龙洞,后有五台五爷庙。山寺创修时,驻守大同边的西路参将濮东阳、赵宗璧阅边于此,朝山觐庙,遣工匠张天叙摹崖石刻“乌龙洞”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洒脱豪放,是一幅难得的书法珍品。石刻面积4.5平方米,每字70公分见方,嵌刻工艺精细,前刻小序,后缀落款时间,至今保存完好。历500年风雨,古朴苍老,为山寺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宝塔凌霄明代成化年间高僧进玘主持募化,在三层洞碧峰山顶,建有一座八角八檐观音塔,高三丈八尺,建筑工艺考究,俊极宏伟。登塔凭栏,天高地阔,山川气象,一望无际。塔为密檐层出斗拱冲楔式,基座为巨型石灰岩砌成,底部一二层中空,塑观世音菩萨像。三层四层为平层,五六七层为暗层,共七层。雕栏环绕,格牖玲珑,挑角别致,脊饰形象生动,庄重稳固,古朴苍劲。春夏秋冬,月白星晖沐宇宙元化;风云雷电,佛光普照承天地浩气。为古八景之一。王旸题诗赞曰:

三层洞北路傍西,山顶浮图有碣题。

逵路初登超世外,天阶直上共云齐。

举头远眺千峰杳,回首遥看万峰低。

咫尺青霄红日近,依依帝阙望宁迷。

众派汇流

境域北部的汤溪河、苍头河、石湾子河、七敦河分别向东、向西、向北出境,流入浑河、清水河、兔毛河后注入黄河,称“众派汇流”,誉为平鲁古八景之一,王旸题词:

山下飞泉石径流,别源分派会同流。寒潭潦尽清连雪,冷壑冰消浪泛沤。北近长城趋大口,东过转硙绕前沟。萦回直达黄河去,绵沥宁知几度秋。

咏圣佛崖

明代正统年间,曾任山西巡抚的于谦将军率兵征战平鲁,击败瓦剌也先部落,专程朝拜八棱山,敬谒灵洞,礼佛圣佛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凿石成佛巧,石内无佛仙。佛是幻象石,不是佛浑坚。

如佛能有灵,石灵在佛先。佛原不在石,灵在人心边。

石既能成佛,人何弃圣焉。性中原有圣,性上圣无偏。

天命与人性,何尝私圣贤。忍将无价珠,堕入泥沙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