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平鲁旅游志
31693800000080

第80章 后记

《平鲁旅游志》数度琢磨,在平鲁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经三晋出版社审订出版了,欣喜中有许多感慨。确实,在曾是“雁门关外野人家”,“荒边无树鸟无窝”的平鲁,兴办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出版旅游专志,不仅算是在摸索中创新,而且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囿于传统的地域认识,人们习惯把地处晋西北的平鲁看作是荒凉的穷乡僻壤,山大沟深、狂风黄沙,自然环境恶劣。谈及旅游,更是摇头否定,认为这里经济文化落后,没有任何历史人文景观,旅无居所,游无去处,看无景点,发展旅游业是天方夜谭。

再来平鲁看看吧!如今的平鲁不同于历史的过往。“寒沙迷骑迹,朔风断边声”的景象,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记忆,门神之乡冠以文化的定义,边塞长城竟成一壶陈年老酒,历史战争谱写了这块土地分争合弃的交响,烽火岁月使这个晋绥老区更著血染的风采。改革开放的太阳从这片煤海升起,“城乡一体化”模式唱响三晋大地;黄河落地走千山,在这里绣出平湖万顷碧波,满眼风光北固楼千佛弘法,胜境清幽的乌龙洞古刹道场修葺一新,明海湖莺歌燕舞流觞曲水茗禅茶。恬静的山乡新农村,靓丽的城镇、学校、街道、繁华的市场,宏伟的工业园区,郁郁的绿色长廊,生态屏障,森林公园……向世人昭示了平鲁紧跟时代步伐,抢抓历史机遇,以先行先试之举,着力打造旅游文化示范区、现代产业聚集区、生态建设样板区、转型跨越领先区的辉煌成就。可以说诸多历史名胜、名苑佳景和这块开拓创新中欣欣向荣的黄土地相比,也要黯然失色。

平鲁遍地是宝,处处怀璞。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叫人亲切,情牵思动。这里的原野村落,父老乡亲……无不彰显着豪爽憨厚的民风,纯真朴实的大山性格。边塞军事文化寻访自然要来这里倾听历史战争的回音,原生态大山旅游当然要来这里体验回归自然的天趣妙境,考察观光必然要来这里把握现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脉搏……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是这块黄土地的儿子,深情地眷恋着这一方水土,炽烈地爱着这位伟大崇高的母亲,歌唱她、礼赞她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遥想先辈开疆拓土筚路蓝缕启山野,备尝艰辛铭功昭德兴中华,后来者为啥不能在这伟大的开拓创新中做一些贡献呢!

《平鲁旅游志》力图通过大景点打造,大版块整合支撑战略,从不同视角,对各个景区、景点赋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在感受平鲁旅游文化中,由认知到记住、眷念这块如诗如画的黄土地,在解读今日平鲁的伟大变革中,知晓平鲁的悠久历史,熟悉平鲁的风物人情,通过与时俱进的诠释,找到一种或是旅游消费、或是投资兴业的温暖归属。

相信《平鲁旅游志》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走向世界,为煤炭大区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大区跨越,走出一条依靠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为平鲁旅游产业又快又好的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文化引领和助推作用。通过这一载体,使新能源、新基地、新平鲁风采得到进一步展示,从更广阔深远的领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品位的全方位提升。

《平鲁旅游志》出版过程中,区委书记李俊、区长吴晓斌欣然作序,高屋建瓴地概括总结了平鲁旅游的发展方向,从策划到审订付印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三晋出版社落馥香、朱屹等同志付出辛勤劳动;还有各界朋友热情的鼓励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郭文亮

2012年4月25日